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美國總統選舉

2008年美國總統選舉

在預選階段,美國民主、共和兩大政黨將分別在全國大多數州選出參加本黨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 共和黨黨員多數是不固定的,凡在選舉中投票選舉該黨總統候選人的選民都被認為是該黨黨員。 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每四年舉行一次,主要工作是推選該黨總統、副總統候選人,通過黨的競選綱領,選舉黨的主席。

二00八年新年伊始,美國民主共和兩黨的大選參選人便紛紛趕往美國中部愛荷華州,參加將於明天舉行的美國二00八大選最早的關鍵性預選,美國的大選似乎拉開了序幕。

美國的總統選舉

美國實行總統制,總統選舉每四年舉行一次。美國總統選舉制度複雜,過程漫長。選舉的主要程式包括預選、各黨召開全國代表大會確定總統候選人、總統候選人競選、全國選民投票選出總統“選舉人”、“選舉人”成立選舉人團投票表決正式選舉總統和當選總統就職典禮等幾個階段。

美國總統選舉預選

四年一度的美國總統選舉過程漫長而複雜,主要包括預選、各黨召開全國代表大會確定總統候選人、總統候選人競選、全國選舉、選舉人團投票表決和當選總統就職。

預選是美國總統選舉的第一階段,通常從大選年的年初開始,到年中結束。被視為美國大選的前奏。該階段通常於大選年2月開始,至6月結束。黨內預選絕大多數是在星期二舉行。預選有兩種形式,分別是政黨基層會議和直接預選。前者是指兩黨在各州自下而上,從選舉點、縣、選區到州逐級召開代表會議,最終選出本黨參加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後者在形式上如同普選,一個州的兩黨選民同一天到投票站投票選出本黨參加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這是大多數州目前採用的預選方式。在預選階段,美國民主、共和兩大政黨將分別在全國大多數州選出參加本黨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少數不舉行預選的州,則由兩黨的州委員會或州代表大會選拔參加本黨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這些代表將在黨代會上提出本黨的總統候選人。因此,預選實際上是對總統候選人資格的爭奪。

各州的預選制度是1902年以後才逐漸發展起來的。預選有兩種形式,分別是政黨基層會議(或譯為“黨團會議”)和直接預選。前者是指兩黨在各州自下而上,從選舉點、縣、選區到州逐級召開代表會議,最終選出本黨參加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後者在形式上如同普選,一個州的兩黨選民同一天到投票站投票選出本黨參加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這是大多數州目前採用的預選方式。

“初選”在形式上如同普選,一個州的兩黨選民在同一天到投票站投票選出各自出席本黨全國代表大會(提名大會)的“承諾代表”(或譯為“宣誓代表”,須在全國黨代表大會即提名大會前宣誓,以地方意願作為投票依歸),並表示支持本黨的某一競選人。“初選”這種形式比較正規。目前,美國大多數州都採用這種形式的預選。

各州總統預選將產生本州參加全國代表大會的“承諾代表”,他們以預選結果為依據,承諾支持本黨的某一競選人。兩黨“承諾代表”的名額和分配機制有所不同。民主黨一般根據預選中各競選人的支持率來分配代表數額。共和黨在一部分州按競選人支持率來分配代表數額,在其他州則執行“勝者全得”的規定。除“承諾代表”外,參加黨代會的還包括少數“未承諾代表”(民主黨稱“超級代表”)。他們主要是黨內知名人士,如黨的全國委員會成員、參議員或州長以及黨派領導人等;他們並非經由初選表決推舉,可以在黨代會前不承諾支持某位候選人。

衡量競選人在預選中的表現,主要是看競選人獲得的本黨“承諾代表”支持的比例,而不取決於其獲得支持率的高低。兩黨競選人如要確保贏得總統候選人提名,至少需要獲得全國黨代會半數以上代表的支持。

民主黨方面,各州都有一定的代表名額,參選者可根據在預選中的選民支持率分得相應代表數額。在2008年4049個代表名額中,3253個產生於州預選,其餘796個“超級代表”則由民主黨全國委員會成員、民主黨參議員或州長以及黨派領導人自動獲得。在8月底于丹佛舉行的提名大會上,獲得2025名以上代表支持的競選人將代表民主黨競選總統。

