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研究院成立以來開展了多項教育研究項目和活動。出版的年度報告《中國教育藍皮書》以民間視角紀錄、探討中國教育的改革和發展,2008年起由荷蘭brill公司發行英文版,受到廣泛好評。推出了多項專題研究成果、政策建議、人大政協“兩會”提案,提交民間版的教育改革方案,策劃開展有關取締奧數、聯考改革、改變“擇校熱”等教育問題的公眾討論等,在推動教育變革上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得到國務院、教育部等主管部門和社會輿論的高度認可。研究院曾被《南方周末》評為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的非營利組織。使命
以獨立視角研究教育問題、以社會力量推動教育進步願景
成就最具公信力的民間教育智庫理事會
楊東平:21世紀教育研究院理事長兼院長、北京理工大學教授胡建波: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理事長、西安歐亞學院董事長兼院長
徐小平: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理事長、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
陳丹青:21世紀教育研究院理事、著名畫家
徐永光:21世紀教育研究院理事、南都公益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王伯慶:21世紀教育研究院理事、麥可思HR信息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總裁
袁 岳:21世紀教育研究院理事、零點研究諮詢集團董事長
張亞哲:21世紀教育研究院理事、北京大學民辦教育研究所所長
信力建:21世紀教育研究院理事、信孚教育集團董事長
張守禮:21世紀教育研究院理事、奕陽教育公司董事長
項目與課題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在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幫助下,開展各種與教育改革、教育創新、教育調查相關的項 目與課題,其中地方教育制度創新獎公益評選活動、年度出版的中國教育藍皮書等項目與課題已在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道路上產生重要的影響。地方教育制度創新獎項目
隨著近年來國家教育投入的增加,中國教育正面臨一個歷史性的轉折點:長期為教育貧困所掩蓋的教育領域深層次問題的逐漸暴露,顯示教育問題正在從外部逐漸轉移為以內部問題為主,凸顯了當前教育的主要矛盾: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與落後的教育體制的矛盾,先進的社會發展觀與落後的教育體制的矛盾。解決這些矛盾,就需要深化教育制度改革。在當前背景下,教育制度改革既需要自上而下的推動,也需要自下而上的強大動力,從而形成教育制度改革的良好的社會氛圍。
教育從本質上應當是因地制宜,從各地的實際需要出發,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連的。由於中國地域廣大、情況各異,自下而上的地方教育改革實踐和探索,往往能夠真正解決問題,具有生命力。因此,地方政府的教育制度創新具有十分特殊的作用。
近年來,我國各地湧現出了很多由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主導的教育制度創新實踐,對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改善教育民生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受到了社會各界廣泛的關注。
為了更好的推動地方教育制度創新向縱深方向發展,21世紀教育研究院聯合南都公益基金會、搜狐教育頻道共同發起“地方教育制度創新獎”活動,邀請國內教育界、企業界、文化界、傳媒界、著名校長、教師等社會精英人士組成評審委員會及建設普通公眾參與評價的網路平台,對各地參選案例進行評獎。多家著名媒體如《中國新聞周刊》、《中國青年報》、《南方周末》等聯袂支持宣傳推廣 。
為教育改革和發展獻策建言活動
近代大工業革命催生了現代學校教育制度,教育是應經濟發展的需要而發展,企業界和教育界相輔相 成,企業資助教育發展,教育也為企業提供知識與人力資源。
21世紀教育研究院深信,企業積極履行其企業教育責任,積極參與中國教育制度的創新和變革,將使企業成為中國教育改革與 發展的重要力量,我們同時深信,中國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有了更多企業力量的參與,會加快前進的步伐。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將通過研究、舉辦企業界和知識界共同參與的公益論壇等方式,推動企業把參與推動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作 為自覺行動,履行企業的教育責任。
