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域名

.ch域名

日內瓦是瑞士有名的遊覽勝地,有許多名勝古蹟。 巴塞爾大學是瑞士最古老的大學,已有500多年的歷史。 萊蒙湖:在瑞士1498個湖泊中,萊蒙湖是最大的一個。

.CH域名

(圖).ch域名.ch域名

是網際網路域名管理機構ICANN為為瑞士(Switzerland)國家及地區分配的頂級域(ccTLD),作為其國家及地區網際網路頂級域名。由SWITCH信息技術服務來管理。

優勢:
ch是取自這個瑞士的拉丁文名字Confoederatio Helvetica (Helvetic (Swiss)Confederation)(所有瑞士的硬幣上都標有這個名字)。 由於.ch瑞士域名沒有註冊的限制,任何一個國家的個人或企業均可註冊。又加上英文有很多以ch結尾的單詞,這個域名有很大的優勢。.ch域名長度最低3個字元,最多63個字元。只提供英文字母(a-z,不區分大小寫)、數字(0-9)、以及"-"(英文中的連詞號,即中橫線),不能使用空格及特殊字元(如!、$、&、? 等),"-"不能用作開頭和結尾。

瑞士概況

【國名】瑞士聯邦 (Swiss Confederation)

【國慶日】8月1日(1291年)

(圖).ch域名國旗

【國旗】 呈正方形。旗地為紅色,正中一個白色十字。瑞士國旗圖案的來歷眾說紛紜,其中有代表性的說法就有四種。至1848年,瑞士制定了新聯邦憲法,正式規定紅地白十字旗為瑞士聯邦國旗。白色象徵和平、公正和光明,紅色象徵著人民的勝利、幸福和熱情;國旗的整組圖案象徵國家的統一。這面國旗在1889曾作過修改,把原來的紅地白十字橫長方形改為正方形,象徵國家在外交上採取的公正和中立的政策。

(圖)國徽國徽

【國徽】 為盾徽。圖案與顏色與國旗相同。

【國花】火絨草

【國石】小晶

【國際區碼】41

【貨幣】瑞士貨幣名稱為瑞士法郎,屬國際硬通貨。1瑞士法郎=100生丁。瑞士貨幣有7種面值的紙幣:10、20、50、100、200、500、1000瑞士法郎(CHF)及7種面值的硬幣:5、10、20、50生丁,1、2、5瑞士法郎。美元對瑞士法郎兌換率2000年為1:1.69,2001年為1:1.69, 2002年為1:1.56。
【時差】瑞士的時間,比中國慢7小時,夏季則比中國慢6小時,因每年的3月至9月尾均採用夏令時間。而滑雪季節則是從12月中旬至5月下旬。
  【語言】瑞士套用語言共四種:德語Deutsch、法語、義大利語Italiano及拉丁羅曼語。其中講德語的人口占63.9%,主要在北部地區;講法語人口占l9.5%,在西部地區;講義大利語人口占6.6%,在南部地區;講拉丁羅曼語人口占0.5%,在東部少數地區;講其它語言人口占9.5%。前3種語言系官方語言,為聯邦的正式檔案所採用。英語亦廣泛運用。
【宗教信仰】瑞士居民主要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其中天主教徒約占信教人口總數的44.1%,基督教徒占36.6%。另,伊斯蘭教徒約占4.5%, 其他3.1%,無宗教者占11.7%。

【國家政要】聯邦主席(國家元首)默茨。

(圖).ch域名地理

【行政區劃】瑞士的行政區劃分為三級,即聯邦、州、市鎮。全國由26個州組成(其中6個州為半州):蘇黎世、伯爾尼、琉森、烏里、施維茨、上瓦爾登(半州)、下瓦爾登(半州)、格拉魯斯、楚格、弗里堡、索羅圖恩、巴塞爾城(半州)、巴塞爾鄉(半州)、沙夫豪森、外阿彭策爾(半州)、內阿彭策爾(半州)、聖加侖、格勞賓登、阿爾高、圖爾高、提契諾、沃州、瓦萊、紐沙泰爾、日內瓦、汝拉。

【自然地理】面積4.13萬平方公里。是位於歐州中部的內陸國家,東鄰奧地利和列支敦斯登,南面與義大利為鄰,西面與法國接壤,北部與德國交界。全國地勢高峻,分為西北部的汝拉山、南部的阿爾卑斯山和中部瑞士高原三個自然地形區,平均海拔約1350米。主要河流有萊茵河、羅訥河。湖泊眾多,有1484個,最大的日內瓦湖(萊芒湖)面積約581平方公里。地屬北溫帶,受海洋性氣候和大陸性氣候交替影響,氣候變化較大。  國際性名城日內瓦  瑞士名城洛桑

(圖)獨特的瑞士號角獨特的瑞士號角

【人口】約750萬。其中外籍人超過20%。大部分居民信奉天主教或新教,另有約11.1%的居民不信教。瑞士官方語言為德語、法語、義大利語及拉丁羅曼語。

【首都】伯爾尼 (Bern)

【簡史】公元3世紀阿勒曼尼人(日耳曼民族)遷入瑞士東部和北部,勃艮第人遷入西部並建立了第一個勃艮策王朝。公元11世紀受神聖羅馬帝國的統治。1291年8月1日,烏里、施維茨和下瓦爾登三個州在反對哈布斯堡王朝的鬥爭中秘密結成永久同盟,此即瑞士建國之始。1648年擺脫神聖羅馬帝國的統治,宣布獨立,奉行中立政策,1798年,拿破崙一世侵吞瑞士,將其改為“海爾維第共和國”。1803年,瑞士恢復聯邦。 1815年,維也納會議確認瑞士為永久中立國,1848年瑞士制定新憲法,設立聯邦委員會,從此成為統一的聯邦制國家。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瑞士均保持中立。瑞士自1948年起一直是聯合國的觀察員國。在2002年3月舉行的全民公決中,54.6%的瑞士選民和瑞士23個州中的12個州贊成瑞士加入聯合國。2002年9月10日,第57屆聯合國大會一致通過決議,正式接納瑞士聯邦為聯合國新的會員國。

政 治

(圖)瑞士聯邦大廈前的聯邦廣場瑞士聯邦大廈前的聯邦廣場

瑞士是聯邦制國家,各州為主權州,有自己的憲法。聯邦委員會是國家最高行政機構。聯邦議會由具有同等許可權的國民院和聯邦院組成,是聯邦的立法機構。只有兩院取得一致,法律或決議才能生效。

聯邦委員會主席為瑞士聯邦主席,是國家元首兼政府首腦。任期一年,不得連任。國民院有200名議員,由公民普選產生,任期4年。聯邦院有46名議員,23個州每個州選舉兩名,每個州作為一個選區,選民直接選出本州的聯邦院議員。

自1959年起,瑞士政府一直由議會中的四大黨自由民主黨(簡稱自民黨)、社會民主黨(社民黨)、基督教民主人民黨(基民黨)和瑞士人民黨組成聯合政府,四黨在聯邦委員會中的比例為2∶2∶2∶1。這一模式保證了幾十年來瑞政局的穩定,被稱為“奇妙組合”。在2003年10月舉行的聯邦議會選舉中,人民黨得票猛增,躍居第一大黨,並在聯邦委員會中贏得了第二個席位,基民黨則失去一席,“奇妙組合”發生變化。2007年12月,瑞選舉產生新一屆聯邦委員會。上屆委員會7位成員中6位連任,只有人民黨候選人、原司法警察部長布勞赫遭到社民黨、基民黨和綠黨議員抵制而落選,由社民黨、基民黨和綠黨臨時推舉的人民黨成員維德默-施魯姆普夫代替。人民黨宣布退出政府,並將該黨新、老兩名聯邦委員施密德和施魯姆普夫清除出黨,兩人遂成立“公民民主黨”。人民黨不甘在野,頻頻攻擊施密德人事任命和軍備計畫擱淺等失誤,迫其辭職並成功使本黨前主席毛雷爾補選聯邦委員。瑞政府“奇妙組合”、協商一致的原則被打破, 最終被五黨共治替代。

(圖)在瑞士首都伯爾尼,數十名參觀者在瑞士聯邦大廈聽工作人員講解。瑞士聯邦大廈利用議會夏季休會期,允許公眾免費參觀,了解議會的職能和工作方式。每天均有數千人前來參觀。