共和黨方面,有的州像民主黨一樣按參選者的支持率來分配代表數額,有的則是執行“勝者全得”的規定(如新澤西、紐約、維吉尼亞等15個州)。在共和黨於2008年9月初在明尼阿波利斯舉行的提名大會上,共有2380名代表投票選舉總統候選人,其中包括1917名“承諾代表”,即在會前就表明他們支持哪位參選者的代表。還有463名“未承諾代表”,其中123人屬於共和黨全國委員會成員,最終獲得1191名以上代表支持的參選者將獲勝。

數十年來,愛荷華州和新罕布夏州一直分別是美國大選年舉行首個政黨基層會議和首次初選的州。在預選階段,一個州的面積大小和人口多寡與該州對整個選情的影響力並不成正比,而最重要的是預選日期——往往日期越早,影響越大。因此,儘管愛荷華和新罕布夏是小州,但對整個預選階段具有“風向標”和“晴雨表”的作用,受到兩黨競選人和各路媒體的高度關注。

預選結束後,兩黨通常將分別在7、8月份召開全國代表大會確定本黨總統候選人。在兩黨全國代表大會上,哪位競選人得到最多出席者支持,就能被推舉為該黨總統候選人。全國代表大會之後,總統競選活動便正式拉開帷幕。這一過程一般要持續8至9周。在此期間,兩黨總統候選人將耗費巨資,穿梭於全國各地,進行廣告大戰、發表競選演說、會見選民、召開記者招待會以及進行公開辯論。此外,候選人還將通過多種形式闡述對國內外事務的政策主張,以贏得選民信任,爭取選票。

美國人選舉團制度

根據美國憲法,美國總統選舉實行選舉人團制度。選舉人團制度自1788年第一次實行以來,已經經歷了200多年的發展與演變。

選舉人團制度規定,美國總統由各州議會選出的選舉人團選舉產生,而不是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總統候選人獲得全國50個州和華盛頓特區總共538張選舉人票的一半以上(270張以上)即可當選。

根據法律規定,全國選民投票是在選舉年11月份的第一個星期一後的第一個星期二舉行。所有美國選民都到指定地點進行投票,在兩個總統候選人之間作出選擇(在同一張選票上選出各州的總統“選舉人”)。一個(黨的)總統候選人在一個州的選舉中獲得多數取勝,他就擁有這個州的全部總統“選舉人”票,這就是全州統選制。全國選民投票日也叫總統大選日。由於美國總統選舉實行選舉人團制度,因此總統大選日實際上是選舉代表選民的“選舉人”。

美國各個州擁有的選舉人票數目同該州在國會擁有的參、眾議員人數相等。根據規定,美國國會參議院由每個州選舉出的2名議員組成,而眾議院議員人數則根據各州人口比例來確定。因此,人口多的州產生的眾議院議員人數就多,同時在總統選舉時擁有的選舉人票也多。如人口最多的加利福尼亞州的選舉人票多達55張,而人口較少的阿拉斯加州只有3張選舉人票。鑒於這種情況,在歷屆總統競選中,人口眾多的州都成為總統候選人爭奪的重要目標。

選舉人票的數量,體現州權平等原則,根據各州在國會的議員數量而定。例如,每個州都在國會有2名參議員和至少1名眾議員,所以,任何州都至少有3票。但人口多的大州,除了這3票以外,眾議員人數越多,選舉人票數也就越多。1961年,美國憲法修正案批准華盛頓特區可以像州一樣有總統選舉人。這樣,美國國會有100參議員、435名眾議員,加上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3票,總統選舉人票總共就是538票。

