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zKpfwV黑豹中型坦克

PzKpfwV黑豹中型坦克在二戰德軍坦克中名氣僅次於“虎”式重型坦克,它和蘇聯的T-34中型坦克是二戰中最好的中型坦克。

簡介

PzKpfwV黑豹中型坦克的因為原名在二戰德軍坦克中名氣僅次於“虎”式重型坦克,它和蘇聯的T-34中型坦克是二戰中最好的中型坦克。
1941年6月,德國入侵蘇聯,德軍裝甲部隊很快便遭遇了蘇軍的KV系列重型坦克以及T-34/76型坦克,當時這兩種坦克在火力及裝甲防護上都優於所有型號德軍坦克。於是德國根據東線的戰場報告決定研製一種威力更大的中型坦克,並能迅速投入生產。
1941年11月25日,希特勒下令戴姆勒-苯茨和MAN公司設計一種能對付蘇軍T-34的新型坦克,萊茵金屬公司則負責新型坦克的炮塔。
Panzer V panther Ausf D1 (Ausf A).
1942年3月,戴姆勒-苯茨公司首先製造出樣車,其樣車是基於以前被否決的VK 3001樣車,稱為VK3002(DB)。兩種版本的VK 3001有不同的懸掛裝置,一個是彈簧式懸掛裝置,另一個是扭桿式懸掛裝置。戴姆勒-苯茨的VK 3002樣車大量採用T-34/76坦克的設計,簡直是一個德國版的T-34坦克。而MAN公司則在1942年2月初完成了他們的VK 3002(MAN)樣車設計。VK 3002(DB)樣車的炮塔安裝在車體很靠前的位置,就如同T-34/76坦克。樣車接受了希特勒的審查,希特勒下令可能的話開始製造200輛。1942年5月11日,VK 3002樣車被命名為“黑豹”(註:黑豹的英文是panther,英文翻譯為“黑豹”,而德文翻譯為“豹”)。
1942年5月14日,當兩種樣車的廣泛測試完全結束後,希特勒決定採用MAN公司的設計。而戴姆勒-苯茨公司的樣車則被認為有很多問題遭否決,1945年蘇軍繳獲了該樣車。MAN公司的“黑豹”坦克儘管研製時間很短,但德國軍方認為它是一種比較成功的坦克,所以被正式投入製造。希特勒下令從1942年12月開始製造,他自己堅持使用75mm KwK 42 L/100型火炮,但是由於沒有準備好,最終採用了身管稍短的75mm KwK 42 L/70型火炮,該種火炮可以在1000m的射擊距離上擊穿140mm厚的裝甲。這樣一來,“黑豹”坦克的火炮穿甲威力可以和“虎”的88MM火炮相當。VK3002(MAN)設計中炮塔位於車體中央,有更好的整體性能,其設計思想受T-34影響很大,本身特徵也有很多類似,比如660mm寬的履帶(為了更好的牽引力以及增加其越野能力),強勁的引擎,長身管的75mm火炮以及帶來更好效果的傾斜式裝甲(“黑豹”坦克是德國第一種採用傾斜裝甲板的)。儘管和T-34/76有很多類似,不過“黑豹”坦克在尺寸上要大一些,在其他的技術上也有所不同。“黑豹”坦克採用了交錯重疊式的負重輪排列,雙扭桿獨立式懸掛裝置提高了其在不良地形高速行駛能力。
1942年7月,MAN公司製造了2輛樣車,其中只有一輛安裝了炮塔,廣泛測試後表明還存在很多的技術問題。1942年後期,製造了20輛“預-生產”型(0系列),都僅僅是裝備了輕裝甲,前裝甲板厚度為60mm,安裝在炮塔上的武器則是早期型的75mm KwK 42 L/70火炮(炮口制退器是取自75mm KwK 40 L/43型火炮的),炮塔上有一個突出的桶式車長指揮塔。發動機採用的是馬巴赫公司的HL 210 P 45型。這20輛坦克被定名為PzKpfw V“黑豹”/A型坦克,技術上和後期型號的“黑豹”坦克是不一樣的。有趣的是它的變型車D1型上安裝了PzKpfw IV/H型坦克的炮塔,1944年早中期東線戰場上的第653重坦克殲擊營就裝備了一些作為指揮坦克使用,這支部隊還使用過早期型“黑豹”修理坦克以及改裝了20mm高射炮的T-34坦克。
