咆哮西風帶

咆哮西風帶

在南半球副熱帶高壓南側,大約在南緯40度至60度附近,有一個環繞地球的低壓區,常年盛行西風,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南半球西風帶,也稱“咆哮西風帶”,是進入南極必經的一道“鬼門關”。

咆哮西風帶

(bravewestwindbelt)在南緯35一CS度之間的海洋上,各季節都會出現強烈的持續性西風的地區。在南緯40-50度附近洋面上,尤其顯著,專立名為咆哮四十度帶。
西風帶氣鏇活動十分頻繁,平均兩天至三天就有一個氣鏇經過,特別是強氣鏇來臨時,可造成西風帶內狂風雪暴和高達十幾米的巨浪。雪暴會使海上能見度急劇下降,給海上船舶航行帶來極大困難和危險。

穿越西風帶

此外,西風帶終年盛行6級至7級的西向風和4米至5米高的涌浪。在大約南緯45度至58度的緯度帶上,受氣鏇活動影響,7級以上的大風天氣月均多達7天以上。“咆哮西風帶”也因此得名。
中國曆次南極考察船都要往返穿越南半球西風帶,當遭遇西風帶強氣鏇時,考察船往往不得不避讓或改變航向,以躲避氣鏇的直接影響。

簡介

穿越西風帶穿越西風帶

西風帶氣鏇活動十分頻繁,平均兩天至三天就有一個氣鏇經過,特別是強氣鏇來臨時,可造成西風帶內狂風雪暴和高達十幾米的巨浪。雪暴會使海上能見度急劇下降,給海上船舶航行帶來極大困難和危險。此外,西風帶終年盛行6級至7級的西向風和4米至5米高的涌浪。在大約南緯45度至58度的緯度帶上,受氣鏇活動影響,7級以上的大風天氣月均多達7天以上。“咆哮西風帶”也因此得名。中國曆次南極考察船都要往返穿越南半球西風帶,當遭遇西風帶強氣鏇時,考察船往往不得不避讓或改變航向,以躲避氣鏇的直接影響。 咆哮西風帶(RoaringForties)是水手對南緯40度到50度間海域的俗稱,咆嘯40度吹著西風,風在陸地範圍較小南半球較強,其中又以印度洋南部最強。
咆嘯40度的風在稱為高速帆船航路(ClipperRoute)

..

的航路上占有重要的角色。據說是1610年時荷蘭的航海家亨德利克(HendrikBrouwer)發現的,利用這邊的風,可以在印度洋高速往東前進到巴達維亞(荷屬東印度公司)。

南極終極地貌的十大奇觀

在南極洲形成時,還是一片汪洋大海,由於地殼運動,一些陸地及島嶼從海中升起,才構成今天的地理狀況。它包括多山的南極半島、羅斯冰架、菲爾希鈉冰架和伯德地。主要山系有薩普、埃爾斯沃思等。南極洲的最高峰——文森峰,海拔5140米,就位於西南極洲。除了冰雪,南極還有火山,以及在其他地區無法看到的景觀。
咆哮西風帶| 冰穹A| 南極乾谷| 文森峰| 羅斯冰架| 埃里伯斯火山| 欺騙島| 極晝| 極夜| 乳白天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