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基金

ETF基金

ETF基金的中文名稱為“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是可以上市交易的跟蹤某一指數、進行指數化投資的基金。ETF基金的資產為一籃子股票組合,組合中的股票種類與某一特定指數(如上證50指數)包含的成份股票相同,數量比例也與該指數的成份股構成比例一致。報告指出,在交易方式上,ETF基金綜合了封閉式基金與開放式基金的特點,即:與封閉式基金相似,投資者可以在二級市場(交易所市場)買賣ETF基金的份額;與開放式基金相似,也可以向基金公司申購或贖回。 

簡介

ETF基金ETF基金

所謂ETF(ExchangeTradedFunds)即交易所交易基金,據美國投資公司協會(ICI)定義,它是一種將指數證券化的產品。所謂指數證券化,指投資者不以傳統方式直接進行一籃子股票的投資,而是透過持有代表指數標的股票權益的受益憑證來間接投資。中國上證交易所稱ETF為“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它是一種跟蹤“標的指數”變化、採用一籃子組合證券進行申購和贖回、並在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基金。

ETF的重要特徵在於它獨特的雙重交易機制,其雙重交易特點又表現在它的申購和贖回與ETF本身的市場交易是分離的,分別在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進行。在這種雙重交易機制下,當日在一級市場申購的ETF當日可在二級市場賣出,當日在二級市場買入的ETF當日也同樣可以在一級市場贖回。由此可以看出,ETF的這種特性實際上是變相實現了T+0迴轉交易,大大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率,也增強了ETF在市場上的流動性。

打開美國各大財經網站,ETF都是很大的單列欄目,排在基金之前。我們可以輕鬆找到貨幣ETF、大宗商品ETF、債券ETF、槓桿ETF,股票板塊ETF、指數ETF、新興市場ETF等等種類的ETF基金。專家紛紛推薦ETF作為投資工具,特別是個人養老金的投資,比如美國的401k養老金計畫,目前各家基金公司面對嬰兒潮一代的退休潮,紛紛推出相應的401kETF基金,消費者也非常踴躍。

正是由於ETF基金具有以上的各種優勢,才能在短短的十幾年中取得如此大的發展,歐美的一些專家甚至表示,傳統的主動管理型基金的優勢已經蕩然無存,從統計數據來看,指數型基金在長期收益方面優於主動管理基金,ETF作為指數基金最偉大的創新還在於不斷地推出各類新型產品,ETF基金也在個人資產配置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主要特點

ETF基金ETF基金

首先,ETF是一種完全複製型的指數基金,通過複製與標的指數結構相同的投資組合,排除非系統性風險的干擾而獲得與所跟蹤指數相近的收益,組合透明度高。

ETF由於採用實物申購、贖回機制,因此基金經理一般不需要保持過多的現金來應對贖回,基金可以保持高倉位運作來“全力”追蹤指數,因此往往能夠獲得更好的跟蹤效果。

其次,ETF基金一般都是通過證券營業部參與二級市場買賣——投資者只須先到證券公司開辦證券交易所A股賬戶或者證券投資基金賬戶,然後通過證券公司營業部委託交易即可買賣,交易價格以交易所顯示的實時交易價格為參考,交易時間與交易方法與股票交易相同。

第三,投資者申購普通的開放式基金通常最低要申購1000元,贖回最低份數一般為幾百或1000份;而在二級市場買賣ETF只需以100份的整倍數成交即可,資金門檻較低。

最後,在二級市場的淨值報價上,ETF每15秒鐘提供一個基金淨值報價,而LOF則是一天提供一個基金淨值報價。

參與途徑

ETF基金ETF基金

第一種交易方式是二級市場買賣股票,ETF既吸收了封閉式基金可以當日實時交易的優點,投資者可以像買賣封閉式基金或者股票一樣,在二級市場買賣ETF份額;第二種交易方式是一級市場申購贖回,ETF具備了開放式基金可自由申購贖回的優點,投資者可以如買賣開放式基金一樣,向基金管理公司申購或贖回ETF份額。此外,投資人還可以通過跨市場基金交易,當日內在一級市場申購本基金份額後,即在二級市場賣出,進行類似“T+0”的操作,反之亦然,即通過“申購—賣出”或“買入—贖回”的方式實現“T+0”操作。上述交易方式中,第一種更適合資金量較小的普通投資者,第二種則主要適合機構投資者和專業套利者。

