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中國畫畫品錄

20世紀中國畫畫品錄
江南達人童山雷
凡例
一、擬將吳昌碩劃歸19世紀。文中所遺其他雖卒於現代但其基本人格或主要藝術活動當屬晚清之名家亦復如此。
二、現今在世之大部分中青年畫家,因其藝術前程尚難逆料,故留待21世紀。
三、依照畫作之綜合藝術水準,參古制,將本世紀有成就的國畫家分為絕、神、精、妙、能五種品次。鑒於藝術之複雜性,又特辟“逸品”一格,以錄本世紀那些確有相當水準,但其畫風似已逸出時代主潮之外的中國畫名家。
四、既為錄,則必有先後高下。品次有序,同品之人,亦應有序。絕、神、精、妙、能五品之序既存焉。唯逸品似不宜硬性定位。其仿佛當參差於神、精二品次之間。每品中人之序見正文。
五、每品次皆立標準。至於品中個人,凡納入絕、神、逸三品者,皆獨自有評。其餘三品擇其代表評之。
六、自然並非同一畫家每件畫作均與該品次契合。其之所以納入該品,不過觀其大要而已。
七、入品畫家,年華方富者,將來自有升品之可能;然推其事理,即使其今後藝事倒退,亦不至失卻既獲之品位。
八、本錄共收入191位畫家。計絕品4人,神品10人,逸品8人,精品25人,妙品63人,能品81人。
自序
20世紀畢竟喧騰且又無聲地去了。百年來,藝術上主義之多彩,流派之紛呈,個性意識之強勁,變法手段之激劇,實為自有藝史以來任何一個世紀所不可比擬。世界藝壇如此,中國畫界又何異之。且似可曰:作為一個具有千年傳統的古老畫種,在此涅槃更生之際,其所受之震撼及陣痛,甚至來得尤為劇烈。
艱難之分娩終舉一康健活潑之子。濃雲迷霧尚未盡散,氤氳中己見一派浩然靜寂之清妍花海。縱觀中華百年畫藝,吾人足可自豪而言:同為毛筆文化孿生二子之中國書畫,論其總體成就,書,今實不及古;畫,則斷然是古不及今。
已無必要一定在此細較古今書畫之優長劣短。倒是此等問題頗發吾輩清思:在這奼紫嫣紅的世紀畫苑內,究竟孰花更艷,孰卉尤青?且何曰艷,何曰青,又因何而艷,因何而青?
古之畫品不可曰罕。然而罕見於今,則是為何?固然,文藝非同對抗性競技之道,憑空言其上下優劣,委實非屬易事。即令如此,此等比較畢竟有意無意存於世人口上心中。豈可曰千百畫家畫藝皆不相上下哉!
今人對藝道之評判可謂繁雜混亂矣。藝術標準之模糊含混,其尚可原諒;唯常於不覺間即以爵名職權或市場價談品論藝,其謬真真大也哉!有鑒於此,為維護繪畫藝術之純潔性,為維護中國繪畫藝術之純粹性,為倡導現代中國畫藝術純正之民族性,鮮明之時代性及合理之獨創性,尤其為培養對整個現代中國畫藝術鑑賞評判之客觀公允性,吾深思有年,披閱有時,審度掂量再三再四,終於世紀之交編定此畫品錄,擬將其奉獻與一切對中國畫道抱有興趣之人士。
或有當道者喝曰:汝為何人,此等事體,亦是爾等可妄言之者乎?--且慢,吾雖放膽而言,卻非信口開河,實有三五準繩在手,對人可謂苛刻衡量,對己亦謂嚴加約束。且自信普天之下,四海之內,當有識者。
又曰:藝道品評果有客觀標準否?吾曰:有。若無,一切藝評,豈非盡皆胡說八道?而此所謂有,確又最忌人云亦云。設若眾口一詞,或退言之,大同小異,--又須乎吾輩在此繞舌則甚?
此不妨將自家測人束己之繩法明示於世人,以期識者認同首肯。
其一,作品總體須在畫種本身所允許之範圍內,達到旨、趣、法、技之綜合高度,其絕高者,當有驚天地、泣鬼神之魅力(自然,天地鬼神當不會為虛張聲勢之物所動!)。而其所以必曰“畫種範圍”者,實不得不設一閾限也。過分超之,其作品即使再高妙感人,已全然不是中國畫,又何須在此領域爭雄鬥勝哉?
