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4年

1164年

1164年,甲申年(猴年);西夏天盛十六年;金大定四年;西遼崇福元年;南宋隆興二年;越南政隆寶應二年;日本長寬二年。

大事記

(圖)建於1164年建於1164年

1164年宋隆興二年,貴池七月大水,浸城廓,壞廬舍,圩田、軍壘,操舟行市者累日,人溺死甚眾。

大定四年(公元1164年;宋隆興二年),金世宗發兵南侵,號稱“淮左名都”的揚州城遭逢戰火,一批片淒清。“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

南宋隆興二年(1164年),孝宗攜陳妃途徑錦溪;陳妃深愛此間風光人情,不忍離去,後患病而亡;孝宗遂築水冢,葬陳妃於湖中。現湖畔尚有孝宗下旨建造的蓮池禪院等名勝。

在1164年12月,張浚北伐失敗後,簽訂《隆興和議》(又名《乾道和議》),張浚被殺把原本向金稱臣改為叔姪關係,金為叔,宋為侄,金改詔表為國書,歲貢改為歲幣,減少貢獻,割讓秦州及商州,維持疆界。絹貢獻由二十五萬減至二十萬,歲幣減至二十萬銀兩。

出生

腓特烈五世(1164年7月16日-1169年底),由1167年起至1169年為士瓦本公爵

腓特烈五世是“紅鬍子”腓特烈一世和第二位夫人勃艮第的比阿特麗克絲生的長子,他出生於義大利的帕維亞。腓特烈五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便被封為士瓦本公爵,他的父親準備讓他和英國的公主聯姻,但是他五歲就夭折了。

他的弟弟亨利六世(1165年—1197年)繼承了神聖羅馬帝國的帝位,另一個弟弟康拉德(1167年—1191年),他改名為“腓特烈”這個霍亨斯陶芬家族傳統的名字繼承了士瓦本公國,他也被稱為腓特烈六世

史彌遠(1164年-1233年)中國南宋中期權臣。孝宗時代宰相史浩之子。浙江鄞縣人。

宋寧宗時任禮部侍郎,1206年、當時宰相韓侂冑,打破了幹道和約,展開開禧北伐,為金人所敗,金人以殺侂胄為談和條件,故在寧宗授意下,主和的史彌遠將他殺害,並主持與金人的談和,1208年成為宰相,掌握南宋的實權。史彌遠的政治地位過於突出,宋理宗的光芒亦被湮沒,有“淵默十年無為”之說。

寧宗病危,因知曉皇子濟國公竑對自己不滿,他矯詔擁立宋理宗,也因此功,更加掌握大權,至到1233年去逝之前,他一直掌握南宋實權,死後雖理宗得以親政,但其侄史嵩之仍居高位掌權,在他掌權二十六年期間,雖因金受蒙古威脅而能保持國家安定,但他排斥異己,貪污中飽,加重稅負,使南宋政治國勢漸衰。

逝世

張浚(1097年-1164年),字德遠,號紫巖居士,漢州綿竹(今屬四川)人。南宋抗金名將,唐朝名相張九齡弟張九皋的子孫,父張鹹。

斯維亞托斯拉夫·奧利戈維奇 Святослав Ольгович(?~1164年)古羅斯王公。他曾任諾夫哥羅德公爵(1136年~1138年,1139年~1141年);庫爾斯克王公(1138年~1139年);別爾哥羅德王公(1141年);諾夫哥羅德-謝韋爾斯基公爵(1141年~1157年);切爾尼戈夫公爵(1154年~1155年;1157年~1164年)。

斯維亞托斯拉夫·奧利戈維奇為切爾尼戈夫王公奧列格·斯維亞托斯拉維奇之子,基輔大公斯維亞托斯拉夫二世·雅羅斯拉維奇之孫。1139年,他幫助其兄弗謝沃洛德二世·奧利戈維奇取得基輔大公之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