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肢動物門

節肢動物門

節肢動物門是動物界最大的一門,通稱節肢動物,包括人們熟知的蝦、蟹、蚊、蠅、蝴蝶、蜘蛛、蜈蚣以及已絕滅的三葉蟲等。全世界約有120萬現存種,占整個現動物種數的80%。節肢動物生活環境極其廣泛,無論是海水、淡水、土壤、空中都有它們的蹤跡。有些種類還寄生在其他動物的體內或體外。 節肢動物門兩側對稱,異律分節,身體以及足分節,可分為頭、胸、腹3部,或頭部與胸部癒合為頭胸部,或胸部與腹部癒合為軀幹部,每一體節上有一對附肢。體外覆蓋幾丁質外骨骼,又稱表皮或角質層。附肢的關節可活動。生長過程中要定期蛻皮。循環系統為開管式。水生種類的呼吸器官為鰓或書鰓,陸生的為氣管或書肺或兼有。神經系統為鏈狀神經系統,有各種感覺器官。多雌雄異體,生殖方式多樣,一般卵生。生活環境極廣泛。全世界約有100萬餘種,可分5亞門:三葉蟲亞門Trilobitomorpha、螯肢亞門Chelicerata、甲殼亞門Crustacea、六足亞門Hexapoda、多足亞門Myriapoda,其中昆蟲綱Insecta就有100萬種,約占動物界總種數80%。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節肢動物門 節肢動物門

節肢動物身體兩側對稱。由一列體節構成,異律分節,可分為頭、胸 、腹三部分,或頭部與胸部癒合為頭胸部,或胸部與腹部癒合為軀幹部。例如:昆蟲綱(蝗蟲)動物身體分頭、胸、腹三部分;甲殼亞門(蝦)動物身體分頭胸、腹二部分;蛛形綱(蜘蛛)動物身體分頭胸部、腹部;多足亞門(蜈蚣)動物身體分頭部、軀幹部。身體的分部在生理機能上也出現了分工:頭部:感覺和取食中心;胸部:運動和支持中心;腹部:營養和繁殖中心。

生長環境

節肢動物門 節肢動物門

海水、淡水、地面、土壤以及動、植物體內、外都是它們生存的場所。

一些昆蟲甚至組成社會生活,群體中的個體有嚴格的勞動分工。

分布範圍

世界各地。

生長繁殖

節肢動物門 節肢動物門

多數節肢動物雌雄異體,且往往雌雄異形。陸生種類常行體內受精,而水生種類有很多為體外受精。一般是卵生,也有卵胎生。卵裂的方式是表裂,有直接發育,也有間接發育。間接發育的種類有一至數種不同的幼蟲期,有時這些幼蟲的生活習性與成蟲不同。也有些節肢動物能進行孤雌生殖,即沒有受精的卵就能發育為成蟲。此外,還有幼體生殖和多胚生殖等形式。節肢動物是沒有無性生殖的。

節肢動物門 節肢動物門

除蔓足類和寄生等足類等少數甲殼動物外,多數節肢動物雌雄異體。個別附肢變化為交配器官。陸生種類常行體內受精,而水生種類有很多為體外受精。生殖方式多樣,一般是卵生,也有卵胎生;除兩性生殖外,還有孤雌生殖、幼體生殖和多胚生殖等形式。許多節肢動物生殖量大,卵黃較少,受精卵很快孵化成幼體。有的卵含卵黃多,有很好的卵殼保護或受母體保護、孵出時體型與成體相似。世代間隔在某些昆蟲和小型甲殼動物不到 3天,所以一對兩性生殖的雌體或一個孤雌生殖的雌體在幾周內可產數百萬個後代,相反,某些大型冷水蝦蟹類4歲或更多年才成熟,隔一年產卵1次。

分類系統

三葉蟲亞門

三葉蟲綱

螯肢亞門

肢口綱

蛛形綱

海蜘蛛綱

甲殼亞門

節肢動物門 節肢動物門

頭蝦綱

槳足綱

鰓足綱

軟甲綱

顎足綱

六足亞門

內口綱

昆蟲綱

多足亞門

倍足綱

唇足綱

少足綱

綜合綱

主要價值

科學價值

節肢動物外骨骼可以形成化石。從距今約8~10億年前的伊迪卡拉動物群中即已發現了節肢動物化石,從早寒武世開始三葉蟲大量出現。許多節肢動物化石曾作為標準化石用於地層對比和指示沉積環境。

食用價值

節肢動物門 節肢動物門

三疣梭子蟹:肉多,脂膏肥滿,味鮮美,營養豐富。每百克蟹肉含蛋白質14克、脂肪2.6克。鮮食以蒸食為主,還可鹽漬加工“槍蟹”、蟹醬,蟹卵經漂洗曬乾即成為“蟹籽”,均是海味品中之上品。

鋸緣青蟹(青蟹、閘蟹):分布於東海和南海。產期多在9~11月。·是一種味道鮮美、營養豐實的食用蟹;捕撈未懷卵和體質瘦的天然蟹,經過短時間的人工飼養,促使雌蟹懷卵成熟,叫做膏蟹,雄蟹增肉,叫做肉蟹。最大特點是離水後容易死亡。食用蟹肉有清熱、散血、滋補、消腫的作用。將全蟹焙乾,研末,黃酒沖服,可治跌打損傷或腰扭傷。蟹殼含大量甲殼質,也是提取可溶性甲殼質的原料。不過蟹殼比蝦殼含鈣較多,提取時需要好好地脫Ca,消耗鹽酸量較蝦殼多。

中華絨螯蟹(地方名)河蟹、螃蟹、毛蟹、清水蟹:廣泛分布於中國南北沿海各地湖泊,以江蘇陽澄湖所產最著名。六十年代以後產量銳減,近年實行人工移苗放流,產量有所恢復。7~9月為生產旺季。肉味鮮美,營養豐富,每百克含蛋白質14克、脂肪5.9克,經濟價值很高。此蟹只可食活蟹,因死蟹體內的蛋白質分解後,會產生蟹毒鹼。

動物界三十四門

節肢動物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