Panzer V Panther Ausf D
1942年12月,改進過的型號--“黑豹”D型坦克出現了。1943年2月,20輛本來的A型被重命名為D1型。D1型(最早的A型)都被作為測試車輛,之後便僅僅作為訓練坦克。很快命令便下達了,在1943年5月12日前,必須製造出250輛“黑豹”坦克,這些“黑豹”坦克是德國準備用來參加“堡壘”行動的,除此以外,還要儘可能快再造出750輛“黑豹”坦克來。1942年12月,D型進入生產,到1943年1月11日,首輛“黑豹”D型坦克駛離工廠。相比D1型,D型的裝甲防護增加了,新型的75mm KwK 42 L/70型火炮被安裝在液壓驅動的炮塔上。首批250輛“黑豹”D型坦克都採用了和D1型相同的馬巴赫公司HL 210 P 30型發動機。
“黑豹”D型坦克、“菲迪南”坦克殲擊車以及其他一些新型裝備都在1943年7月的“堡壘”行動中初期亮相,“黑豹”D型坦克裝備了第51和第52裝甲營。但是由於機械故障(特別是變速箱、傳動裝置、懸掛裝置以及引擎),有很多“黑豹”型坦克在戰前或戰鬥中損壞。當時德國的裝甲兵總監海因茲.古德里安事後評價道:“...他們太容易起火了,燃料系統缺乏足夠的保護,由於經驗不足,損失了一些乘員。”
最初的250輛“黑豹”D型坦克到1943年8月10日只剩下了43輛,這些剩餘的後來被改裝成指揮坦克。後生產的600輛“黑豹”D型坦克(也稱為D2型)發動機換成了更強勁的HL 230 P 30型V型12缸水冷汽油機,這成為晚期型“黑豹”坦克的標準發動機。車體外形是模範T-34坦克的,前裝甲板和側裝甲板的傾斜度較大。駕駛員位於車體前部左側,其上方有1個艙門,門前有2具潛望鏡,他右邊是機電員,機電員上方有1個出入門,門前裝2具潛望鏡。炮塔頂部左後方安裝有桶狀指揮塔,指揮塔上沒有裝潛望鏡,只有瞭望縫。其火炮配有爆炸裝藥穿甲彈和鋼心彈頭穿甲彈,其中爆炸裝藥穿甲彈的初速為925m/s,在900m的距離上命中角為90度時,穿甲厚度為133mm。鋼心穿甲彈的初速為1120m/s,在900m距離上命中角為90度時,穿甲厚度為170mm。火炮瞄準鏡為TZF12型雙目瞄準鏡。車內可攜帶79發炮彈和2500發機槍彈。行動裝置採用雙扭桿獨立式懸掛裝置和液力減振器,車體每側有8個負重輪,負重輪分兩排,交錯排列,主動輪在前,誘導輪在後。履帶為鉸鏈式,可安裝防滑齒,寬為660mm。另外,它的傳動裝置為機械式的,變速箱是ZF公司的AK7-200型,有7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
從1943年1月到1943年9月,連同第一批D型,MAN、戴姆勒-苯茨、MNH以及亨舍爾公司一共生產了850輛PzKpfw V“黑豹”D型坦克,底盤編號為210001-210254和211001-214000。
