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ExchangeServer2007技術大全

《Microsoft Exchange Server 2007技術大全》,作者為Barry Gerber Jim McBee,於2008-11出版。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本書內容包括:
安裝、配置和擴展新的Exchange2007系統:利用管理控制台委託許可權:
管理電子郵件收件人、地址列表和資料夾內容:確保ExchangeServer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使用WindowsMobile和ActIveSync設備訪問Outlook電子郵件;配置對ExchangeServer2007的無線訪問;保護ExchangeServer2007的安全,防止黑客、垃圾郵件和病毒攻擊;支持0utlook2007並在ExchangeServer上配置它。

作者簡介

BarryGerber,是一位致力於通信系統、網路和高級資料庫技術的IT顧問。他目前是TomsHardware.com的編輯技術主管。Barry是暢銷書MasteringExchangeServer的作者。他還是NetworkComputing雜誌的主編。訊息傳送
2.7.1訊息傳送和集線器傳輸伺服器
2.7.2訊息傳輸安全
2.7.3站點間訊息傳送
2.8把ExchangeServer2007用作客戶端/伺服器系統
2.8.1已分享檔案套用
2.8.2客戶端/伺服器應用程式
2.9小結
第3章設計一種新的Exchange2007系統
3.1總論
3.2指派計畫、設計和管理職責
3.2.1指派計畫和設計職責
3.2.2指派日常管理的職責
3.3執行需求評估
3.3.1評估用戶需求
3.3.2調查組織的地理狀況
3.3.3評估組織的網路
3.4計畫網路配置
3.4.1建立命名約定
3.4.2選擇一種MicrosoftActiveDirectory域模型
3.4.3定義ActiveDirectory站點
3.4.4Exchange2003管理組的界線
3.4.5Exchange2003路由組的界線
3.5計畫磁碟空間要求
3.5.1信箱伺服器存儲
3.5.2計畫擴展
3.6計畫伺服器以及到達它們的內部連線
3.6.1設計Exchange伺服器
3.6.2建立Exchange伺服器存儲策略
3.6.3備份Exchange伺服器
3.6.4把Exchange用戶連線到網路中
3.7驗證和最佳化設計
3.7.1有保障的訊息傳送
3.7.2訊息完整性
3.7.3訊息安全性
3.7.4系統通用性
3.7.5最佳化
3.8首次展示計畫
3.9小結
第2部分安裝、配置、遷移和擴展
第4章安裝ExchangeServer2007
4.1前期的準備工作
4.2選擇角色
4.2.1邊緣傳輸
4.2.2客戶端訪問
4.2.3集線器傳輸
4.2.4信箱
4.2.5統一訊息
4.2.6管理工具
4.2.7建議的安裝次序
4.3準備Windows伺服器
4.3.1Windows要求
4.3.2記憶體配置
4.3.3磁碟配置
4.3.4Exchange必須具備的前提條件
4.4安裝Exchange
4.4.1圖形安裝程式
4.4.2命令行安裝程式
4.5執行安裝後的任務
4.5.1啟動“Exchange管理控制台”
4.5.2委託許可權
4.6小結
第5章升級到ExchangeServer2007
5.1在進行升級前需要考慮的因素
5.1.1前提條件
5.1.2設定遺留的路由伺服器參數
5.1.3連線器
5.1.4遺留的Exchange服務和第三方服務
5.2選擇策略
5.3管理控制台
5.4共存
5.5小結
第6章上擴和外擴
6.1決定何時擴展
6.2性能監視
6.2.1性能降級
6.2.2“Exchange命令行管理程式”的cmdlet
6.2.3把性能監視看作是一種藝術
6.2.4性能監視計數器
6.3添加更多的信箱存儲
6.3.1管理存儲組
6.3.2管理信箱資料庫
6.4本地連續複製
6.4.1本地連續複製的要求
6.4.2配置本地連續複製
6.4.3管理本地連續複製
6.4.4使用本地連續複製進行恢復
6.5小結
第3部分ExchangeServer2007的基本管理
第7章管理Exchange2007
7.1新的管理體系結構
7.2安裝管理工具
7.2.1安裝Exchange2007的管理工具
7.2.2安裝Exchange2003的管理工具
7.3“Exchange管理控制台”
7.3.1控制檯布局
