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骨湯

龍骨湯

龍骨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外台秘要》卷十六引《小品方》。具有①《醫宗金鑒》:調陰陽,和營衛,兼固澀精液。②《金匱要略方義》:燮理陰陽,調和營衛,交通心腎,固精止遺之功效。主治①《金匱要略》:失精家,少腹弦急,陰頭寒,目眩(一作目眶痛),發落,脈極虛遲,為清谷亡血,失精,脈得諸動微緊,男子失精,女子夢交。②《金匱要略今釋》引《橘窗書影》:遺尿。③《金匱要略方義》:自汗盜汗,心悸多夢,不耐寒熱,舌淡苔薄,脈來無力者。

基本信息

用法用量

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次溫服。

功用

①《醫宗金鑒》:調陰陽,和營衛,兼固澀精液。②《金匱要略方義》:燮理陰陽,調和營衛,交通心腎,固精止遺。

主治

①《金匱要略》:失精家,少腹弦急,陰頭寒,目眩(一作目眶痛),發落,脈極虛遲,為清谷亡血,失精,脈得諸動微緊,男子失精,女子夢交。②《金匱要略今釋》引《橘窗書影》:遺尿。③《金匱要略方義》:自汗盜汗,心悸多夢,不耐寒熱,舌淡苔薄,脈來無力者。

方義

①《醫門法律》:用桂枝湯調其營衛羈遲;脈道虛衰,加龍骨、牡蠣澀止其清谷、亡血、失精。②《金匱要略論注》:桂枝、芍藥,通陽固陰;甘草、姜、棗,和中、上焦之營衛,使陽能生陰,而以安腎寧心之龍骨、牡蠣為輔陰之主。③《醫方集解》:桂枝、生薑之辛以潤之,甘草、大棗之甘以補之,芍藥之酸以收之,龍骨、牡蠣之澀以固之。④《金匱要略方義》:方中用桂枝溫陽,芍藥斂陰,桂芍相合,溫陽以配陰,斂陰以涵陽,併兼調和營衛。更加重鎮固澀之龍骨、牡蠣,龍骨能潛陽入陰,牡蠣則益陰斂陽,與桂芍相伍,以奏陽固陰守之效。少佐生薑、大棗,以助桂芍之力。使以甘草,調藥和中。諸藥合用,和中有補,補中有澀,俾其陰平陽秘,心腎相交,標本同治,夢止精蟄,故適用於陰虛陽弱失精夢交之病。

使用注意

忌海藻、蒸菜、生蔥、豬肉、冷水。

附方

名稱:龍骨湯組成:龍骨、甘草(炙)、黃連各四分,當歸、乾薑各一分用法:以水四升,煮一升二合。食前分三次溫服主治:①《幼幼新書》引《嬰需方》:小兒下利不住。②《聖濟總錄》:小兒冷痢腹痛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八引《嬰孺方》名稱:龍骨湯組成:龍骨五分,甘草(炙)、乾薑、當歸、黃連、赤石脂、附子(炮裂,去皮臍)、前胡各三分用法:以水四升,煮一升二合。分為六服,旦服至午令盡主治:小兒利,已服湯利去實,實去後而利不住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八引《嬰孺方》名稱:龍骨湯
組成:龍骨半斤用法:搗碎。以水一斗,煮取五升,使極冷,稍稍飲。其間或得汗即愈主治:①《肘後備急方》:熱病不解,下痢困篤欲死者。②《外台秘要》引《深師方》:傷寒已八九日至十餘日,大煩渴熱盛,而三焦有瘡䘌者多下痢或張口吐舌呵吁,咽爛口鼻生瘡,吟語不識人出處:方出《肘後備急方》卷二,名見《外台秘要》卷二引《深師方》功用:除熱毒,止痢名稱:龍骨湯組成:龍骨、遠志、茯神、防風、牡蠣各二兩,甘草七兩,大棗七枚用法: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二次服,日日作之主治:驚憂怖迫逐,或驚恐失財,或激憤惆悵,致志氣錯越,心行違僻,不得安定者出處:方出《肘後備急方》卷三,名見《聖濟總錄》卷十四名稱:龍骨湯組成:龍骨、甘草、大黃、赤石脂、石膏、桂心、寒水石、栝樓根各二兩用法:上藥治下篩,以酒、水各五合,煮散二合,二沸去滓服主治:少小壯熱,口渴引飲,下痢出處:《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