在瑞士首都伯爾尼,數十名參觀者在瑞士聯邦大廈

聽工作人員講解。瑞士聯邦大廈利用議會夏季休會期,

允許公眾免費參觀,了解議會的職能和工作方式。

每天均有數千人前來參觀。

【憲法】1848年制訂通過,1874年以來曾經過多次修改。瑞士實行“公民表決”和“公民倡議”形式的直接民主。凡修改憲法條款、簽訂期限為15年以上的國際條約或加入重要國際組織,必須經過公民表決並由各州通過方能生效。新憲法還確定了國際法高於國內法的原則。1999年瑞士公民表決通過新憲法,明確規定瑞士是聯邦制國家,各州有自己的憲法。聯邦政府管轄外交、財政、金融、聯邦稅收、貨幣、國防、海關、鐵路、郵電、能源、電視、廣播和社會保障等,其它事務由各州管轄。各州必須遵守聯邦的全國性法規並接受聯邦的監督。

【議會】聯邦議會是最高立法機構,由具有同等許可權的國民院和聯邦院組成。只有兩院一致批准,法律或決議方能生效。國民院有200名議員,由公民普選產生,任期4年;聯邦院有46名議員,由各州選派,任期因州而異,最長4年。兩院議長任期均為1年。

【政府】聯邦委員會是國家最高行政機構,由7名委員組成,分任7個部的部長,實行集體領導。設主席和副主席,由聯邦委員輪任,任期1年,不得連任。

【司法機構】聯邦法院:行使司法權,由30名聯邦法官和15名候補法官組成,由議會選舉產生,任期6年,正、副院長每兩年改選一次。聯邦保險法院:由9名法官組成,由議會選舉產生,正、副院長每兩年改選一次。

軍 事

瑞士實行全民兵役制度,有陸、空軍兩個軍種。

凡20-34歲身體健康的男性公民都必須服兵役,服役人員一生中參加軍訓時間總計280天。服役期間和退役後,單兵武器裝備均歸個人保管。婦女可自願服役。18歲至42歲的健康男子每隔兩年必須抽出3個星期時間到軍隊服役,服役人員也可選擇一次性服役。女性有與男性同樣的權利,可以持槍參加各項軍事任務。

1995年,瑞士頒布了第一部民役法,規定自1997年起公民可在軍役和民役間自由選擇。民防有完善的組織機構和定期的訓練制度。在聯邦委員會通過的有關民防的法律中規定,民防服役人數將降至12萬,費用每年2.76億瑞郎。

聯邦委員會擁有最高指揮權並通過國防部領導軍隊。總體作戰指導思想是防禦戰。為適應冷戰後形勢變化,將原全面防禦方針改為靈活防禦方針,即注重提高部隊的機動性和快速反應能力。2006年國防開支45.58億瑞郎,占國家財政支出的8.6%
瑞士軍隊有22萬(包括8萬名預備役人員和2萬名新兵學員),職能為國防與防範恐怖主義。

外 交

瑞士為“永久中立國”,自1815年以來一直奉行積極的中立政策。“普遍性”、“善良服務”和“國際合作”是構成其外交政策的三要素。

在新的國際形勢下,為更好地維護自身利益,瑞正在調整其外交政策,由傳統保守的中立向“積極的中立”過渡。自2002年9月加入聯合國以來,瑞外交政策更加突出人權和人道主義色彩,力圖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獨特作用,擴大瑞的國際影響。瑞士同世界上192個國家(新增科索沃)建有外交關係。
2005年6月,瑞士公民表決批准加入《申根協定》,2008年12月12日,瑞士加入申根區。 《申根協定》

【與中國關係】

1950年9月14日,瑞士與中國建交,並互派公使。1956年1月和1957年4月中瑞各自將公使館升格為大使館。建交後,雙方高層交往密切,兩國關係保持良好發展勢頭。

2003年11月,瑞士聯邦主席帕斯卡爾·庫什潘對中國進行工作訪問。2009年1月,溫家寶總理對瑞士進行正式訪問。

2008年10月,瑞士首個華人商業團體——瑞士華商會成立。

2008年1月至10月,中瑞雙邊貿易額為93.7億美元,同比增長23.3%。

經 濟

(圖) 2007年6月,世界最長陸地隧道瑞士勒奇山隧道通車。2007年6月,世界最長陸地隧道瑞士勒奇山隧道通車。

瑞士是高度發達的工業國,實行自由經濟政策。政府對內主張儘量減少干預,對外主張實行自由貿易,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政策。

隨著全球經濟改善,瑞主要貿易夥伴歐盟經濟形勢好轉,加之瑞政府採取的一系列拉動經濟成長的措施初見成效。據瑞士聯邦統計局統計,2007年度瑞士國內生產總值達到4650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3.3%。

主要出口商品是機械設備、化工產品、醫藥、精密儀器、鐘錶以及食品,進口商品主要是原料、半成品和耐用消費品。主要貿易夥伴是歐盟國家和美國。

【資源】水力資源豐富,利用率達95%。森林面積127.16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32.4%。

【工業】機械製造、化工、醫藥、高檔鐘錶、食品加工、紡織業是瑞士工業的主要支柱行業。工業技術水平先進,產品質量精良,在國際市場具有很強的競爭力。除ABB、雀巢、諾華、蘇爾壽等著名大公司外,絕大多數為中、小企業。

【農業】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燕麥、馬鈴薯和甜菜。肉類基本自給,奶製品自給有餘。

【第三產業】主要包括商業、金融、保險、旅遊等服務業。

【旅 游 業】旅遊業十分發達,是僅次於機械製造和化工醫藥工業的第三大創匯行業,從業人員近16.7萬。遊客主要來自德國、英國、美國、法國和義大利。主要旅遊點是蘇黎世、日內瓦、琉森和洛桑等地。

【交通運輸】以公路和鐵路運輸為主。

【財政金融】瑞士金融業發達,全國共有銀行394家,銀行職員占就業總人數的5%。最大城市蘇黎世是國際金融中心之一,擁有世界上第二大黃金交易市場。

(圖)位於瑞士巴塞爾的國際清算銀行總部。位於瑞士巴塞爾的國際清算銀行總部。

瑞士兩大銀行:

(1)瑞士聯合銀行(UBS),由原瑞士聯合銀行和瑞士銀行公司於1997年12月合併,管理資產總計31890億瑞郎,是世界第一大資產管理者。

(2)瑞士信貸銀行(CSG),成立於1856年。自有資本347億瑞郎。

瑞士保險公司:

蘇黎世金融服務集團,1872年成立。1997年與英國最大的菸草集團BAT的金融保險業務分部(BASF)合併,組成蘇黎世金融服務集團,總部設在蘇黎世。新集團為世界第二大保險公司,員工6萬人。

【著名公司】

雀巢公司:成立於1866年,總部設在韋維,現已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工業集團。公司主要產品有飲料、奶製品、冷凍食品、成品及半成品食物、朱古力和糖果等。

ABB集團:1988年由ASEA公司和BBC Brown Boveri公司合併而成,是一個業務遍及全球的電氣工程集團,主要業務包括開發、生產和銷售發電設備、高壓輸電設備及系統、中低壓配電設備及安裝和電力機車等。總部在巴登。

諾華公司(Novartis):總部在巴塞爾,世界第二大醫藥公司。由瑞士兩大化工集團汽巴·嘉基和山度士於1996年3月合併而成。

文 化

(圖)世界文化遺產瑞士拉沃的梯田式葡萄園世界文化遺產瑞士拉沃的梯田式葡萄園

拉沃的梯田式葡萄園總面積898公頃,位於瑞士沃州的萊蒙湖畔,處於著名旅遊城市洛桑和沃韋之間,腳下是波光粼粼的萊蒙湖,對岸是連綿起伏的阿爾卑斯山。充足的陽光和湖邊濕潤的氣候使這裡成為瑞士著名的葡萄酒產地,距今已有800800多年的歷史。

2007年6月28日,在紐西蘭基督城召開的第31屆世界遺產大會決定將瑞士拉沃的梯田式葡萄園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傳統節日】 瑞士特色“栗子節” 瑞士莫爾日

【電影節】

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是瑞士舉辦的最早、最大的電影節,創辦於1946年,每年7月至8月間舉辦,為期約兩周。

教 育

教育事業由各州管理,自籌經費,自編教材。全國實行9年義務教育制,各類學校11000所。有13所高等院校,其中蘇黎世高等工業大學和洛桑高等工業大學直屬聯邦。

新聞出版

有1個通訊社:瑞士通訊社。全國有報紙79種,影響較大的是德語報紙《新蘇黎世報》,《每月導報》和《一瞥報》。瑞士榮格集團(Ringier AG)創立於1883年,是瑞士最大的綜合性媒體集團,總部設在蘇黎世。

