“麻雀”空對空飛彈

“麻雀”空對空飛彈

“麻雀”系列飛彈是美國研製的中程雷達制導空空飛彈,研製開始於1946年,至今已發展了十多個型號,而且還派生出了一系列的地空、艦空飛彈。

基本資料

海麻雀海麻雀

AIM-7麻雀空空飛彈是美國研製的一種中程雷達半主動制導空空飛彈,該型飛彈曾經在美國空軍、海軍、海軍陸戰隊航空兵中廣泛裝備,同時也作為外銷武器被多個北約盟國空軍/海軍航空兵採用。從上世紀50年代末到90年代,麻雀飛彈及其後來的各種改進型號長期作為西方盟國主力超視距空戰兵器並在戰爭中廣泛使用。雖然隨著新一代超視距空空飛彈AIM-120AMRAAM飛彈開始裝備部隊,麻雀飛彈開始陸續退役。日本空自則開始使用自產的MitsubishiAAM-4飛彈取代麻雀飛彈。北約規定,空戰中飛行員發射麻雀飛彈(及其他雷達被主動制導飛彈)時,必須使用暗語FoxOne來提示友軍飛彈發射。

同時作為一種設計出色的空空飛彈,麻雀還被改裝成地空飛彈或者艦空飛彈,例如RIM-7海麻雀飛彈,它被美國海軍廣泛採用作為艦載防空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性能指標

製造商:雷聲公司;
單價:125,000美元;
彈重:230公斤;
彈長:3.7米;
彈徑:200毫米;
戰鬥部:40公斤破片戰鬥部(AIM-7M/P);
動力段:HerculesMK-58固體火箭發動機;
翼展:810毫米;
最大射程:32公里(AIM-7C/D)/45公里(AIM-7E/E2)/50公里(AIM-7F/M);
最大飛行速度:4馬赫;
制導體制:雷達半主動制導

外形結構

麻雀飛彈外形與組成部分麻雀飛彈外形與組成部分

麻雀飛彈的外形從初始型號到最終型號變化很大,以使用最為廣泛的AIM-7E/F/M型為例,飛彈為細長圓柱彈體,頭部呈尖卵形,有4個全動式十字形三角彈翼位於彈體中部,4個固定的三角形安定面位於彈體尾部。全動彈翼和安定面在彈身上的配置為串聯X-X型。彈體內部從前到後依次為:雷達半主動導引頭艙、自動駕駛儀艙、舵機艙、戰鬥部和引信保險執行艙,最後是火箭發動機艙。雖然後來麻雀家族經歷了幾次改進,但是彈體結構總的說保持了穩定。

研發背景

1950 年代初,掛載 4 枚 AAM-N-2 麻雀飛彈的 XF3D-1 戰鬥機1950 年代初,掛載 4 枚 AAM-N-2 麻雀飛彈的 XF3D-1 戰鬥機

AAM-2(AIM-7A)麻雀飛彈的設計需求來自於上世紀40年代末,美國海軍決定發展一種用於空戰的制導武器。1947年美國海軍與Sperry公司簽署契約,決定在標準5英寸(127mm)直徑的機載無控航空火箭基礎上研發一種採用雷達波束制導的有控機載航空火箭,以此作為海軍當時進行的HotShot 項目的一個組成部分。該型號有控火箭最初被命名為KAS-1,後來更名為AAM-2,到了1948年又被改為AAM-N-2。當時火箭的彈體是由道格拉斯飛機製造公司研發的。但是由於彈體直徑太小,放不下那么多電子設備,火箭的性能受到制約。最終促使道格拉斯公司決定將火箭的彈體直徑擴展為8英尺(203mm)。最終原形彈於1947年進行了無動力飛行試驗,並在1952年進行了首次空中攔截試驗。
由於研發進度的拖延,AAM-N-2麻雀飛彈於1956年才開始服役,裝備在F3H-2M惡魔和F7U彎刀戰鬥機上,與後來成熟型號的麻雀相比,早期麻雀彈體為流線型,並且彈頭為一個長長的尖頭形狀。
早期的麻雀飛彈結構十分原始,使用也受到很多限制。最大的限制來源於早期的雷達波束制導系統和敵我識別系統,由於敵我識別問題在那個年代沒有得到很好解決,使得使用者不得不把目標放近到視線距離內,確定是敵機後才能發射飛彈,此時飛彈早已失去作用。
麻雀最初型號產量很小,只生產了2,000枚。

改進歷程

XAAM-N-3(AIM-7B)XAAM-N-3(AIM-7B)