其二是為四項具體指標:1.廣拓畫境;2.顯立人格;3.巧融詩、書、印;4.窮究筆、墨、色。以下分述之。
1.廣拓畫境;傳統國畫,雖重意境,實則畫意多已限於一相當狹小之圈內。故爾在此將畫境之展拓作為首當其衝之品評準則。優秀畫家,亦當是“天地萬物,皆為我用”,嘻笑怒罵,盡成文章”,即使所面對者是前人久已表現過之情景,亦可而且必應以全新之心目加以體察觀照。
2.顯立人格:傳言現代西方畫聖畢卡索曾對大千先生曰:
尚看不出你的畫與你們從前的畫有多大區別。此言不論是否屬實,都足以發人深思。人間千人一面之中國畫一一西畫又何嘗不是如此--實在多矣多矣!故吾輩不得不將獨特個性幾字凌駕於其他標準之上。所謂畫中凸顯人格,實亦即畫家個人內在之總和與其畫技神魂合一、並以強烈且又自然而然之態外化於其畫面也。所有中外超級繪畫大師之作莫不如此;以下之作,亦概不違此規律,僅程度不同而已。
3.巧融詩、書、印:一般而言,中國畫畢竟乃綜合藝術,--此老生常談矣,吾不贅述
4.窮究筆、墨、色:歷代談論筆墨者,不啻汗牛充棟:近五十年來又偶有批判之手生髮。吾以為中國畫之精髓確在筆墨,雖亦不僅在筆墨,且對“筆墨”二字的理解也決不應程式套路化。不僅如此,“色”在其間之妙用愈來愈顯,此早己為不爭之事實。故優秀之中國畫家,必須對此三者並重而畢生窮究之。
其三為:三維空間之概念應無所不在,各種繪畫手段之運用須搭配協調。換言之:其當是假定三維空間內筆、墨、水、色之混合運動,即使咫尺方寸之間,也猶如大兵團之“立體作戰”。此項標準實則頗難。非是天資出奇穎悟、感覺至為敏銳者,真真難於時時處處加以把握。然而它的的確確又存在於所有作畫過程中,且在相當程度上是為成就高低不同之畫家畫作感覺有異原因之一。試將白石與苦禪、雪濤等人信手而寫之花鳥蟲魚,連同賓虹與可染、儼少等人各自之山水分別對照,此種差異委實不難判別。
其四為畫面整體感覺要求及其左右界限。茲將吾胸中認定至真至美、至中至正之畫道出,以明其品評眾家之作時細微之心理傾向,世人當不難意會之--
渾天成納萬象,澄靜水泛崇光;
涉虛靈遠狂怪,緣塵世類仙鄉。
不依成法,不玩花樣;
不拘真切,不入抽象。
自然並非各家各派作品皆可套入以上所有標準,但有一二,亦足供人斟酌。且吾輩尊重各式各樣藝路、風格之探索;此所謂標準,到底只乃吾輩一家之言而已。
最後是為評判時之價值取向連同其衍生之對幾種基本手法所排序列。吾大致認同先賢有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應做到:重、大、高、厚、實、渾、潤、老、拙、活、清、秀、和、雄”及“寧方毋圓”、“寧直毋矯”、“寧荒率毋工整”、“寧醜怪毋妖好”一乾評畫尺度。除此之外,更增擬四條:1.寧苦澀毋甜膩:2.寧復沓毋單薄;3.寧散亂毋板結;4.寧霸悍毋柔弱。其是耶非耶,一任世人批判評說。
歸根到底,中國畫之本質應當是“寫”,亦即如前文所言“畫家個人內在之總和與其畫技神魂合一”後,絕無阻滯,且如漫不經意直接“寫”出,內中自帶輕鬆而又極其謹嚴之法度--換言之,是為不見技巧之“絕活”,其至高境界,類比於書,則有如唐懷素《自敘帖》焉。基於此,吾輩以為,在假定同等精深情況下,單就繪畫手法而言,寫筆高於工筆,工筆高於“製作效果”。而寫意中,大寫又高於“兼工帶寫”。至於“寫”法中各家各派之差異,乃至“寫”本身之負面流弊,吾亦曾加以研究整理,將另有專文論及,在此僅一筆帶過。此外,吾何以對“為展而作”之畫略加貶抑,亦實是主張“直抒胸臆、有作方展”也,此等苦心,唯希世人理且住。畫真難矣!既須有旨、情、意、趣,又須符合視覺藝術構成法度:既須有至為高難之技,又不得使人覺察專注於此。尤其是中國畫,在基本不能“改錯”之宣紙上,須一氣呵成地體現以上所言,且須把文學、書法、篆刻結合得天衣無縫,甚至在此情形下,又還須韜光養晦,掩巧示拙於人……得,得,唯其有此千難萬難,入錄登品、特別是登彼上品,才非易事,夫復何言?
吾輩審畫定品之準則白之於眾矣。時晴窗之外,朔風冽冽。隔岸是已不聞其喧囂之現代都市,俯首目下,江南冬至,千里霜紅。吾忽不寒而慄之。是懼否?思之是於不懼中確實有懼也。吾心知此錄若有幸公之於世,多少終須開罪於人。紅塵凡世,袞袞諸公,豈盡皆是有見有識有心胸有肚量者哉!此錄不能合彼心意,自不待言也。且即使錄外無乾之人,平心靜氣觀吾,亦未必會贊同吾之說法。激進者當笑吾“中庸”。保守者則或將罵吾“出格”。對後者,吾輩一笑置之,更不復辯。“中庸”云云,吾僅駁--言:中國文化便乃中庸;承認中國畫乃中國獨特之畫,便當承認其中庸;承認中庸之中國文化,又何獨難詰中國畫道之中庸!