1943年8月,在改進之後 (比如變速箱),製造出了新的型號--“黑豹”A型坦克,“黑豹”A型坦克是一種威力強大的武器,相比D型,火力和防護都有了增強,炮塔正面的裝甲厚度達到了110mm,車長指揮塔採用了鑄造式,車體兩側安裝了裝甲裙板,輔助武器也增加了1挺MG34高射機槍和1挺MG34型前機槍,其前機槍採用了球形槍座。此外,還強化了負重輪結構及改進了排氣裝置。諾曼第戰役中德軍所使用的“黑豹”坦克中A型最多,該戰役中,德軍損失了400輛各型“黑豹”坦克。從1943年8月到1944年5月,MAN、戴姆勒-苯茨、德瑪格和MNH公司一共生產了2000(2200)輛,底盤編號為151001-160000和210255-211000。
Panzer V Panther Ausf G(使用的是鋼製負重輪)在德國國內訓練
對“黑豹”坦克的改進一直在繼續,1944年3月,德國製造出首輛“黑豹”G型坦克。G型是各型號中產量最大的,它有很多新的特徵,比如駕駛員前部艙門被取消了,加裝了一個潛望鏡,駕駛員的座位也被提高,使其能在駕駛時將頭部伸出艙門。該車在A型坦克的基礎上主要加強了防護。車頂部裝甲板厚度增加到40mm。車內安裝了三防通風裝置,在過沾染地區時,該裝置可向戰鬥室供給潔淨的空氣,乘員在戰鬥室內不需要佩戴防毒面具。G型採用了新設計的頂部車體艙口、車體側面更加垂直、其火炮防盾也是新設計的(早期G型和晚期的G型也有所不同,晚期的G型火炮防盾下沿不再呈彎曲狀)、排氣系統布置和引擎底板也做過改進,1944年10月以後,G型在戰鬥室內還裝了加熱系統。G型的負重輪還採用過鋼緣的,晚期的G型都採用這種負重輪。1944年,大約製造了24輛。G型從1944年3月製造,一直到1945年4月,MAN、戴姆勒-苯茨和MNH公司一共製造了3126輛,底盤編號為120301-13000和124301-214001。
1944年5月,德國又開發了“黑豹”F型坦克,該車增加了裝甲厚度並安裝了戴姆勒-苯茨公司設計的新炮塔,安裝一門75mm KwK 42/1型或者斯考達的75mm KwK 44/1 L/70型火炮(甚至還有準備安裝更長身管的75mm KwK L/100型火炮),其火炮防盾採用了“豬頭”式。它的負重輪採用了鋼緣式。1944年10月,德國計畫1945年3月在柏林的戴姆勒-苯茨公司開始製造F型。到戰爭結束,只有很少的新炮塔原型以及8輛底盤被製造出來。除了F型,在1943年4月,MAN和亨舍爾公司還研製開發過“黑豹”II型坦克,他們想把“黑豹”和“虎”式坦克標準化。一共製造了兩輛樣車,對其中一輛安裝“黑豹”G型坦克炮塔的樣車進行了測試。如今在美國肯塔基州的“巴頓”裝甲車輛博物館可以看到“黑豹”II的展品。
1944年,少數“黑豹”G型坦克被輸出到匈牙利,另外1943年瑞典和日本也各得到一輛。1943年2月,MAN公司允許義大利菲亞特公司製造“黑豹”坦克,不過由於義大利在1943年9月向盟國投降,義大利最終沒有製造過“黑豹”坦克。值得一提的是,“黑豹”坦克還裝過紅外線夜視裝置,1943年中期開始試驗在“黑豹”坦克上安裝兩種方式的夜視裝置:A方案:1944年後期到1945年3月,在G型上試驗安裝FG 1250型圖像轉換器以及30cm紅外線探照燈。1945年3-4月,大約有50輛“黑豹”G型坦克安裝了這套設備,並參加了東線和西線的戰鬥。這個方案易於在所有裝甲戰鬥車輛上加裝。B方案:這種方案是為駕駛員、炮手、車長都提供30cm紅外線探照燈和圖像轉換器。不同型號的“黑豹”坦克都測試成功,不過這套方案似乎在兩線作戰中都少有紀錄。裝備紅外“黑豹”坦克的部隊包括第116裝甲師(1944年夏,西線,第24裝甲團3連)、黨衛軍第6裝甲集團軍(1945年初、匈牙利)、“克勞塞維茨”裝甲師、“默齊堡”裝甲師。據德軍士兵回憶,1944/45年進行的阿登攻勢中第116裝甲師裝備了少量的紅外夜視“黑豹”坦克。1945年4月中旬,“克勞塞維茨”裝甲師下屬的紅外夜視“黑豹”坦克在一次戰鬥中完全摧毀英軍一個裝備“彗星”式巡洋坦克的排。