由於ETF交易方式的特殊性,ETF與一般指數基金相比具備更多優勢。

首先,ETF較其他類型的指數基金,跟蹤指數更為緊密,跟蹤誤差更小。其次,ETF獨特的實物申購贖回機制,有助於降低ETF基金的整體成本。與一般的封閉式或開放式基金相比,ETF的管理費用在所有類型的指數基金中是較低的。再其次,ETF的交易還結合了股票交易的特性,可以在二級市場直接進行盤中買賣。與一般的開放式指數基金相比,藉助ETF進行指數化投資可實時交易,隨時把握價格,靈活度更高。可以說,ETF是指數化投資的最佳選擇。

另一方面,由於ETF交易方式的特殊性,其一級市場的申購參與門檻較高,按最新的價格計算,通常需要百萬元以上的資金才可參與一級市場的申購贖回;二級市場的交易門檻雖然低,但也局限在券商渠道才能進行,投資人只有開通了證券賬戶,通過股票二級市場的買賣才能參與ETF基金的交易。所以,面對牛市中增長最快的投資品種,傳統的銀行客戶卻無法直接購買,導致許多投資人錯失投資良機。

對於傳統的銀行客戶來說,如何能夠以更便捷、更熟悉的方式投資ETF?在海外市場,已經有基金管理人通過ETF聯接基金的方式,解決了這一難題。

所謂聯接基金,是指將其絕大部分基金財產投資於跟蹤同一標的指數的ETF(簡稱目標ETF),密切跟蹤標的指數表現,追求跟蹤偏離度和跟蹤誤差最小化,採用普通開放式運作方式的基金。比如香港恒生銀行管理的中國25ETF聯接基金的所有資產就單一投資於恒生新華富時中國25ETF基金。聯接基金的發行可以讓更多的投資者參與ETF產品,一方面為習慣於從銀行渠道進行投資的客戶提供更多、更豐富的投資品種,另一方面也拓寬了ETF基金的交易方式,降低了申購門檻,這也正是聯接基金的創新之處。

市場操作

ETF基金ETF基金

第一:看成份股首先,ETF跟蹤指數的成份股應數量適中,太多可能會造成指數跟蹤不夠精準;太少又不利於分散投資風險。縱觀國內已上市或正在發行的11隻ETF跟蹤指數,從成份股數量看,最少的為上證超大盤ETF和深成ETF,其標的指數成份股分別為20和40;上證180價值ETF等4隻ETF各自標的指數成份股數量在50-60隻範圍內,較為適中;深100ETF等5隻ETF各自標的指數成份股數量,則超過了100隻。
其次,應關注ETF標的指數成份股的質量。以正在發行的上證180價值ETF為例,其標的指數上證180價值指數通過市盈率、市淨率、市現率、股息收益率4項價值因子,從上證180指數的180隻成份股中精挑細選60隻成份股;而從行業分布看,上證180價值指數亦呈現出“核心行業突出、其他行業均勻分布”的特點。

第二:看指數估值考察指數是否具有長期投資價值,就離不開考察指數的估值水平,只有整體比較“便宜”的指數才能提高投資安全邊際,也才更具有投資潛力。截至2009年12月31日,上述11隻ETF的標的指數中,上證180價值指數的2010年動態市盈率最低,僅14.18倍;市淨率也最低,僅2.84倍;而淨資產收益率最高,2008年ROE水平達到15.58%。
第三:看歷史業績統計數據顯示,自2005年至2009年期間,上證180價值指數5年的累計收益率達279.13%,不僅超越了上證50、上證180、上證紅利等其他ETF標的指數,還超越了滬深300、上證綜指等全市場指數。

