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中立國

永久中立國

永久中立國是指將永世中立奉為國家政策的國家,永久中立國為根據條約或單方發表的宣言,不論在平時或戰時永久奉行中立政策的國家。在世界近二百個國家中,已有7個宣布為永久中立,並得到國際上的普遍承認,它們分別是:瑞士、奧地利、瑞典、芬蘭、愛爾蘭、哥斯大黎加、土庫曼斯坦。永久中立制度起源於19世紀初,世界上首個永久中立國家是瑞士。也有資料顯示瑞士是《國際法》中唯一明定的永久中立國。

基本信息

法理解讀

永久中立國瑞士永久中立國瑞士

永久中立國已經成為一項公認的制度。其注重他國的保證,而不僅僅

是他國的義務。永久中立國是一個國際術語,其地位是可以轉變的。永久中立不是孤立地存在,是因為許許多多的國家與其發生緊密的聯繫,才有了永久中立國的存在。

中立條件

主體為國家;地位由國際條約確認;國家主動放棄、限制一些權利(如簽訂軍事同盟條約)。

永久中立國成立的法律依據來自一國政治宣言、雙邊協定、國際性組織協定。政治宣言可以是單方聲明,可以是雙方簽署的聯合公報。單方聲明偏重於國外的認可。因為就永久中立的法律意義而言,主要是他國對其的保證。政治宣言是一種政治性檔案,不被他國認可的一國政權宣布的宣言其法律適用範圍受到限制,同時受到政治力量、經濟因素等牽制。

中立義務

不參加其他國家之間的戰爭,必須一直保持中立;不得主動發動戰爭,但是當受到其他國家攻擊時,為了保衛本國獨立和領土完整,允許進行自衛戰以及為此目的而在平時保持軍備;不得參加承擔進行戰爭義務的條約,如同盟條約、互助條約等。

不得採取可能使自己捲入戰爭的行動或承擔這方面義務,如讓外國建立軍事基地、外國軍隊過境、參與對別國的經濟抵制或封鎖、不得接受附有損害中立地位的援助。

中立維持

盧森堡通過1867年《倫敦協定》成為永久中立國,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喪失了中立地位。一個國家的政府發動對他國的戰爭,永久中立國的地位在某種程度上喪失。永久中立的時間沒有一定的限制,依靠自覺履行和多方的承認。

地位特徵

軍事地位

永久中立國永久中立國

任何一個國家在非戰時都是中立的,為區分出一個清晰的永久中立概念,比較明顯的一個特徵就是永久中

立國是否有他國的軍事基地。永久中立國除其自身自衛外,不得參加任何對別國的戰爭或武裝衝突。當永久中立國自衛時,本國武裝進入他國的領土,到達他國領土的何種程度才不是武裝入侵,要以戰爭法的原則分析。

永久中立國為保持中立地位,一般不會與他國進行大規模聯合軍事演習,不會進口尖端武器。所以,在某種程度上看,永久中立國的軍事戰略地位不突出。在全球防務理性發展永久中立國,某種程度上可以積極履行相關義務。比如反恐問題,只要沒有與他國簽訂共同保障協定,永久中立國可以通過限制簽證、簽訂引渡協定等防止恐怖勢力的發展。

永久中立國具有國際法主體地位。當他國軍事飛機誤入其領空,永久中立國有驅逐的權利。這種驅逐往往以自衛性軍事常規方式進行。

政治地位

永久中立國處理難民問題,一是本國政府加強管理,投入人力財力,同他國積極磋商;二是依靠聯合國的力量。聯合國大會、難民署對難民問題的判斷、支援、協調,能促使國家之間確實解決問題。

永久中立國的“獨立”性質,隨著經濟的發展,在全球化高度發展的今天,必然需要不斷地豐富自身的法律屬性。比如在太空防禦的問題,南極開發的領域問題,民用核設施使用的問題、國際審判權的問題,都需要永久中立國積極表態。