德國人自己評價“黑豹”坦克和蘇聯的T-34/85以及JS-2坦克時說:““黑豹”坦克前部火力明顯優於T-34/85坦克(“黑豹”G型坦克可以在800m距離上擊穿T-34/85坦克前裝甲,而T-34/85坦克卻要在500m的距離上才能擊穿“黑豹”G型坦克的前裝甲),側面和後部差不多。相比JS-2坦克,“黑豹”坦克在正面占優,側面和後部則不如JS-2坦克。“1943/44年,“黑豹”坦克可以在2000m的距離上摧毀敵軍坦克,一名坦克乘員報告說在1000m的距離內命中率為90%。按照美軍的統計,每摧毀一輛“黑豹”坦克就要付出5輛M4“謝爾曼”坦克或者9輛T-34坦克的代價(編者註:美國人似乎有意貶低蘇軍坦克的戰鬥力)。從1943年起,蘇聯就繳獲了一些“黑豹”坦克,這些坦克被裝備到蘇軍的近衛部隊中,比如索丁科夫中尉指揮的近衛連。到1945年春天,這支部隊一直在使用繳獲的“黑豹”坦克,布拉格戰鬥的時候,他們就裝備了3輛“黑豹”A型坦克。蘇軍給予“黑豹”坦克很高的評價,並認為“黑豹”坦克是一種有價值的戰利品。繳獲的“黑豹”坦克往往作為獎勵交給那些優秀的坦克手。甚至在1944年,蘇軍開始向坦克手們分發“黑豹”坦克的使用手冊。一般繳獲的“黑豹”坦克都保持其原來的偽裝迷彩,使用它的坦克手在上面塗上自己的標誌。後來,一些繳獲的“黑豹”坦克被塗成暗綠色,再在上面塗上戰術編號和一個白色的星用於辨認。英軍也裝備過少量繳獲的“黑豹”坦克(1944/45年,西北歐,近衛第6“寒流”坦克旅4營),加拿大、法國和美國部隊也使用過。1944年華沙起義中的波蘭本土軍也裝備過3輛。
“黑豹”坦克也有不少變型車,有指揮坦克、觀察坦克,坦克殲擊車、火箭發射車以及自行高射炮等。其中最成功的莫過於“獵豹”坦克殲擊車,這也被認為是二戰中最優秀的坦克殲擊車,其裝備一門威力強大的88mm Pak 43 L/71型火炮,不過生產數量很少。阿登攻勢中德軍為了迷惑盟軍部隊,將10輛“黑豹”G型坦克偽裝成美軍使用的M10坦克殲擊車。主要是在其炮塔及車體上焊接附加金屬板,然後塗上美軍的迷彩和標誌。斯科爾內茨指揮的第150裝甲旅就裝備了這些偽裝的M10替代品。
Panzerkampfwagen V Panther Ausf G(裝備了夜視儀)
從1943年到1945年,MAN、MNH、戴姆勒-苯茨、亨舍爾和德瑪格公司一共製造了5976輛“黑豹”坦克。總體來看,PzKpfw V“黑豹”中型坦克性能相當好,其火力、裝甲、機動三項坦克的主要技術指標都在同類坦克中名列前茅,當然,“黑豹”坦克也有一些缺點,比如早期型的機械故障比較多,其側面和後部的防護也不是很到位。就我本人的感覺,“黑豹”坦克和蘇聯的T-34坦克是二戰中最優秀的中型坦克。關於“黑豹”坦克的戰例很多,我們就列舉一二:1943年9月13日科洛馬克附近,黨衛軍第2“帝國”裝甲師下屬黨衛軍第2裝甲團1營的7輛“黑豹”坦克在霍爾澤上尉(其座車戰術編號為101)指揮下同蘇軍大約70輛T-34坦克作戰。20分鐘戰鬥中,28輛T-34坦克被摧毀,“黑豹”坦克無一損傷。1944年7月28/29日,黨衛軍第5“維京”裝甲師下屬黨衛軍第5裝甲團2營摧毀蘇軍107輛坦克,包括T-34、謝爾曼和瓦倫丁坦克,自己僅損失6輛坦克(1輛PzKpfw IV型坦克和5輛“黑豹”坦克)。