麻雀II飛彈

1950年道格拉斯公司決定研髮帶有主動雷達導引頭的麻雀飛彈,最初被命名為XAAM-N-2A麻雀II飛彈,而最初的麻雀飛彈則被命名為麻雀I型飛彈。1952年麻雀II又有了新的編號——AAM-N-3。帶有主動雷達導引頭的麻雀II是一種“發射後不用管”的武器——允許載機同時發射多枚飛彈攻擊多個目標。

1955年道格拉斯公司向美國軍方提議繼續研發改進麻雀飛彈,讓它成為新型F5D天光攔截機的主戰兵器,而且後來加拿大自研的“AvroArrow”超音速攔截機(該機的研發在加拿大引起了很大爭議)也選用了麻雀作為自己的主戰兵器,配合新型的“Astra”火控系統使用。由於加拿大成為使用麻雀飛彈的第一個外國用戶(也是該飛彈的第二個用戶),加拿大獲得許可在魁北克建立一條獨立的飛彈生產線。
但是,由於當時電子技術很不發達,飛彈彈體狹小的尺寸和K波段AN/APQ-64雷達系統的天線成為一對難以調和的矛盾,由此飛彈的性能受到很大影響,遲遲不能通過測試。經過長時間研發和美國、加拿大各自的發射試驗,道格拉斯公司最後還是於1956年放棄了努力。加拿大則選擇堅持獨立研發,直到1958年"AvroArrow"截擊機項目下馬。

同時麻雀I型飛彈曾經發展出一個子型號——該飛彈配備了一個核彈頭,當量尺寸大小與1958年研發的MB-1精靈核彈相當,但是很快就被取消了。
麻雀III飛彈
事實證明,麻雀I和麻雀II飛彈的研發歷程和使用情況都差強人意,根本原因還是飛彈的套用需求和選擇的制導體制之間存在矛盾:麻雀飛彈研製的初衷是在中遠距離攔截對方高空高速空中目標,然而麻雀I選用的波束制導方式只適合攔截近距離空中目標;麻雀II選用的雷達主動制導方式雖然性能很好,可是尺寸太大,沒辦法裝進麻雀彈體中。現實需要一種新的飛彈制導體制:既能滿足性能要求,又要結構簡單緊湊。終於在1951年,雷聲公司決定研製雷達半主動制導的麻雀飛彈——AAM-N-6麻雀III飛彈。1958年第一批麻雀III進入美國海軍服役。

後來的衍生型——AAM-N-6a飛彈和AAM-N-6飛彈結構性能基本相當,最重大的差別是前者採用了新型聚硫橡膠固態燃料火箭發動機,飛彈的飛行性能有了明顯提高。此外飛彈的導引系統也做了改進,使得其在高速飛行情況下也能有效跟蹤目標。值得一提的是,1962年美國海軍終於做出決定:使用AAM-N-6a飛彈裝備新型的F-110A(就是後來著名的F-4鬼怪戰鬥機)戰鬥機,當時軍方給的編號是AIM-101。AAM-N-6a飛彈於1959年入役,總共生產了7,500枚。
AAM-N-6系列另一個改型是AAM-N-6b型飛彈,它也是在飛彈的動力系統上做改進:裝備了新型Rocketdyne固態火箭發動機。飛彈的迎頭攻擊最大射程增加到35公里(22英里)。該型飛彈從1963年投入生產,總共生產了25,000枚。
也就是在1963年美國海軍和空軍經過溝通同意制定統一的飛彈編號命名規則來改變目前飛彈命名混亂的情況。於是麻雀系列被重新賦予編號為AIM-7,該編號一直沿用至今。其中最初的麻雀I被命名為AIM-7A飛彈,麻雀II被命名為AIM-7B飛彈,儘管此時上述兩種飛彈早已退役。而後續的三種新型飛彈則分別被命名為AIM-7C、AIM-7D和AIM-7E飛彈。
AIM-7E型飛彈在越戰中被廣泛使用,然而最初其戰場表現令人失望。其中原因很多:飛彈的零部件在熱帶環境下受到很大影響,導致飛彈可靠性受到影響;戰鬥機飛行員使用超視距飛彈的訓練不足,導致空戰中運用技術不熟練;空戰中飛彈使用受到很多條令限制,例如必須要視線內確認攻擊目標為敵機後才能發射飛彈,這實際上等同於禁止超視距空戰了。不過整個越戰中雖然AIM-7E飛彈的命中率低於10%,但是還是擊落了55架敵機。

