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60A2主戰坦克

美國M60A2“星際戰艦”主戰坦克樣車於1965年底完成,1966年底開始生產,總共製造了526輛。美國陸軍最
M60A2“星際戰艦”主戰坦克
終接收了540輛M60A2主戰坦克,首批於1972年裝備用於訓練,1973年4月裝備陸軍第二裝甲師59輛,1975年裝備駐原西德的美軍6個營,每營59輛。因為其火控系統十分複雜、不易操作,M60A2在美軍坦克兵中被戲稱為“StarshiP”(太空船)。由於其兩用炮炮彈初速低、直射距離僅900米、命中精度低、炮射飛彈固體火箭發動機要在射出炮口後點火、最小射程內無法制導等原因,M60A2主戰坦克不符合作戰要求,1981年從美國陸軍全部退役。退役後的坦克在安尼斯頓陸軍基地被改造成架橋車和M728戰鬥工程車。

結構性能

M60A2坦克 為了加強M60的遠距離火力,美軍於1964年開始另闢蹊徑在M60A1基礎上研製使用炮射飛彈的M60A2主戰坦克。該坦克的主要特點是裝備了新型炮塔和152毫米口徑兩用炮,與之類似的兩用炮也是M551輕型坦克和美德聯合研製的MBT70主戰坦克的主要武器。
M60A2“星際戰艦”主戰坦克

研製之初首先測試了4種安裝152毫米口徑兩用炮,分別被稱為A~D的炮塔方案。A和B方案具有最小的輪廓和較好防彈外形,並改良了裝甲防護,在尾部安裝了20毫米機關炮;C方案採用傳統外形,20毫米機關炮安裝在炮塔內;D方案採用改進M60A炮塔。最終美軍選擇了B方案,兩輛代號為M60A1E1的樣車於1965年11月和1966年2月交付陸軍測試。至1966年底共生產了243個M60A1E1炮塔安裝在原M60底盤上,但由於兩用炮及其火控系統相當複雜,在技術問題未能解決之前大都被庫存。在部分解決了這些技術問題後新坦克稱為M60A1E2,直到1971年底才正式定型為M60A2,並於1972年開始生產,至1975年全部完成。

配備狀況

炮塔

該坦克採用新的鑄造流線形炮塔,前部防彈角更好,防護能力提高,裝填手位於炮塔內左側,車長居中,炮長在右側,裝填手和炮長的單扇艙蓋上均裝有潛望鏡。
M60A2“星際戰艦”主戰坦克

指揮塔四周裝有10具周視觀察鏡,塔上有1挺12.7mmM85式高射機槍,由於車長指揮塔能電動旋轉360°,且獨立於炮塔單獨穩定,因此該機槍可有效地對付飛機。
在炮塔兩側各裝有4具煙幕彈-榴彈發射器,每個發射器內裝1發榴彈,還備有1發M34型黃磷煙幕彈和1發AN-M8-HC型煙幕彈。
此外在炮塔內還安裝了閉合式炮尾抽氣裝置等其他裝置。