​中立國家

在世界近200個國家中,已有8個國家宣布為永久中立,並得到國際廣泛承認。

瑞士

1291年,瑞士三州結成永久同盟,1513年,13州達成同盟,中立開始。1516-1521年,瑞士與法國達成條約,保證不向法國開戰,這是瑞士執行全面中立的開端。1674年,國家確立行為準則--中立。1815年,維也納會議簽訂《巴黎條約》,與會各國一致承認瑞士為永久中立國。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瑞士倖免於戰爭,其永久中立國地位得到鞏固。冷戰期間,瑞士也因為永久中立國的地位,得到了兩大陣營的尊重。

瑞典

1397年,瑞典與丹麥和挪威一起組成了卡爾馬聯合(芬蘭此時還是瑞典王國的一部分)。瑞典於16世紀初脫離卡爾馬聯合,並且與鄰國進行了多年的戰爭,尤其是與俄羅斯以及從未完全承認瑞典已經離開了卡爾瑪聯合的丹麥-挪威聯合。17世紀時瑞典藉由戰爭擴張領土,成為了強權國家,其領土面積為兩倍之大。

1814年瑞典失去了芬蘭,也不再具有強權地位。之後,瑞典沒有再參與過戰爭,並於戰爭時期採取中立國政策,現視為永久中立國。

芬蘭

戰後長期奉行同蘇聯保持睦鄰友好關係、不介入大國衝突、同各國發展友好關係的"積極的和平中立政策"。

冷戰結束、蘇聯解體後,芬蘭對其外交政策進行了重大調整,將發展同歐盟的關係作為外交重點。1995年1月1日起成為歐盟正式成員。芬仍堅持奉行軍事不結盟和獨立可靠的防務政策,密切與北約的合作,同時繼續與俄羅斯保持睦鄰關係,支持俄融入國際社會。

愛爾蘭

1948年12月21日,愛爾蘭議會通過法律,宣布脫離大英國協。愛爾蘭獨立後,一直保持著一個中立和不結盟的政策,堅持不加入北約和其他任何形似的區域安全組織。2005年9月,國際獨立委員會宣布,愛爾蘭共和軍已完全解除武裝,加入和平進程。

奧地利

瑞士飛行表演隊瑞士飛行表演隊

1945年,法西斯德國戰敗後,奧地利全境由蘇、美、英、法四國分區占領。1955年5月,四個占領國同奧簽訂《重建獨立和民主的奧地利國家條約》,宣布尊重奧的主權和獨立。10月占領軍撤出,奧地利重新獲得獨立。奧國民議會通過永久中立法,宣布不參加任何軍事同盟,不允許在其領土上設立外國軍事基地。自1965年起,10月26日被定為奧國慶日。

列支敦斯登

1868年德意志邦聯瓦解,列支敦斯登解散自己僅有的一支小型軍隊並且宣布該國將轉為永久中立國,這中立地位讓列支敦斯登避過了兩次世界大戰的戰火波及,一直持續到今日。

哥斯大黎加

1983年11月17日,中美洲的哥斯大黎加宣布永久中立,得到了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各國的支持和承認。根據憲法,哥斯大黎加沒有軍隊,只有警察和安全部隊維護內部安全。哥斯大黎加是世界上第一個不設軍隊的國家。

土庫曼斯坦

1995年12月12日,第50屆聯大通過決議,承認土為永久中立國。 1995年12月27日人民委員會對憲法進行了修改和補充,將土庫曼斯坦中立國地位寫入憲法,又在國歌和國旗中加以體現。