PzKpfw V ‘Panther‘.G主要性能數據列表
戰鬥全重 45500kg
車長 9.09m
車寬 3.27/3.42m
車高 3.00m
引擎 Maybach HL230P30
最大速度 公路/越野:46-55/30 km/h
最大行程 公路/越野:250/100 km
乘員 5人
火力裝備 75mm KwK 42 L/70 ; 2x7.92mm MG34
彈藥 75mm:79發 ; 7.92mm MG34:4200-4800發
裝甲 16-110mm
爬坡度 30度
通過垂直牆高 0.9m
越壕寬 2.45m
涉水深 1.9m

優勢

1.強大的火力

黑豹坦克的火力非常強大,在二戰眾多坦克中,算是數一數二的。即使著名的虎式坦克的88毫米KwK36 L56火炮也只能和它持平。
黑豹裝備萊茵金屬公司生產的75毫米KwK42 L70長管火炮,攜帶79發炮彈。分別是爆炸裝藥穿甲彈和鋼心彈頭穿甲彈,其中爆炸裝藥穿甲彈的初速為925m/s,在900m的距離上命中角為90度時,穿甲厚度為133mm。鋼心穿甲彈的初速為1120m/s,在900m距離上命中角為90度時,穿甲厚度為170mm。火炮瞄準鏡為TZF12型雙目瞄準鏡,射擊非常精確。
當時沒有一款盟軍和蘇聯坦克可以抵禦黑豹坦克主炮的打擊,蘇軍的重型坦克也不是它的對手。
由於火炮威力大,加上德國傳統優勢的火控設備,這樣黑豹坦克成為一個可怕的火炮射擊平台。
在黑豹最早亮相的1943年的庫爾斯克戰役上,蘇聯人發現黑豹坦克可以在2000米的距離上擊毀T-34坦克(甚至有3000米上摧毀T-34的戰例,這在當時來說是奇蹟),加上德國高效的車載火控系統,一個優秀的黑豹坦克團隊在1000米距離內命中率高達到80-90%。但是T-34坦克必須在500米內才可以擊穿黑豹G型的正面裝甲。
在實戰中,黑豹擊毀了數量眾多的蘇聯坦克,T-34坦克在火力上根本不是黑豹的對手。
黑豹坦克可以在1000米安全距離外,輕鬆擊毀蘇聯坦克,蘇聯坦克在這個距離無法對黑豹造成威脅。
在庫爾斯克戰役最開始,一隊黑豹坦克遭遇蘇聯裝備8輛美國援助的M3輕型坦克。黑豹在2200米距離一次齊射就將其全部摧毀。當時德軍回憶,75毫米穿甲彈威力巨大,被擊中的蘇聯坦克都發生劇烈爆炸。
一個黑豹坦克團,參戰僅僅7天時間,就擊毀蘇軍各種坦克268輛,自己在戰鬥中僅僅被擊毀幾十輛。
在東線,黑豹坦克出現讓蘇軍深感恐懼。由於黑豹坦克的火炮威力大且射程遠,蘇聯坦克無法在同樣距離對黑豹造成威脅。在遠距離上,一輛黑豹可以毫髮無傷的擊毀大量的T-34。
它們被迫創造出一種悲壯的戰術,也就是群狼戰術。
一旦在1000米外遭遇黑豹坦克,多輛T-34立即加速向黑豹衝擊。在被黑豹擊毀數輛T-34以後,剩下的T-34就可以接近黑豹。在數百米的距離上,T-34的76毫米主炮和後面改進的85毫米火炮,還是可以對黑豹造成威脅的。
這種打法是不得以的辦法,要知道,黑豹的射擊很精確,也就是說,T-34在加速逼近過程中,肯定會有數輛被擊毀。
至於近距離逼近黑豹以後,黑豹仍然有防禦能力的優勢,如果數輛黑豹有效協同作戰,T-34仍然會損失慘重。T-34這樣做,也是不得以的辦法。
1944年4月3日中午,3輛德軍黑豹坦克在波蘭走廊的華沙市郊外和7輛蘇聯的T-34交手,僅僅不到15分鐘,便將敵人全部擊毀,而自己只損失1輛坦克,而且那輛坦克的人員還都活著。