自顧無羈達人,身外之一切,均不足懼也。然所懼者又端是為何?是自懼也。一懼所閱有限,未能真正窺見部份畫家之全貌,致使錯定其品位;二懼未能將自家之好惡壓抑至最低限度,以致所錄晶位有欠公允。--更有懼者,倘有子莊、秋園一類大賢仍埋沒草野,吾無由知之!以上所言一懼二懼,吾難以自辯矣,唯洗耳恭候賢者之責。而對於草野遺賢,吾所能者,僅是抱撼致以沉痛之歉意……
江南達人童山雷
1999歲暮又2010歲初
20世紀中國畫畫品錄
絕品
功參造化,爐火純青。無論瑰麗神奇、雄闊高遠、渾涵天成或平淡率真,均足具驚天地、泣鬼神之內力。作品自胸經手信然而出,絕無阻滯,且普遍皆有不可妄加增減之感。於繪畫史上異峰突起,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可當之者4人:
齊白石黃賓虹潘天壽張大千
齊白石
純粹以中國文化為底蘊,厚積生活,洞察萬象,千錘百鍊之後躍出藩籬,以絕大心膽開一代風氣。筆墨極精妙且簡練,平淡天成,把握住“意象”之最佳分寸,融至“俗”為至雅,化腐朽為神奇。故首屈一指。
黃賓虹
窮究千古翰墨精華,以至純華夏文人風骨暗合四海皆然之“道”、“法”。畫作似兵家野戰,於極亂極放縱中顯至精至一之鐵律。胸藏造化,神馳八荒;汪洋恣肆,變幻莫測。補美中不足之宇宙,立獨步古今之畫格。唯人間氣略遜白石,是以居次。
潘天壽
一指禪功,構成莫可搖撼半分之玄色神殿。筆扛九鼎,力挽萬牛;壯采雄姿,不可一世。揮布黑白以疊奇兀,抹化險怪竟成平川。上凌漢唐,下啟百代,堂堂正氣,驚世駭俗。是古今最具翰墨丹青本等工力者。然正因畫中人力奮成之感壓過其“仿佛天成”之趣,故爾當居齊、黃二老之後。
張大千
如川江在峽束澗深之河床中百轉千回後奔出夔門而後鋪天蓋地湧入大海:精研古今中外之藝,廣納雅俗文野之法,徘徊日久,蓄勢至深,一朝噴薄,撼天動地。中年之前雖已享極高畫名,作品其實尚在芸芸之中;唯晚年之“潑墨潑彩”,大氣磅礴,奇幻淵穆,不僅與向來之自我判若兩人,亦真與“五百年來第一人”之譽庶幾相稱。論其氣魄威名,似應為“四絕”之首,然細品其畢生之作,雖求“天成”而“人為”之感確更甚於天壽,且其悠長之回味亦稍次於以上三人,故名列第四。
神品
千年藝術長河中串串美妙絕倫之浪花。萬丈翰墨青藤上顆顆碩然無朋之異果。其或在傳承紹述本國畫道之歷史脈絡時奇光煥然,或在嫁接他鄉嘉樹之枝後葩果豐美,或在師法把玩造化後獨闢蹊徑自在優遊,甚或不憚終生只弄“雕蟲小技”,唯求心手之絕對自由,皆犖确立出門戶,卓然以成大家。畫作風骨不凡,趣味純正;技法出神入化,品相光彩照人。整體氣勢實已凌駕於眾生之上。稱之者10人:
陳子莊傅抱石徐悲鴻李可染林風眠
吳冠中吳作人石魯李苦禪豐子愷
陳子莊
古論“外師造化,中發心源”之絕妙注釋。以純粹中國墨客之筆直抒道地中國文人之胸臆,落筆有形,有神,有意,有趣。更有無限廣闊之生活濃縮和無比深厚之歷史積澱。生命之形骸似已與筆墨之形式合二為一;八面出鋒之筆端,如同出魂之竅,恍然幻化作一塊塊有如嬰孩心田般純潔之淨土,--且源源不斷、永無衰竭。尺幅至小、用材至陋、技法至簡同氣魄至大、墨彩至精、內涵至豐形成奇異對照,並為其基本特質。以純正“寫”筆為當代真山真水開出一條可取之路而發揚光大賓虹,從而與白石、天壽等人新花鳥草蟲相對應,是其對畫道主要貢獻。因之列為神品第一。
傅抱石以透闢之靈性,闡發綿綿不盡之幽情,若以畫對詩,則活脫脫恰似篇篇“楚辭”。其思細密清雅,學養渾涵豐厚,為畫,自然格致入微,遊戲三昧。作品於高古雅澹中顯露出一種現代文士對歷史與理想沉靜的感悟。筆力雄放不失精緻;彩墨蒼潤,更見滿紙光輝。西法對天宇萬物的觀照,不露痕跡地融入東方式的模糊混沌感覺之內。柔美悠長之韻味,舉世罕有其匹。精純典雅的完美感本在子莊之上,但就藝術首先應是藝術家自我生命本質之強烈表現這一角度而言,則顯然已遜子莊一籌,是以列居第二。
徐悲鴻
豪氣磊落,膽意超邁。將傳統西法之精華,如透視、體塊、色光等,斷然以中國筆墨形式表現出來。造型新穎、獨特、紮實、精嚴;彩墨雄渾大方,且頗具表現力。整個畫面筆觸活躍而結構嚴整,色調沉鬱而意氣奔放,尤以馬的形態的創造橫絕六合、一掃萬古。其餘大型鳥獸,如鷹、鷲、獅、牛等,形神筆意,亦均屬上乘。山水、人物、花卉諸科,皆不乏神來之特出佳品。惜哉對筆墨自身意趣尚未有更深透之研究,注重作品主題思想性之同時對其意韻之體驗表達亦略微欠缺,加之其人生事務多靜閒少且又英年早逝,故雖畫名沖天,在此亦只可屈居第三。
李可染
名實恰恰相應:水綠山青,彩墨淋漓,亦屬將西畫章法引入國畫且未顯山露水者。手法於寫實中略帶拙味,作品凝重、沉厚、生動、滋潤,造象及通篇意趣均有鮮明的時代氣息,開當代寫生山水之先河。風格質樸無華,崇尚筆力,善於表達“黑”中的色光效果;積染畫中豐厚層次為其絕大優長。牛、牧等墨戲之作尤見新意。不足者,一,其真山水略受現實空間局限,未能更加優遊自在地縱橫捭闔。二,因追求“正式作品”的完整性,有時反失卻其率意之作每每所有的妙趣,一一尤以晚年幾乎陷入板刻之“勒寫山水”為最。縱觀其畢生成就,排名可居悲鴻之後。