各語區均有各自語言的廣播電視。瑞士公共廣播電視公司SRG),總部設在伯爾尼,1997年開播,享有聯邦廣播特許權,負責用四種官方語言製作和播送廣播和電視節目。瑞士國際廣播電台用官方語言和英語、西班牙語及阿拉伯語製作節目,通過無線電短波、衛星向國外傳送。

其它

瑞士節日
瑞士法定節日如下:
元旦:1月1日
耶穌受難日
復活節(周一)
勞動節:5月1日
耶穌升天日
聖靈降靈節(周一)
國慶節:8月1日
聖誕節:12月25日
節禮日:12月26日

城市介紹

首都:伯爾尼,市區人口12.25萬
伯爾尼市: 伯爾尼市位於瑞士國土中間偏西,1848年聯邦憲法定為瑞士首都,又稱為“聯邦城”, 同時也是伯爾尼州的首府。面積(包括郊區)230多平方公里,市區人口12.4萬,海拔550米,位於萊茵河支流阿爾河的一個天然彎曲處,湍急的河水從三面環繞伯爾尼老城而過,形成了一個半島。傳說為給城市取名,當時的統治者扎靈根公爵決定外出打獵,以打到的第一隻野獸作為城市名,結果打死一頭熊,於是以“熊”字為該城命名。伯爾尼這一名稱是從德文“熊”字演繹而來,德語中熊一詞的發音是“拜爾”,後漸變為“伯爾尼”。“熊”自然成了伯爾尼的城徽,進而又變為伯爾尼州的標誌。伯爾尼市有些古建築上至今仍留有熊的雕塑。在阿爾河東岸山崗尼德格大橋附近,還辟有熊苑,餵養著一些供遊人觀賞的熊。
伯爾尼城始建於12世紀,至18世紀建成現在規模,已有800年的歷史。伯爾尼老城原來一些木質結構的建築被中世紀的多次大火燒毀,後來重建時改為石頭結構,現仍保持完好:碎石鋪成的馬車道,街道兩旁是彼此相連的漫長拱廓,紅瓦白牆相映生輝的古老房屋,各有典故的街心噴泉彩柱,16世紀的鐘塔及始建於1421年的晚期哥德式大教堂,使伯爾尼顯得古色古香,保留著中世紀時的風貌。現主要街道已被劃為步行區,環境十分幽靜。伯爾尼老城已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名城之列。
瑞士過去在很長時間內沒有固定的首都,1848年11月28日,伯爾尼被定為瑞士聯邦首都,成為聯邦政府所在地和全國政治和外交中心。聯邦政府和聯邦議會設在阿爾河北岸銅綠色的聯邦大廈中,這是一組用花崗石建造的宮殿式的大型建築群,建於1852年-1857年。大廈左右兩翼是聯邦各部的辦公樓 ,中間圓頂下面是聯邦議會兩院的會議廳。大廈於1894-1902年進行擴建,1993年再次進行修繕,並添置了電子表決裝置。
由於市民反對噪音和地勢等原因,伯爾尼未建大型機場,僅有一小飛機場,設有通往西歐主要城市的航線。伯爾尼有通往全國各地的高速公路,也是全國鐵路樞紐之一。
二次大戰後, 伯爾尼的機械、儀表、電器、製藥、紡織、食品、建築和印刷工業逐年發展,但均系一些中小企業,在瑞士經濟中不占重要地位。 伯爾尼主要是行政和銀行業中心,同時也是一個文化和旅遊城市。市內有古老學府之一的伯爾尼大學,建於1834年,以研究宇宙射線著稱。此外,還有歷史、自然史、藝術、兵器等不同類型的眾多博物館,伯爾尼還是萬國郵政聯盟和國際鐵路運輸總局所在地。
歷史上,許多革命活動家都曾在伯爾尼居住過。恩格斯1848年秋曾到伯爾尼指導瑞士的工人運動。列寧從1914年9月到1916年初也曾在伯爾尼附近的齊美瓦爾德和昆塔爾逗留過,並寫過不少揭露第二國際機會主義叛徒的文章。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在伯爾尼聯邦專利局工作期間,業餘鑽研物理學,發表了他的驚世之作“相對論”,伯爾尼將此引為驕傲,至今還保留著愛因斯坦的住所(已闢為博物館)。
瑞士其他主要城市
蘇黎世市:蘇黎世市是蘇黎世州首府,坐落在蘇黎世湖畔北岸。1997年底市區人口 33.8萬,其中外國人占 27.9%,是瑞士第一大城市,已有兩千年的歷史,它既是全國最大的金融和商業中心,又是瑞士重要的文化城市,交通和服務業也居全國首位。
蘇黎世是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和黃金市場之一。這裡集中了350餘家銀行及銀行分支機構,其中外國銀行近70家。享有盛名的蘇黎世交易所建於1876年,其成交額在西歐交易所中居前列,最高峰時有70%的證券交易在此進行。瑞士證券交易所是世界上目前唯一的具有全自動交易和清算系統的交易所,其先進的設備、高素質的人員為投資者提供了優良的服務。蘇黎世的黃金市場更是聞名遐邇,近年來其黃金市場的地位有所下降,六十年代曾躍為僅次於倫敦的世界第二大黃金市場。
蘇黎世地處交通要道,該市及其周圍地區工商業很早就很興盛,特別是絲綢業發展較快。現主要有機器製造、建築、紡織、化工、電子、印刷和食品加工。市中心利馬河西側的火車站大街是全城最繁華的商業街,集中了上百家銀行和眾多的高級商店,珠寶首飾、名表裘皮、高檔服裝、文物古玩琳琅滿目。
蘇黎世是瑞士國內與國際交通的樞紐,高速公路四通八達,全國最大的火車站和機場均設在這裡,每天進出火車700多列;機場年客運量上千萬人次,瑞航和中國民航每周有數次航班往返於蘇黎世和北京、上海之間。
蘇黎世還是瑞士文化、教育和科研中心之一。蘇黎世湖畔的“馥勞”教堂始建於公元853年,為典型的羅馬式建築。教堂不遠處全市最美的巴羅克式建築是昔日的酒業公會。河對岸正對“馥勞”教堂的建築是蘇黎世大教堂,其一對高聳的塔樓建於15世紀,它是蘇黎世城的重要標誌。市政廳則是一座華麗的義大利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蘇黎世市有各類博物館、美術館50多處。蘇黎世聯邦高工、蘇黎世大學等院校均是舉世聞名的高等學府,我留瑞的近千名學生中約一半在上述兩校深造。瑞士國家博物館和圖書館也設在這裡。列寧1916-1917年在該市從事研究工作,完成了著名的《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最高階段》一書。
1982年蘇黎世市與昆明市結為友好城市。蘇黎世對昆明市內公交、污水處理等給予了援助。
1988年中國在蘇黎世設立了總領館。
日內瓦市:日內瓦市是日內瓦州的首府,坐落在風景宜人的萊蒙湖畔。北、西、南三面與法國交界,依山傍水,景色秀麗,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最熱的七月份平均氣溫為攝氏19度,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氣溫為攝氏零度左右。1997年底,日內瓦市區人口為17.3萬,其中外籍人占 43.8%,為瑞士第二大城市。
日內瓦早在12世紀起已是歐洲的一個重要商業中心,目前是瑞士第二大金融市場,擁有120多家銀行。
日內瓦尤以國際組織所在地和國際會議城市著稱於世,與紐約、維也納並稱為聯合國城。據統計,這裡的國際機構共有243個,大致分三類:第一,聯合國機構,如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聯合國開發計畫署、世界貿發組織、世界衛生組織等;第二,政府間機構,如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歐洲自由貿易聯盟等;第三,非政府組織,如各國議會聯盟、保衛兒童國際聯合會、國際紅十字會等。著名的萬國宮原是國際聯盟的所在地,而今是聯合國駐歐洲總部,已成為重要的多邊外交活動中心之一,有關國際裁軍、貿易、勞工、衛生、氣象、電訊、人權等涉及世界和平、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許多重大國際會議都在這裡舉行。近 130個國家在此設有常駐聯合國和其它國際組織代表。我國於1954年設立駐日內瓦總領館,1972年改為常駐聯合國日內瓦代表處和其它國際組織代表團。
