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滿血腥的世界遺產 日本軍艦島的黑暗歷史

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定義,世界遺產應該是全人類共有的具有突出意義和普遍價值的文物古蹟及自然景觀,截止到2017年7月12日,全球世界遺產總數已經增至1073項。但是,在這其中卻有一個地方沾滿了中韓勞工的鮮血。

軍艦島軍艦島

2015年7月,日本將其8個縣的23處“明治工業革命遺址”打包,向教科文組織申請世界遺產,理由是這些工業設施是“非西方國家首次成功的工業革命”,最終獲得了通過,而吞噬了眾多中韓勞工生命的“軍艦島”也在其中。雖然在世界文化遺產審議過程中,日本承認”違反本人意志,徵用朝鮮半島等地大量勞工在惡劣環境中勞作“並承諾未來將在遺產介紹中提到相關問題。但是,日本最終還是食言了。

軍艦島曾經被發現擁有豐富的海底煤礦資源,三菱集團就在19世紀晚期買下了這座島嶼,對其進行開發。日本是一個島國,自身礦產資源儲備很少,好不容易發現一個煤礦,自然希望能夠從中獲利更多,因此三菱集團花費很大的代價多次填海擴建,將軍艦島發展為當時日本著名的煤炭基地。

軍艦島軍艦島

有了資源,接下來就需要工人,很多很多的工人。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日本在中國和朝鮮半島強征勞工,強迫其為日本國內的工業生產勞動。其中,有3765名中國勞工被分配給三菱公司,這些人被趕到軍艦島上,沒日沒夜的挖煤。

當時這個面積僅為0.06平方公里的小島上,生活著超過5000人,人口密度曾經一度達到83600人/每平方千米,為世界第一。通過如今島上遺留下來的建築遺址,我們也能想像當時勞工們的居住條件是多么的惡劣。

二戰中的勞工二戰中的勞工

除此居住環境惡劣,其他條件同樣令人絕望。日本人只想壓榨勞工的勞動力,並不在意他們的死活。匱乏的食物,長時間的勞動,頻繁的虐待……勞工隨時都會面臨死亡的風險。根據日本外務省戰後公布的資料,有722名中國勞工死於三菱公司的煤礦。

1974年,軍艦島煤礦關閉,島上所有人都撤離了,只留下一座空城,但這並不意味著曾經血腥的歷史該被掩埋。但正是這樣一座充滿不人道的島嶼,卻在如今以世界遺產的身份重新進入人們的視線,這不得不令人痛心。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