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吉・鶻魯補

金收國二年(公元1116年),獨吉・秘剌率曷速館部來附,因獨吉・秘剌領戶三百,遂為謀克。 金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獨吉・義以疾致仕。 金大定四年(公元1164年),獨吉・義病逝於家,終年七十一歲。

獨吉・鶻魯補:(公元1093~1164年),女真族,即獨吉・義;曷速館部人(今遼寧遼陽阿米吉山)。著名金國參知政事。祖獨吉・回海,父獨吉・秘剌。金收國二年(公元1116年),獨吉・秘剌率曷速館部來附,因獨吉・秘剌領戶三百,遂為謀克。獨吉・秘剌長子為獨吉・照屋,次子獨吉・忽史與獨吉・鶻魯補同母。後獨吉・秘剌逝世,獨吉・忽史仗勢謀取謀克職位。獨吉・鶻魯補勸其說:“長兄雖異母,不可奪也。” 獨吉・忽史只好將謀克職位歸還給獨吉・照屋,當時人人皆稱獨吉・鶻魯補為大義之人,遂改稱獨吉・義。獨吉・義以質子身份至上京(今黑龍江寧安東京城),由於他善長女真字、契丹字,成為了管勾宮廷文字的御前官吏,即金國朝廷御用文書。金天會十五年(公元1137年),獨吉・義擢升右監門衛大將軍,除寧化州刺史。察廉,遷迭剌部族節度使、復州防禦使,改卓魯部族節度使、河南路統軍都監,為武勝軍節度使。邊郡妄稱寇至,統軍司要遷移居民於汴京,獨吉・義獨不聽,日與官屬擊球游宴。統軍司派人責之,獨吉・義說:“太師梁王南伐淮南,死者未葬,亡者未復,彼豈敢先發?此城中有榷場,若自動,彼將謂我無人。”既而果然無事,統軍謝之,請以沿邊唐州等處諸軍猛安皆隸於獨吉・義。金貞元元年(公元1153年),朝廷改唐古部族節度使,為彰化軍,改利涉軍節度使。是時,海陵王伐南宋,諸軍往往逃歸,而金世宗在東京甚得眾心。都統白彥敬自北京使人陰結獨吉・義,欲與共圖金世宗。頃之,金世宗即位,獨吉・義即日來歸,具陳所以與彥敬密謀者。金世宗嘉其不欺,以為參知政事。在《金史》中評價獨吉・義說:“上曰:‘正隆率諸道兵伐宋,若反北指,則計將安出?’義曰:‘正隆多行無道,殺其嫡母,阻兵虐眾,必將自斃。陛下太祖之孫,即位此其時也。’上曰:‘卿何以知之?’義曰:‘陛下此舉若太早,則正隆未渡淮,太遲則窩斡必太熾。今正隆已渡淮,窩斡未至太盛,將士在南,家屬皆在此,惟早幸中都為便。’上嘉納之。次榛子嶺,世宗聞海陵死於軍中,謂義曰:‘信如卿所料。’”金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獨吉・義被罷為益都尹,兼本路兵馬都總管,賜金五十兩、銀五百兩。金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獨吉・義以疾致仕。金大定四年(公元1164年),獨吉・義病逝於家,終年七十一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