1954年,周恩來總理曾率代表團參加了關於越南問題的日內瓦會議;1961年,陳毅副總理率代表團參加關於寮國問題的日內瓦會議。
日內瓦是瑞士有名的遊覽勝地,有許多名勝古蹟。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就誕生在老城一座古老的住宅里。英國詩人拜倫1816年曾住在科洛尼區一棟名為迪奧大迪的別墅里。在這別墅不遠處,是英國浪漫詩人雪萊的舊居。
日內瓦市內值得一游的有:著名的宗教改革國際紀念碑、聖-皮埃爾大教堂、大劇院、藝術與歷史博物館、日內瓦大學等,在晴朗的日子裡泛舟萊蒙湖,更是別有一番情趣。
巴塞爾市:巴塞爾市位於瑞士、法國和德國的三國交界處,面積37平方公里,市區人口 17.l萬,系全國第三大城市。因萊茵河之故,中世紀的巴塞爾曾對歐洲貿易起過重要作用,1833年因城鄉戰爭而分裂為北部的巴塞爾(市)和南部的巴塞爾(鄉)兩個半州。
自19世紀初起,巴塞爾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工業城市。現在的工業主要有化工醫藥、機械、水泥、紡織、食品、鐘錶、冶金等。世界著名的諾華、羅氏等化工集團都設在巴塞爾,使它成為瑞士化學工業中心。在這兩家集團就業的職工幾乎占全市就業人口的一半。
巴塞爾:也是瑞士重要的金融市場之一,是國際清算銀行和國際重建與發展銀行的所在地,也是避暑的好地方。
巴塞爾既是瑞士的鐵路樞紐,也是瑞士唯一通向海洋的河運港口,年貨物吞吐量占瑞士全部外貿貨運量的一半。
巴塞爾大學是瑞士最古老的大學,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哥德式的巴塞爾大教堂建於14世紀,宏偉挺拔,別具一格。聖馬丁教堂則是11世紀至14世紀的建築。
巴塞爾市政廳建於16世紀,赭紅色的高大門牆上,有瑞士古代著名畫家繪製的精美彩畫。市內的金星飯店是瑞士全國最古老的飯店,建於1412年,繪有晚期哥德式的彩色圖案。巴塞爾美術博物館在歐洲頗負盛名,館內陳列有瑞士中世紀著名畫家和雕塑家的作品和大批現代畫。地處市中心的巴塞爾博覽會共有 4個大型展覽館,室內展區面積為14萬平方米,露天展區面積為1萬平米。每年春季都要舉辦國際博覽會。1984年建成的巴塞爾廣播電視塔高達250米,是瑞士目前最高的建築物。
洛桑市:洛桑是沃州的首府,位於萊蒙湖畔。市區人口12萬,主要講法語,是瑞士第五大城市。
洛桑,一種解釋為“水流”,另一解釋意為“石頭”。中世紀時洛桑已成為這個地區的政治、經濟和宗教中心。1803年由沃州議會決定成為沃州的首府。
19世紀末,鐵路的出現使洛桑成為瑞士法語區最重要的交通樞紐。洛桑是沃州工業的集中地,主要工業有精密機械、化工、食品、印刷等。
洛桑除有兩所大學(洛桑聯邦高工和洛桑大學)外,還有高等貿易學校、音樂學院、師範學校等。洛桑酒店管理學校在世界上頗有名氣。
洛桑氣候溫和,依山傍水,風景宜人,是瑞士的遊覽勝地之一,旅遊業是該地收入的重要來源。主要遊覽地有12世紀的哥德式大教堂?ツ岡骸?3世紀的聖-弗郎索瓦教堂、市政廳、14世紀的聖-梅爾城堡、自然療養站,19世紀修建的呂密納爾宮內常年展出大量收藏品。該市西部韋迪區的羅馬博物館收藏著有關古羅馬港口盧佐納的文物。此外還有古城博物館、沃州歷史博物館、美術博物館、自然歷史博物館等。
自1874年瑞士聯邦憲法規定洛桑為聯邦最高司法機構所在地以來,聯邦法院就一直設在此地。
洛桑曾是外國流亡者聚集的城市。如法國的瑪麗•路易絲皇后、拿破崙的三個兄弟、義大利燒炭黨人、還有俄國的革命者和後來的白俄等。許多歷史文化名人也曾在此逗留,如密支凱維茨、雪萊、拜倫、狄更斯、大仲馬、雨果等。
洛桑是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總部(IOC)的所在地,並建有奧林匹克博物館。
琉森市:琉森市是琉森州的首府,位於瑞士中部高原,在琉森湖的西北、蘇黎世西南端,羅伊斯河穿城而過。人口約 7萬,主要講德語。琉森原是一個漁村,8世紀建城,l178年建市,1230年聖哥達隧道開通後,成為聯接中歐和南歐的重要交通樞紐和萊茵河與倫巴第之間的重要貿易中心,有木材加工、化學、機械和紡織等工業。
琉森自然景色優美,旅遊業相當發達,是瑞士的療養、旅遊勝地。河右岸老城與河左岸新城之間有7座橋樑相連,其中兩座古代木橋形飾精美。最大的木橋和與其相連的水塔建於 1300年,是歐洲最古老的木橋,以其歷史和美學價值成為該市的象徵和瑞士人的驕傲,可惜這座木橋於1993年一夜之間被大火焚壞,次年重新修復。老城內有 14世紀的城牆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老市政廳(1602—1606)、歷史博物館、交通博物館等。市內的冰川公園裡有兩萬年前冰川的遺蹟和關於冰川時期的展覽。在希爾斯廣場可以尋覓到德國詩人歌德的故居。
[編輯本段]風景名勝
萬國宮:
萬國宮過去是國際聯盟的所在地,而今是聯合國駐日內瓦辦事處的總部。它是日內瓦作為一個國際城市的象徵,也是世界近代史的一個縮影。
萬國宮萬國宮坐落在阿麗亞娜公園內,阿麗亞娜公園地處萊蒙湖右岸的丘陵地帶上,占地面積25公頃(約合375畝)。站在園內高處可以俯瞰萊蒙湖,遙望歐洲最高的山峰勃朗峰。這座公園原為勒維利奧家族的私產,居斯塔夫?勒維利奧是這一家族的最後一代,他是一位作家,也是藝術品收藏家,他的母親叫阿麗亞娜。當他母親亡故以後,他把園子取名為阿麗亞娜,以表示對母親的懷念。園中還有一個阿麗亞娜博物館,是勒維利奧為存放他所收藏的中國和日本的大量瓷器而建造的。1890年,居斯塔夫?勒維利奧在臨死前將阿麗亞娜公園和阿麗亞娜博物館遺贈給日內瓦市。在其遺囑中有三個規定:一、他死後,陵墓要修建在這個園內,日內瓦市政府必須永遠負責保護和維修,不得毀壞;二、阿麗亞娜公園不能為私人所有,必須向公眾開放;三、按照勒維利奧家族的傳統,在園內要繼續飼養孔雀。日內瓦市政府同意並遵守這三條規定。當年享有對阿麗亞娜公園的使用權的“國聯”和現在的聯合國駐日內瓦辦事處也同意恪守這三條規定。
萬國宮於1929年由“國聯”著手興建,當時曾有360名設計師參與設計。“國聯”挑選了五名最佳建築師,其中最主要的是義大利人卡洛布?羅奇和法國人雅克?卡呂。歷時七年,大廈於1936年落成。
建成後的“國聯”大廈——萬國宮,占地面積18600平方米,整個建築面積比著名的凡爾賽宮還要大。
聯合國成立以後,將其駐日內瓦辦事處設在萬國宮。1969年,聯合國決定擴建萬國宮,由秘書長吳丹奠基,在萬國宮北側動工興建新翼。為了使新翼能與老樓的建築風格和阿里亞娜公園的自然環境相協調,同時又能符合實際的需要,由英、法、意三國的建築師組成的設計委員會仔細選擇了設計方案,並採用現代化的建築材料和技術,歷時五年方始建成。1973年,聯合國秘書長瓦爾德海姆主持落成典禮。新建的樓翼設計新穎,造型優美,與原來的國聯大廈十分和諧地融合在一起,新建的樓翼通過一條空中走廊即“天橋”與老樓相銜接。無論從它的線條、高度或是整個外形來看,它同萬國官的老樓都相配得體,可以說是珠聯璧合,相得益彰。