此外,上證180價值指數分階段的歷史表現可謂“牛市領漲、熊市抗跌”。如在2005年6月6日至2007年10月16日的牛市階段中,上證180價值指數累計漲幅高達651%,大幅超越其他標的指數;而在2007年10月16日至2008年10月28日的熊市下跌階段,上證180價值指數跌幅又小於其他標的指數

投資誤區

一、只是供大戶專享。

不少投資者誤認為ETF基金投資門檻太高,最小申贖單位少則幾十萬份、多則百萬份且一籃子股票的實物申贖方式繁瑣複雜,只適於資金量大的投資者參與。其實ETF基金份額可以像股票一樣掛牌交易且免瑩稅,一手(100份)為起點,資金量小的投資者也完全有能力參與。

二、只能在牛市獲利。

隨著ETF基金套用範圍的拓展,很多套用策略是與市場所處的牛熊階段無關的。例如,有波動即有獲利機會的波段操作策略,有價差異動即有獲利機會的配對交易策略,又如納入融資融券標的ETF基金在市場下跌行情中融券賣空等。

三、只用於投機短炒。

ETF基金兼具交易和配置功能。作為指數基金,ETF基金能完美肩負起中長期指數化投資和組合資產配置的使命,且交易成本和跟蹤誤差遠低於普通開放式指數基金。隨著跨境ETF基金、固定收益ETF基金、商品ETF基金乃至槓桿ETF基金等創新產品陸續推出,ETF基金可提供更加豐富的中長期資產配置解決方案。

四:只熱衷套利交易。

一、二級市場瞬時套利僅是ETF基金眾多套用策略中的一種,且近年來獲利空間已很校除波段操作和資產配置外,日內T0交易、行業輪動、風格輪動、市場中性、多/空等諸多策略都已套用於實戰。即便在套利交易中,多策略事件套利、期現套利、跨市場套利等也不斷拓展著ETF基金的套用邊界。

五:只認為風險極高。

股票ETF基金近乎滿倉運作,淨值波動較大。但ETF基金可被看作眾多成分股組成的“超級股票”,相較於單一個股,可充分分散風險,對於資金量序選股能力較弱的投資者,ETF基金恰是分散個股非系統性風險的優良工具。

六:只盯住高深策略。

有的投資者認為ETF基金交易套用策略越複雜,交易系統越尖端,交易頻次越高,則獲利機率越高,收益越高。但實踐證明,ETF基金交易策略複雜程度、交易頻率與收益率並不一定成正比。實戰中,普通投資者亦有很多機會通過分析簡單的技術指標,甚至利用簡單的定投策略獲取滿意的回報。

發展優勢

ETF基金ETF基金

(一)投資運作成本低、資源配置效率高
ETF除了每年的管理費用以及在二級市場上通過經紀人交易時繳納的佣金外,不再收取其他費用。這是由於ETF採用被動式管理方式,基金管理人不需要對市場、巨觀經濟狀況和趨勢以及各個上市公司及其股票持倉情況進行詳細分析,這降低了研發費用及管理費用。例如,與中國股票基金1%至1.6%的管理費率相比,5支ETF的管理費率僅為0.5%,託管費率僅為0.1%。

(二)高效的規避風險手段及透明的運作方式
ETF完全按照所跟蹤的指數來構造投資組合,ETF交付的是一籃子證券而不是貨幣資金,所以追蹤錯誤率比較低,容易實現基金資產淨值與標的的指數之間回報率的高度擬合,從而反映出整個市場、各產業、各行業的發展趨勢,不易產生波動風險。

(三)運作方式簡單,容易被投資者理解和接受
因為ETF是追蹤一籃子股票指數,不需要投資者再去自己組合投資。一方面這給一籃子股票帶來了持續不斷的資金推動力,另一方面又為投資者提供便利,只需投資者把握好巨觀的產業行業的發展走向。