7.3.2自定義Exchange管理控制台
7.3.3“工具箱”工作中心
7.3.4“完成部署”提示
7.3.5嚮導及其他內容
7.4委託管理許可權
7.4.1Exchange2007管理角色
7.4.2Exchange2007內置的管理組
7.5“Exchange命令行管理程式”
7.5.1命令語法
7.5.2面向對象
7.5.3獲得幫助
7.6小結
第8章Exchange組織、伺服器和收件人管理
8.1ActiveDirectory配置分區
8.2管理組織級配置參數
8.2.1設定JunkE-mail資料夾閾值
8.2.2設定訊息大小和收件人計數限制
8.2.3配置管理許可權
8.2.4配置郵件記錄管理
8.2.5管理地址列表
8.2.6設定ActiveSync策略
8.2.7刪除或擦除ActiveSync設備
8.2.8管理出站郵件格式
8.2.9配置SMTP接受域
8.2.10生成和分配電子郵件地址
8.2.11管理傳輸規則
8.2.12管理日記
8.2.13管理髮往外部SMTP域的出站電子郵件
8.2.14管理邊緣傳輸訂閱
8.2.15配置ExchangeServer的反垃圾郵件特性
8.3執行逐個伺服器的配置
8.3.1輸入產品密鑰
8.3.2管理伺服器屬性
8.3.3管理信箱和公用資料夾資料庫
8.3.4管理客戶端訪問伺服器的屬性
8.3.5管理接收連線器
8.4收件人管理
8.4.1信箱管理
8.4.2已啟用郵件的組管理
8.4.3已啟用郵件的聯繫人管理
8.4.4公用資料夾管理
8.5小結
第9章強加限制
9.1典型的限制
9.2設定信箱存儲限制
9.2.1設定信箱資料庫的限制
9.2.2設定各個信箱的限制
9.3郵件大小限制
9.3.1套用全局郵件大小限制
9.3.2逐個信箱地套用郵件大小限制
9.3.3限制Internet郵件大小
9.3.4限制最大附屬檔案大小
9.4收件人限制
9.5託管資料夾限制
9.6公用資料夾限制
9.6.1定義每個資料庫的限制
9.6.2定義各個資料夾的限制
9.7小結
第10章管理收件人
10.1定義電子郵件地址
10.1.1接受域
10.1.2電子郵件地址策略
10.1.3更改現有的策略
10.1.4創建新的電子郵件地址策略
10.2管理信箱
10.2.1管理用戶信箱
10.2.2管理資源信箱
10.2.3移動信箱
10.2.4獲取信箱統計信息
10.2.5刪除信箱
10.2.6重新連線已刪除的信箱
10.3管理已啟用郵件的組
10.4管理聯繫人
10.4.1使用“Exchange管理控制台”管理已啟用郵件的聯繫人
10.4.2使用“Exchange命令行管理程式”管理已啟用郵件的聯繫人
10.5小結
第11章管理地址列表
11.1管理全局地址列表
11.1.1創建全局地址列表
11.1.2對郵件對象套用全局地址列表
11.1.3對全局地址列表套用許可權
11.2管理地址列表
11.3管理脫機通訊簿
11.3.1管理默認脫機通訊簿
11.3.2創建脫機通訊簿
11.3.3定義脫機通訊簿生成日程安排
11.3.4分配脫機通訊簿
11.3.5使用“Exchange命令行管理程式”管理脫機通訊簿
11.4小結
第12章管理資料夾內容
12.1郵件記錄管理的基礎知識
12.1.1用戶參與
12.1.2可能的方案
12.1.3初識郵件記錄管理
12.2管理默認資料夾
12.2.1現有的默認資料夾
12.2.2創建託管內容設定
12.3創建和管理自定義資料夾
12.4託管資料夾信箱策略
12.4.1創建託管資料夾信箱策略
12.4.2把託管資料夾信箱策略分配給用戶
12.5在信箱伺服器上啟用郵件記錄管理
12.6小結
第13章管理傳輸中的郵件
13.1新的Exchange2007傳輸體系結構簡介
13.2建立郵件分類
13.2.1修改和創建郵件分類
13.2.2部署郵件分類
13.3建立傳輸規則
13.3.1選擇條件和異常
13.3.2選擇操作
13.3.3利用“Exchange管理控制台”創建新規則
13.3.4利用“Exchange命令行管理程式”創建新規則
13.4日記
13.4.1實現日記
13.4.2閱讀日記報告
13.5小結
第14章公用資料夾管理
14.1Exchange2007對公用資料夾的支持
14.1.1Exchange2007固有的支持
14.1.2使用“Exchange命令行管理程式”
14.1.3使用Outlook
14.1.4使用Exchange2003“系統管理器”
14.1.5使用PublicFoldersDAV管理工具
14.1.6使用其他的公用資料夾工具
14.2使用公用資料夾層次結構
14.2.1複製公用資料夾
14.2.2管理公用資料夾
14.3小結