擴建後的萬國官共有50個門,總長度為575米,占地面積為32600平方米,共有辦公室1600個和大小會議室34個,總的空間容量是820,000立方米,樓面面積是32,000平方米。
原萬國宮呈雙馬蹄形,一個對著萊蒙湖,一個對著汝拉山。朝向湖面這一側馬蹄形的三翼建築結構主要包括:
一、左翼圖書館,這個圖書館是“國聯”在建造萬國宮時用美國人約翰 D 洛克菲勤捐贈的二百萬美元建立起來的。目前共藏書一百萬冊,另有各國出版的各種期刊一萬種,是世界上最大的國際性圖書館。館內有寬敞的閱覽室,還有一個國際聯盟展覽館,展出“國聯”的歷史文獻、圖片和實物。此外,圖書館還收藏有世界各國的政界要人與聯合國之間往來的親筆信和各種手稿。這些重要的文獻都集中在二樓一個專門的陳列室內。事實上,萬國宮之所以坐落在這兒,正是由於這圖書館的緣故。原來計畫將萬國宮建在“國聯”所擁有的一塊地面上,即現在的臨湖“休憩公園”,當初也沒有建造這樣一座大型圖書館的計畫。
二、右翼理事樓,理事廳是萬國官里最漂亮的一個大廳,又名西班牙廳,因為廳內的大型壁畫是西班牙名畫家約瑟?馬利亞?塞爾特的作品。 19341936年間,塞爾特在他巴黎的畫室里用了整整兩年的時間,才完成這一組不朽的名作。畫面呈金色與深褐色,畫的主題是:正義、力量、和平、法律與智慧。
理事會議廳不僅是萬國官里最漂亮的一個廳,而且也是一個重要的會議廳。按照聯合國不成文的規定,凡涉及到國際安全問題的會議,或者比較緊急的會議,均在理事會議廳召開。 1954年,周總理親自參加的印支會議就是在這個大廳舉行的。理事廳能容納500人,它的特色之一是能夠按照每次會議的需要調整會議桌的位置。
三、中間部分是大會堂,大會堂前面的大過道實際上是一間休息廳,十分寬敞高大,是“國聯”用各成員國贈送的材料建造的。牆上淺綠色的大理石是瑞典的,深綠色的是義大利的,朱紅色的地板大理石是芬蘭的,地板上的黑白大理石裝飾是比利時的。過廳的牆上懸掛著兩幅大型壁畫,是萬國宮的主要設計者之一雅克?卡呂的夫人繪製的。內容取自《聖經》上的故事,一幅象徵著戰爭,一幅象徵著和平。
大會堂與巴黎歌劇院一樣大,內有兩千個席位,另有同聲傳譯席、記者席和觀眾席。1962年聯合國曾進行擴建和裝修。歷史上這裡曾舉行過許多重要會議。現在,聯合國的一些大型會議如裁軍、海洋法會議等均在此舉行;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勞工組織的年會,也都在大會議廳里召開。
大會堂的兩側另有二十二個會議廳,大小不等。最小的有五十個席位,最大的有三百個席位。若留心觀察一下這些會議廳,便會發現它們的內部裝飾風格迥然不同。原來,這二十二個會議廳由“國聯”的部分創始國負責裝飾,每個國家負責一個,所以才形成了在風格上的千差萬別。
新建的樓翼在建築上可分兩部分:
一是西側的七層秘書大樓,內有六個小會議廳和七百個辦公室,聯合國六種工作語言(英文、法文、中文、阿拉伯文、西班牙文和俄文)的翻譯科就設在那裡。
二是東側的兩個巨大的圓柱體建築,每個圓柱體內有上、下兩個會議廳,共四個。上層的會議廳有九百多個席位,下層的有六百多個。其中最大的一個會議廳叫瑞士廳,是作為對瑞士政府為建造新樓而捐贈的四百萬瑞士法郎的表彰和紀念。
新樓東側寬敞的過道上,設有咖啡間和許多座椅,供代表們小憩之用。東邊是一堵巨大的玻璃牆,這堵玻璃牆長80米、高14米。每一塊玻璃高 13米、寬2.25米,重 1.2噸,鑲玻璃的總面積為9,250平方米。從室內就看到萊蒙湖的美麗風光,“榮譽院”也盡收眼底。
榮譽院是萬國宮主樓正面的大院子,是阿麗亞娜公園的主要組成部分。這裡地勢開闊,綠草如茵,環境很美。數棵百年以上的高大古松,生機依然十分旺盛。院中央有一個小小的水池,那是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公署的募捐池,裡邊常有不少遊人投下的硬幣。池子中間有一個巨型渾天儀,上邊有代表天體十二宮的雕刻,是美國為紀念威爾遜總統而贈給聯合國的。
榮譽院的左邊,有一個不太顯眼的石棺環繞在一圈蒼松翠柏中間,這就是阿麗亞娜公園的前主人居斯塔夫?勒維利奧的陵墓,這是死者生前自己設計的。陵墓東邊有蘇聯贈送的一座征服宇宙紀念碑和一座雕像。紀念碑高28米,外面鑲有鈦金屬製成的薄板,鈦是太空梭用的一種極耐高溫的材料。陵墓北側,有一個題為“家”的雕塑作品,它是邱吉爾孫女桑迪斯夫人為國際兒童節(1979年)而特別製作贈送給兒童基金會的。
聯合國駐日內瓦辦事處總部就設在萬國宮內,它由一位聯合國副秘書長兼辦事處主任來領導。據統計,目前已有140個國家在日內瓦設有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常設代表團,其中有61個國家有常設裁軍代表團,另有8個國家和地區集團有常設觀察員。萬國宮裡有三千多名工作人員,為會議提供各方面的服務工作。1980年,曾在萬國宮舉行了7,500多次會議,其中4,000次會議用同聲傳譯。聯合國每年預算的30%撥給聯合國駐日內瓦辦事處,另外駐日內瓦辦事處還有自己的警察、郵政和通訊系統。著名的聯合國集郵博物館就在萬國宮內,它常年展出從第二次世界大戰至近期的郵票和檔案。
在辦事處內,只有事先得到聯合國駐日內瓦辦事處主任的授權,才可以實施瑞士的刑法和民事法律。在日內瓦市內,這裡儼然成了國中之國。
奧林匹克博物館:
奧林匹克博物館位於洛桑萊蒙湖畔,1993年建成。博物館門口排放著希臘藝術立柱,燃燒著奧運之火。展廳約3400平方米,藏有與奧運會有關的各類藝術品、紀念品,其中包括郵票、火炬、奧運會張貼畫、紀念幣、獎章和繪畫等。館內電影廳放映介紹奧林匹克百年發展史、歷屆夏季和冬季奧運會盛況的電影片,深受旅遊者歡迎。該館還有一個世界一流的研究中心,設有圖書館、錄像部、圖片室和資料中心,擁有最先進的聲、光、電和多媒體視聽設備,經常舉辦各種展覽、報告會、討論會。
據統計,參觀者60%以上來自國外。該館每年財政預算1000萬瑞郎。1995年,所產生的直接經濟效益達1億瑞郎。
西庸古堡:
西庸古堡是瑞士最負盛名的古蹟之一,位於日內瓦湖的東端,突出於日內瓦湖上的由巨石組成的小半島上。在青銅器時代就有人居往,後來羅馬人在此安營紮寨,修築防禦工事。西庸半島在幾易主人之後,於十一世紀至十三世紀之間,在 SAVOYEN家族手裡經過大規模擴建,基本形成現在人們看到的集軍事防禦、倉儲、牢獄、教堂和貴族宮廷等功能於一體的封閉式的封建古堡。自1536年起,古堡被伯爾尼人所占有,1798年沃州起義後,古堡轉入沃州政府名下。古堡所處位置正好一邊依山,一邊臨水,是歷史上瑞士各地通往義大利的一條走廊,歷代統治者便在此分兵把守,如同扼住咽喉,以控制南來北往,徵收捐稅。藉助於保存完好的十二世紀的建築圖紙,十九世紀末進行的最後一次修繕工作得以順利進行。
宗教改革國際紀念碑:
在日內瓦大學的後邊,沿古城牆的遺址有一堵巨大的牆,名曰宗教改革國際紀念碑,又稱宗教改革者牆
該紀念碑高7米,長1OO多米,是19O9年為紀念宗教改革運動的先軀人物加爾文誕辰四百周年而修建的。為了建造紀念碑,當時曾專門成立了宗教改革國際紀念碑委員會,並在全世界范國內舉辦設計競賽。 委員會經過反覆評選,最後選定了瑞士洛桑市四名建築師的聯合設計方案,歷時八年,於1917年始告建成。