(四)靈活方便的雙重交易方式
ETF為投資者同時提供了交易所交易以及申購、贖回兩種交易方式。一方面,ETF可以像買賣股票和封閉式基金那樣在交易所進行交易。另一方面,投資者可以直接在一級市場進行申購和贖回,但交換的是一籃子股票和一定額度的基金份額。

(五)有效地減少了基金代理人的道德風險
眾所周知,主動型投資基金的業績很大程度上與基金經理的投資偏好有關係。當大量的代表行業指數(特別是細分的行業指數)基金產品的出現,如製造業指數或者汽車製造業指數,甚至商務成用車製造業指數,都可以有效地代替個股,從而減少基金代理人的道德風險。

發展現狀

ETF基金ETF基金

世界首隻ETF發行於加拿大,而後美國證券交易所參考TIPS的架構,發行以S&P500為追蹤標的的SPDR,由於SPDR的推出非常受投資者青睞,此後類似產品便層出不窮,除美、加外,香港德國荷蘭、瑞士、英國、日本、新加坡、韓國、台灣、澳洲和中國都有ETF產品上市。到2011年,全球ETF的資產管理規模將達到2萬億美元

全球兩大ETF發行商分別是巴克萊集團(BarclayGlobalInvestor,簡稱BGI)及道富集團(StateStreetCorporation)。其中,巴克萊集團在美國推出IShare系列,在多倫多證交所推出iUnit系列,在英國證交所推出iFTSE系列,以國際ETF產品為主。道富集團在美國推出的ETF產品以SPDR、SelectSectorSPDR和DIAMONDS為主,在其它市場推出StreetTRACKS系列和以本土指數為標的的獨立品牌的本土ETF產品為主。巴克萊集團是全球最大的ETF管理人,管理資產規模為2846億美元,占有全球ETF市場份額的49.6%,道富集團管理1010億美元,位居其次。
ETF雖然是截至目前最為成功的基金創新產品之一,截至2007年末,內地市場包括指數基金、ETF、最佳化指數基金在內的指數化投資產品數量共20隻,總份額1340億元,較發行初增長130%,總資產規模達到2361.89億元,較2006年末增長488.64%,是2004年的10.52倍。
但目前,目前中國的ETF基金有9隻,分別是易方達深證100ETF,華夏中小板ETF,深成ETF,治理ETF,超大ETF,上證央企50ETF,華安上證180ETF,友邦華泰上證紅利ETF。其中只有華安上證180ETF選用的是採取抽樣複製來跟著指數,其餘均是採用的完全複製法來跟蹤指數。ETF市場處於發展階段,相比國外成熟市場還有很遠的路要走。但相信在不遠的將來,隨著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和金融產品創新的不斷湧現,ETF市場會得到更多的發展機會,更多新型的ETF產品必將出現,以滿足投資者多樣化的投資需求。

市場套利策略

ETF基金ETF基金

一.投資者可以採用長期投資策略。這樣可以分享指數長期帶來的資本增值收益,抵禦通貨膨脹。投資方法是買入並長期持有。

二.投資者可採用波段式的操作方法。首先,中國的投資市場並不是一個完全有效的市場,有很多的超額收益的投資機會存在,所以中國股市的波動頻率和幅度都很大。其次,中國股市比較封閉和獨立,從指數變化上看,A股市場自成一體,與國際股市間聯動性不高。所以投資者在實際的投資過程中應根據大盤的周期採用波段操作策略。

三.個人投資者還可採用核心衛星投資策略。既一個中心,多個增長點。將ETF作為核心投資,以保證核心投資部分不落後於大盤。同時增持相對看好的資產類別,形成一個穩健的組合搭配。

