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11月26日

1910年11月26日,陳伯鈞誕辰。

簡介

陳伯鈞陳伯鈞
陳伯鈞(1910--1974),四川省達縣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贛西紅軍游擊隊參謀長、紅三軍七師師長。長征中任紅四方面軍第九軍、第四軍參謀長。抗日戰爭時期任陝甘寧邊區保全副司令、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副參謀長。解放初任合江軍區司令員、東北野戰軍一兵團副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湖南軍區副司令員、高等軍事學院院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生平

陳伯鈞(1910-1974) 原名陳國懋。字少達,號稚勉。1910年11月26日生於四川達縣河市一個地主兼商人的家庭。1923年就讀於萬縣省立第四師範學校,曾參加愛國學生運動。1927年入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參加中國國民黨。同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參加擊退叛軍夏斗寅部的戰鬥。後編入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教導團。是年8月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獨立團團部副官、訓練處主任,9月參加湘贛邊秋收起義,任工農革命軍(後稱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一師三團排長。隨軍上井岡山後,曾被派往袁文才部工作。同年冬任教導隊副隊長,1928年任第一團一營連長。參加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反“進剿”、“會剿”和永新困敵之戰。1929年5月任紅四軍駐吉安辦事處代表兼贛西遊擊第三縱隊參謀長。1930年1月任紅六軍第一縱隊參謀長。同年夏起,任紅二十軍參謀長兼第二縱隊政委、紅軍學校第三分校學生總隊政委、紅三軍第七師師長。1932年7月任紅十五軍軍長。1933年1月任紅五軍團參謀長,同年8月獲二等紅星獎章,10月任紅十三師師長。參加了中央革命根據地歷次反“圍剿”。1934年10月率部長征,掩護中央縱隊行動。同年12月任紅五軍團參謀長,參與指揮部隊擔負中央紅軍的殿後任務。1935年6月,紅一、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地區會合後,於7月調任紅四方面軍第九軍參謀長。反對張國燾的分裂活動,後調任紅四方面軍紅軍大學教員。1936年2月任紅四軍參謀長,同年7月調任紅二方面軍第六軍團軍團長。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第一二O師三五九旅旅長。1937年10月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1938年6月任抗日軍政大學訓練部部長。同年12月任抗大第二分校校長,率領幹部、學員挺進敵後的河北陳莊、神南地區,在參與指揮反日偽軍“掃蕩”的同時,堅持辦學。1940年5月回延安,同年10月到軍政學院工作。1941年11月任軍事學院副教育長。1942年2月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同年5月任陝甘寧邊區保全副司令員。1943年1月任第三八五旅副旅長兼隴東軍分區副司令員。1945年出席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後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副參謀長。抗日戰爭勝利後,於11月率幹部隊到冀熱遼軍區。1946年在軍事調處執行部熱河執行小組任中共方面代表。同年8月任東北軍政大學教育長。1947年5月任合江軍區司令員,同年8月任東北野戰軍上乾大隊大隊長,後任東北軍區第一前線指揮所副司令員。1948年9月任東北野戰軍第一兵團副司令員。1949年3月任第四野戰軍十二兵團第一副司令員兼四十五軍軍長。參加遼瀋、平津、衡寶、廣西諸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湖南軍區副司令員,指揮部隊平定湘西匪患後,協助劉伯承組建軍事學院。1950年12月任南京軍事學院訓練部副部長。1952年任副教育長兼學術研究部部長、教育長,1955年任副院長。同年被授予上將軍銜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56年11月代理軍事學院院長。1957年10月任高等軍事學院副院長,1962年9月任院長。是第二、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