林風眠
以極簡約之手法,抒寫出至為靈動且又完整的畫面。造型奇特概括,筆力舒張有致,彩墨水乳交融,形式高度統一。似為畫家中最獨具隻眼者。純東方的性靈,放之四海皆可得以認同的造像,均輕輕鬆鬆似信手拈來然後天衣無縫地合二為一。其夢幻般的空靈純美之境,超凡絕俗、舉世無雙。列之神品當無可言。然唯其過於不食人間煙火,且又於整體之豐富與博大上略欠,故列居可染之後。
吳冠中
精布黑白,巧營構圖,以作品整體氣勢與形式美感見長。審美意識上,高屋建瓴,貫以全新之純現代精神,而後銳眼緊瞄世間萬象、妙手捕捉游移於天地之間而理當屬於中華之山川神韻。畫作氣魄宏大,結構統一,意境超妙而空靈,整個呈現出的乃是一種仿佛經過蒸餾而純化了的臆想世界。在此世界中,一切都半抽象為平面造型的基本原素,依和著視覺藝術所需之節律並伴以作者狂熱之心靈悸動,在尺幅巨幀間亦真亦幻地放縱散聚、鏇舞跳躍。因占此主要優長,故雖其筆勢墨法照傳統目光審視尚嫌不夠道地,也確應居此顯赫品次。
吳作人
將踏踏實實之手筆,幻化作洗鍊渾樸之圖象。亦屬由致力於西方繪畫至致力於東方繪畫而成功者。所喜得力於書法而筆力頗沉,絕無素常山西畫而國畫者在不覺中極易露出的浮筆飄墨。造像雍容大度,墨色豐厚簡潔。畫境虛實相生:實處飽滿而不顯迫塞,虛處氣貫而可生髮有物之聯想。構圖亦時有出人意表者。是為清朗蘇活、神形畢現之上品。唯於總體觀之尚略覺簡單,故列於冠中之後。
石魯
至堅至硬之筆,若鐵骨鋼筋,扎就成一副奇崛的力的網胳。又如西方之表現主義和行動派畫手,以自我深心之衝動及特言奇行,在東方的翰墨宇宙間颳起一陣摧枯拉朽的大風。器宇不凡,識見異俗;畫境雄強,筆墨潑辣。是為中華畫壇上一罕見的人格於畫格中畢現的特例。--“野、怪、亂、黑”有悖傳統,終歸新人眼目;身世浮沉導致其藝更趨怪道,寧知於畫史又焉非幸事?--通觀其藝,當居此晶此位無疑。
李苦禪禪
墨如釅藥,筆似大杵,苦苦地搗出一個苦澀然卻泛著縷縷藥香的花鳥世界。其藝初嘗覺其味略怪,細品之,始知是為醇厚滋養之補劑,傳之有方,窖之久遠.彌足療俗健心,用之百無一失。實乃辛苦畫道在此苦難世紀中之正傳也。造型於怪異間見質樸,章法於詭譎中顯平實,畫境於幽險間露恬淡,終是禪心本色。正傳秘方絕無所誤,唯丹青藝術畢竟有別於岐黃之道,故左右較之,此老似應居此九位。
豐子愷
匠心發乎天性,妙手似已通神。休管他丹青燦爛,水墨淋漓:素心只存禿筆一桿,足以寫盡紅塵凡世,芸芸眾生,甜酸苦辣,離合悲歡。實為當代畫壇一卓而不群者。心至純,性至善,目至慧,手筆至靈,加之滿腹錦繡文章,何愁不畫他個浮世粲然,落英繽紛!以故,雖是“六法”並未齊備,系科亦在末流,然只憑這桿飽蘸濃墨、蘊含情致、執之中正、玩之道地的純中國式的如椽巨筆,列為神品,當之無愧。
逸品
非是某一特定時代之藝術,實為千年傳統於任何時代皆然之頑強衍生流行。其勢若綿綿不絕之暗河,有力而無形地潛行於地下,偶有泉眼,則顯其至為清冽之貌。一一此暗河中非具相當造詣者不足以稱其有品。而凡入品者,皆高潔精純,如閬苑仙葩,幾無人間煙火氣,亦少有凡世之物常見之種種缺憾。唯思古之幽情過盛,或曰與古人有著過於不解之情結,置之彼時自在正道,於今而言,則與《紅樓夢》中賈雨村論正邪二氣之言相類矣!故曰逸。逸者,一如所謂飄然出世之“高逸”;二則若氣、液之離之主流也。入品者8人:
黃秋園溥心畲黃君璧吳湖帆
何香凝秦仲文鄭午昌胡佩衡
黃秋園
應是古賢,錯投今世。華翰作鐵劃銀鉤如劍戟遮蔽長天,芳墨積淡塊濃團似醍醐澆奠厚土。每發超然之逸趣,總造奇絕之幽境。構圖極實極滿不失空靈;章法老道從容,儒雅雄健,一若三國孔明,綸巾羽扇,指指點點,排下八陣萬馬千軍。布群巒疊嶂、峻峰險壑如擺碟置硯般輕輕鬆鬆,井井有條;作億皴兆點,也同書家隨意寫三兩行文字,倒去顛來,何能挑尋一二處敗筆破勾?性若空谷幽蘭,一任塵世地覆天翻,我自生生滅滅、清香如故;法似得道高僧,躍出三生界外,閉目只向真如,管他雌雄男女,農工商賈,個個趕先爭霸、趨利祈福?--即使追佩古人,亦在佼佼之屬;況罕見於今,更乃真名士,雅丈夫!
溥心畲
近古遺孑,衍生於今,心繫經史。雖受現代西式教育,其基本人格精神不啻一介古典儒生。書畫因之亦自然伯仲於有明、宋元。靜舔三寸狼豪,平鋪四尺徽宣,從從容容,勾寫胸中那般枯寂世界,褪色乾坤。心氣既然平和,畫風自屬雅澹。才具生髮於清雄俊逸之間。昔時與其對峙之“南張”,竟已展翅遍飛五洲四海;獨余我“北溥”,魂守西山古寺,心眷東土成法,懷揣祖宗繩墨,據此高逸榜眼!