四.由於ETF交易存在一二級市場,所以存在一個套利機會。投資者還可利用一二級市場的價差進行套利。對於中小投資者而言可以通過ETF聯接基金參與ETF的套利機會。

五、與股指期貨聯合套利
中國的股指期貨今日正式推出,作為中國資本市場上的一個里程碑,股指期貨對投資者來說,不單單是多了一種套期保值的投資方式、一種高風險的投機手段,更是多了一種與ETF聯合套利的工具。股指期貨和ETF的聯合套利又叫指數期貨契約與現貨指數之間的套利。一般來說,現貨指數和指數期貨契約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價,而這個價差在某一個區間內是合理的,無法從中套利。但期貨市場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經常造成指數期貨契約偏離其合理的定價區間,這樣就為套利提供了機會。

當某個月份的指數期貨契約超過其套利的上限時或者低於其套利的下限時,就存在著套利的空間。具體來說,當指數期貨契約超過套利的上限時,分析人士給出的操作策略是:賣出指數期貨契約,同時買入現貨指數也就是該指數期貨契約對應的ETF,待到指數期貨契約和模擬現貨趨於收斂時平倉,從而獲得套利的收益。理論上,也可以反向操作,投資者可以買入指數期貨契約,同時通過融券賣出現貨指數相應的ETF,待到二者趨於收斂的時候平倉,獲取套利的收益。
但是目前市場上的融券業務並未成熟,投資者還不能從券商融券ETF賣出。更重要的是,中國的股指期貨標的指數是滬深300,但目前市場上還沒有滬深300ETF,投資者若要通過此種方式套利,一種方法是通過同時買入上證180etf和深證100ETF來部分擬合滬深300指數。這樣做的問題在於無法精確擬合滬深300指數,從而使套利出現偏差,最終很有可能影響套利所得甚至出現虧損。另一種是直接在二級市場按一定的配比買入一攬子滬深300股票,這樣做的問題在於成本太高,同樣大大壓縮了利潤空間。所以,分析人士建議,若投資者想通過股指期貨和ETF進行聯合套利,大可等滬深300ETF推出之後再操作。

六、原始股避稅
2010年證券市場的第一顆重磅炸彈來自對原始股徵稅,從2010年1月1日起,個人轉讓上市公司限售股取得的收入將按20%稅率徵收個人所得稅。不可否認此條規定對股市來說有著非凡的積極意義,它讓“大小非”——這把懸在股市頭上的達摩克利斯劍有所收斂。“大小非”取得股票的初始價格一般只有1至2元(這個區間包括了股改過程的送股成本),而二級市場流通股的價格則是動輒20倍以上的市盈率。若“大小非”在毫無顧忌的情況下拋售到期可變現的股票,勢必造成該股票價格的跳水,也讓那些在二級市場上買入股票的投資者成為“大小非”的踏腳石。

但是,這也使那些持有原始股但急於變現的投資者有苦說不出。因為,原始股一般都持有超過一年,其中部分投資者是從某些公司上市前就買入其股票,期間投資者承擔的風險和時間成本已經不少,若在最後關頭還被當成洪水猛獸強行“分食”也實在憋屈。
若投資者手中持有的原始股是某隻ETF的成分股,那就可以通過ETF避稅。分析人士給出的操作建議是:通過二級市場買入除投資者手中的原始股以外的其他ETF成分股,再通過一級市場將這些從二級市場上買入的一攬子股票和投資者手中持有的原始股一起兌換成ETF份額賣掉,這樣來回反覆操作,就可以實現原始股的避稅。一般情況下通過ETF來兌出投資者手中的原始股所產生的交易成本和衝擊成本遠小於稅收,所以此類套利模式是所有ETF套利模式中可行性最大,風險最小的。

