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號元素

一種化學元素。化學符號Ne,原子序數10,原子量20.1797,屬周期系零族,為稀有氣體的成員之一。1898年英國W.拉姆齊和M.W.特拉弗斯在液態空氣中發現一種新的稀有氣體,取名neon,含義是新奇。氖在地球大氣中的含量為18.18×10-4%(體積百分),有3種同位素:氖20、氖21和氖22。氖是無色、無臭、無味的氣體,熔點-248.67℃,沸點-245.9℃,氣體密度0.9002克/升(0℃,1×105帕),在水中的溶解度10.5微升/千克水。在一般情況下,氖不生成化合物。氖可由液態空氣分餾產物經低溫選擇吸附法製取。氖在放電時發出橘紅色輝光,用於製造霓虹燈,還大量用於高能物理研究。


neon

簡介

元素名稱:氖
元素原子量:20.18
元素類型:非金屬
發現人:萊姆塞、特拉威斯 發現年代:1898年
發現過程:
1898年,英國的萊姆塞、特拉威斯蒸發液體氫時,在最先溢出的氣體光譜中發現了氖。

元素描述

稀有氣體元素之一,無色,無臭,無味,氣體密度0.9092克/升,液體密度1.204克/厘米3,熔點-248.67℃,沸點-245.9℃,化學性質極不活潑,電離能21.564電子伏特,不能燃燒,也不助燃,在一般情況下不生成化合物,氣態氖為單原子分子,氖還有一個特殊性質是氣體與液體體積之比,大多數深冷液態氣體在室溫條件下產生500到800體積的氣體,而氖則生成大於1400體積的氣體。這就為它的貯藏和運輸帶來方便。100升空氣中含氖約1.818毫升。
元素來源:
由空氣分離塔在製取氧氮氣的同時,從中可以提取氖氦的混合氣體,在經液氫冷凝法或活性炭矽膠的吸附作用,便可得到氖。
元素用途:
大量用於高能物理研究,讓氖充滿火花室來探測和微粒的行徑。也是製造霓虹燈和指示燈的好原料,和氬混合使用會有美麗的藍光產生,也可用來填充水銀燈和鈉蒸氣燈。液體氖還用來做製冷劑。
元素輔助資料:
萊姆塞在發現氬和氦後,研究了它們的性質,測定了它們的原子量。接著他考慮它們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因為,氦和氬的性質與已發現的其他元素都不相似,所以他提議在化學元素周期表中列入一族新的化學元素,暫時讓氦和氬作為這一族的成員。他還根據門捷列夫提出的關於元素周期分類的假說,推測出該族還應該有一個原子量為20的元素。
在1896~1897年間,萊姆塞在特拉威斯的協助下,試圖用找到氦的同樣方法,加熱稀有金屬礦物來獲得他預言的元素。他們試驗了大量礦石,但都沒有找到。最後他們想到了,從空氣中分離出這種氣體。但要將空氣中的氬除去是很困難的,化學方法基本無法使用。只有把空氣先變成液體狀態,然後利用組成它成分的沸點不同,讓它們先後變成氣體,一個一個地分離出來。把空氣變成液體,需要較大的壓力和很低的溫度。而正是在19世紀末,德國人林德和英國人漢普森同時創造了致冷機,獲得了液態空氣。1898年5月24日萊姆塞獲得漢普森送來的少量液態空氣。萊姆塞和特拉威斯從液態空氣中首先分離出了氪。接著他們又對分離出來的氬氣進行了反覆液化、揮發,收集其中易揮發的組分。1898年6月12日他們終於找到了氖(neon),元素符號Ne,來自希臘文neos(新的)。
氖(neon) 一種化學元素,化學符號Ne,原子序數10,相對原子質量20.1797,屬周期系零族,為一種希有氣體。
1898年由英國W.拉姆齊和M.W.特拉弗斯發現。社在地球大氣中的含量為18.18×10-4%(體積),有三種同位素:氖20、氖21、氖22。氖20占體積的90.92%。
氖在通常條件下為無色、無臭、無味氣體;熔點-248.67℃,沸點-245.9℃,氣體密度0.9002g/L(0℃,1×105Pa);水中溶解度10.5μL/1000g水。電子構型(He)2S22P6。在一般情況下,氖不生成化合物。在放電時氖放出橘紅色輝光,用作霓虹燈。氖大量用於高能物理研究。
氖,原子序數10,原子量為20.1797,是一種稀有的惰性氣體。1898年由英國科學家拉母賽和特拉弗斯發現。在大氣中的含量按體積算為0.001818%。有三種同位素:氖20、氖21和氖22。其中氖20占90.92%。
氖在通常條件下為無色、無味的氣體;熔點-248.67°C,沸點-245.9°C,氣體密度0.9002克/升;水中溶解度10.5微升/千克水。
氖在一般情況下不與其他物質發生反應。在放電時發出橘紅色輝光,主要用於霓虹燈。氖大量用於高能物理研究方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