黃君璧
寧是退守海隅、方逸出中華書畫藝術發展主潮之外?曾幾何時,此公亦執華夏翰墨場之牛耳。--當今固然仍稱“畫壇宗師”,且畫法亦屬中西兼取,但細品其藝,畢竟仿佛已同隔世。水雲蒼茫,恰隱去浮生進取之心;筆墨雄渾,正抹殺當世求新之趣。既成功名已載青史,高標畫格,委實令人肅然產生憑弔之情。黃門多畫聖,是公為探花,--既為黃門探花,又為逸品探花。
吳湖帆
家學淵源自不待言。心好述古,泥而化之。神遊於宋元明清法家境內,靜觀本我,竟出新意。書自娟正而瘦挺而恣放終至癲狂;畫則恪守中正,不火不溫。風格於幽淡清麗中見其蒼古豐潤,筆墨在沉著老道間顯其瀟灑勁爽。人在中庸境地,雖歿於“文革”紅海洋內,亦真儒者;藝出凡俗圈外,縱具播青布綠擎天手筆,也屬平平隱逸。
何香凝
心若鑑湖女俠,性似松竹梅花。平生不遠刀光劍影,筆下偏有泠泉煙霞。真乃世紀畫壇一特出之例。縱觀其藝,雖始於東洋,終歸於華夏;志存高遠,質樸不奢。寓巾幗靈氣於古拙之手,藏湖海豪情在疏落草花。即令獅虎猛獸載其俠肝義膽,皮毛間仍存天然隱逸之意趣,--此先天稟性耶?後天追求耶?似乎都屬兩可,唯畫居此品此序,自當無疑。
秦仲文
法從“四王”起,不疊“白饃”山。墨色蒼黑森秀似有賓虹之影,然基本格局確屬傳統“正途”。筆法沉厚紮實,造像細微具體,於雜然豐茂中顯其堂堂正大、雄渾奇兀之勢。是為恪守“六法”而又不失己之面目者。審度其人其畫,並非全無手法創新,但只就“神髓”二字言之,其距時代潮流甚遠,則毋需多言。故爾篩錄以入本品。又細掂其藝,姑列之此序。
鄭午昌
抱俊逸之才,玩味古人,自出機杼,以成一家之法。作品筆法細密流動,意氣風發,似黃鶴山樵而分明展其近代隱逸之姿。墨彩鮮明而不失其渾厚豐富之感。布局疏靈;穿插尤佳。風致清新娟麗,一似閨閣中小有鬚眉氣之才女。度此公書畫,筆力章法般般合轍自毋庸言,唯整體氣魄略欠深沉、大氣,當屬品中“小家碧玉”,故列之七位。
胡佩衡
逸格未必即古格,求新竟在新潮外。骨相既已不合時宜,即使刻意敷它新鮮皮肉,乃至植之夷發洋毛,亦斷難易其精魄。念其人,非漢而漢化頗深;觀其畫,不古然古意自足。筆力雅健雄沉,色墨新穎濃艷,是為天生面目;意韻清麗靈動,境界森秀蒼茫,當乃不死神魂。有此迥異世人之處,雖其法尚可推敲,其藝未登九五,亦備之茲品。
精品
精研丹青畫道,依和時代精神,求新,求變,必欲以己嘔心瀝血之工力,不悖藝術規律而呈一獨立面目於畫史。心志昭昭;畫作潢潢。多有膽有識,亦不乏縱橫之天資。其藝或自開一路,或廣大師門,皆功德成就,業績斐然,近觀無愧於當世,遠度足以示範於後人。可入品者凡25人:
關山月朱屺瞻崔子范趙少昂錢松岩
高劍父高奇峰劉海粟蔣兆和黃胄
何海霞張仃陳之佛於非闇朱宣鹹
張書旗 張善孖劉奎齡賈又福王雪濤
葉淺予 黃永玉田世光孫克綱傅小石
關山月
筆墨雄健,大氣凜然,狀物達意,殊覺精微。且布局能從容審度大勢,裁剪得體,於沉厚蒼茫中盡顯河山花木奇兀驕麗之態。是為特出於嶺南畫派而輝耀於華夏藝壇之驕子。唯筆下萬物往往似過於拘於實景,稍欠情韻綿長之風致,故不入神品,而居此精品之冠。
朱屺瞻
一世工力,成就百代不毀之軀。性本高古清奇,學亦橫貫中西。立足傳統,扶根正本;自在形式,遺世獨立。筆法灑脫隨意,有恃穩沉雄勁;墨彩光明清艷,不失渾厚老成。純以意趣功夫論,列之神品亦不為過。唯於生活之豐富性有限、章法之變化感尚缺,致使畫面整體感覺趨於單一,故只入精品,且居于山月之下。
崔子范
信筆塗抹,皆成佳趣。精工嚴嚴森森,自在拙象之外:童心朴朴吶吶,唯存滯墨之間。凡畫中所寫,近觀似簡單草率,稍遠視之,莫不一體渾然、‘壘壘然矗立於幀上。綜觀其藝,氣勢非凡,韻味相對稍欠。假以時日,此公之作或可上登神品,今既設時限,姑錄於茲。
趙少昂
藝由“折衷中西”始,心自“光大嶺南”歸。是責任使然,抑或認識使然?--此皆不論。唯醉心於一己奇肆筆墨中。書、畫筆勢皆灑脫獨特;彩墨生動靈艷。章法新巧,頗有出人意表之趣。不過,畫面視覺效果固屬完整,外技內法亦稱精當,然似感破筆飛白過多,“平刷”筆觸亦稍近西洋風味,因之略略有傷其堂堂品相。綜觀總體成就,當在瞻老及山月、子范二公之下而列此精品前茅。
錢松岩
形若老羊綿中露角,神似蒼崖苔下出雲。柔內含剛,靜可制動,一如太乙武當拳道,任爾火火爆爆,倒海翻江,我自守我布衫之下,皮囊深處,一脈丹田,而後從從容容顯那不凡身手……寓杵於藤既己難能,銳意創新更屬可貴。竟於萬馬齊喑之七十年代登上自家藝術生命高峰,實乃畫壇獨一無二奇蹟。卅年之後總體觀照,曰:氣已十足,韻則欠之;筆情洋洋充沛,文采略嫌淡薄。長短相抵,可居此品此位。