新民教育講壇
“新民教育講壇”是 21 世紀教育研究院舉辦的公益性教育講壇。“講壇”從“大教育”的視野,廣邀重量級的經濟、科技、社會、文化各界精英,即“教育界外部人士”,發表他們對中國教育的新思維,建言獻策,營造社會共同參與中國教育改革的交流平台。講壇在每月最後一周的周末舉行。從 2008 年初,“講壇”已經進行了 多期。
正如講壇的首期嘉賓、著名經濟學家湯敏先生表示,“教育這么重大的問題,我們都應該有發言權。教育不能被教育學家們、學校、教育行政部門所壟斷。因為教育對我們所有的人來說太重要了。……人們常說旁觀者清,旁觀者也不一定就清,但是旁觀者往往有與當局者不同的角度。從這一點角度出發,我們才斗膽、才覺得有責任來經常對教育發表一些觀點。”
新民教育講壇向社會各界公眾免費開放。通過這樣的活動,喚醒公眾對自身教育權利的認知,促成他們對教育行業各方面事務的理解,從而提高他們參與教育決策等方面的能力。因此,“新民教育講壇”將建設成為公眾就中國教育問題進行思考和交流的平台。
同時,媒體的廣泛參與,也將讓“講壇”的成果廣泛擴散,在更大的範圍內實現“講壇”與公眾有效互動的目標。
中國教育藍皮書
《中國教育藍皮書》是反映中國教育狀況的年度性報告,是由
教育社會組織21 世紀教育研究院主持編寫。主編為著名學者、
21 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教授,寫作團隊主要由國內高校、教育研究機構、新聞媒體的中青年教育學者、記者等人員組成。
《中國教育藍皮書》致力於從民間的立場和視角來透視、研究和記錄中國教育問題,致力於教育公共政策的研究,聚集教育界內外的民間智慧,從而積極地參與和影響教育現實,推動我國教育變革。
藍皮書以年度各教育領域掃描為基礎,重點研讀當年教育熱點事件及其對中國教育未來的影響 。該書的主體結構是:總報告、年度主題、基礎教育、高等教育、民辦教育、職業教育、政策專題,全書穩定在25-30 萬字左右。在內容上,藍皮書持續關注巨觀政策的動態與走向、弱勢群體的教育狀況、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等方面的變化情況,並積極倡導政策改善。
自2003 年首次問世以來,《中國教育藍皮書》已連續出版 5 年,產生了積極的社會反響,受到政府和教育部門的人士、教育研究學者、教育工作者、媒體及關心中國教育改革的各界人士的關注,成為來自民間建言政策的有力聲音。 自 2008年起,《中國教育藍皮書》已經列入國際著名學術出版集團——荷蘭博睿《Brill》 學術出版集團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的英文版合作計畫,正式走向國際學界。《中國教育藍皮書》已經成為一個成熟的品牌項目。
兩會教育沙龍
“兩會教育沙龍”是21世紀教育研究院在每年“兩會”期間組織的例行活動,是在京教育學者、企業、媒體出版等社會各界人士與全國政協委員、人大代表、政府官員就教育問題進行深入交流溝通的平台。至今為止,“兩會教育沙龍”已連續舉辦4年。
平民教育研究課題
1990 年代以來,中國教育在數量、規模和培養能力方面發展迅速,但在片面追求增長的發展觀影響下,教育領域的城鄉差距、地區差距、階層差距、學校差距愈加顯著;教育資源向城市、發達地區、中上層階層傾斜,教育目標也表現出造就出人頭地的少數精英的精英主義取向。
與此同時,平民教育的理論探索和實踐亦在興起。溫鐵軍建立了晏陽初鄉村建設學院和梁漱溟鄉村建設學院;德勝(蘇州)洋樓公司及其董事長聶聖哲註冊成立“長江平民教育基金會”,在安徽休寧縣創建了德勝魯班休寧木工學校和一所寄宿制平民國小,貫徹“生活教育”的“教學做合一”等原則,提倡給木工學校的畢業生頒發“匠士”學位;“廈門市五齊人文職業培訓學校”以進城務工的打工妹為服務對象;北京大學開辦“平民學校”,免費接收在北大校內工作的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學習;以招收失地農民和外來農民工子弟為主的成都武侯實驗中學踐行陶行知的平民教育思想;企業家姚莉放棄企業,創辦北京百年職校,以公益方式,平民理念,向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提供全免費的職業教育;天主教輔仁大學(台灣)心理學系任夏林清教授在台灣成立為平民服務的“蘆荻社區大學”……
在追求浮躁和浮華的社會病和教育病痛里,中國現當代平民教育和平民化教育能否成為改造教育精英主義偏向的一劑良方?
如果說,每一個時代都應該重建平民主義教育,那么,中國 1920-1930年代的平民教育思想在 21世紀的中國意味著什麼?我們如何重建其理論與實踐?
中國現當代種種平民教育實踐是“誰”的教育?如何開展——它的教育目標、內容、實施及評價是什麼?它的平民教育哲學是什麼?它的發展願景是什麼?它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它對於創建一個更為公平的社會、人盡其才的教育理想,意味著什麼?學生 和老師在這些平民教育機構里度過了怎樣的日常生活?
研究大抵是懷抱著理想、價值和信念,過一種探索的生活,在這個過程中認識自我,同時嘗試盡己之力,改良社會為一個更為健全的社會。作為研究者,我們懷抱著好奇和價值,探索上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