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1月25日

1936年11月25日,日本和德國在柏林簽訂了“反共產國際協定”。 1933年1月份,希特勒上台後就著手於侵略戰爭的準備,在“大炮代替黃油”的口號下,瘋狂進行擴軍備戰,把經濟迅速推上了軍事化的軌道。 1933年,希特勒宣布退出日內瓦國際裁軍會議,不久又退出了國際聯盟,擺脫了國聯對他擴軍備戰的一切限制。

大事記

日德簽訂“反共產國際協定”

1936年11月25日,日本和德國在柏林簽訂了“反共產國際協定”。根據協定的規定,在反對共產國際方面,兩國必須“交換情報”,“緊密合作”。這是德、日兩個法西斯國家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個重要步驟,通過這個協定的簽訂,使日、德兩國法西斯在反蘇反共的旗幟下建立起公開的軍事聯盟,以聯合起來實現其重新瓜分世界、稱霸全球的野心。
發動侵略戰爭,重新瓜分世界,這是日本和德國法西斯政權早已確定好了的方針。1933年1月份,希特勒上台後就著手於侵略戰爭的準備,在“大炮代替黃油”的口號下,瘋狂進行擴軍備戰,把經濟迅速推上了軍事化的軌道。1933年,希特勒宣布退出日內瓦國際裁軍會議,不久又退出了國際聯盟,擺脫了國聯對他擴軍備戰的一切限制。1935年,希特勒進一步頒布了“國防法”,規定實施普遍義務兵役制,最大限度地擴大了他的兵員額,使德國成了歐洲的戰爭策源地。在東方,日本法西斯化的步伐也很快,自從占領了中國的東北以後,1936年3月份,法西斯分子、前外相廣田弘毅的組閣,就表明了日本軍事法西斯專制體制已經完成,當時他們就公開提出對外擴張的要求,把對外發動侵略戰爭作為謀求“帝國的生存和發展”的基本國策。
東西兩個法西斯帝國結成軍事聯盟,目的是為了平分世界,之所以打著反蘇反共的旗號,一方面,他們確實要反蘇反共,另一方面是為了掩人耳目,避免過早地刺激其他帝國主義國家,果然,西方帝國主義上了當,聽憑其軍事力量的發展,結果養虎為患,釀成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世界人民帶來一場嚴重的災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