宗教改革國際紀念碑規模宏大,記載的內容十分豐富。牆的上方,從左到右有一行拉丁文大字:“黑暗過去是光明”。牆的正中央,有四個高大的人物雕像並排而立,從左起依次是法海爾、加爾文、拜茲和諾克斯。兩邊另有六個稍小一點的人物雕像,都是十六世紀在歐洲各地積極鼓吹並致力於宗教改革的著名人物。除了大型的浮雕像外,牆的下部另有八幅小型浮雕圖案和文字說明。這堵宗教改革國際紀念碑,再現了十六世紀歐洲宗教改革運動的場面,也記述了日內瓦之所以成為“新教的羅馬”的由來與始末。
萊蒙湖:
在瑞士1498個湖泊中,萊蒙湖是最大的一個。它也是西歐最大的湖泊,面積582平方公里,蓄水量達890億立方米,其中心線的長度為72.3公里,周長167公里;在瑞士一側的北岸(俗稱右岸)長95公里,在法國一側的南岸 (俗稱左岸)長72公里。湖的最寬處為14,000米,最深處為310米。
萊蒙湖是一個冰磧湖。據說在第四紀冰期,發源於阿爾卑斯山的羅納河在埃克呂澤地區被冰磧物質所阻斷,因此匯水成湖。當時,湖面一直上升到海拔425米。後來,羅納河得到了新的出口,湖水才逐漸下降。目前,萊蒙湖的海拔為372米。
現在,共有41條河、299個冰川的融水注入萊蒙湖,其中最大的河是羅納河,它以每秒180立方米的流量從湖的最東部流入,又在日內瓦從湖中流出。由於羅納河發源於阿爾卑斯山,水從山中流出,流勢湍急,夾帶有不少泥沙,據估計,它每年帶入萊蒙湖的泥沙約有400萬噸。因此有人說,羅納河促成了萊蒙湖,但卻又在不斷地填塞它。
萊蒙湖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個巨大的人工噴泉。那沖天而起的高大水柱,從湖面直射天際,蔚為壯觀。這個人工噴泉最初是1891年建成,當時所噴射的高度只有90米。1958年改建後至今。它的動力是兩組安裝在水下的水泵,總重為16噸,由每分鐘達1,500轉的500千瓦2,400伏的發動機帶動。每個水泵的功率為1,360匹馬力,噴泉的流量為每秒500公升,噴口處的水速達每小時200公里,進入噴水管中的水的壓力為16個大氣壓,水柱的高度在無風時可達140米,停留在空中的水量達7噸之多。水從噴嘴噴出達到頂峰再回到水面,每個回合為16秒。
萊蒙湖是美麗的。自古以來,許多名作家、大詩人都讚美、謳歌過它。亨利 詹姆斯稱它是“出奇的藍色的湖”;拜倫則把它比喻成一面晶瑩的鏡子,“有著沉思所需要的養料和空氣”;巴爾扎克則把它說成是“愛情的同義詞”。今日,在港灣兩邊綠樹掩映之間建起的一棟棟漂亮的別墅和豪宅,又給萊蒙湖增添了幾分秀色。
萊茵瀑布:
萊茵瀑布( Rheinfall)位於瑞士沙夫豪森州和蘇黎世州交界處的萊茵河上。瀑布最寬處150米,最大落差21米,水深13米。夏季平均流量每秒700立方米。萊茵瀑布是歐洲最大的瀑布。
萊茵瀑布已有 l萬多年歷史。2萬年前尚無瀑布,後因冰川活動和萊茵河改道,形成了現在的景象。
小城英特拉根:
英特拉根(interlaken,即“湖間”之意)屬伯爾尼州,距離伯爾尼市約50公里,地處圖恩湖和布里茵茨湖之間,海拔只有56470米,是瑞士著名的風景區之一。這裡群山環抱,綠色草場廣闊開敞,瑞士著名的少女峰終年白雪冠頂,倒映綠色湖中,遠山近水,湖光瀲灩,置身此地,如在畫中。
英特拉根只有固定居民13,000人,但每到夏季,便遊客雲集,餐廳滿座,停車場也都十分緊張,必須捷足先步,才能避免向隅。城內最繁華的大街名叫霍赫街,維多利亞風格的飯店、餐館、商店等都雲集這裡。霍赫街綠蔭夾道,走向筆直,長1公里半,也是一個散步的理想場所。街上還有馬拉車輛可供遊人兜風,坐在車裡遙望少女峰的容姿,真令人流連忘返 。
圖恩湖:
英特拉根市西面是圖恩湖,東面是布里恩茨湖。兩湖都為狹長形,略向北翹,加在一起像一彎中間斷開的新月。其中圖恩湖面積較大,但湖水不深,遊人可乘船暢遊,也可驅車或搭火車沿湖觀光。玲瓏的村莊或高棲坡崗,或依立水邊,裝點著大自然的妖媚。
湖的北岸有一條公路逶迤向前,有時經過山腳,有時又延伸在湖邊。兩側是如畫的村莊、寧靜的樹林。奧伯雷芬村中有一所中世紀的城堡矗立湖畔,已按當年風格重加修葺。從北岸還可隔著粼粼湖波南望阿爾卑斯山,別有一番情趣。
與湖同名的圖恩市是一個景物宜人的古城,在圖恩湖的西北端。市內有個12世紀末的古堡,那是扎靈根家族一個公爵打敗圖思當地貴族後建造的。圖恩城在阿爾河流出圖恩湖不遠處,河再下游三四十公里便是瑞士首都伯爾尼。城的總體設計十分别致。老城中心是河中一個狹長的島嶼,是個優美的散步場所。河北岸是城市的主體,最繁華、也最有趣的街道叫郝特伽塞(意為“大馬路”)。街分上下兩層,旁邊都有商店;人在擺著鮮花的上層行走,腳踩的實際是下層商店的屋頂。街上還有一個帶頂的梯道,通往坡上的古堡和教堂。這梯道藏在大馬路上層55號和57號房屋之間,很不顯眼,容易被遊人錯過。
圖恩古堡是一個碉堡建築群,主體建築成一座方形塔,四角各有一個角塔。主塔內有三層歸歷史博物館(1888年建)使用,展品是古兵器、古掛毯,還有瑞士軍服及武器的歷代演變。
施皮茨風景區:
施皮茨鎮位於伯爾尼東南三十多公里處、圖恩湖南岸一水灣邊上,海拔628米,屬伯爾尼高原。這裡碧水如鏡,雪峰環抱,空氣清新,是瑞士著名的休養和水上運動勝地。
施皮茨古堡始建於1200年;外部建築風格為中世紀伯爾尼式,內部裝飾則溶合了哥特、文藝復興和巴羅克等藝術形式,質樸典雅,是瑞士不多的古蹟之一。古堡曾是伯爾尼執政官的夏宮,故不同於歐洲其他古城池,並無護城禦敵之設施,而主要是居住功能。古堡地下也以葡萄酒窖代替了關押俘虜的牢獄。庭院南端是一座建於公元762年的小教堂,兼具早期羅馬伯爾尼鄉村風格。該古堡自1929年以後屬公共所有,由一專門基金會負責管理,並建成博物館對外開放,館內展品為城堡歷屆主人的遺物及古代家具。每年夏季這裡還舉行古典音樂會,吸引四方賓客。
施皮茨是遊艇愛好者的一個基地,又是通往南面某些度假村莊必經之地。公路爬上阿爾卑斯北麓,但見溪壑幽邃,山村點點,木結構的村舍襯托著簇簇鮮花。有一條曲徑從施皮茨通往伯爾尼州西南角的格什塔德。它是四個山谷交會之處,所以也是個理想的滑雪中心。
蘇黎世證券交易所: 蘇黎世證券交易所成立於1873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逐步發展成為世界最大的證券市場之一。1976年,交易所營業額首次突破1000億瑞郎。到1991年,交易所營業額已達5000多億瑞郎,上市證券達3000種。瑞士和外國二十四家銀行是蘇黎世證券交易所協會成員。此外,瑞在交易所外面,共有234家經紀人(銀行)從事證券交易活動。
蘇黎世證券交易所是瑞士國民經濟體系和銀行業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在蘇黎世州政府的監督下開展業務。進行交易需經州政府批准,且受一系列法規的制約和調節。
蘇黎世證券交易所也是瑞士最大的證券交易市場,其業務量占全國證券交易總額的65%。每年約有40,000多人出入於交易所,買賣雙方還可通過電話或電視螢幕進行交易。該交易所是世界上目前唯一的具有全自動交易和清算系統的交易所。其先進的設備、高素質的人員為投資者提供了優良的服務。 交易所在蘇黎世州政府交易所委員會領導下,設有交易所領導委員會、仲裁法庭、培訓委員會等組織,由瑞士各大銀行和企業有關人員組成。
該交易所行政管理人員共16人,由經理、兩名副經理和一名經理助理主持日常管理工作。