1944年7月28/29日,黨衛軍第5“維京”裝甲師下屬黨衛軍第5裝甲團2營摧毀蘇軍107輛坦克,包括T-34、謝爾曼和瓦倫丁坦克,自己僅損失5輛“黑豹”坦克。
美國M4A2坦克連長回憶到:黑豹坦克很厲害,他在1000米外就可以擊穿M4A2坦克的正裝甲,這是IV坦克無論怎樣都做不到的,我們的坦克在1200米的距離時連續對他的側裝甲開火19次,但是都被反彈了。
黑豹的主炮威力巨大,據說在西線曾經一炮擊穿兩輛並排停放的M4謝爾曼坦克。除了主炮以外,黑豹也裝上了兩支MG34機槍,分別安裝於炮塔上及車身斜面上,有助於掃除步兵及防空用途。

2.高超的防禦能力

黑豹坦克是德國第一種使用傾斜裝甲的坦克,這讓它的防禦能力大大增強。
其斜甲則採用了優質鋼板,經過焊接及鎖扣後變得更為堅固。此外,最初生產的豹式坦克只有一塊60毫米的斜甲,但不久就加厚至80毫米,35度的斜角使防護效果相當於150毫米裝甲;側面是60度斜角的50毫米裝甲,防護效果相當於58毫米;炮塔正面的彈盾厚110毫米,側面65度斜角的裝甲厚45毫米。傾斜裝甲使豹式坦克的防護能力甚至優於虎式坦克,實戰證明很難被擊毀。而豹式D型以後的型號更把炮塔裝甲加強至120毫米的上限,以保護炮塔的前端。它的正面裝甲相當強大,遠遠超過T-34,側面和後部裝甲則和T-34差不多。
庫爾斯克會戰中吃了黑豹大虧的蘇聯人,戰役後研究被繳獲了黑豹。
蘇聯人用自己所有的十多種反坦克武器進行實彈射擊測試,結果他們發現,現有所有武器中,只有85毫米高射炮和122毫米大口徑加農炮才能射穿黑豹的裝甲。
測試中,蘇聯人用T-34/76的76毫米火炮在500米距離對豹式坦克的前裝甲進行直射,然而結果讓他們瞠目解釋,測試中76毫米火炮共向豹射出了30發炮彈,其中居然有29發成為跳彈,直至第30發才成功擊毀這輛豹式坦克。而蘇聯人研究戰場上被摧毀的30輛黑豹坦克,發現沒有一輛坦克被擊穿了正面裝甲。蘇聯人由此趕忙將T-34改進,加裝了85毫米坦克炮,但是仍然只能在500米距離內擊穿黑豹的正面裝甲。而黑豹則可以在1000米距離上輕鬆擊穿T-34。
蘇聯人如此,他們的盟國也好不到哪兒去。諾曼第戰役中,美國人和英國人也吃盡了黑豹的苦頭。其中美軍第2裝甲師在兩天裡就損失57輛M4謝爾曼坦克,傷亡363人。
美國M10殲擊連長回憶到:這是我們剛登入以來遇到的最大的麻煩了,他的坦克甲實在太厚,我們在1500米外那他的後裝甲都沒辦法,只好用英國人的17磅76.2毫米坦克炮來打他,不料這也拿他沒什麼辦法。”
1944年7月1日中午,一輛德軍黑豹坦克在諾曼第西部的海灘上和至少30輛M4A3中型坦克在350米的距離相互開火,只用了30分鐘,黑豹坦克就把17輛美軍坦克打成了廢鐵,而黑豹卻在暴露了後裝甲的情況下在美國人的炮口下逃跑了(逃跑前它的正裝甲頂住了至少26發76毫米炮彈,側裝甲至少頂住了17發76毫米炮彈),逃跑時,後裝甲又挨上了11發76毫米的高速破甲彈,可見其防禦力之強。
1944年7月27日諾曼第戰役中,隸屬黨衛軍帝國裝甲師的中士巴克曼和他的豹式坦克正在追趕大部隊,途中發現美軍15輛M4謝爾曼坦克和一隊卡車沿公路逼近。巴克曼將坦克停在十字路口,單槍匹馬攔住美軍去路,在接下來的戰鬥中擊毀9輛謝爾曼坦克和數輛卡車。美軍不得不呼喚攻擊機前來救駕,這才用航空炸彈擊傷了巴克曼的豹式坦克。最後巴克曼從容不迫全身而退,事後獲得騎士鐵十字勳章.
