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特烈五世

腓特烈五世(1164年7月16日-1169年底),由1167年起至1169年為士瓦本公爵。腓特烈五世是加爾文宗信徒。部分是受到妻子的慫恿,他積極參與德意志新教諸侯的活動,並在諸侯們形成的新教聯盟中取得了顯赫的位置。

1.腓特烈五世(士瓦本)

腓特烈五世(1164年7月16日-1169年底),由1167年起至1169年為士瓦本公爵
腓特烈五世是“紅鬍子”腓特烈一世和第二位夫人勃艮第的比阿特麗克絲生的長子,他出生於義大利的帕維亞。腓特烈五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便被封為士瓦本公爵,他的父親準備讓他和英國的公主聯姻,但是他五歲就夭折了。
他的弟弟亨利六世(1165年—1197年)繼承了神聖羅馬帝國的帝位,另一個弟弟康拉德(1167年—1191年),他改名為“腓特烈”這個霍亨斯陶芬家族傳統的名字繼承了士瓦本公國,他也被稱為腓特烈六世

2.腓特烈五世 (普法爾茨)

腓特烈五世(冬王)(德語:Friedrich V der Winterkönig;捷克語:Friedrich Falcký1596年8月26日~1632年11月29日)普法爾茨選侯(1610年~1623年在位),三十年戰爭期間在位一年的波希米亞國王(1619年~1620年)。
腓特烈五世是普法爾茨選侯腓特烈四世的第三個兒子,母親為奧蘭治親王威廉一世之女路易莎·朱麗安娜。1610年父親去世後繼承選帝侯職位,1614年起親政。1613年,他與英國國王詹姆斯一世的女兒伊莉莎白結婚,他們的女兒索菲亞嫁給了第一個漢諾瓦選侯(正式名稱是不倫瑞克-呂訥堡選侯)恩斯特·奧古斯特一世,因此成為英國漢諾瓦王朝的祖先。
腓特烈五世是加爾文宗信徒。部分是受到妻子的慫恿,他積極參與德意志新教諸侯的活動,並在諸侯們形成的新教聯盟中取得了顯赫的位置。當時德國各新教力量共同反對哈布斯堡王朝天主教至上政策,其中捷克人的活動終於成為三十年戰爭的導火索。1619年8月波希米亞起義之後,儘管違背本人的意願,腓特烈五世被捷克人推舉為波希米亞國王,同年11月在布拉格正式加冕。然而僅僅一年之後,1620年11月8日捷克人在白山戰役中的慘敗即終結了腓特烈五世短暫的帝王生涯。他因此獲得一個諷刺性的外號:“冬王”。
腓特烈五世逃往尼德蘭。由於遭到皇帝斐迪南二世的驅逐,他的餘生幾乎都在流亡中度過,仰仗從前的盟友們的慷慨饋贈。1623年他的選侯稱號連同普法爾茨領地都被皇帝剝奪。選侯頭銜和上普法爾茨的土地被轉封給了他的表兄巴伐利亞公爵馬克西米連一世,後者是哈布斯堡王室在三十年戰爭中的主要支持者。下普法爾茨遭到西班牙占領軍的搜刮。
腓特烈五世希望新教聯盟的勝利能為他奪回領地,但從來沒有實現。萊茵-普法爾茨的選侯國地位被巴伐利亞取代。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