二高
伯仲比肩,亦堪稱奇:彩墨描盡粵中山水,華翰扛起嶺南風月。畫院“畫睡”為天下先,扶桑取法管後世訾?狀物摹景,重意趣不失“格致”三維通理;矢志求新,棄朽腐有得“造化”一點玄機。實寫入微,精則精矣。凡以形勝,多為形累;丹青妙理,焉可不察?由是言之:兄弟雙雙,在海粟上,在松岩下。
劉海粟
志存高遠,學及中西,精誠所至,彩墨揮灑一如血肉之軀涌騰搏動。畫作氣勢宏大,整體墨韻酣暢淋漓;重彩之作能以複色表達天宇蒼茫涵渾之概。章法生動自然,筆意亦有獨到之處。然不足之處亦顯而易見:其一,畫面細節不甚耐看,致有“大而不當”之感:其二,西式筆法常於無意間顯露,即使未流於浮滑,也確無力透紙背之強度。只此二者,已損及此老蓋世畫名。故爾僅錄之本品,且名次尚在松岩、二高之下。
蔣兆和
徐門畫人,筆下自帶五分寫實功夫。公於斯道,更進一籌,似必欲與西方諸聖爭雄歟?玄黑幻化千層灰調,丹殊暈開萬級色階;斫出塊面,勒定細形,凸凸然活現芸芸眾生!操“寫真”、“傳神”達極致,振“風俗”、“人物”於式微,果令中外藝壇作拭目觀。技已至此,復庸非議;納之藝途,尚可商榷。中華畫界,備此一格,毋稱珍奇,亦屬幸善。列諸畫史,細細品度,曰:只可一二,不可再三。
黃胄
熟知自然形態,摯愛人間生活,身乃苦心孤詣,畫當累萬聚千。作品因全然取之於現實而遠離畫譜,一時確有發聾振聵、令人耳目一新之感。筆墨奔放流利,造型生動活躍,無論人獸,出手成形,實為此公絕大優長。然短則短在“深沉”二字上。表現有二:一是意蘊略欠深度,致使畫作多類“紀錄式”;二是筆墨手法尚存“浮氣”遂令本當更為完美之畫面稍稍流於淡薄油滑。綜而論之:同近“速寫”,小勝淺予,頗遜子莊。
何海霞
大風堂上,餘風所及,骨中自己生成一股豪氣。其師中年之勾勒、晚年之墨彩,在其畫作中皆有明顯蹤跡可尋。更於構圖章法略施變化,意境內涵稍加開拓,由是足顯其堂然正大、深邃精湛之概。為張門弟子中成就突出者。然亦正因囿於師門,在最高層次意義上已缺獨創而涉摹仿,加之事實上乃師之藝其亦未及,故合當居此品位。
張仃
果是特定時代造就獨特形式耶?中國山水畫苑,居然備此焦墨乾擦一格。“權宜”打通心路,寂寞孕育性靈,拾古人偶為之法,展自家特異之姿。作品筆力雄健挺撥,墨色蓊鬱豐厚;構圖實而松靈,畫境靜且生動。可謂造化之理與心田之源兼而有得。審其法,中規中矩已臻成熟,足以垂昭後世初學;觀其跡,缺色少水卻遠枯燥,真堪比肩當代大師。既擁此優勝,雖其藝並非“正格”,亦位列此精品中上。
陳之佛
勾寫百鳥鮮活動態,填染千花妍麗姿色。自然之美,詩情之美,圖案之美,一總經慧心巧手布之幀上;傳統之法,旁取之法,獨創之法,統統由濃墨艷彩顯之筆下。上溯宋元,下及明清,尺幅間點滴皆有來由:表呈神趣,里透生機,畫境內何處不出新意?工筆繪畫所能及者,至此似已盡善盡美。以此,本錄之內,同科相此,冠壓群芳。
於非闇
公抱高逸之才,苦操丹青技藝,希求入世,終至精純畫境。畫如其人,質樸,沉著,端方,堅毅,神凝而清,形古且艷。筆力崢嶸堅挺有得於“瘦金”,彩墨富麗典雅無異於“院體”。本等功夫,深厚紮實。唯於“傳統”所負似已過重,雖本意矢志求新,然所獲幾乎僅免於舊。故此,在工筆領域,可高於人,須遜於“佛”。
朱宣鹹
學貫中西,氣勢若驚濤激浪,巫峽煙雲,明快健朗,俊爽清雅。用筆老辣,構圖洗鍊,驚心動魄,有限畫幅之雋永,生動筆墨之自然。喜畫雪裡寒梅、老樹新花、鐵乾虬枝,挺拔勁松、頂天立地,傲然雄鷹、虎視長空,“朱氏麻雀”、生機勃勃、獨樹一幟,瓊玉壽桃、雅俗共賞,無不墨意淋漓,氣足神旺。那孤標絕俗,傲岸不群的風姿亦顯示中華民族艱難中之崛起,拼搏奮進中之磊落襟懷。尺幅小品,自出機杼,率直天然,熨貼美好生活之無限情趣;令人觀之再三,不忍釋眼,釋心,釋懷。
賈又福
公意何決,撒手傳統?亂筆架起萬仞之山,大斗傾出千瓮之墨。黑風呼嘯,八百太行難覓一二人家;怪雲翻飛,十億神州曷藏半隻狐兔!異光惹眼,驚電逼人。繽紛世界已然是冷淡乾坤,天地無色無臭;鴻蒙太空依舊為流行造化,暖氣微拂微吹。確乃當代山水革新派中令人矚目者。風格應屆成熟,故爾年事不高亦收之本錄,姑予茲品茲位;藝道倘有改易,好在來日方長可容其馳騁,以待再審再評。
孫克綱
淋漓彩墨化作團團氤氳之氣。蒼綠老赭中,椽椽巨木,槎槎枒枒,排作密密炮陣槍林。山不求嵯峨,但取其勢其質:水豈須洶湧,只要有形有聲。構圖常為林林總總,意境多是亦幻亦真。是為當代山水新派中不遠離傳統且已卓然有成者。度其藝亦已趨成熟,因以選作代表,擷錄於茲。
傅小石