主要武器彈藥

該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門M162式152毫米火炮/飛彈兩用炮,可發射152毫米普通炮彈和紅外製導MGM-51“橡樹棍”反坦克飛彈。該炮從50年代末開始研製,60年代初期研製成功,最初口徑為140毫米,後改為152.4毫米。基本結構與M551輕型坦克的M81式兩用炮相同,是一種炮身帶熱護套的短身管、低膛壓線膛炮,身管長17.52倍口徑,膛內有膛線和導軌,分別用於發射炮彈和飛彈。與M81不同的是,該炮採用同心式液壓彈簧反後坐裝置。該炮採用擺動式炮門,可手動或電動開門。炮尾有閉鎖式抽氣裝置,通過4個壓氣機驅動兩個氣筒向炮管內吹氣,以吹除可燃藥筒的殘渣和火藥氣體。M60A2主戰坦克的彈藥基數為46發,包括炮彈33發(15發待發彈位於炮塔內,18發裝在車體內),飛彈13枚(7枚待發彈位於炮塔內,6枚在車體內)。
M162式兩用炮發射的主要普通炮彈是採用全可燃藥筒的M409A1式多用途破甲彈。該彈全重22. 52公斤,初速687米/秒,有效射程1500米,具有破甲和殺傷雙重作用,最大垂直破甲厚度達500毫米。其彈丸靠旋轉穩定,但初速和旋轉速度低於普通榴彈,因此在直射距離內的射擊精度比尾翼穩定破甲彈高,但遠距離精度又不如普通榴彈。除此之外,M162還可發射M657式曳光榴彈、M625A1式榴霞彈、M410式黃磷發煙彈和M411式教練彈,這些炮彈均採用全可燃藥筒。
該炮的炮射反坦克飛彈由美國陸軍飛彈局和菲爾科·福特公司聯合設計,最初代號為 XM13。XM13於1960年11月進行首次發射,1961年9月開始射擊試驗,1963年6月被改稱為XMGM-51A,並於1964年開始投入生產,1966年5月正式定型為MGM-51A“橡樹棍”反坦克飛彈。該彈全重26.8公斤,戰鬥部重6.8公斤,全長1.155米,最大飛行速度達 200米/秒,最大射程2000米,最大垂直破甲厚度500毫米。該飛彈採用目視瞄準、紅外自動跟蹤、自動指令制導方式,使用固體火箭發動機和空心裝藥戰鬥部,是典型的第二代反坦克飛彈系統。主要缺點是最小射程達730米,而且在這個距離內無法制導。該彈一共有兩種改型:MGM-51B ,於1966年10月正式定型,射程增加到3000米;MGM-51C ,供M551坦克上M81E1兩用炮使用,於1968年1月投入使用。
M60A2主戰坦克採用電液式炮控和雙向穩定系統,並特別對車長指揮塔在水平向進行了獨立穩定。當坦克行進時,炮長和車長可使用各自的瞄準鏡在穩定狀態下獨立瞄準和射擊。

火力控制系統

該火控系統用於發射普通炮彈,採用了分劃擾動式控制方式,彈道計算機可以解算運動目標提前量的修正,因此M60A2坦克具有從靜止位置射擊運動目標的能力,但精度較低。
M19彈道計算機該計算機是機電模擬式全求解電子計算機,主要組成有計算裝置、炮長控制裝置、車長控制裝置和傾斜裝置等,可根據自動或人工輸入的有關信息計算彈道修正量,這些信息包括目標距離、彈種、炮耳軸傾斜、橫風、炮管下垂、炮膛磨損、偏流、視差、歸零及運動目標方位角速度等。AN/VVS-1紅寶石雷射測光測距儀該測距儀於1969年首次裝備在M60A2坦克上,車長和炮長均可使用,能將目標距離自動輸入彈道計算機,並以數字形式顯示在車長和炮長顯示板上,測距範圍為200~4000m,測距精度為±10m,精度為距離無關。火炮、炮塔/指揮塔穩定和驅動系統該系統是一種新的電液穩定和驅動系統,在水平向穩定炮塔,在高低向穩定火炮和並列機槍,並首次在水平向獨立穩定指揮塔,通過穩定火炮和炮塔來穩定炮長和車長瞄準鏡,但穩定精度差。當坦克進行進時,炮長和車長可使用各自的瞄準鏡在穩定狀態下獨立瞄準和射擊。

飛彈制導系統:

該系統主要有紅外跟蹤器、角速度感測器、信號數據轉換器、調製器、紅外發射機和電源等。發射飛彈時用M126望遠鏡瞄準目標,當飛彈離開發射管後用紅外製導和控制系統導引飛彈去擊毀目標。飛彈制導系統由炮長操縱,訓練有素的炮長每分鐘能發射2枚飛彈。

3D射擊網遊《最後一炮》M60A2

概況

M60坦克 是在M48A2坦克基礎上研製而成的主戰坦克,1956年開始研製,1959年定型。該坦克在生產過程中經歷了不斷的產品改進,M60A3是M60系列的第三種改進型號。攻擊力高但穿透力較低。機動力一般。

《最後一炮》M60A2《最後一炮》M60A2

數據說明(以下數據皆為官方公布數據)

 攻擊:三顆星
 防禦:三顆星
 機動:兩顆星
 載具級別:二級
攻擊力:450-700
穿透力:285
生命:1900
防禦:480
隱蔽:100
偵查:130
偵查範圍:360m
最大速度:53km/h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