瑞士歷史

要了解瑞士的歷史,必須先了解其理位置:瑞士的地理位置左右著歷史的發展,影響巨大。
我們所知的瑞士最終形成於1848年。在這之前,真正的“瑞士歷史”並不存在。準確地說,只存在各個獨立地區的歷史,而這些獨立地區逐漸形成了今日的瑞士。
史前瑞士
現在瑞士國土範圍在史前是凱爾特人的活動區域,凱爾特人曾經是歐中中部的土著居民,他們的部落在公元前2世紀曾經擴展到今天的法國、比利時、義大利北部、西班牙以及萊茵河流域的廣大範圍,在他們的全盛時期還曾經成功地攻占了羅馬城。聚居在今天瑞士國土內的是凱爾特人的海爾維的部落。
羅馬帝國時期的瑞士
公元前後分布於歐洲北部的日耳曼人不斷向凱爾特人居住區域擴張,公元前70年,感受到日耳曼人壓力的海爾維的部落決定向西撤離到高盧西南的大西洋沿岸,因而向愷撒統治的羅馬帝國借道;考慮到日耳曼人對羅馬帝國的潛在威脅,愷撒決定在瑞士建立一個受羅馬控制的海爾維的人國家。羅馬軍隊不僅沒有同意凱而特人借道通行的請求,反而向他們發起攻擊,迫使後者成為羅馬帝國的同盟者,獲得羅馬帝國支持的凱爾特人戰敗南侵的日耳曼人。
愷撒死後繼任者奧古斯都將海爾維的人部落併入帝國行省,今天瑞士的範圍正式納入羅馬帝國,當地的凱爾特人開始了羅馬化時代。
羅馬瑞士時期當地建立了羅馬式的行政系統,興起了一系列城市,修建了通向羅馬城的帝國大道。羅馬人還為瑞士引入了地中海沿岸的農作物和亞平寧半島的生活方式,隨之而來的還有基督教。
100年-250年是羅馬瑞士的黃金時代,這個時代結束於日耳曼人對帝國的入侵。
日耳曼人入侵
259年一支日耳曼人的部落聯盟渡過萊茵河,攻克的帝國瑞士的北部邊塞,從此羅馬瑞士進入了戰亂的年代,直到公元401年帝國軍隊撤出了阿爾卑斯山以北地區。從此日耳曼人統治瑞士的時代開始了。
日耳曼人統治的瑞士大體可以分為東西兩個部分,西部由勃艮第部落聯盟統治,他們人口數量少,文化落後在占領瑞士之後接受了當地的羅馬-凱爾特人語言和文化傳統;中部和東部由阿勒曼尼部落聯盟統治,他們所占領的是瑞士的山區和羅馬化程度較低的區域,在那裡日耳曼語言取得了勝利,這種東西分治也是如今瑞士法語區和德語區的雛形
日耳曼人治下的瑞士地區先後產生了很多小的王國,這些王國相互征伐,最終於536年同一於法蘭克王國,公元843年,根據瓜分查理大帝的法蘭克王國的凡爾登條約,瑞士再度分裂,分屬中法蘭克王國和東法蘭克王國。
1033年,分裂的瑞士再度歸於同一的神聖羅馬帝國治下,由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和羅馬教皇之間的權力鬥爭,德意志王權衰落,各地方諸侯勢力上升,各路諸侯為了擴展自己的勢力,建立了大批城市,在今天瑞士的區域,策林根家族推動建立了眾多的城市,形成了瑞士特有的城鎮自治體制。為日後瑞士邦聯的建立埋下了伏筆。

瑞士邦聯

哈布斯堡家族的興起和瑞士邦聯
哈布斯堡家族緣起於瑞士中部,逐漸強盛的哈布斯堡家族控制了瑞士中部阿爾薩斯、阿爾高和瑞士中央區,成為神聖羅馬帝國最有影響力的諸侯之一,1273年哈布斯堡家族的魯道夫一世被選舉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結束了從1254年開始的大空位時代,繼位後的魯道夫一世致力於擴大王權和家族勢力,瑞士各個自由領的自主性受到嚴重的威脅,在哈布斯堡王朝的強大壓力下,1291年8月,瑞士的三個谷地共同體:烏里、施維茨和翁特瓦爾登簽訂了三州同盟協定。同盟條約規定了三者須相互幫助對抗一切內外敵人;通過共同的法律來保證地方安定;同盟之間的分歧須以協商方式和平解決;並規定同盟的締約方均不得接受非本地的或者為了貪圖錢財而被任命的執法官員。這份同盟協定是瑞士歷史上有案可查的最早的協定,因而今天的瑞士人把1291年8月視為瑞士聯邦的誕生日,每年的8月1日被定為瑞士國慶日。但是有學者認為,1291年的同盟協定,從文本上看是更早前另一個協定的重申和加強,在此之前應該還有其他類似協定,那么瑞士聯邦的歷史應當比現在所知道的更加久遠,但至今並未找到更早的同盟協定文本。
瑞士人自己說:“瑞士之所以成為瑞士,是因為有些德意志人不願做德國人;有些法蘭西人不願做法國人;有些義大利人不願做義大利人。”於是這些人一起成了瑞士人。
這也就形成了瑞士的國家政治制度——聯邦制。但是由於種族、宗教、語言以及經濟發展的不同,組成聯邦的各州之間的關係一直十分微妙。由於歷史上存在的不平等的創痕,各州之間彼此心存芥蒂,互相防範。而且原本一州的地區,也鬧出不少分裂事件。如阿彭策爾州因教派不同,於1597年分為阿彭策爾內羅登和阿彭策爾外羅登;巴塞爾州則因城鄉矛盾,於1833年分為巴塞爾城州和巴塞爾鄉州。這樣,一個州變成了兩個“半州”。這是瑞士國體中的一個有趣現象。各州對自己的主權十分重視,尤其是法語區。有的州的名稱是“共和國”,州政府叫做“國務院”,州政府官員是“部長”。但即便如此,至今還沒有一個州提出脫離聯邦。各州享有很大的自主權,如地方法院、學校、教會事務、社會福利等都屬各州管理。各州還有自己的警察部門,而且警服不同。如驅車穿越瑞士,可以在公路上看到不同顏色和樣式的警服。
聯邦政府統一管理全國性的事業,如外交、國防、海關、貨幣發行、郵電、鐵路、度量衡等等,聯邦警察主要處理外國人事務。
儘管在外交上一直奉行著中立政策,但瑞士還是在2002年加入了聯合國這一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政治組織。

瑞士氣候

瑞士夏季不熱,冬天很冷。 但是地理位置與多變的地形又造成當地氣候的多樣性。阿爾卑斯山區南部屬地中海氣候,夏季乾旱、冬季溫暖濕潤。 阿爾卑斯山以北地區氣候具有明顯的過渡性,自西向東, 由溫和濕潤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向冬寒夏熱的溫帶大陸性氣候過渡。
全國年平均氣溫為8.6℃。中部地區1月份平均氣溫0℃左右,山區以外的地區7月平均氣溫在20℃左右。山區氣溫隨海拔增高而遞減, 海拔2500米的森蒂斯7月平均氣溫僅有5℃。但在山谷地帶冬季易形成逆溫現象。 方位對局部地區的氣溫也起一定作用,朝南的山坡比谷地和朝北的山坡溫度要高。
全所降水量在1000 ̄2000毫米之間, 3/4地區平均年降水量超過1000毫米。降水也深受地形的影響, 高山峻岭處降水量遠遠超過中部高原一些地區及河谷地帶。
此外, 西風帶山谷里的乾冷東北風和北阿爾卑斯大橫谷中的乾熱焚風等也造成了局部的氣候差異。乾冷的東北風來自歐洲大陸的內陸, 給汝拉山區和中部高原地區帶來晴朗天氣,也使山谷里的氣候比無風時更加寒冷。焚風吹起時, 阿爾卑斯山北麓的一些山谷和丘陵會溫度驟增,有時早春3月或晚秋11月的天氣會像盛夏一樣炎熱。
焚風會將雪融化,有利於作物的生長,但也常常造成山崩、雪崩、洪水或火災, 使生命財產遭受損失。如果這種風來得過早,就可能將雪颳走,從而破壞各種冬季運動, 使旅遊業受損。