選舉人團制度還規定,除了緬因和內布拉斯加兩個州是按普選票得票比例分配選舉人票外,其餘48個州和華盛頓特區均實行“勝者全得”制度,即把本州的選舉人票全部給予在該州獲得相對多數普選票的總統候選人。由於各州選舉人票的數量相差較多,這樣就可能出現在全國普選中累計得票多的總統候選人不能贏得總統選舉的情況。美國歷史上曾多次發生上述情況,一些總統候選人雖然在大選中獲得的普選票少於競爭對手,但卻因得到的選舉人票多而當選。

美國憲法還規定,如果所有候選人都未能獲得半數以上的選舉人票,則由國會眾議院從得票最多的前三名候選人中選出總統。1824年,約翰·昆西·亞當斯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最後由眾議院投票表決後被指定為總統的。

選舉人團制度是美國共和制、聯邦制和分權與制衡原則結合的產物,同時也是多種利益間妥協與協調的結果,因此必然存在著自身難以克服的缺陷與弊端。近年來,美國要求改革選舉人團制度的呼聲不斷,但由於多種因素阻礙,改革始終無法進行。

美國的主要政黨

美國共和黨(RepublicanParty)是美國輪流執政的兩大政黨之一。共和黨的前身為1792年成立的民主共和黨。1825年,民主共和黨發生分裂,其中一派組成國民共和黨,1834年改稱輝格黨。1854年7月,輝格黨與北部民主黨和其他反對奴隸制的派別聯合組建共和黨。

1860年11月,共和黨領導人林肯當選為總統,該黨首次執政。南北戰爭中,共和黨領導北部軍民粉碎了南部奴隸主的叛亂,廢除了奴隸制,維護了聯邦的統一。戰後,該黨連續執政20年,先後由詹森、格蘭特、海斯、加菲爾德、阿瑟出任總統。1884年,共和黨在總統選舉中失利。1889年,共和黨的哈里森出任總統。在此後40多年的時間裡,共和黨人麥金萊、羅斯福、塔夫脫、哈定、柯立芝和胡佛曾先後出任總統,執政達28年之久。胡佛之後,該黨連續在野20年。1953年至1961年,共和黨的艾森豪(1953年1月至1961年1月)連續擔任兩屆總統。1969年至1977年,共和黨人尼克森和福特(1969年1月至1977年1月)先後出任總統。1981年,共和黨人里根(1981年1月至1989年1月)上台執政,1985年連任總統。1989年,喬治·H·W·布希(1989年1月至1993年1月)入主白宮,共和黨繼續執政。2001年,喬治·沃克·布希出任總統,共和黨再次執政,2005年1月布希連任。

共和黨沒有固定的政綱,只有適應每次大選需要的競選綱領。共和黨黨員多數是不固定的,凡在選舉中投票選舉該黨總統候選人的選民都被認為是該黨黨員。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每四年舉行一次,主要工作是推選該黨總統、副總統候選人,通過黨的競選綱領,選舉黨的主席。共和黨的常設最高機構是全國委員會,由主席領導,每年召開兩次會議。各州有黨的州委員會,縣、市和基層選區均設地方委員會和選區委員會。

美國民主黨(DemocraticParty)是美國兩大政黨之一,其前身是1792年傑斐遜創立的民主共和黨,建黨初期主要代表南方奴隸主、西部農業企業家和北方中等資產階級的利益。19世紀初,民主共和黨發生分裂,一派自稱國民共和黨,後來改稱輝格黨。以傑克遜為代表的一派於1828年建立民主黨,1840年正式定名為民主黨。1861年南北戰爭前夕,民主黨內部分裂,該黨的南方奴隸主策劃叛亂。

在1829至1860年的30多年中,除1841至1845年和1849至1853年兩屆總統由輝格黨人出任外,其餘各屆總統都屬於民主黨,先後由傑克遜、范布倫、波爾克、布坎南出任。19世紀50年代末,民主黨發生一次分裂,部分北方民主黨人參與組建反奴隸制的共和黨。1861至1885年民主黨在野。在1885至1933年的48年中,該黨執政16年,先後由克利夫蘭、威爾遜出任總統。

