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rk Bogarde

德克·博嘉德(1921.3.28—1999.5.8)是英國一位極富盛名的演員,同時也是一位頗具才情的作家。他曾在格拉斯哥的前阿蘭·格雷學校就讀,之後又在切爾西的藝術與設計學院學習。

Dirk Bogarde

個人履歷
德克·博嘉德(1921.3.28—1999.5.8)是英國一位極富盛名的演員,同時也是一位頗具才情的作家。
1921年3月28日,博嘉德出生於倫敦西漢普斯特海默斯通大街的一家療養院。他的父親是泰晤士報的藝術編輯,母親曾是一名演員。
他曾在格拉斯哥的前阿蘭·格雷學校就讀,之後又在切爾西的藝術與設計學院學習。
1943年,博嘉德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效命於女王的皇家軍團。他時任少校,並且同時在歐洲和太平洋的劇場任職,主要是從事情報收集工作。這段經歷對他和他的電影生涯都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在1939年他在倫敦西區首次演出,在普利斯特里的戲劇《科尼里厄斯》中出演角色,當時他的藝名叫“DerekBogaerde”。在二戰之後,他的經理人為他重新取了“德克·博嘉德”的名字,並且他英俊的外貌使他成為了一名電影演員,與蘭克電影公司簽下契約。
在20世紀50年代,博嘉德在1950年的電影《寒夜青燈》(Thebluelamp)中他因飾演射擊並殺害警察的阿飛現象而受到關注。在1954年的《家庭醫生》在,他扮演一名醫學院學生,這部影片使得博嘉德成為20世紀50年代英國最炙手可熱的明星。
在20世紀60年代早期離開蘭克電影公司以後,博嘉德出演了更加具有挑戰性的角色,例如在1961年的《受害者》中扮演的律師(由巴澤爾·迪爾頓執導)。在1963年由哈羅德編劇、約瑟夫執導的電影《僕人》中扮演一位頹廢的貼身男僕。在1965年由約翰·斯萊星格執導的影片《親愛的》中飾演一位電視播報員。在1974年由莉莉安娜·卡瓦尼執導的風格冷峻、飽受爭議的影片《午夜看門人》中他飾演一位前納粹黨衛隊的軍官馬科斯。在1971年由維斯康提執導的經典影片《魂斷威尼斯》中,他飾演了德國作曲家奧森馬赫。
在20世紀60至70年代,博嘉德出演了一系列更具風格的影片。包括:1960年的《一曲相思未了情》中他飾演匈牙利著名的作曲家兼鋼琴家弗朗茲·李斯特,同時它也是博嘉德唯一一次進軍好萊塢的作品,但不幸失敗了。在1961年的《歌者》中他扮演一個強盜。1962年的《目中無人》扮演一位悲傷的中尉。1964年《炎熱的六月》里他飾演一位類似於詹姆士·邦德那樣的間諜。在1964年的《國王與國家》中飾演一位軍方的律師,很不情願的為叛徒湯姆做著辯護。在1966年的《女諜玉嬌龍》中扮演一名間諜。在1967年《母親的房子》中飾演一位有7個子女的父親,有傑克·克萊頓執導。1968年的《調停者》是以馬拉莫的小說改編而成的。1968年《塞巴斯蒂安》中扮演一位前任的牛津大學教授,致力於為英國的情報部門推動一項全部由女性完成的解碼工作。。1991年《鄉愁老爸》,這是博嘉德的最後一個電影角色。
在1939到1991的52年的時間裡他總共拍攝了63部電影。同時他於1991年獲得由倫敦電影評論界頒發的終生成就獎。
博嘉德在1999年5月死於心臟病發,享年78歲。骨灰撒在了他位於法國南部的一處住處。
成就及榮譽
1959年的《誹謗》他一人飾演了兩個不同的角色。博嘉德很快深受女戲迷的歡迎,並成為20世紀50年代英國票房的頭號保證,獲得“最受女影迷歡迎的演員”的稱號。
博嘉德曾經6次被英國電影電視藝術學院(BAFTA)提名為“最佳男主角”,2次獲得,分別是1963年的《僕人》和1965年的《親愛的》。同時他於1991年獲得由倫敦電影評論界頒發的終生成就獎。在1939到1991的52年的時間裡他總共拍攝了63部電影。
由於博嘉德出演了一系列具有爭議的電影,之後他獲得了人們狂熱的崇拜。歌手莫瑞斯就是他的影迷之一,據夏洛特的敘述,1990年博嘉德受到麥當娜的邀請,希望他可以為她的歌曲《JustifyMyLove》拍攝錄音帶(這首歌的靈感是來自於博嘉德的經典電影《午夜守門人》)。博嘉德拒絕了。
1984年,博嘉德成為坎城電影節的主席。他是成為該電影節主席的第一位英國人,這對於博嘉德來說是一種巨大的榮譽。他在1992年因為為電影事業做出的巨大貢獻而被授予爵位,還接收了包括聖安德魯斯和蘇塞克斯大學在內的幾所大學授予的榮譽博士學位。