瑞士交通

瑞士交通系統(Swiss Trave System)以提供旅客方便舒適的旅行為宗旨。瑞士交通系統由火車,汽車,輪船和高山纜車相成,這些旅行工具環環相扣,形成覆蓋整個瑞士的交通網,將一個引人入勝的瑞士帶到旅客的面前。
瑞士通行票券(Swiss Pass)是一種個人連線票,有4天、8天、15天、1個月為期的車票,持有者在期限內搭乘里數不計,可乘坐火車、郵政列車、船,並可在24個城市內乘坐公共汽車和電車。
在瑞士旅行,最好隨身攜帶瑞士公定的《交通時刻表》(Offizielle Schweizer Kursbuch),以便查詢所有火車、渡船、山區列車的班次及時刻。此表在各旅行社均能提供。

瑞士通道

利用“瑞士通道”,基本用來在購買交通運輸票時打折扣用,持卡者只需付半價。遊客不僅可以選擇瑞士六條具有傳奇色彩的旅行線路(瑞士聯邦鐵路、大多數私營鐵路、湖面遊船、長途大轎車、市內交通運輸系統,以及到山頂的纜車遊覽)中的任何一條線路遊覽瑞士,而且可以免費諮詢如何到達瑞士境內的火車站、汽車站和輪船站;在30多個瑞士城市中,還可以利用“瑞士通道”了解瑞士市內交通各項情況。
“瑞士通道”的交通工具分為一等和二等。可以連續旅行4天至1個月,您也可以購買“瑞士弗立克西通道”(Swiss Flexf Pass),在 1個月中旅行 3至 9天。如果攜帶6至16歲的孩子一起旅行,則可以索取瑞士家庭旅行免費卡(free Swiss Family Card),這樣孩子可以免費使用‘瑞士通道”。如果兩個海外旅遊者(成年人)一起旅行,第二位旅遊者使用‘瑞士通道”可以享受40%的折扣。
飛機:
瑞士航空公司和中國國際航空公司每周都有航班往返於蘇黎世和北京。
火車:
瑞士火車的特徵是快捷、可靠、舒適和整潔,因而受到遊客的歡迎,而且事實上,火車也是瑞士之旅中的重要工具。在蘇黎世和日內瓦的入境機場都有主要火車站。瑞士的鐵路系統總長達5000公里,可以說這是世界上最密集的鐵路交通網。車廂內有餐車或流動飲料車滿足客人需要。
瑞士各大城市基本都保證每小時有一班車。
汽車:
瑞士的公路運輸線路四通八達,一般車輛的限速為:高速公路為每小時一百二十公里;一般公路為每小時八十公里;城鎮為每小時五十公里。高速公路有綠色指示標誌識別。除非另有標誌,靠右邊行駛的司機有優先通行權。靠右邊行駛,從左邊超車,禁止從右邊超車。向所有使用高速公路的車輛和機車徵收每年道路通行稅四十瑞士法郎。“郵政公共汽車”能讓旅客舒適方便地到達各個瑞士旅遊景點。在瑞士乘車穿越高山關隘可以體驗到別處體驗不到的旅行感受。
交通工具租賃
在瑞士搭計程車相當貴,車資計算方式各地均有所不同。若有額外服務(行李等),則有固定加價價格,張貼在計程車內。通常全額車資已包括小費在內。
在瑞士除了可以租汽車外,還能租賃飛機。當然,遊客不能成為駕駛員。但被租賃的直升機可以更便捷地幫助遊客到達目的地。
瑞士經濟
1.自然資源
水力資源豐富,利用率達95%。森林面積120萬公頃,覆蓋率為全國面積的25%。
2.經濟簡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瑞士先後參加歐洲經濟合作組織,歐洲自由貿易聯盟、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等許多國際性或地區性的經濟組織。瑞士在2002年加入了聯合國這一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政治組織,其中有些機構就設在瑞士。1992年12月6曰,瑞士公民對歐洲經濟區協定進行投票表決,結果公民投票未能通過,從而使瑞士處於歐洲經濟區之外。
戰後以來,瑞士經濟是在通貨膨脹率較低的情況下實現較為迅速的增長的。在戰後經濟發展過程中,既有五六十年代的迅速增長階段,也有70年代初期以來的停滯階段;雖然在此期間,瑞士爆發過兩次主產過剩 的經濟危機,經濟成長率有3年絕對下降,其中1975年甚至下降了1.3%,然而從總體上看,戰後至今,瑞士經濟的增長還是比較迅速的。從1950年到1986年,瑞士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2.1倍,每年平均增長3.2%。 1986一1990年,年平均增長率為2.86%。然而,1990年以來,瑞士經濟也受西方經濟衰退的影響,1991和1992年連續兩年出現負增長,1992年國內生產總值比1990年下降了0.8%。失業嚴重困擾西歐各國,許多國的失業率達到兩位數,個別國家甚至超過20%的時候,瑞士的失業率仍長期處於1%以下,80年代以來才略微超過1%。1991年瑞士失業人數為39200人,失業率為1.3%;而上年的失業人數為18100人,失業率為0.6%。
瑞士在抑制通貨膨脹方面也是很突出的,雖然在70年代最初幾年,消費物價的上漲率較之於五六十年代高,個別年份(1974年)甚至達到9.8%,但總的來看,1987年的消費物價只比1950年上漲2.3倍,平均每年上漲3.3% 。1988年以來,除個別年份外,消費物價上漲率均呈負數。目前瑞士已經成為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工業國,據《歐洲管理論壇》的調查,近些年來,瑞士的國際競爭能力僅次於日本,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中居第二位,1988年瑞士人均國民生產總值27260美元,超過美國和日本,居世界第一位。
3.經濟概況
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工業國。實行自由經濟政策,政府儘量減少干預,吸收大量外籍工人從事工資較低的勞動。對外主張自由貿易,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受世界經濟蕭條的影響,自1991年開始,瑞士經濟已連續6年停滯和衰退,陷入30年來最嚴重的危機:失業率持續上升,國家財政狀況惡化。經濟復甦步履維艱。
4.行業概況
(1)農業概況
農業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 農業就業人數約占全國就業總人數的6.6%。長期以來, 瑞士政府相當重視農業生產的發展。對農業長期實施補貼政策, 諸如發放補助金, 對山區提供特別補助, 對主要農產品提供價格補貼; 限制和減少蔬菜和水果的進口;對農民提供無息貸款;支持農業的機械化和專業化;加強農業科學研究和技術培訓;
重視農業知識普及。 因此, 農業生產獲得迅速發展, 農業勞動生產率和農產品自給率有了很大提高. 目前肉類基本自給, 奶製品自給有餘,穀物能滿足國內需求量的1/3以上。瑞士農業以畜牧業為主, 畜牧業的產值占 農業產值的3/4到4/5, 主要飼養牛、豬、羊和馬匹。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馬鈴薯、甜菜和水果。
農產品產量統計
(2)工業概況
工業是瑞士國民經濟的主體, 工業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0%。瑞士的主要工業部門包括: 鐘錶、機械、化學、食品等部門。瑞士素有"鐘錶王國"之稱。從1587年日內瓦生產手錶迄今的400多年中, 一直保持著在世界鐘錶業的領先地位。近幾年, 瑞士鐘錶出口量大幅度增加。 機械製造業主要生產紡織機械和發電設備。工具機、精密儀器、儀表、運輸機械、農業機械、化工機械、食品機械、印刷機械也很重要, 近些年來, 打 字機、計算機、照相機和電影攝像機生產的發展十分迅速。食品工業的產品主要供國內需要, 但乳酪、朱古力、速溶咖啡和濃縮食品在世界也享有盛譽。化學工業也是瑞士工業的重要支柱。目前, 藥品約占化學工業產值的2/5, 染料、農藥、香脂、香精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也很重要。
(3)服務業概況
瑞士旅遊業發達, 有望得到進一步發展。瑞士是世界金融中心, 銀行業和保險業是最大的部門, 旅遊業長期保持穩定和強勁的發展勢頭, 為旅遊相關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市場。
5.主要經濟指標
國內生產總值(1995年):3620億瑞朗
人均國民生產總值(1995年):51275瑞朗;
國內生產實際增長率(1996年):-0.7%;
匯率(1998年5月1日):1美元=1.4916瑞士法朗;
通貨膨脹率(1996年):0.8%;
失業率(1996年):4.7%;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