七、A股市場T%2B0操作
目前A股市場股票不可以做T%2B0交易,但是藉助ETF可以做變相T%2B0交易。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業務實施細則》第22條規定:當日買入的ETF基金份額,不可以賣出,但可以贖回;當日申購得到的ETF基金份額,可以賣出,但不能贖回。投資者當日買入的股票,不得賣出,但可以用於申購ETF基金份額;投資者當日贖回基金份額得到的股票,可以賣出,但不得用於申購ETF基金份額。投資者可以在某交易日內,選擇點位較低的時候在二級市場上按某隻ETF的成分比買入一攬子股票組合,當股市上漲到一定程度可以在一級市場上將股票兌換成ETF,兌換的ETF可以立即賣出,即實現T%2B0交易。理論上也可以通過申購ETF,再兌換成一攬子股票賣出這一反向操作進行ETF的T%2B0操作。但由於市場的原因,在做ETF的T%2B0交易時,中國A股市場的投資者只能選擇買入一攬子股票,再賣出ETF這一途徑,而不能反向操作。
八、瞬時無風險套利
由於ETF既可以在一級市場進行申購和贖回,又可以在二級市場進行買賣交易,這樣它就具有兩種價格:一是一級市場上的申購贖回價格,即ETF淨值;二是二級市場上的市場交易價格,即ETF市值。當這兩種價格不相等時,便為投資者提供了套利機會,可以通過低買高賣,從中獲得差價。

具體而言,就是當ETF在二級市場上的交易價格高於ETF在一級市場上的申購贖回價格時,投資者可以先買入ETF的一攬子股票組合,然後在一級市場上申購成ETF,之後在二級市場賣出相應的ETF份額,這樣投資者通過進行溢價操作,可以獲得ETF市值和ETF淨值二者之間的差價,從而獲得套利的收益。

理論上,同樣可以進行ETF的折價套利,但由於上文提到的中國A股市場的原因,導致無法進行ETF的折價套利。更為重要的是,隨著ETF市場的日益成熟,參與套利的投資者數量也急劇增加,有關部門和交易所監管的日漸全面和規範,使得瞬時無風險套利的空間已經微乎其微。在國外,由於股指波動的平緩和市場的成熟,ETF的瞬時套利已經基本消失;在國內,由於股指波動較國外激烈,而新ETF上市的當天ETF本身往往振幅較大,所以依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九、事件型套利
由於ETF成分股因公告、股改、配股等事項而停牌期間,我們利用該成分股在此停牌期間,預估它的價格在開盤時會有暴漲暴跌的可能性,從而可以進行溢價或者折價套利操作,獲取套利的收益。

如果預估成分股在開盤時後會大幅度上漲,那么利用ETF可以讓我們買入已經停牌的股票。比如說某一隻股票因發布了重組、資金注入等重大的利好訊息,停牌無法買入。但訊息顯示這隻股票日後必定大漲,分析人士給出的操作建議是:從二級市場上買入成分股中含有該股票的ETF,在一級市場上進行贖回,這樣就可以得到一攬子股票組合,之後按照市場價格賣出其他股票而剩下一隻股票,然後進行重複的折價套利操作,就可以買入大量目標股票,就相當於你利用ETF套取了市場上無法買入的股票。如2009年6月8日,深發展和中國平安(601318)開市即停牌,隨即,市場上傳出平安收購深發展的重磅訊息,這對於深發展來說是絕對的利好。所以,此時投資者可利用ETF套取深發展股票,待開盤賣出即可。

同樣,若投資者手中持有的某一隻停牌股票,而這隻無法賣出的股票有重大利空訊息傳出,復牌後一定大跌,投資者可用相反的手法利用ETF將該股票兌出。

但專業人士同時提醒,無論通過ETF套入股票還是兌出股票,其成本都是相當大的。一方面,只有ETF夠100萬份才能進行一級二級市場的轉換,所以每次買入賣出的手續費是個相當大的數字;另一方面,由於每隻成分股占ETF的比例不同,若投資者的目標股票占ETF權重較小,那所付出的成本就更大,而該股票能為投資者帶來的利潤或彌補的損失是否足以沖抵ETF來迴轉換所產生的成本,就更值得投資者仔細計算了。