大師之子,囿於家學,多反難出人頭地,至有畫虎不成,終生只出拙劣仿品者。君則不然。生具剔脫之靈性,直承抱翁筆勢、墨韻、意境之菁華,稍加變通,以為己用,如古之昭道于思訓,小米於大米。因起點甚高,故此逕入精品。然終因護身手段乃是家傳之法而非本身首創,世人多少似曾相識,故爾即使畫作品相或許已優於同品他人,在此亦只列之其尾。
妙品
細研丹青之道,應手得心,窺乎其奧妙。筆墨或峭拔雄放,或瀟灑俊逸,或蔚然深秀,或簡淡慎約,莫不外鍾造化之韻,內發懇摯之情。為個體則具神采,有獨創,皆臻陶然泳乎之境;麇集之則搖奼紫,妍嫣紅,共呈明輝爛漫之葩苑。其足可登堂入室,安享清供,嚼之有味,把玩不俗,豈又在浮筆泛墨之屬也矣哉!因之亦屬一時代之佼佼畫品。入品者凡63人:
周思聰吳鏡汀陸伊少趙望雲郭味蕖
謝稚柳來楚生賀天健王康樂王個移
陳半丁林散之梁樹年楊善深肖龍士
顧坤伯張其翼潘絮茲劉文西黎雄才
 晏濟元馮建吳陳師曾方濟眾劉國松
陳樹人高希舜馮超然汪亞塵趙子云
諸樂三汪慎生黃葉村范曾林曦明
劉旦宅劉繼卣關良李琦董壽平
秦嶺雲李文信張聿光白雪石呂鳳於
江寒汀黃幻吾王森然宋文治魏紫熙
陶博吾黃獨峰於希寧方增先胡絮青
郁風康師堯徐燕蓀余雪曼陳佩秋
張廣戴敦邦王叔暉
周思聰
先生紮實之寫實功夫,原為巾幗中所罕有。然以其聰慧空靈豐沛之性情,似不滿於此,遂改弦易轍,竟以一全非之面目示之於人。今是而昨非耶?抑或昨是而今非耶?--其實皆不能斷言,亦不必斷言也。若西之畢氏,終其一生,面目何多!今如以先生既成之業論品位,意象虛幻靈動之作及矯飾變形之作比較而言似均在其次;乃仍取其踏踏實實、瀝血嘔心之作,曰:“上層”固可奪魁,意趣與筆墨整體效果實不及乃師兆和,故難入精品,而尚足以領此妙品之冠。
吳鏡汀
師古人、師造化、出新意三者皆備。造型生動自然。筆法挺勁流暢,墨彩靈潤有致。章法重層次,多變化;整體意境營造,堪稱美妙,是為老派畫家中能自覺順乎時代需求並取得可喜成就者。然則雖諸方均有優長,卻又均未至出神入化、令人叫絕之境,甚至嚴以“精到”二字衡量,似都略有差距,故只入此妙品前列。
陸伊少
章法奇崛,聲勢奪人,確然挺硬之筆墨徑直寫出一派風起雲湧之景。對“動感”二字似良多感悟。所創粗筆勾雲之法樹己獨一無二之標識。因之為當代山水畫壇風格相當獨特者。然細品其畫,意、韻明顯皆偏外露而不夠深邃,且縱筆寫物,時而亦似微欠畫家理應具備之三維空間感覺。故爾,儘管其畫作頗顯大氣,此亦只宜居於鏡汀之下。
郭味蕖
韻若江南綠雲,氣似五月薰風,濃墨淡彩構成-清新高雅、趣味頗為純正之花鳥世界。度箇中情,可想其畫態從容不迫;觀紙上跡,自感之技法詳略得當。果是應享人間清供之佳晶也。雖置諸時代精品尚感力度不足,然領本品花鳥之魁,則委實有餘。
王康樂
虹廬弟子,腹中已帶三分不羈膽意。無論尺幅巨幀,皆雄強橫放,亂中求理,點厾揮掃間,略見賓虹大師遺風。旁及大風堂運彩之法,組構為一己新穎面目。所取不凡,格調自然不俗。唯於細細玩味之下,方可察覺其猶若蠶未盡眠、鱗未透網,故只可占此妙品之先,而未可更進一層也。
梁樹年
形神一如白雲松樵、綠水老漁,任它山外轟轟烈烈,我自居我清淡恬靜之境。意蘊超逸,然則面目合眾。是為恪守國畫清雅正途而尚可稱道其成績者。以故,儘管其品妙則妙矣,且具體筆墨手法亦不乏出新之處,但因其基本構架未出舊套,所以在本錄中至多亦只可居於茲。
劉文西
質樸形象,質樸形式,不僅無華,且近無文。求雅未必免俗,“玩”土反得其妙。可謂國內藝壇首刮“西北風”者之一。筆,乾渴似枯藤;色,焦澀如黃土。直乃畫界“反雅逸主義”也哉!然平心而論,其厚重已類笨,寫實將近板,無論如何亦不可為藝術之理想境界。居此品位,當屬客觀。
晏濟元
畫壇宿耄,運筆用墨自是生澀老辣。醉心傳統而不迷古,承接舊法且有創新,真真難得;以工學嚴謹之身懷文藝放逸之才,更屬妙哉。畫風清俊灑脫,意境含蓄高遠,稍近黑髮遊伴,中年大幹。是資質、經歷遜於大幹否?終未與之比肩騰飛,名幾限於巴蜀。度其藝,當在雄才之下,建吳之上。
劉國松
意境超邁,氣派恢宏,結構嚴密、豐富,色墨雄渾、響亮,狀物達意,頗顯精微。整體力度猶如一曲曲交響或協奏樂章。為同類近於工藝製作之新法國畫中一大手筆。然正因其基本手法似已稍稍超過一定閾限--任與張大千或賈又福畫作對照,其同異皆立現--從而不能不曰已累及高層意義上之格調,故爾即使其餘優點再多,亦只當限居此品此位。
范曾
科班畫家,造型準確似屬理所當然。有此功底,加以激情奔放之個性,瀟灑俊逸之才具,述而好古之志趣,不為世人所好,豈非咄咄怪事。畫境明麗曉暢,彩墨清雅大方,構圖疏朗簡潔,所託端嚴高尚,均是作品不爭而自逞之長。然其短亦應在明眼之內一一無論意韻或筆墨,皆少欠沉厚精深之感;且相當畫作,尚並未遠離文學插圖之味。長短相權,合當居於本品中平之位。
