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zKpfwIV中型坦克

Perzf-Ⅳ型坦克(PzkpfwⅣ)即Ⅳ號坦克,為二戰德軍裝甲部隊的主力武器之一,是戰爭期間唯一保持連續生產的坦克。希特勒於1934年下令開始研製裝備75mm火炮的Ⅳ號坦克,Ⅳ號坦克的研製目的主要是作為對輕型坦克的火力支援。

VK 2001(Rh) - Rheinmetall-Borsig的原型車
戰爭開始後,面對蘇聯新型的T-34和KV-1坦克,德國性能最好的Ⅲ、Ⅳ號坦克也大為遜色。短管坦克炮穿甲能力嚴重不足,相當部分反坦克任務只能依靠步兵火力完成。而且德國坦克的裝甲薄弱,難以抵擋蘇聯步兵反坦克武器攻擊。但德國坦克戰術運用的出色,以及良好的步坦協同,所以能夠避實擊虛,在戰爭初期取得很大戰果,此外蘇聯各級軍事指揮的無能也促成了這一結果。但Ⅳ號等坦克的性能劣勢是無法迴避的,隨著蘇聯紅軍戰術指揮能力的逐步回復,結果就是德國在莫斯科戰役的慘敗。
而後,德國人除開始研製新型的“虎”式和“黑豹”式坦克外,也開始對Ⅲ、Ⅳ號坦克大加改進。首先Ⅳ號坦克F1型改裝長身管75mm火炮,成為F2型,然後42年G型投產,兩種型號坦克的增強了裝甲,火力也大為加強,勉強可對抗T-34/76。此外Ⅳ-F2型也運至隆美爾的非洲軍團,該坦克火力強、結構好,是當時非洲戰場德意軍隊最倚重的裝備。
1943年H型和J型投產,進一步提升了火力和防護,產量均超過3000輛,在數量上逐步取代Ⅲ號坦克成為德軍裝甲部隊的主力。在史達林格勒、庫爾斯克、西西里島、諾曼第、阿登等戰役中,Ⅳ號坦克一直是衝鋒陷陣的主力之一。由於德國生產能力不足,因此結構簡單、性能穩定的Ⅳ號坦克一直保持了批量生產,以彌補德軍“虎”式、“黑豹”式數量的不足。整個戰爭期間,Ⅳ號坦克總產量達8000輛以上。
此外,Ⅳ號從戰爭初期開始就推出變形車,包括旋風式自行高炮、野蜂式150mm自行榴彈炮、熊式155mm自行榴彈炮等。最重要的當屬以Ⅳ號底盤發展的驅逐戰車,安裝了75mm和88mm反坦克炮,簡稱“Ⅳ驅”。這些變形車數量達2859輛,在各個戰場的德軍裝甲兵團、裝甲炮兵以及步兵部隊中都有廣泛使用。
戰後,一些Ⅳ號坦克以及Ⅲ突、Ⅳ驅等被敘利亞等國家購買,參加了早期的中東戰爭,到1967年仍可在戈蘭高地戰場看到Ⅳ號身影。
基本數據(Ⅳ-G型)
生產數量
各型共8000餘輛
長度(含炮管)/寬度
6.63m/2.88m
高度
2.68m
重量
23.5噸
乘員數
5人
發動機
Maybach HL120TRM 300馬力
最高行進速度
公路40km/h
最大行程
公路210km,越野130km
耗油量(升/百公里)
-
燃料載量
470升
爬坡性能
30°
涉水深度
1m
越障高度
0.6m
越壕寬度
2.2m
主要武器
75mm KWK 40 L/43炮,備彈87發
輔助武器
2 X 7.92mm MG34機槍,備彈2250發
裝甲指標
(mm/傾角)
正面
側面
後方
頂部
車體
60/11°
30
20
10-12
炮塔
40/10°
30/26°
30/10°
10/83°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