其份額下降問題的分析

ETF基金ETF基金

2004年11月29日,中國推出首支上證50指數ETF,迄今為止共有5隻ETF在滬深兩所掛牌。然而,自05年首支上證50ETF開放申購贖回以來,這5支ETF卻遭遇到大量的贖回,基金份額不斷減少。以上證50ETF為例,上市時份額為64.34
億份,2005年8月最高曾達到106億份,2007年9月份降至最低點20多億份。相比美國歐洲等成熟市場上大踏步前進的ETF,中國的ETF市場陷入到了一個尷尬的境地。

(一)ETF的折價交易現象是導致ETF分額下降的直接原因
ETF份額下降的表面原因是贖回份額超過申購份額,然而導致贖回份額超過申購份額最直接的原因在於ETF的折價交易現象。在ETF折價時,投資者通過套利操作(買入ETF、贖回股票然後賣出股票)可獲得無風險收益。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統計顯示,投資者贖回所用的ETF份額絕大部分(85.3%)都是投資者當日從市場上買入的,而且贖回的股票有91.6%被立即賣出(不包括7.16%的股票因停牌而無法賣出),說明ETF贖回絕大部分是因折價引起投資者套利造成的。此外,折價原因也在很大程度上導致投資者不願意將需減持的部分以低於正股價值的價格賣出,從而以賣出贖回的股票實現收益,減少折價損失。

(二)ETF的市場流動性和市場深度不足是導致ETF折價的重要原因
從05年至07年,短短兩年間,中國僅有的5隻ETF基金平均萎縮了70%。截止2007年底,華安上證180ETF份額由1,072,820,000份縮水至87,522,674份,僅為發行初期的8.16%,縮水91.84%。不難看出,中國ETF的市場流動性和市場深度已呈現出明顯不足的狀態。統計顯示,投資者直接賣出ETF的市場衝擊成本要遠遠大於贖回股票後賣出的市場衝擊成本。這說明ETF基金二級市場的流動性低於其對應的正股。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傾向於選擇贖回股票後賣出的方式來賣出ETF。

(三)ETF的市場需求不足是導致ETF折價、流動性不足的深層原因
1.整體市場產品結構不發達嚴重限制了ETF功能的發揮在國際市場,ETF是資產配置的重要工具,也是對衝風險、套利、構建動態資產組合的理想工具。但在中國市場上,由於整體市場的產品結構不夠合理,缺乏指數期貨和期權、ETF權證和期貨等產品。在缺乏賣空機制的市場上,ETF基金作為被動型指數基金,完全暴露在市場下跌的風險中。特別是在2007年中國股市中,由於高聲疾呼股市泡沫的各路人士絡繹不絕,所以完全沒有風險對沖保護的ETF基金被頻頻贖回是在情理之中。

2.中國市場的有效性有限,被動型指數基金在短期不一定能戰勝主動型投資基金
根據對投資美國股市的9786隻主動型基金和107隻ETF基金的近3年業績的有關統計顯示,ETF基金無論是長期業績還是短期業績,均略高於同類風格主動型基金的平均表現。相比之下,這類投資成功的經驗在我國還較為缺乏。我國市場有效性相對不足,導致主動型基金業績(特別是在牛市時)普遍高於被動型指數基金。在市場有效性不足時,股價通常在公司公告重大行為之前提前反應,因此,擁有信息和分析等專業優勢的主動型基金通常可以根據相關信息迅速調整其投資組合,獲取較高收益。

3.中國的ETF基金產品細分不足,難以引起投資者興趣
我國的基金品種的開發,需要長時間的審批,而非美國的註冊制,因此ETF基金產品的開發也極為緩慢,到07年底所推出的產品也僅僅為5隻,而且同質性極高。這就導致投資者投資一種品種與投資其他品種沒有太大的區別。因此作為投資產品的ETF基金在中國很難獲得較強的需求。