個人作品

·重點介紹
《受害者》—第一部正視同性戀問題的英國主流影片
導演:BasilDearden
編劇:JanetGreen/JohnMcCormick
主演:DirkBogarde/SylviaSYMS/PeterMcEnery
製片國家/地區:UK
語言:English
上映日期:1961-10-11
又名:第十個受害者
博嘉德在1961年那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電影《受害者》中扮演倫敦的一位卓越的同性戀律師,與一群綁架者展開了搏鬥,而他們綁架的那位青年正是他的同性戀人。那位青年在因為盜用公款被監禁之後自殺身亡,而沒有損害律師的名譽。在揭露綁架者的陰謀的過程中,博嘉德扮演的角色為了鑑證法律的公正而使自己的事業和婚姻陷入困境。《受害者》是認真嚴肅的對待同性戀主題的第一部英國主流電影,並且這部電影還改變了英國法律中對同性戀歧視的狀況。
《午夜守門人》—納粹罪行的另類表達
編劇:LilianaCavani
導演:LilianaCavani
主演:DirkBogarde/CharlotteRampling/PhilippeLeroy/GabrieleFerzetti
製片國家/地區:義大利
上映日期:1974-04-03>更多
語言:義大利語
又名:狂戀/魂斷多瑙河/TheNightPorter
劇情簡介:1957年,原納粹軍官馬科斯(DirkBogarde飾)隱姓埋名,在維也納一家酒店當午夜守門人。某日,他遇到著名指揮家的妻子露西亞(CharlotteRampling飾),往事排山倒海而來。
原來露西亞是納粹集中營的倖存者,當年是馬科斯的性奴,也是他的情人,馬科斯對她一直念念不忘。
馬科斯趁露西亞丈夫外出演出和露西亞重逢,隨即將她接到自己的公寓,二人迅速恢復了往日的關係。
於此同時,馬科斯所屬納粹餘孽小團體也在尋找露西亞,想除掉這個有力的證人,露西亞的丈夫也因為妻子失蹤而報警。馬科斯走投無路,只能囤積了大量食品在公寓裡,和露西亞足不出戶,靠性愛彼此安慰,忘記現實的困境,等待終將來臨的救贖或者毀滅。
《魂斷威尼斯》---對青春和美的永恆追求
編劇:LuchinoVisconti/NicolaBadalucco/ThomasMann
導演:LuchinoVisconti
主演:DirkBogarde/BjörnAndresen/MarkBurns/NoraRicci/MarisaBerenson
製片國家/地區:義大利/法國
上映日期:1971-03-01
語言:義大利語/英語/波蘭語/法語
又名:威尼斯之死/DeathinVenice
劇情簡介:1911年,德國作曲家阿森巴赫(德克•博加德)懷帶喪女之痛來到威尼斯,想藉水城美景舒緩心情,可是一切景致所勾起的不過是更加傷心的回憶,直到在旅館裡邂逅美少年塔奇奧(伯恩•安德森),對方宛如希臘雕像般的容顏才令他渾身顫慄,渾然忘我地沉醉在激動的熱情中。
其後,威尼斯城被瘟疫所籠罩,但官方刻意封鎖了訊息。阿森巴赫逐漸發現這一驚人的危機時,沒像其他人一樣慌不擇路想儘快逃離,相反為了多看塔奇奧一眼,甘願染上瘟疫命喪威尼斯。
其他作品
1950年--寒夜青燈
