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級核動力巡航飛彈潛艇

E級核動力巡航飛彈潛艇(北約代號:Echo class,另翻譯為:“回聲級”)是蘇聯第一級核動力巡航飛彈潛艇,由紅寶石設計局設計。

簡介

E級核動力巡航飛彈潛艇(北約代號:Echo class,另翻譯為:“回聲級”)是蘇聯第一級核動力巡航飛彈潛艇,由紅寶石設計局設計。
具體型號信息

E—Ⅰ級

前蘇聯在60年代初生產了世界上第一級核動力巡航飛彈潛艇----“回聲Ⅰ”級,簡稱E—Ⅰ級。E—Ⅰ級水上排水量3731噸,水下排水量4920噸,長111.2米,寬9.2米,平均吃水7.6米;動力裝置為2座BM-A型壓水反應堆,2台蒸汽輪機,雙軸推進;水上航速21節,水下最大航速29節;該型艇共有5艘,艇上裝有6枚射程為460千米,用於攻擊岸上目標的SS—N—3C“柚子”巡航飛彈,首部有4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尾部有4具400毫米魚雷發射管。70年代初,隨著 Y級彈道飛彈核潛艇的服役,前蘇聯將E-Ⅰ級艇上的飛彈全部拆除,並將其改裝為核動力攻擊潛艇。

E-Ⅱ級

為了對付美圍攻擊型航空母艦,前蘇聯又在E—Ⅰ級的基礎上發展了E-Ⅱ級,並於1963年~1967年建成29艘,其中有14艘 E-Ⅱ級一直服役到 90年代初。E—Ⅱ級的水上排水量4800噸,水下排水量5800噸 ;艇長119米,寬 9.2米,吃水6.9米;動力裝置為2座壓水堆、2台蒸汽輪機,雙軸推進,總功率3萬馬力;其水上航速18節,水下航速24節。
一開始,E-Ⅱ級艇上裝有8發SS—N—3A反艦巡航飛彈,射程為400千米。後又改裝成為先進的 SS—N-12“沙箱”反艦飛彈。該飛彈採用主動雷達尋的,速度為 1.7馬赫時射程為550千米,彈頭為 35萬噸當量核彈頭或1000千克烈性炸藥。潛艇也因此在指揮台圍殼中加裝有桅桿式制導雷達天線,用於飛彈衛星瞄準。但由於當時技術所限,該級潛艇還不能在水下發射飛彈,必須在完全水面狀態以大約20分鐘的時間才能發射全部飛彈。除飛彈外,E—Ⅱ級潛艇在艇首裝有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夜艇尾裝有4具406毫米魚雷發射管,用於發射總量為20枚的 53型和40型魚雷。

事故

E級核潛艇由於屬於蘇聯早期設計的核潛艇,由此也成為了事故頻發的一個潛艇級別。
1970年6月20日,E-2級K-108艇與美國海軍遍羅號核潛艇在鄂霍次克海與水下45米左右深處相撞,K-108的外層殼體受損,VIII艙和IX艙受損,遍羅號潛艇塔圍殼受損並嚴重漏水,無人員傷亡記錄
1973年6月14日,E-2級K-56級與一個蘇聯拖船相撞,艇首被嚴重損壞,27人死亡。
1973年8月20日,E-1級K-1號在加勒比海擱淺,艇首受到嚴重損壞
1976年9月24日,E-2級K-47級在北大西洋航行時因VIII艙中電路短路引發大火,3人死於燃燒產生的一氧化碳毒氣之中。
1977年8月28日,E-2級K-22號與美國護衛艦Voge號在地中海海域相撞。兩艦同時受到重創:K-22艇1號飛彈發射筒以及塔圍殼受重創;Voge號艇艉重創喪失動力。
1979年7月2日,E-2級K-116艇在日本海域發生反應堆事故,事故原因為左堆冷卻棒耗盡造成。一些艇員受到核輻射影響,但當時沒有人員傷亡。
1980年8月21日,E-1級K-122艇在沖繩東部85英里處航行時VII艙著火,14人死於一氧化碳毒氣之中。
1981年9月10日夜間,E-1級K-45號與蘇聯漁船“Novokachalinsk”號相撞,漁船沉沒,潛艇艇首外殼和聲納系統被徹底摧毀。
1984年6月18日,E-2級K-131艇航行於巴倫支海的時候VIII艙由於違反安全規定操作起火,13人死於火中。
1985年8月10日,E-2級K-431艇(原名K-31)在港中給反應堆灌注燃料時發生爆炸,10人當場死亡,300人受到嚴重輻射污染並在隨後數年死亡。
1986年11月,E-2級K-175號在港中停泊時反應堆發生事故,反應艙內發生爆炸並將港口污染,無人當時死亡。
1989年6月26日,E-2級K-192艇(原名K-172)發生反應堆事故,右堆第一迴路發生異常而停堆。艇員在由於放射能通過第一迴路擴散而受到核污染。無人當場死亡,但隨後全部艇員都檢查出被放射能污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