AIM-7E-2飛彈
1969年,AIM-7E-2飛彈開始服役,為了能在近距離空中格鬥中派上用場,飛彈的引信做了很多改進,因此飛彈被戲稱為“狗斗麻雀”。通過上述改進,AIM-7E-2型飛彈增強了近距離作戰能力,使得飛彈在視線距離內仍能跟蹤高速空中目標,並且保留了迎頭攻擊能力,這些在近距離空中格鬥中有很大用場。可即使如此,在1972年的”後衛“戰役中,飛彈的命中率也僅僅只提高了3個百分點——達到13%。為了提高命中率,有的飛行員在攻擊一個目標的時候乾脆一口氣把所有四枚飛彈都打出去,期望能”瞎貓碰上死耗子“。此外飛彈的可靠性也很成問題:最嚴重的問題是飛彈存在“早炸”的現象,有時到當剛剛從載機飛出去1,000英尺(300多米)就會爆炸;很多飛行員們反映飛彈的發動機也存在很多故障:有的飛彈打出去會飛出莫名其妙的軌跡;最後飛彈的引信也存在問題(可以說全身上下沒一樣好的)。後續的E-3飛彈則繼續對引信系統做了改進,E-4飛彈則對導引頭做了修改,後者後來被裝備到F-14戰鬥機上。

1988 年,這架 F-4G 機腹下掛載了兩枚 AIM-7F1988 年,這架 F-4G 機腹下掛載了兩枚 AIM-7F

AIM-7F型飛彈
上世紀70年代,伴隨著麻雀飛彈在越戰中使用經驗的累計還有電子技術的進步,新一代AIM-7型飛彈的研發開始了。新一代麻雀飛彈嘗試突破以往對於雷達制導空空飛彈的各種限制。其中AIM-7F型飛彈於1976年開始服役,它的動力段配備了兩級火箭發動機,發射距離有了很大提高;導引控制段由固態電子元器件組成,可靠性有了提高;此外還換裝了大威力的飛彈戰鬥部。即使做了如此多的改進,飛彈還是為未來升級預留了空間。AIM-7F型飛彈是麻雀家族中很重要的一個型號:它的出現促使英國和義大利分別在麻雀基礎上研製出更高性能的雷達制導空空飛彈——天光和阿斯派德飛彈,其中阿斯派德飛彈又和中國後來自研的幾款雷達制導空空飛彈有著密切的聯繫。

AIM-7M型飛彈
如今麻雀家族中使用最普遍的型號是AIM-7M飛彈,該型飛彈於1982年開始服役,配備了新型逆向單脈衝導引頭(其性能大體和英國天光飛彈導引頭相當)、無線電近炸引信、數字控制電路,此外飛彈彈體也做了流線型處理以便減少空氣阻力,飛彈的低空作戰性能有了很大改進。該型飛彈參加了1991年的海灣戰爭,在戰爭中表現優異:美軍的很多擊落記錄都是由AIM-7M型飛彈創造的,但是即使如此,它的整體命中率仍舊低於40%。

AIM-7P型飛彈
AIM-7P型飛彈是在M型系列基礎上進行細微改動而成的一個型號。其主要部件幾乎和M型系列完全相同。最大的改動在飛彈的軟體部分:通過對飛彈控制軟體部分的改進進一步提高了飛彈的性能。而後續的BlockII型飛彈則真正在硬體上做了改動:增加了新型無線信號接收裝置,這樣使得載機能夠在飛彈發射後仍能對飛彈進行中段連續波制導。按照先前的計畫,美軍希望對所有M型飛彈進行升級,達到P型飛彈的標準,但是目前M型飛彈早已在歷次戰爭中消耗殆盡,庫存中已經所剩無幾。

AIM-7R型飛彈

麻雀家族最後的改型是AIM-7R型飛彈,希望在AIM-7PBlockII型飛彈基礎上增加一個紅外線導引頭。由於預算原因,該項目於1997年被取消。
伴隨著AIM-120飛彈的陸續服役,麻雀飛彈開始退出美軍的裝備序列,但是還將在一些國家空軍中服役一段時間。

外國兄弟

正在檢測的“阿斯派德”Mk1A正在檢測的“阿斯派德”Mk1A

義大利阿斯派德飛彈

義大利根據美國提供的AIM-7E型飛彈相關技術生產了本國版本的麻雀飛彈——阿斯派德飛彈。

英國的天光飛彈

英國航宇公司(BAE)於上世紀70年代得到了AIM-7E-2飛彈的生產許可權,開始生產天光飛彈。天光使用馬可尼公司生產的XJ521型單脈衝半主動雷達系統作為自己的導引頭,其動力系統最初是AeroJet公司的Mk52mod2火箭發動機,後期換成Rocketdyne的MK38mod4型。天光於1976年開始進入皇家空軍服役,配備給鬼怪FG.1/FGR.2戰鬥機以及後來的狂風F3戰鬥機。此外天光還被出口到瑞典,裝備該國的戰鬥機。

