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8年

1338年

1338年,戊寅年(虎年);元至元四年;越南開祐十年;日本南朝延元三年,北朝建武五年,歷應元年。

大事年表

(圖)足利尊氏足利尊氏

1338年,孟加拉地區從德里蘇丹國分離出來,建立了一個獨立的孟加拉穆斯林王國,定都於達卡的索納爾岡。

1338年至1453 年英法進行“百年戰爭”,英國先勝後敗。

1338年,袁州(今江西宜春)慈化寺僧彭瑩玉之徒周子旺起義,稱周王,改年號,鏇被捕殺。彭瑩玉避往淮西,繼續活動。漳州路南勝縣李志甫起義,圍漳州城。棒胡敗死。

1338年,山東、河南、徐州十五州縣河決。奉聖州(今河北涿鹿)、宣德府(今宣化)相繼地大震,京師亦震。鞏昌府山崩。

1338年,黑死病最初於中亞一個小城中出現。

1338年,足利尊氏於北朝歷應元年自任將軍開幕府於室町,是謂室町幕府。從此開始了元日貿易的第二階段,即天龍寺船貿易階段。

(圖)布拉格廣場公元1338年始建布拉格廣場公元1338年始建

1338年,(至元三年八月壬午)京師大地震。太廟樑柱裂,各室牆壁皆壞,壓損儀物。自是累震,至14日方止。所損人民甚眾。

1338年,順帝至元四年,馬祖常在光州逝世,終年59歲。

1338年,摩納哥成為獨立公國。

《至正條格》元代法規之一。元順帝至元四年(1338年)3月,命中書平章政事阿吉剌根據《大元通制》編定條格,於至正六年4月頒行。其中包括詔制150條、條格1700條、斷例1059條。

《阿非利加》寫於1338年,講述古代羅馬統帥西庇阿戰勝迦太基將領漢尼拔的事跡。

人物出生

(圖)元順帝元順帝

1.元昭宗

元昭宗(1338年-1378年)名孛兒只斤愛猷識理(里)答臘(Ayushiridara),是北元的第二位皇帝。他的漢文諡號武承和孝皇帝,蒙古文諡號必里克圖皇帝(Biliktu Qaγan),他的在位時間是從1370年至1378年,年號宣光。父為元惠宗妥歡帖睦爾,母親是高麗貢女奇皇后。1368年,元至正28年,明朝洪武元年,朱元璋的將軍徐達攻克大都,而孛兒只斤愛猷識理答臘隨他的父親元順帝倉皇逃往上都,1370年他的父親元惠宗去世於應昌,他在應昌繼承了皇位,並改元宣光。不久,在明軍的繼續進攻下,他逃往和林。元昭宗於1378年逝世,他死後由弟脫古思帖木兒繼位。

2.鄧愈

鄧愈(1338年-1378年),原名友德,字伯顏。虹縣龍宿里(今屬泗縣大路口級)人。明朝開國元勛之一。至元三年(1338年)二月十五日出生,幼時聰敏好學,洪武十年(1378年),任征西將軍,平定吐蕃反抗勢力,俘斬萬人,至崑崙山而還,獲馬、牛、羊20餘萬。太祖賜紅蟒暖袍一件、玉帶一圍。十月,抵壽春(今安徽壽縣),十一月初九日病逝於壽春。噩耗傳到南京,太祖聞訊大哭,輟朝三日,靈柩運至南京水西門時,明太祖親往祭奠。安葬在南京雨花台西安德門裡的西山。追封為寧河王,諡號武順。

3.必力克圖汗

必力克圖汗名阿尤希熱達熱(愛猷識里達臘),1338年 (戊寅年)生,烏哈哈圖汗的長子。1370年(庚戌年) ,33歲即汗位。1378年(戊午年)4月去世,終年41歲,在位8年。諡號昭宗,蒙古語稱必力克圖汗。

人物逝世

(圖)北畠顯家銅像北畠顯家銅像

1.北畠顯家

北畠顯家(文保二年-建武五年五月廿二日,即1318年-1338年6月10日)是日本南北朝時代的公家兼武將。北畠顯家17歲(1335年)時出任鎮守府將軍,鎮守陸奧。同年,權臣足利尊氏在鎌倉造反,於是北畠顯家南下勤皇,同新田義貞、楠木正成大敗足利軍,迫使足利尊氏逃往九州,是足利尊氏早期的主要對手之一。後來在和泉再度舉兵,然因援軍遲至,導致與足利大將高師直作戰時大敗,於石津力戰而死,得年僅21歲。北畠顯家好讀《孫子兵法》,相當善戰,是日本有名的少年將軍之一,後世譽之為“花將軍”。討伐足利尊氏時以風林火山為陣旗,是風林火山陣旗的發明者。200年後戰國時代的武田信玄也使用風林火山為陣旗,可能有受到北畠顯家事跡的影響。

2.馬祖常

馬祖常(公元1279-1338年)字伯庸,光州人。生於元世祖至元十六年,卒於惠宗至元四年,年六十歲。(元詩選小傳云:至正四年卒。此從元史本傳)延佑初,(公元一三一四年)鄉貢會試皆第一,廷試第二,授應奉翰林文字。擢監察御史,劾罷丞相特們德爾。未幾,特們德爾復相,修怨黜為開平府尹;因避禍退居。特們德爾死,乃除翰林待制。元統初,(公元一三三三年)拜御史中丞;薦賢拔滯,知無不言。除樞密副使,致仕。卒,諡文貞。祖常工於文章,精贍鴻麗;其詩才力富健。著有石田集十五卷,《四庫總目》傳於世。