戰役中,美國繳獲了一輛黑豹坦克,急忙送回後方的研究基地。在靶場中,美國陸軍裝備的所有火炮都對其進行試射,結果,美軍主力坦克M4謝爾曼的M3型75毫米L/40短管坦克炮根本無法擊穿黑豹正面裝甲。即使在幾十米的距離上射擊,炮彈也往往被彈飛。M4現有火炮幾乎對黑豹沒有威脅。
威力一向被美國人自豪的M10殲擊坦克裝備的76毫米L/50加農炮,必須逼近黑豹200米處才可以擊穿它。
唯一值得欣慰的就是威力最強的M36殲擊坦克裝備的90毫米L/50加農炮,它根據理論數據,可以在500米內擊穿黑豹。但是實際測試中,必須畢竟到300米左右,而且跳彈率高達百分之五十。
測試的結果美國人大驚失色,他們很快將M4改進型換裝一門75毫米53倍長身管火炮,1000米距離上的穿甲能力從60毫米增強到89毫米,但是效果不太明顯,仍然無法對付有備而來的黑豹,打打伏擊倒還勉強。
英國方面也加快了螢火蟲坦克的生產,讓它的坦克中至少有一種可以對付黑豹。
不過好在當時美國人已經控制了西線的天空,大量的轟炸機讓德國坦克部隊幾乎無法有效作戰,大大限制了黑豹威力的發揮。
黑豹的裝甲防禦能力也很強,注意它厚實的傾斜裝甲。一般來說,在較遠距離上盟軍和蘇軍坦克不容易對它造成威脅。

3.優越的機動性

傳承前輩的影響,黑豹具有良好的機動性。它雖然重達46噸,但是700馬力的HL 230P30發動機,使豹式坦克的推重比達到每噸15.6馬力,接近謝爾曼坦克M4的水平(M4謝爾曼比黑豹輕13噸)。這讓它的最大公路速度達到46公里,最大公路行駛距離有250公里。
豹采用先進的懸吊系統由前方的驅動扣鏈齒輪,後方的導輪和八個塗上橡膠的鋼輪所組成(負重輪分兩排,交錯排列,傳統德國坦克設計,有著優秀的越野能力)。因此,豹式的造價十分昂貴且生產相當費時,但這讓它具有其他坦克無法企及的優秀越野性能,能通過各種複雜的地形。德軍坦克手在長距離行軍過程中也不容易疲憊,不像他們的蘇聯同行那樣。
初期黑豹的發動機技術不成熟,經常停機甚至起火,主要是引擎的問題。後期通過改造以後,這種問題基本杜絕。
黑豹符合傳統德國閃電戰的需要,相比忽視機動性的虎式1型和2型坦克,它的總體性能要強一些。
黑豹系統的精密,也導致機械故障較多,小毛病頻發。很多黑豹每1000到2000公里就要大修一次.雖然有這些問題,但是黑豹在機動性,火力,防禦這三項能力上,都非常平均。其主要性能都超越T-34,足可以稱得上是現代坦克之母。
實際上,二戰中的黑豹影響了之後的坦克發展,如果不是德國那么快失敗的話,黑豹及其改進型的使用期至少會到50年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