三、改進ETF產品避免其消亡的對策
(一)完善市場結構,大力發展金融衍生品市場
大力發展金融衍生品市場,特別是指數期貨和期權、ETF權證、ETF期貨和期權、基於ETF正股的權證和期權等產品,利用這些衍生產品創造投資者對ETF的購買需求,培育投資者的指數化投資理念。

(二)儘快推出ETF和ETF成分股的融資融券業務
推出ETF和ETF成分股的融資融券業務能帶來以下兩方面的好處:一方面,允許ETF融資融券可增加投資者對ETF的需求;另一方面,ETF成分股的融券業務可為ETF基金帶來額外的收益,彌補基金管理費的損失,使ETF基金業績緊跟或超過對應指數,間接推動ETF規模的擴大。

(三)加快推出賣空機制以及股指期貨
ETF基金就其避險功能可以看做是股指現貨,所以股指期貨以及賣空機制的推出能有效避免ETF基金完全暴露在市場下跌的風險中。此外,有效的賣空機制可以給長期投資ETF基金的投資者帶來有效的風險保障。

(四)改進中國ETF運行機制上的不足
廢除ETF申購贖回的“必須現金替代”機制,在相關股票停牌時一律採取“允許現金替代”機制,允許現金替代的股票必須以復牌後實際買入價進行結算。此舉能有效改善中國ETF運行機制上的不足,避免ETF基金成為投資者套利的股票池。

最新動態

ETF基金ETF基金

ETF基金“大戰正酣”(基金動態)
在債基成為前段時間發行主角之後,ETF基金又成為近期新基金髮行的熱點。在當前的發行的10餘只基金中,ETF基金尤為搶眼。據悉,這還只是ETF基金髮行大潮的前奏。

統計顯示,目前排在發行檔期的新基金中,有不少ETF基金的身影。其中南方小康產業ETF基金及其連結基金從上個月月底開始發行並將在今日(2010年8月24日)結束。

此外,海富通上證周期ETF以及連結基金也從上周開始發行。據悉,在發行完後,海富通還將發行同系列的上證非周期ETF基金。

據記者了解,還有不少基金公司都將ETF基金列為公司發展戰略中的重要一步。如嘉實正計畫將滬深300LOF改造成未來滬深300ETF的連結基金,該只基金的規模達到了425億份。華安、博時等基金公司更透露出,目前正在進行跨境ETF基金的準備工作。

基金公司備戰ETF基金可謂“迎難而上”。因為今年的市場行情中,ETF基金已經成為基金虧損中的“大戶”,大多數ETF基金表現不佳。

據悉,在被動指數型基金中,ETF基金表現最差。截至8月23日,排名倒數第一的正是博時超大盤ETF基金,復權單位增長率為-26.679%,博時超大盤ETF連結基金則以-25.200%的虧損率緊隨其後。此外,工銀上證央企ETF、華泰柏瑞紅利ETF、華夏上證50ETF等基金表現均不佳,排在了虧損榜的前列。

近期的虧損也讓ETF基金的贖回成了主基調。在上述2隻ETF淨申購的同時,也有7隻ETF出現淨贖回。其中價值ETF上周出現了0.085億份的淨贖回,這是其連續第八周淨贖回。中盤ETF上周連續第七周淨贖回,淨贖回份額0.244億份。超大盤ETF上周出現了4.61億份淨贖回,連續5周淨贖回份額達到12.14億份。上證50ETF上周淨贖回1.6億份,連續2周淨贖回3.82億份。上證社會責任ETF上周出現了0.2億份的淨贖回,連續2周淨贖回超1億份。治理ETF上周出現了0.06億份的淨贖回,這也是其連續第二周淨贖回。央企ETF上周也連續第二周淨贖回,淨贖回份額為0.43億份,其中申購份額為0.575億份,贖回份額為0.775億份。

“2010年上證所、深交所都多次強調要推ETF基金,所以各個基金公司都在備戰,不管表現如何,ETF發行的過程將持續下去。”上海某中型基金公司人士對記者表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