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2年

1812年

傳統紀年:年號:清仁宗嘉慶十七年;壬申年(猴年)。

(圖)洪秀全1812年出生洪秀全1812年出生

大事記

(圖)1812年的歐洲形勢 1812年的歐洲形勢
6月18日,美國與大英帝國之間戰爭爆發。 9月17日,法軍與俄軍在博羅金諾發生戰鬥。 10月19日拿破崙撤離莫斯科

出生

1月10日——洪秀全太平天國農民起義領袖(1864年逝世)

2月7日——狄更斯,英國最偉大的小說家、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最傑出的作家之一。(1870年出生)
11月10日——左宗棠清朝後期著名大臣(1885年逝世)

逝世

5月11日——斯賓塞·珀西瓦爾,前英國首相。(1762年出生)

歷史紀事

《吉蘭泰鹽務章程》訂立
嘉慶十七年(1812)六月二十八日,清政府訂立《吉蘭泰鹽務章程》。吉蘭泰鹽池位於黃河上游,鄰近寧夏。吉鹽原定引地,太原、汾州等屬六十四廳州縣。自招商承辦以來,折本虧課。原因主要是太原,汾州等地有本地土鹽,以及鄂爾多斯等處蒙古鹽,價廉易購,而吉鹽道遠價昂,因而無人售販。於是,據欽差侍郎阮元等奏,清政府決定訂立《吉蘭泰鹽務章程》,規定吉鹽引額為八萬七千五百道,照長蘆例定為余引,從嘉慶十八年開始,咨部領引,交商行運。吉鹽引地既歸潞商承辦,無需吉鹽銷販,吉蘭泰鹽池還給阿拉善王瑪哈巴拉,仍聽該處民人自行撈運,以資生計。原額課銀六萬三千五百八十兩,由河東商人按年完納。吉鹽既已停止,阿拉善王瑪哈拉賞項,也隨之停止。

清政府嚴禁販食鴉片
嘉慶十八年(1813)七月初十日,清政府規定:侍衛官員買食鴉片煙的,革職杖一百,加枷號兩個月;軍民人等杖一百,枷號一個月。對此,嘉慶帝頒發諭旨說:近來侍衛官員中,風聞有違禁買食鴉片的,因事未發覺,所以免其查究。這些人若不知悔改,將來一旦有人舉發,就照新例懲辦,決不寬貸。供役內廷的太監,也有買食鴉片的,情節更屬可惡。總管內務府大臣要先通行曉諭,如有違禁故犯的,立行查拿,枷號兩個月,發往黑龍江,給該處官員為奴。嘉慶帝還說:鴉片煙由外洋流入內地,蠱惑人心,戕害生命,禍害與鳩毒相同。奸商嗜利販運,許多人受害,都是因為各處海關私縱偷運造成的。以前雖曾降旨,要各省海關監督等嚴行查禁,但是數年以來並未遏止;甚至有的海關還私征鴉片煙稅銀,這不是給那些販運鴉片的的人引路。無怪乎鴉片煙的流毒越來越廣。今後,廣東福建浙江江蘇等省沿海各關,如查有奸民私販鴉片煙冒禁過關,一經拿獲,將鴉片煙立時拋進海中,奸商按律治罪。如果管關監督等陽奉陰違,並私收稅課,該省督撫要實力查參,把該監督先行革職,由驛具奏,從重懲治。各處輾轉營販鴉片煙的人,五城順天府步軍統領衙門,以及各省直督撫等,要一體嚴查,按律究辦。
1812年9月7日 標誌著拿破崙的“偉大的軍隊”覆滅開始的俄法博羅季諾決戰
1812年9月7日,在莫斯科西面120公里左右的博羅季諾地方,曾發生過一場空前激烈的戰爭。戰爭的雙方,一方是著名的法國軍事家拿破崙領導的法軍,另一方是俄國著名的軍事家庫圖佐夫率領的俄國軍。戰鬥十分殘酷,僅一天時間,法軍傷亡5萬餘人,俄國傷亡4.4萬餘人。歷史上通稱這場戰爭叫“博羅季諾決戰”。
1812年6月12日,拿破崙率領50多萬軍隊對俄國不宣而戰,當時俄軍只有18萬人,不戰而退,法軍長驅直入,俄國大片土地被法軍占領。8月8日,俄皇任命庫圖佐夫為抗擊法軍的總司令。庫圖佐夫到任後,沒有和敵人死打硬拚,而是把軍隊撤到博羅季諾附近,進行周密的布署,選定這裡為決戰的地方。
9月7日拂曉,炮聲隆隆,博羅季諾決戰開始。法軍擁有兵力13萬餘人,俄軍約有12萬人。庫圖佐夫把自己的軍隊編成右翼、中央、左翼和預備隊4個集團,中央、右翼集團軍為主力,預備隊配在右翼之後。這樣,使拿破崙難以從兩翼突破。拿破崙也意識到這一點,只好採用正面進攻,以期在巴格拉季昂棱堡突破防線,插向俄軍後方,從而打開通向莫斯科的門戶。從早晨6時許到11時,法軍發起7次衝擊,皆被俄軍擊退。12時許,法軍開始對巴格拉昂棱堡發起第八次進攻。拿破崙集中了4.5萬人和400門火炮,對付俄軍1.5公里防禦地段上的1.8萬人和360門火炮。雙方短兵相接,戰鬥白熱化,棱堡四周及其附近,屍橫遍野,法軍付出巨大傷亡才占領棱堡,接著發起新的衝擊。在這危急時刻,圖庫佐夫果斷地派出兩支部隊迂迴到法軍左右翼實施突襲,迫使法軍推遲了衝擊時間,庫圖佐夫利用這段時間重新調配兵力,加強俄軍的中央和左翼。戰鬥一直進行到18時,俄軍仍然堅守住陣地。拿破崙不得不放棄已占領的俄軍工事,將軍隊撤回原地。
博羅季諾戰役,標誌著拿破崙的“偉大的軍隊”覆滅的開始。這是人類戰爭史上的一場惡戰。拿破崙事後曾寫道:“在我一生的作戰中,最令我膽戰心驚的,莫過於莫斯科城下之戰。”