第4部分Exchange伺服器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第15章可靠性和可用性
15.1高可用性源自常識
15.1.1可靠性與可用性
15.1.2計畫維護
15.1.3對9的追求
15.1.4過程與技術同樣重要
15.1.5建立可靠的平台
15.1.6容錯性與高可用性
15.1.7複雜性和支持
15.1.8Outlook本地快取模式和感知停機時間
15.2建立冗餘
15.2.1伺服器冗餘
15.2.2網路負載平衡
15.2.3網路冗餘
15.3支持性基礎設施冗餘
15.4群集簡介
15.4.1群集與更高可用性
15.4.2群集的優點、缺點和難點
15.4.3單一副本群集
15.4.4“群集連續複製”群集
15.5小結
第16章備份和災難恢復
16.1提供良好的可恢復性
16.1.1良好的可恢復性
16.1.2在線上備份
16.1.3可能出現的問題
16.2運行備份
16.2.1Exchange備份類型
16.2.2備份頻率、日程安排及恢復
16.2.3備份媒質的循環使用
16.2.4使用“Windows備份工具”來運行Exchange備份
16.2.5校驗Exchange備份
16.3恢復信箱和信箱中的郵件
16.3.1恢復已刪除的郵件
16.3.2恢復已刪除的信箱
16.4恢復Exchange資料庫
16.5使用恢復存儲組
16.5.1準備使用恢復存儲組
16.5.2將信箱資料庫還原到恢復存儲組
16.5.3從恢復存儲組中恢覆信息
16.6從災難中恢復
16.7小結
第5部分Outlook
第17章支持Outlook2007
17.1系統需求
17.2安裝Outlook2007
17.2.1管理員模式安裝
17.2.2語言
17.2.3自定義
17.2.4部署客戶端
17.2.5“自動發現服務”
17.3Outlook2007的用戶界面
17.3.1收件箱
17.3.2編輯器
17.3.3日曆
17.3.4聯繫人
17.3.5任務
17.4Outlook2007中新增的電子郵件功能
17.4.1外出時的助理程式
17.4.2信箱已滿
17.4.3信箱清除
17.4.4恢復已刪除的郵件
17.4.5RSS源
17.4.632KB規則限制的取消
17.5通過“即時搜尋”查找郵件及其他內容
17.6與SharePoint同步
17.7使用Outlook管理時間
17.7.1分類和後續設定
17.7.2日曆與日程安排
17.8資源預定
17.9使用Outlook2007和“自動發現服務”
17.9.1內部自動發現和外部自動發現
17.9.2配置“自動發現服務”
17.10小結
第6部分連通性
第7部分安全性和跟蹤活動
第20章保障Exchange伺服器安全
20.1ExchangeServer安全基礎
20.1.1從顯眼處著手
20.1.2考慮入侵者
20.1.3郵件安全類型
20.1.4保護防火牆
20.2使用“安全配置嚮導”
20.2.1準備將“安全配置嚮導”用於Exchange2007
20.2.2使用“安全配置嚮導”
20.3在Exchange中使用“安全套接字層”
20.3.1使用自簽名證書和Exchange2007
20.3.2在ExchangeServer2007中請求並安裝證書
20.4實現郵件清潔系統
20.4.1選擇防病毒系統
20.4.2阻攔附屬檔案
20.4.3實現多層保護
20.5使用反向代理保護Web服務
20.6小結
第21章日誌、審核和監視
21.1使用“最佳實踐分析工具”
21.1.1最佳實踐的運行示例
21.1.2我們的最佳實踐和你的最佳實踐
21.2審核和日誌記錄
21.2.1Windows審核
21.2.2Exchange診斷日誌記錄
21.3使用郵件跟蹤
21.3.1採用郵件跟蹤日誌
21.3.2跟蹤郵件
21.3.3採用協定和連通性日誌
21.3.4配置連通性日誌記錄
21.3.5配置傳送和接收日誌記錄
21.4監視
21.4.1檢查佇列
21.4.2監視運行狀況
21.4.3使用性能監視計數器
21.4.4找出合適的解決方案
21.5清除有害內容
21.6小結
附錄A用於Exchange伺服器和Outlook客戶端的一些很實用的第三方應用程式
A.1監管和管理
A.2監視和報告
A.3備份、恢復和存檔軟體
A.4傳真伺服器
A.5複製和高可用性軟體
A.6網路安全監視器、掃描器以及入侵探測器
A.7統一訊息
A.8病毒、垃圾郵件和內容控制
A.9Outlook和OutlookWebAccess外掛程式
A.10工作流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