值得一提的是後來BAE和湯姆森公司曾經嘗試研發一款主動雷達制導版天光,可惜沒有受到皇家空軍的資助,因為後者決定採用其他型號的飛彈。

中國的PL-10空空飛彈
麻雀不但在西方盟國廣泛使用,對中國空空飛彈的發展也產生了很大影響。中國研發的一系列空空/地空飛彈如LY-60、FD-60和PL-10飛彈都或多或少採用了麻雀和阿斯派德飛彈的技術。

相關評價

作為二代空空飛彈的代表,麻雀飛彈奠定了現代中距空空飛彈的基本設計布局:高彈徑比使得彈體顯得細長,減小了飛行阻力,使得飛彈無需採用大推力引擎就能獲得較高速度和較遠航程;選擇雷達半主動制導技術使得飛彈在可靠性和命中精度之間獲得了較好平衡。因此後續的中距空空飛彈都採用類似布局。麻雀的表現可謂中規中矩:越戰時表現平平不被看好,到了海灣戰爭終於揚眉吐氣,歷經改進目前仍在不少國家空軍服役並衍生出一大批跨國型號,但即使如此其性能也只能說差強人意。這點和麻雀合理的總體設計有關:總體設計比較合理給未來的改進打下良好基礎;由於彈體空間冗餘量大,給後續的改進提供了空間;選擇雷達半主動制導等一批比較成熟的技術使得飛彈的可靠性較高。當然也由於採用的都是成熟技術特別是採用雷達半主動制導技術,飛彈改進潛力比較有限,當未來空戰需要空空飛彈具有“多目標攔截”和“發射後不用管”能力時,麻雀就顯得有點落伍了。此時新一代空空飛彈——AIM-120“阿姆拉姆”呼之欲出。

盤點世界著名空空飛彈

空空飛彈與地地飛彈、地空飛彈相比,具有反應快、機動性能好、尺寸小、重量輕、使用靈活方便等特點。與航空機關炮相較,具有射程遠、命中精度高、威力大的優點。
蘇聯AA—1空空飛彈
AA—2空空飛彈
蘇聯AA-3空空飛彈
前蘇聯AA—4空空飛彈
蘇聯AA—5空空飛彈
蘇聯AA—6空空飛彈
蘇聯AA—7空空飛彈
蘇聯AA—8空空飛彈
蘇聯AA-9空空飛彈
俄AA-10系列空空飛彈
蘇聯AA—11空空飛彈
AA-12空空飛彈
俄羅斯KS-172超遠
R—37
俄羅斯“環礁”空對空飛彈
“阿莫斯”空對空飛彈
“弓箭手”空空飛彈

“蝮蛇”空對空飛彈
俄羅斯AS-15KENT
AIM-7“麻雀”空空飛彈
AIM-9響尾蛇飛彈
“不死鳥”AIM-54空空飛彈
AIM-120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
AIM-132先進近距空對空飛彈
美國RIM-7M飛彈
AIM-4“獵鷹”空空飛彈
“獵鷹”AIM-47A
“超獵鷹”AIM-4E
超獵鷹AIM-4F
“核獵鷹”AIM-26
AIM-9L空空飛彈
AIM-9X響尾蛇飛彈
不死鳥AIM-54A空空飛彈
“不死鳥”空對空飛彈

“麻雀”空對空飛彈
“米卡”空空飛彈
“魔術”空空飛彈
中距空對空飛彈“超”530D
中距空對空飛彈“超”530F
“瑪特拉”R-530近距空空飛彈
“三菱”AAM—2飛彈
日本AAM—L空空飛彈
日本AAM—3空空飛彈
“天空閃光”空空飛彈
近距空對空飛彈IRIS—T
以色列“怪蛇”Ⅳ空空飛彈
彎刀近程空空飛彈
空對空飛彈“U達特”
“阿斯派德”多用途的飛彈
霹靂-11空空飛彈
“怪蛇”5空對空飛彈

“天劍”空空飛彈
“蜻蜓”系列空對空飛彈
天劍—Ⅱ型空對空飛彈
“天劍”Ⅰ型空空飛彈
SD-10中距空空彈
霹靂8近距空空飛彈
霹靂12中距空空飛彈
中國TY-90空空飛彈
霹靂-1空空飛彈
霹靂-3空空飛彈
霹靂-9空空飛彈
“火閃”空空飛彈
霹靂-2空空飛彈
霹靂-5空空飛彈
霹靂-4空空飛彈
霹靂-7空空飛彈
以色列巨蟒4空空飛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