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6年

1286年

1286年是丙戌年(狗年);元至元二十三年;越南重興二年;日本弘安九年。這一年發生了很多重大事件:元朝設四川中書省、阿諾爾福•迪•坎比奧設計佛羅倫斯大教堂、埃及占領南敘利亞、蘇格蘭王位之爭、元朝擴建黑城、建五龍觀、忽必烈統一全國。孛兒只斤愛育黎拔力八達、鐵木健出生。無學祖元、亞歷山大三世逝世。

出生

(圖)1286年鐵木健

孛兒只斤愛育黎拔力八達 (1286年—1320年﹞。元仁宗於1311年至1320年在位,是元朝第四位皇帝,名愛育黎拔力八達。(亦譯為巴顏圖)他是元武宗弟,元武宗封他為皇太子,相約兄終弟及,叔侄相傳。於武宗死時嗣位,年號是皇慶(元年是1312年)和延佑(元年是1314年)。死後諡號聖文欽孝皇帝,在位9年。廟號仁宗。又尊稱普顏篤可汗(汗號)。

鐵木健 元世祖忽必烈曾孫,生於1286-1351年,享年65歲,被元世祖封為南平王,被成宗皇帝鐵穆耳加封為東路不花元帥,後升任宰輔,主管徵調軍事。在朝為官曆經八帝,長達四十年之久。

鄂多立克(1265~1331) 羅馬天主教聖方濟各會修士,他是繼馬可波羅之後,來到中國的著名旅行者。

鄂多立克生於義大利小公國弗尤里的珀德農(Pordenone),少時即入聖方濟各會,在烏迪內(udine)教堂內修道。他終年打赤腳、穿褐衣,以麵包、白水度日,立志做一名苦行修士。他大約於1314年從威尼斯起航開始了其東方之旅。他從君士坦丁堡前往濱臨黑海的特拉比松,然後到埃爾茲倫、大不里士,及孫丹尼牙。

大事記

(圖)1286年1286年元朝第三次入侵越南

元朝四川中書省 1286年元朝在成都設定四川等處行中書省,簡稱四川行省。省下設道、府、州、縣。元朝開始在四川少數民族地區實行土司制度。

阿諾爾福•迪•坎比奧設計佛羅倫斯大教堂 義大利建築師阿諾爾福•迪•坎比奧於1286年設計佛羅倫斯大教堂時,提交了一個建築群模型。中世紀時期也將模型作為一種象徵,在義大利的山城聖吉米涅阿諾(S.Gimignano)保存了一幅中世紀的壁畫,畫面上的紅衣主教手中捧著聖吉米涅阿諾城的模型,象徵著教會對城市的權力。羅馬的梵蒂岡博物館(Nusei Vatlcani)內保存了一座13世紀用銅製作的教堂模型,這可能是現存最古老的建築模型。 

埃及占領南敘利亞 公元1286年(即拉美西斯二世即位後的第4年),埃及首先出兵占領了南敘利亞的別里特(今貝魯特)和比布魯斯。

張雄飛遭排擠 張雄飛(?-1286) 元大臣。字鵬舉臨沂人。金末戰亂中與父母離散,輾轉至大都(今北京),學會蒙古語等幾種少數民族語言。世祖至元二年(1265),由中書平章政事廉希憲薦於朝廷。授平陽路(治所今山西臨汾)同知轉運司事。以政績顯明召入京,詢以軍國大政。首提議立太子、設御史台,並任為新設御史台侍御史。尋以諫忤旨,降任京兆府(治所今陝西西安)同知總管府事。再召入京任兵部尚書。以不阿附權臣阿合馬,被排擠出朝。歷任澧州安撫使,澧州總管府達魯花赤,荊湖北道宣慰使,遷御史中丞、行江淮行台事。阿合馬敗政後,召入京拜中書參知政事。復被權臣盧世榮排擠,出為燕南河北道宣慰使,死於任上。居官以清正廉潔聞名,為忽必烈嘆賞。 1286年,張雄飛被蒙古貴族王公排擠出中央,任燕南河北道宣慰使,卒於任上。朝野上下都為他未能盡展抱負而深感