1952年--局外人
1953年--倫敦使命
1954年--海不會知道、家庭醫生、睡虎
1955年--海邊醫生、暗影
1956年--西班牙園丁
1957年--普通醫生
1958年--雙城記
1959年--醫生的抉擇、誹謗
1960年--紅衣天使、一曲相思未了情
1961年--受害者、歌者
1962年--目中無人
1963年--僕人、我還能繼續歌唱、益智遊戲
1964年--炎熱的六月、國王與國家
1965年--親愛的
1966年--女諜玉嬌龍
1967年--意外、母親的房子
1968年--調停者、塞巴斯蒂安
1969年--詛咒、多么可愛的戰爭、賈斯汀
1971年--魂斷威尼斯
1973年--蛇
1974年--午夜看門人
1977年--遙遠的橋、天意
1991年--鄉愁老爸
第二職業
1977年,博嘉德開始了作為作家的第二種職業。自從發表了他的第一部作品《被閃電驚醒的左馬役者》(標題據說是來自於一本旅遊短語的書籍中的一個句子)之後,他寫了大量的自傳、小說和書籍評論。作為一名作家,博嘉德的風格是詼諧幽默、高雅、精通文學和深思的,儘管有人認為有時他的用詞在某種程度上太過嚴肅。
情感經歷
博嘉德終生堅守獨身主義,有報導稱他是同性戀。博嘉德生平最嚴肅的一次與一位女士的友誼是和雙性戀的法國女演員辛普森。多年來,他第一次與他的經紀人安東尼·霍伍德(女演員約翰斯的前任丈夫和她的女兒蓋瑞絲·霍伍德的父親)共同居住在他位於英國和法國的住宅里,但是他反覆強調他們的關係並未超出友誼的範疇。
這些否認是可以理解的,考慮到他所從事的職業里同性戀是違法的,而且身後常常跟隨著一大堆的女影迷,他不願意冒險。他的兄長在2004年接收簡·莫瑞的一次訪問時說道:博嘉德在同性戀行為仍然非法時曾涉及過一次同性之間的性行為,並且他與安東尼·霍伍德的關係絕非簡單的經紀人和朋友的關係。
很多人認為博嘉德拒絕借用便利的婚姻去掩飾他的同性戀身份是他在好萊塢失敗的最主要的原因,同時也有《一曲相思未了情》本身商業運作的失敗以及8外界的批評。他的朋友海倫娜認為:博嘉德在結束他的明星身份之後的歲月里並不是一個同性戀者,如果要他被迫生活在謊言中,他是不具備處理那些複雜情況的能力的。
對自願安樂死事業的支持
1987年的11月,安東尼·霍伍德死於肝癌和帕金森氏症。在目睹了安東尼霍伍德被人為延長的死亡之後,博嘉德不再懼怕說出他的觀點。在英國,他積極推動對於末期疾病患者的自願安樂死的活動,並且在各地演講,回答現場觀眾提出的有關問題。他說道:這是自二戰以後對他十分重要的一項事業,在其中他鑑證了被疾病嚴重折磨的人們在為擺脫他們的痛苦而做出的努力。
最後的時刻
1996年9月,他經歷了一次血管成形手術,目的是清理心臟的血管,但是手術後引發了肺血管阻塞症。在最後的三年時間裡,博嘉德半身不遂,這影響到他的語言能力,並使他只能藉助輪椅行動。但是,他還是試圖完成他自傳的最後一卷,這將包括他的這次遭遇以及對他的影響。在他去世的那一天他還與他的好朋友勞倫·巴克相處了一段時間。博嘉德在1999年5月死於心臟病發,享年78歲。骨灰撒在了他位於法國南部的一處住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