1932年,美國在經濟危機和國內矛盾空前激化的情況下,壟斷資本集團支持在競選中提出施行“新政”的民主黨候選人羅斯福。此後,民主黨連續執政20年。羅斯福4次當選總統,死後由杜魯門繼任至1953年。之後,民主黨人甘迺迪、詹森、卡特先後任總統。1992年,柯林頓在美國第52屆總統選舉中為民主黨人奪回失去12年的總統寶座,1996年競選連任成功。2000年的美國第54屆總統選舉一波三折,最後由法院裁定共和黨人布希當選,民主黨又一次失去執政黨地位。

民主黨無固定綱領,只有適應大選需要的競選綱領,凡在大選中投民主黨票者均可被認為是該黨黨員。最高權力機構為全國代表大會,每4年舉行一次,主要工作是推出總統、副總統候選人,通過黨的政綱等。常設最高機關為全國委員會,由一名主席、五名副主席、一名財務主管和一名秘書組成,負責召開全國代表大會。

驢成為民主黨象徵,並非民主黨人本意。民主黨人安德魯·傑克遜在1828年競選美國總統時,所持平民主義觀點遭對手譏諷為“公驢”。傑克遜大方地把驢的形象印在競選海報上,變被動為主動。傑克遜任總統期間,一些漫畫家用驢來諷刺他在一些問題上固執己見。第一幅用驢代表民主黨的政治漫畫於1837年誕生。

最新的民意調查顯示,在爭取民主黨黨內提名的候選人中,歐巴馬希拉蕊愛德華茲各領風騷;在共和黨中,赫克比羅姆尼朱利安尼麥凱恩難解難分。

2008年美國總統選舉歐巴馬

群雄逐鹿白宮寶座,將成為美國各大媒體今年最大的看點。新年伊始,各路參選人及其競選團隊都匯集到美國中部愛荷華州迪蒙市,至少十三萬民主黨選民和八萬共和黨選民將出席愛荷華州近日舉行的一千八百多場政黨基層會議。按照美國大選的傳統,將於明天在那裡舉行的政黨基層會議和一月八日在美國東北部新罕布夏州的初選,將成為影響美國大選走向的關鍵場次。

2008年美國總統選舉希拉蕊

對於民主黨參選人歐巴馬來說,愛荷華州迪蒙市政黨基層會議的勝敗,越來越取決於他能否把那些政黨立場並不鮮明的年輕人以及並不熱心政黨基層會議的零散選民拉到這個地方。希拉蕊此次是第一次把觸角伸向政黨基層會議的選民,儘管如此,這位風頭正勁的參選人舉辦的活動現場,還是擠滿了年長和女性選民,這正是可能出席政黨基層會議的群族。有人說,實力不容小視的愛德華茲,也只能在兩人的夾縫中求生存。

2008年美國總統選舉愛德華茲

與此同時,共和黨參選人赫克比和羅姆尼也正在愛荷華州為激烈的選戰進行頑強的努力,老牌參議員麥凱恩已經是二度向白宮衝擊了。這位自信的參選人昨天在新罕布夏州的最新民調中領先,在該州進行的下一場提名戰將於本月八日打響。

2008年美國總統選舉麥凱恩

華盛頓智庫人士在與記者討論相關問題時認為,目前美國經濟受到次貸款危機影響,通貨膨脹率加速增長,單邊主義導致外交陷入新的困境,美國人普遍期望通過大選給國家帶來新的局面,這樣的求新意識,將會導致選民選票投向進一步複雜化,大選充滿了懸念和未知。有的智庫人士認為,如果美國人的求新意識真的那么強烈,那么選擇希拉蕊或歐巴馬當總統並不是不可能。但如果大多數美國人並不能夠接受美國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這兩個突破,則可能讓保守的共和黨人獲得繼續執政的機會。

雖然白宮現任主人布希曾不止一次公開讚賞前第一夫人希拉蕊,然而他預言共和黨人將最後取勝。美國的民調機構也在不斷通過民意調查預言大選的最後結果,但鑒於目前美國選民矛盾的心態,以及影響選舉結果錯綜複雜的因素,可以預料,越到選舉的後期,爆出選舉冷門的可能性越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