(圖)1286年《農桑輯要》

惋惜。

編寫《農桑輯要》 1286年,元世祖即位以後,重視農業生產,他派司農司搜羅古今農書,採集民間生產經驗,編成《農桑輯要》一書,1286年7月2日(元至元二十三年六月初十日)頒布全國,指導農業生產。 參加該書編寫有孟祺暢師文苗好謙等。《農桑輯要》書中分典訓、耕墾、播種、栽桑、養蠶、瓜果、果實、竹木、藥草、孳畜10門。內容大多輯自古代至元初的農書,保存了不少寶貴資料。 書中論述了各種作物的栽培及家畜、家禽、魚、蠶、蜂的飼養,相當完整,對於棉花和芝麻的栽種,特別加以提倡。《農桑輯要》的頒行對恢復和發展當時農業生產起了積極作用。

蘇格蘭王位之爭 亞力山大二世和亞力山大三世父子二人先後在位期間,是蘇格蘭的黃金時期。亞力山大二世,支持英格蘭貴族反對“失地王約翰”的叛亂,幫助他們在1215年迫使約翰簽署了〈大憲章〉。亞力山大二世還趁英王亨利三世在位期間,英國發生西門孟德福特內亂,而趁機對英國用兵,強要了諾森伯蘭和坎北蘭兩郡之地。1221年,經與亨利三世討價還價,他與亨利三世的妹妹喬安金雀花結婚。當喬安於1238年去世後,亞力山大二世再次結婚,娶法國的瑪麗。瑪麗於1241年生下了後來的亞力山大三世。 1237年,亞力山大二世與亨利三世簽訂《約克和約》,確定了蘇格蘭和英格蘭的邊界。亞力山大二世在蘇格蘭國內加強王權,並把自己的統治擴張到蘇格蘭的邊遠地區。1249年,亞力山大三世即位(1249-1286年在位)。亞力山大三世年富力強,使繁榮穩定的時代一直維持了近40年。

(圖)1286年1286年---黑城遺址

元朝擴建黑城黑城位於達來庫布鎮東南25公里處的弱水河東岸,是“絲綢之路”上現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由於荒漠化日益嚴重,黑城已被沙漠侵吞,一座接一座的沙丘已經湧上牆頂連成一片,風過處,細細的沙順著牆線鋪下來,如煙如霧。黑城在西漢時期,就是居延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元1038年,党項人建立了西夏政權。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率兵一舉攻破這一要塞。公元1286年,元朝擴建黑城。明朝,大將馮勝出軍西路,黑城破守,明鏇即放棄此城。黑城地區被劃為邊外地,便再無人經營。

五龍觀 武當山古建築群,始建於唐貞觀年間(公元627—64

(圖)1286年1286年元世祖碑

9年),先後建有五龍詞、太乙廟、延昌廟和威武公新廟。宋代真宗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擴建五龍詞,改祠為觀。宋徽宗宣和年間(公元1119—1125年)建紫雲殿、老君庵仙關台等。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借重道教,建五龍觀,升觀為宮。元成宗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建福地門、天乙真慶宮、玉虛岩廟、雷神洞岩廟、尹仙岩廟等100餘棟建築。明初,朱棣即帝位,年號水樂,採取一系列鞏固皇權措施,利用武當山道教,鼓吹“皇權神授”,為報神恩,大修武當。自永樂十年至二十二年(公元1412—1424年),多次下達旨令,策劃建設武當山道教官觀,派遣工部大臣率軍民工匠20萬餘人,開赴武當山大興土木,經12年的建設,建成9宮9觀、36底、72座岩廟、100多座石橋等共33組道教建築群。永樂十四年(公元1416年),皇帝下令撥徒流犯人550戶、3123人送往武當山墾荒,每年交納齋