3.卜答失里

元文宗卜答失里皇后(1305年-1338年),弘吉剌氏,父駙馬魯王雕阿不剌,母魯國公主桑哥剌吉。文宗即位,天曆元年(1328年),文宗即位,立卜答失里為皇后,文宗禪位元明宗,卜答失里為太子妃;不久明宗暴亡,文宗復位,卜答失里復為皇后。二年(1329年),授皇后冊寶。十一月,後以銀五萬兩助建大承天護聖寺。至順元年(1330年),以籍沒張圭家田四百頃,賜護聖寺為永業。後與宦官拜住謀殺明宗皇后八不沙。三年(1332年)八月,文宗崩於上都,文宗夫妻一直對明宗夫妻的死抱有恐懼,所以卜答失里立明宗次子懿璘質班,是為元寧宗。十一月,奉玉冊玉寶尊皇后為皇太后。十二月,御興聖殿受朝賀。寧宗駕崩,大臣請立太子燕貼古思。卜答失里曰:“天位至重,吾子尚幼,明宗長子妥歡帖睦爾在廣西,今十三歲矣,理當立之。”於是奉旨迎至京師,以明年(1333年)六月即位,是為元順帝。元統元年(1333年),尊為太皇太后,仍稱制臨朝。至元六年(1338年)六月,詔去尊號,安置東安州,不久去世。

(圖)元文宗元文宗

4.孛翀

孛翀(公元1279-1338年),女真族,亦稱孛術魯·翀,原名思溫,字伯和,後字子翬,號菊潭;其先隆安人,生於鄧州順陽(今河南鄧縣)。孛翀稍長即勤學,後拜江西新喻蕭克翁為師,《元史》載:翀原名思溫,字伯和,蕭克翁因前夜夢有大鳥沖天而去,故為之易其名字為“翀”。元大德末年(公元1307年),孛翀以薦授襄陽縣儒學教諭,升汴梁路儒學正。擢翰林修撰,又改左司都事。累遷監察御史、集賢直學士,兼國子祭酒,江浙行省參知政事等職務。著有《菊潭集》。孛翀記問宏博,文章簡奧典雅,深合古法。書法為時所重。在上都時“嘗奉敕撰碑文”,傳世墨跡可見於黃庭堅《松風閣詩卷》後的行書題跋詩一首。

5.歐陽貞

歐陽貞,字元春,號貧樂,一號石戶農。元朝分宜防里人。生於元仁宗廷祜五年(公元1318年),歿於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38年),享年七十歲。從小就受到嚴格的親職教育,淹貫經史。大些,又外出拜揭奚斯夏鎮為師,發憤讀書,以後工古文詞,做了小官。先後做了考城、扶溝主簿。幾年後,因年將花甲,便請求回鄉。洪城十八年(公元1383年)他六十五歲考中了進士。所著有《周易問辨》三十卷、《史提鉤》七十卷。詩文有《余學初集》、《龍江叢稿》、《東齋寓錄》、《貧樂集》。

6.胡閏兒

胡閏兒(?-1338)元代河南農民起義軍首領。河南陳州(今河南省淮陽縣,位周口市東北)人。他善使棒,故又名棒胡。有徒眾百餘人。1337年(世祖忽必烈至元三年)2月,以燒香為名聚眾起義於信陽(今河南省信陽市),人稱李老君太子,置彌勒佛、小旗、紫金印、量天尺等,攻破鹿邑(今河南省鹿邑縣,位柘城縣東南),焚陳州,屯營於杏岡。胡山花、轆軸李、棒張等起兵而應之。元命河南右丞相慶童前往鎮壓。1338年(至元四年)4月,他被俘殺。

文物遺址

(圖)雲岩寺二山門(元代原構,至元四年1338年建)雲岩寺二山門(元代原構,至元四年1338年建)

1.雲岩寺二山門

在虎丘山南麓。據寺內古碑刻記載,此門始建於唐,重建於元至元四年(1338年)。單檐歇山式板瓦頂,平面長方形,面闊三間,進深兩間。內部梁架與一般不同,柱頂比柱身略小,並做成圓卷形狀:梁略彎曲,似半月形,故稱月梁大梁不是一根整木,而是在中柱的兩側各安二根月梁,看去象是斷梁。故有“斷梁殿”之稱,亦叫“雙梁殿”。梁架跨度小,負重大,既節省木材,又較美觀。在古代建築學上稱“四架椽屋分心用三柱”。

2.《天台放鶴圖》立軸 設色絹本

年代:1338年作
款識:至元四年,歲次戊寅春三月為孟瞻廣文畫。天台放鶴圖。吳興趙雍。
鈐印:仲穆、魏國之家 鑑賞印:三希堂精鑑璽、乾隆御覽之寶、商榮氏收藏圖書。墨林秘玩樂壽堂鑑藏寶。小天籟閣
藝術家:趙雍(1289-約1360):元代書畫家。字仲穆,湖州(今屬浙江)人。

3.《富春山居圖》

藝術家:黃公望
年代:1338年

4.布拉格廣場

老城中心的老城廣場已經存在900多年了,是民眾集會的場所。廣場上的老市政廳,建於1338年,是一座哥德式建築。

5.蔡倫紀念館

蔡倫紀念館位於耒陽市蔡侯祠內。蔡侯祠,原為東漢造紙發明家蔡倫(公元63—121年)故宅,後人就其宅基建祠,紀念蔡倫。《水經注》載:“(耒水)西北經蔡洲,洲西即蔡倫故宅,旁有蔡子池”。蔡侯祠始建年代不祥,元至元四年(1338年)耒陽知州陳宗義重修。後幾經興廢,現存建築為清代重修,古樸典雅。占地面積408平方米,坐南朝北,磚木結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