文化紀事

尤蔭逝世
尤蔭(1732——1812),晚居白沙之半灣,自稱半灣詩老,後得痼疾,又稱半人,江蘇儀徵人。名所居曰石銚山房。山水、花鳥、蘭竹皆入逸品,尤長寫竹,得文、蘇法。其蒼古沈厚,如挾風雨之勢。書法從畫竹中來,有金錯刀遺意。家藏蘇軾石銚一個,曾進內府,因廣寫石銚圖以贈人,得者珍之。乾隆時嘗客和碩禮親王邸,授汲修主人畫法。三十年(一七六五)隨王出塞,著出寒詩鈔。卒年八十一。

雜譚逸事

京師閒散旗人遷往吉林  
嘉慶十七年(1812)四月初二日,清政府決定將京師閒散旗人遷往吉林。為此,嘉慶帝諭軍機大臣等:八旗生齒日繁,京城各佐領下,戶口日增、生計拮据,雖經添設養育兵額,而養贍仍未能周普。前日舉行大閱典禮,各旗營隊伍整齊,由此想到養先於教。為他們籌謀衣食不可不考慮周到。國家經費有一定數額,舊設甲兵額數,現在已不可能增加。各旗閒散人為額缺所限,不能領取份糧,致使其中年輕可造就的人材,有的在家中閒居荒廢時日,還有的血氣方剛,遊蕩滋事,非常可惜。因此想到,東三省原是國家發祥地,而吉林更是土壤肥沃,地廣人稀。近來柳條邊外采參山場,逐漸移遠,其間空曠地方,不下千餘里,都是肥沃的土地。內地流民,也有的到那裡私自耕種。從前乾隆年間,高宗純皇帝考慮到八旗人口眾多,就曾分撥拉林地方,分給土地讓他們耕種,這些旗人到現在仍然安居樂業。現在也應採取這種方法,將在京閒散旗人,陸續資送前往吉林,撥給他們土地,使他們或自行耕種,或招傭取租,這足以保證他們的生計。將來地利日興,家計日裕,這些旗人可以在那裡練習騎射,其中材藝優良的,也可選到京師當差。於是,賽沖阿松寧等大臣,開始派員去吉林進行調查,看那裡有多少閒置土地,可以供養多少旗戶,需要蓋多少草房,用多少耕牛和糧種,並把這一切用圖畫表現出來。不久,京師閒散旗人就陸續遷往吉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