糧、茶、鹽及棉花,供養宮觀。

重建嶽麓書院 在嶽麓山東面山下,為我國古代四大書院之冠。始建於宋太祖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採納劉*的建議,由官府捐資興建。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見山長周式,並賜書“嶽麓書院”四字門額。宋室南遷後,書院於高宗紹興元年(公元1165年)湖南安撫史劉珙重建。宋代著名理學大師朱熹、張栻二人主持講學期間,是嶽麓書院全盛時期,學生達1000人。1981-1987年按原貌分期修復。書院前廳左右兩壁石刻“忠孝廉節”四個大字,為朱熹所寫。

(圖)1286年忽必烈(元世祖)

忽必烈統一全國 忽必烈(元世祖)(Kublai Khan)1215年—1294年,成吉思汗之孫,蒙哥汗(憲宗)弟,蒙古族。名字全稱孛兒只斤忽必烈,諱名呼必賚,睿宗第四子,蒙古族,拖雷正妻唆魯禾帖尼的第二子(總第四子)。元朝的創始皇帝,廟號世祖,諡號聖德神功文武皇帝,蒙古語尊稱薛禪皇帝。他也是第五代的蒙古大汗。1260年——1294年在位。忽必烈確立中央集權政治,恢復正常的統治秩序,採取一些有利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措施 ,讓社會經濟逐步恢復和發展。從而邊疆地區得到開發。全國統一,初步奠定了國家疆域的規模,發展了國內各民族的經濟文化交流。全國統一以後,忽必烈的保守、嗜利和黷武等消極因素也有了發展,採取漢法,改革落後舊制的工作陷於停頓。

逝世

(圖)1286年亞歷山大三世

無學祖元 (1226~1286年)祖元和尚浙江人,別號子元,俗姓許,浙江鄞縣人。宋代鄞縣的治所就在如今的寧波市。那時的寧波佛寺非常發達,佛教的名山大寺很多:東邊有宋代“五山”中排名第三的天童景德寺,排名第五的阿育王山廣利寺;南邊有“十剎”中排名第五的雪竇山資聖寺;東南有護聖寺;東邊海中有著名的觀音道場普陀珞迦山。無學祖元13歲時,聽了他早年即出家的哥哥的規勸,去當了和尚。不過,他沒有在家鄉的寺院裡出家,而是跑到杭州的名剎淨慈寺,投到著名的北澗居簡禪師的座下。後來又投“五山”首寺杭州徑山萬壽寺的佛鑒禪師無準師範門下鑽研佛法,成為無準門下的翹楚,最終得了無準的衣缽。無準圓寂後,無學祖元又歷參諸方,包括杭州靈隱寺、家鄉的阿育王寺、大慈寺等名剎,當過東湖白雲庵的住持、靈隱寺的第二座,其後移錫台州真如寺主法7年。

亞歷山大三世 亞歷山大三世(公元前356~前323.6.13),古代馬其頓國王( 前336~前323 ),著名軍事統帥。亦稱亞歷山大大帝。腓力二世之子。幼時受嚴格宮廷教育,酷愛兵法。16歲隨父征戰。前338年在喀羅尼亞之戰中率部英勇作戰,取得勝利,為馬其頓在希臘諸城邦中取得霸主地位奠定基礎。前336年夏,其父遇刺身亡後繼承王位。隨後平定宮廷內亂,鎮壓北方部族暴動。繼而揮師南下,血洗底比斯,迫使希臘諸城邦再次確認馬其頓的霸主地位,並推舉他為希臘聯軍最高統帥。前334年春率約3萬步兵、5000騎兵、160艘戰船組成的聯軍開始東征。5月在格拉尼庫斯河畔擊敗波斯軍,乘勝占領呂底亞、卡里亞、呂基亞安哥拉(今安卡拉)等地。AlexanderIII(1241年9月4日—1286年3月19日)蘇格蘭國王(1249年—1286年在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