長征歲月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是中國革命鬥爭史上具有偉大轉折意義的有中國特色事件,是一部驚心動魄、宏偉壯麗的英雄史詩。在偉大的長征途中,出身於黃埔六期的陳伯鈞先是在紅一方面軍的紅五軍團任參謀長;紅一方面軍與紅四方面軍會師後,調任紅四方面軍第九軍、第四軍參謀長;紅四方面軍與紅二、紅六軍團會師後,他又調至剛剛組建的紅二方面軍,任紅六軍團軍團長。從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作為我軍唯一一位擔任過三個方面軍高級指揮員開國上將,陳伯鈞在長征路上走了整整兩年,今天我們不應忘記。
中央紅軍長征的“鐵屁股”
由於 “左”傾冒險主義錯誤的嚴重危害,敵人的第五次“圍剿”一直未能打破, 1934年10月12日,中央紅軍不得不撤離中央革命根據地,開始突圍長征,實行戰略大轉移。10月18日,身患虐疾的紅十三師師長陳伯鈞率部隊從興國曲利出發,開始長征。10月底,陳伯鈞指揮十三師負責掩護中央縱隊行動,擊潰沿途圍追之敵。紅軍突破敵人第三道封鎖線時,各路敵軍開始向湘南地區開進。11月25,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為突破敵人第四道封鎖線,衝出敵軍的重圍,發出強渡湘江的命令。按照中革軍委的命令,紅五軍團將扼守蔣家嶺、永安關、雷口關地域,遲滯追擊之敵,掩護後續部隊通過。陳伯鈞奉命指揮十三師阻止西追之敵,很好地完成了掩護紅八軍團渡江的任務。這時,陳雲來信說道:“這是緊急關頭,關係中國革命的命運,希望你們下最大決心,趕快拉過湘江。”而此時,擔任後衛的十三師收容的掉隊人員比全師人數大兩倍,使得部隊的行動相當困難,但陳伯鈞沉著指揮,終於在12月1日率全部人員渡過湘江,經過連續作戰,勝利到達貴州境內。
1934年12月18日,陳伯鈞調紅五軍團部接替劉伯承任參謀長。1935年1月,陳伯鈞因腿傷隨軍委四局行動。3月18日,中央紅軍三渡赤水到茅台時,因前線戰事緊急,陳伯鈞傷未痊癒,就回到五軍團指揮部隊作戰,掩護大部隊西移。3月22日,陳伯鈞和董振堂、李卓然率五軍團掩護軍委縱隊在大平渡之間四渡赤水。隨後,他又率部急行軍南下,衝出敵人封鎖線,掩護軍委縱隊過了白臘坎。待敵人發覺後,他們機智地率部改道元寶山、大水井一線,在扁岩塘渡河。不久,陳伯鈞指揮部隊成功掩護大軍強渡烏江。4月,敵軍分數路追擊紅軍,陳伯鈞指揮五軍團同敵人展開了一系列的戰鬥,才阻止了敵人的追擊,保障了中央紅軍的安全。
4月29日,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決定“利用目前有利的時機,爭取迅速渡過金沙江,轉入川西”。是日,中央紅軍分三路由尋甸、崇明地區轉向西北前進。根據中央安排,紅五軍團和軍委縱隊為中央縱隊,經山倉街、海龍塘、石板河搶奪皎平渡過江。5月4日,毛澤東朱德等指揮大軍在皎平渡附近搶渡金沙江,陳伯鈞和董振堂、李卓然奉命指揮五軍團在石板江、龍郎河一線及坎凳東南山地構築工事,扼止追敵萬耀煌部,護衛全軍的行李輜重過江。我軍委縱隊渡江要四天,加之一、三軍團在別處渡江不成,也要到皎平渡來渡江,五軍團的掩護任務更重。直到一軍團渡江完畢,五軍團才於5月8日星夜冒雨急行軍一百六十華里,由龍郎河到中屋山渡過金沙江。五軍團渡江後,僅休息了一個上午,又繼續行軍六十里,趕到會理縣境內,準備隨時打擊增援之敵,保衛中共中央在會理城郊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一路上,陳伯鈞等率五軍團經過一系列艱苦戰鬥,於7月4日勝利到達懋功與四方面軍的第九軍會合。
長征以來,五軍團一直當後衛,一路上抗擊追敵,掩護中央紅軍北上,浴血苦戰,功勳卓著。這一點連李德也不得不承認,五軍團“享有隻善長於掩護戰的名聲,……其實,他們也很善於進攻。一九三五年我親眼看到,他們在貴州非常勇敢地、幾乎毫無傷亡地攻下了貴州省軍隊防守的布滿堡壘的山坡。”五軍團在紅軍中以能打防禦戰和掩護戰而著稱,身為軍團參謀長的陳伯鈞因此也有了“鐵屁股”之稱。

逝世

1974年2月6日於北京逝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