目前自稱的永久中立國

列支敦斯登

1868年德意志邦聯瓦解,列支敦斯登解散自己僅有的一支小型軍隊並且宣布該國將轉為永久中立國,這中立地位讓列支敦斯登避過了兩次世界大戰的戰火波及,一直持續到今日。

高棉

1991年10月23日在巴黎國際會議上籤署了統稱為“高棉和平協定”的四個檔案。作為協定的一部分,《關於高棉主權、獨立、領土完整及其不可侵犯、中立和國家統一的協定》涉及到高棉“永久中立”問題。《協定》第一條規定,高棉首先承諾在未來憲法中將載明高棉的“永久中立”,然後承擔義務保證不與其他國家締結任何軍事聯盟或締結任何軍事協定從而損害其中立地位;保證不以任何形式直接進行或參加任何有損於中立地位的行動,也不允許以任何方式向高棉引進任何外國武裝力量(包括軍事人員),不允許在高棉設立或維持軍事基地、聚點和設施。《協定》的其他簽字國在第二條中國承諾不與高棉簽訂任何軍事同盟或任何軍事協定從而損害高棉的中立和國家統一;不以任何方式干涉高棉的內政;不以任何方式向高棉引入或在高棉駐紮外國武裝力量(包括軍事人員);不在高棉設立或維持軍事基地、聚點和設施。《協定》第五條規定,如果出現或威脅出現侵犯高棉主權、獨立、領土完整及其不可侵犯、中立和國家統一的情況時,或出現違反或威脅違反《協定》其他任何承諾的情況時,協定簽字國應當立即協商、採取一切適當的步驟保證協定的遵守和通過一切和平方法解決一切有關問題。但是,高棉的永久中立地位是不明確的。首先,高棉並未明白宣布它將作為永久中立國永遠奉行中立政策並承擔中立義務。其次,《協定》的其他簽字國關於保護和尊重高棉的“主權、獨立、領土完整及其不可侵犯、中立和國家統一”的承諾,只能視為對一個不結盟國家所承擔的義務,不能等同於對一個永久中立國中立地位不受侵犯的國際保證,因為《協定》的任何部分都沒有把高棉作為永久中立國專門作出規定,其他簽字國也沒有對保障高棉的中立作出專門的承諾。因此,嚴格說來,高棉不是永久中立國。

梵蒂岡

摩爾多瓦

曾是國際公認的永久中立國

荷蘭、比利時、盧森堡

比利時於1831年被承認為獨立國時宣布成為永久中立國並通過締結條約得到了英國、法國、俄羅斯、奧地利和普魯士的擔保。但是1914年德國對比利時的入侵破壞了它的永久中立地位。盧森堡也曾於1867年根據英國、法國、俄羅斯等8個國家與其簽訂的條約成為永久中立國,由這8個國家聯合擔保。但是,1914年盧森堡也遭遇到與比利時相同的命運。

寮國

寮國的中立是在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干涉的鬥爭中確立的。寮國王國政府曾於1954年日內瓦會議上自行宣布寮國的中立政策,決心永不參與侵略,並永不允許寮國的領土被利用來為此種政策服務。寮國政府將不與其他任何國家簽訂任何時期參加不符合《聯合國憲章》原則的軍事同盟,或使其承擔在寮國領土上為外國軍事力量建立軍事基地的義務的規定。1961年召開擴大日內瓦會議,專門討論和平解決寮國問題,並於1962年7月23日由除寮國外的13個與會國家簽署了一項《關於寮國中立的宣言》。《宣言》聲明這13個國家承認、尊重並從各方面遵守寮國王國的主權、獨立、中立、統一和領土完整,承擔任何方式進行或參與何人可能直接或間接損害寮國主權獨立和中立的行動、尊重寮國不承認任何軍事同盟或聯盟的願望、不再寮國建立任何軍事基地等10項義務。在此之前,寮國1962年7月9日發表《中立聲明》,被列入《關於寮國中立的宣言》,成為該《宣言》的一部分。但是,無論寮國自己的《中立聲明》或《關於寮國中立的宣言》都沒有提到“永久中立”的詞語;在實際上寮國的中立地位是不穩固的。

名不副實

冷戰之後,特別是21世紀,許多一向徘徊在國際軍事舞台之外的永久中立國家開始蠢蠢欲動。瑞士和平問題研究員達妮埃爾·岡塞話指出:“全亂套了。人們已經忘記了中立的概念,中立的意思就是不要在一場軍事衝突中傾向任何一方。”

提供後援

奉行中立政策,不參加任何軍事集團的愛爾蘭1999年12月加入北約“和平夥伴關係計畫”,雖重申無意加入北約,卻主動充當美國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部署兵力的中轉站。

派駐前線

以嚴守中立聞名的瑞士則向科索沃派出維和人員;瑞典戰鬥機由北約指揮,在利比亞上空執行禁飛任務。奧地利派出160名國防軍官兵參加歐盟在查德的維和行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