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

中概股

中國概念股是相對於海外市場來說的,同一個公司可以在不同的股票市場分別上市,所以,某些中國概念股公司也可能在國內同時上市的。

基本信息

簡介

中概股中概股
概念股是指具有某種特別內涵的股票,而這一內涵通常會被當作一種選股和炒作題材,成為股市的熱點。其有具體的名稱,事物,題材等,例如金融股地產股資產重組股券商股奧運題材股保險股期貨概念等都稱之為概念股。簡單來說概念股就是對股票所在的行業經營業績增長的提前炒作。
中國概念股就是外資因為看好中國經濟成長而對所有在海外上市的中國股票的稱呼。也有稱中國概念股是“就是為了使人相信其謊言而編造的一切謊言”。概念股是與業績股相對而言的。業績股需要有良好的業績支撐。概念股則是依靠某一種題材比如資產重組概念,三通概念等支撐價格。
中國概念股是相對於海外市場來說的,同一個公司可以在不同的股票市場分別上市,所以,某些中國概念股公司是可能在國內同時上市的。美國接受中國概念股的原因主要是中國的龐大市場的影響,是相當於投資中國公司,但這個原因主要是資本的利益取向,為了追求更高的投資回報,和政治無關。
中國概念股就是在國外上市的中國註冊的公司,或雖在國外註冊但業務和關係在大陸的公司的股票。
現在也有滬深中國概念股一說,指滬深上市的股票名帶“中國”字的股票,如中國化學、中國神化、中國國貿等。

發展趨勢

從當初受熱烈追捧,到如今遭遇誠信危機,再到美國做空機構調研機構質疑頻頻做空,從最初的赴美上市熱潮到現在的退市潮,中國概念股在短短2年間遭遇了過山車般的變化。更有預言,再過5年可能只有中國垃圾公司才赴美上市。

危機

做假賬

2011年3月以來,中國概念股不斷傳出財務作假、違規操作等負面訊息。據統計,至今已有24家在美上市中國公司的審計師提出辭職或曝光審計對象財務問題,19家在美上市中國公司遭停牌或摘牌。
一家叫做盈透證券的美國機構甚至發布了一份“黑名單”,擔心某些中國上市公司可能存在會計違規行為,禁止客戶以保證金的方式買進他們的股票。被列入“黑名單”的中國公司超過130家。這些公司大多是去年以來上市的中國中小公司和網路企業,包括麥考林、噹噹網、博納影業、世紀佳緣等,新浪、搜狐等老牌中國上市企業也赫然在列。
早就有人警告中國赴美上市公司有“泡沫破裂”的可能。搜狐董事局主席張朝陽4月曾說,現在中國概念股的火熱很像1999年泡沫時期的情況,“沒上市的公司比上市的公司貴,不盈利的公司比盈利的公司貴”。
繁榮放大了貪婪。據市場人士稱,火熱的市場氛圍使得上市公司泥沙俱下,那些存在問題的中國企業有一些共同特點,比如面向國內和國外的財務報表差別較大、頻繁更換審計員、缺乏分紅和反覆多次增發、公司運營不透明等等。

誠信問題

有媒體援引不具名的美國市場分析人士的觀點認為,中國企業在美國資本市場“被吃了很多遍”,先是發行價估高,承銷商們大賺一筆;然後股價做空,對沖基金們饕餮一番;隨後律師們來了,靠訴訟賠償打官司“再把殘羹冷炙吃掉”。根據美國法律,這一套上市產業鏈上的機構都“賺得合法合規”,只有被耍弄的中國公司背負上不誠信的十字架。“就像你被別人騙了,別人還說你是騙子一樣。”

如何重振

對於依然在美掛牌的80多家中概股公司來說,一旦SEC的起訴成功,這些公司最不利的結果就是找不到審計公司做財務報表而被迫退市,而對於京東凡客等依然在積極籌備上市的中概股公司來說,其上市的進程也將可能暫時中止。
更為重要的是,SEC的調查將不利於中概股的信譽,其股價可能繼續深幅下滑,這讓更多的中概股公司可能選擇私有化的做法,分眾傳媒、7天等25家中概股公司2012年以來已經宣布了各自的私有化計畫。
對於中國公司在A股和香港以外最為重要的融資選擇地美國,由於投資者對於中概股的信心下跌,即便依然掛牌交易的公司的股價表現也難有起色,除非個別業績確實突出的企業。不過也有金融界人士樂觀地認為,僅就法規、制度層面的差異,不會對中國公司赴美上市構成實質性影響,因為每一個跨國公司去另外一個地區上市、融資,都要配合遵從當地的要求,而當地要求可能與自己國家要求有不同的地方,這個一般不會真的對跨國融資造成影響,SEC與5大事務所最終可能和解,但是中概股公司未來的融資成本將大幅上升。

對於中概股來說,SEC與中國監管談判的結果,以及場外政治因素都將影響到其未來的前景,但是在經歷做空機構和SEC的兩次風波後依然健康生存下來的中概股公司,可以算得上百鍊成鋼,而已經倒下的公司也確實證明了它們的問題是存在的。

從長遠來看,只有辦實事、講誠信、遵循美國資本市場上市以及運作規律才能在美國股市獲得成功,也只有靠誠信才成重新樹立曾經風光無限的中概股的口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