林曦明
是乃長於剪紙之故歟?畫中筆墨色彩,亦至每呈塊面之形。所幸畫作不刻不板,反酣暢流動,處處有見“寫”筆。手法變而未離其宗,意韻新且不失自我。圖形簡略,畫境輕颺:其質皎皎,其神澹澹。是有裝飾風而無造作味、可遠觀亦可近玩之清妙之晶。越位上拔固屬不能,忽略下漏亦更不應,屏息掂之,似當居此。
戴敦邦
體察人物形神動態,良多感悟;品味作家旨意風格,每有心得。所作古典文學人物肖像生動傳神,理趣合度,手法新而古味足,顰笑動靜之間,頗見筆墨技巧。實為一時代雅俗共賞之有成之士。正因如此,儘管其所操之道排列“小科”,在此亦當安享此妙品之位。
能品
畫法齊備,技巧嫻熟。能對一脈相承之古今畫道作獨立把握,亦或可為己所用地融匯中西法理,力求呈一幹練有為之貌於世人。入品之人,除部分工於成法者外,其相當一批是為頗具創新意識之能人志士。而單就其具體手法言之,不少人其水準亦未必在精、妙二品之下,所以次之者,實略欠內涵而稍盛外力也。然則以其作品總體成就而言,又實當在畫壇一般通曉法度者之上。故曰能。入品者計81人:
於志學徐希楊之光張大壯王子武
吳山明程十髮唐雲陳秋草周昌谷
蔡鶴汀蔡鶴洲方人定賴少其劉勃舒
陶一清周韶華陳大羽吳蔸之陳少梅
劉力上俞致貞應野平亞明錢瘦鐵
王乃壯劉凌滄肖淑芳婁師白孫其峰
楊力舟王迎春楊建侯黃養輝謝海燕
商笙伯吳青霞王漁父馬振聲方召麟
李凌雲張炎夫吳雲峰周公理俞劍華
王伯敏邵洛羊王學仲李斛童中燾
孫瑛尹瘦石錢君陶袁曉岑宗其香
陳維信張朋王頌余潘韻王為政
熊松泉胡若思黃若舟李士延盧光照
吳光宇王雪崖賀友直宋吟可田辛甫
蘇葆楨趙夢朱劉止庸沈邁士羅銘
王盛烈陳白一趙宏本顧生岳姚有多
任率英
於志學
心膽不凡,翰墨壇上,斷然創此“冰雪山水”。水墨晶瑩剔透,畫境寒峻凜冽。以意象化之寫實手法與散文詩般之清美意境,活脫再現北國風物。綜觀作品,且有鑒其設技立法之能,因列為本品第一。
徐希
君性必屬通脫,不然,何以竟翻出如此繁多新樣?凡彩墨可呈象於宣紙之法,君多嘗試;凡試,皆有所能。誠為當代畫壇通權善變、喜破好立者矣!然而雖舉世將“徐家樣”與“抱石皴”並舉,二者又豈可同日而語哉?今固曰:徐君能。確乎能。然亦僅只是能。
楊之光
意筆人物,熟知結構,注重神情,長於捕捉生活瞬間,君其何能!作品有筆有墨,有情有趣,即使在“樣板戲人物”風靡華夏之“紅光亮”年代,亦獨出一支靈動鮮活之《礦山新兵》。審度其畫,更上台階固嫌其精深程度略欠,然當此能品優勝,則綽綽有餘。
程十髮
公有雄放不羈之才,且有大刀闊斧創新之志。早年所作人物畫,形象感覺獨特,形式強烈誇張,構圖往往險怪;舞筆弄墨,頗顯豪氣。然其病亦甚顯:一則內蘊不足,劍拔弩張;二則於造型過程中,過於偏重筆氣而不時忽略實形,致使畫中偶爾竟出現“空框”。其後之作,畫之病似稍愈,然其雄豪奇特之感亦隨之消減。因而無法登上更高品位。雖則如此,曰能,實足以稱之。
楊力舟王迎春
“作品”與“畫兒”果有區別否?當代中國,何以不斷產生一批批“上展畫家”?其“作品”也,工細,完整,新異,題材主題、內容形式一應俱全,可參展,可獲獎,精能者其製作幾至無可挑剔;然換言之,其為“畫兒”,則易涉拘謹、繁瑣、造作,乃至每每屈己之意以投人之所好,種種潛在弊病,均不待細言。而此非正乃“沙龍畫家”之基本特點而為真正純粹之藝術家所忌之者乎?--此姑將楊、王二家作為此類畫家代表入品予評,籍此以明本錄範圍及標準。
袁曉岑畫風質樸、規範,造型穩沉實在且不失生氣,儼然確有師者之表。亦為畫壇常見之一類:無所謂缺點毛病,亦不見其高妙才情。把玩其藝,尚可稱能。
賀友直
特定時代,特定國度,造就一批特殊畫家。其為畫,不於墨韻色彩上用功,甚至連筆法本身變化亦十分有限,偏偏以至為平實之白描手法,致力於人物造型、生活場景及總體構圖,從而使其連環畫“小科”成就蔚為大觀……賀公是為其代表人物之一,茲特入品予評。
蘇葆楨
巴蜀之地盛傳“蘇葡萄”名重海內。是與否,存而不論。其畫中阿物也,果是顆顆瑩潤,串串珠璣,單以技術手法論之,曰鬼斧神工亦不為過。然觀其“碩果纍纍”久之,則難免心生不然。與青藤、白石諸賢筆下此物相較,二者相去又何可以里計哉!是不能不曰文化功底之緊要也。雖然,畢竟懷此絕技,即使為一巧奪天工之“翰墨珠寶匠”登品入錄,又何愧之有!

1999歲暮又2010歲初再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