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風景區

龍頭風景區

龍頭旅遊風景區從縣城犁頭咀碼頭到龍頭灘、雷公山脈,規劃面積為29平方公里。有數百年歷史的龍頭塔、龍王廟等文物古蹟,有飛流直下的五疊瀑布,共有二十八個景觀,讓遊客留連忘返。

基本信息

地理環境

龍頭,位於龍南縣桃江鄉與全南縣龍下鄉相接處的龍南境內。龍頭旅遊風景區從縣城犁頭咀碼頭到龍頭灘、雷公山脈,規劃面積為29平方公里。

景區景觀

從縣城西隅的犁頭咀登上遊船,即向龍頭灘順流進發。船入江中,水波粼粼,兩岸風光,景致萬千。山、水、林、形、聲、色,融於一體。沿江而下,經九曲十八灘,兩岸有勝似仙境的玉石仙岩,有數百年歷史的龍頭塔、龍王廟等文物古蹟,有飛流直下的五疊瀑布,共有二十八個景觀,讓遊客留連忘返。

平浰碑

位於桃江東岸的玉石仙岩,儼如“江邊飛來石”。這裡有個岩洞稱玉虛洞,可容數百人,洞中有垂吊石鐘、石筍,洞壁有形肖天成的驚蛇、奔象等。明都御史王陽明(王守仁)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9年)“平三浰”時,到此一游,並在玉虛洞內撰文勒碑,名之為《平浰碑》。

玉石仙岩洞

玉石仙岩洞穴玲瓏,巧奪天工,“雙洞奇絕,徘徊不忍去”,因寓“陽明小洞天”之中。當此之時,興致上來,詩情大發,一次撰集律詩達五首之多。此洞有王陽明等歷代名人親書石刻共43方,這些詩作石刻,令人陶醉,是不可多得的人文景觀。

九曲十八灘

約行一公里,便開始進入了九曲十八灘。但見江中危石突兀,波濤洶湧,險象叢生。然而,遊船顛簸,順流直下,使您無法知道過了幾處險灘、幾處深潭;有的又似“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之感。五、六公里的水路,航行半個多小時,便可到達桃江河道中最險要的灘頭——龍頭灘。這裡兩岸陡壁峭立,江中巨石壁立,江水從石峽中奔流直瀉,洶湧澎湃,象捲起千堆雪浪,恰似長江三峽。難怪人們說:“若無七分膽,敢下龍頭灘?”

龍頭雪浪

船到龍頭灘,這裡河道狹窄,暗礁峋嶙,水急湍流,波濤洶湧,頗為壯觀,古時為龍南八大景之一“龍頭雪浪”,以後因為影響舟船航行而炸毀。據傳南宋末年,著名愛國將領文天祥之弟子鍾克俊,為了呼應文天祥英勇抗金,就在贛州組建義勇軍接應,後來聽到文天祥抗金失敗,便解散義軍,自己回到龍南在龍頭灘投江自盡,表現了他誓死不屈的元軍英勇氣概,被人們贊稱為“龍南的屈原”。

登上龍頭灘碼頭,東岸有座雄偉而精巧的古代建築立於岸頭,這就是龍王廟。此廟坐南朝北,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造型別致,古樸典雅、結構奇特。幾經滄桑,這龍王廟古建築尚保存下來。在岸頭遠看就象一座海市蜃樓,矗立於青山綠水的螢幕上,給人以沉思和遐想;近看它又象一座橫堅的豐碑,記錄了歷史的滄桑和昨日的輝煌。廟前大門頂上掛著塊金碧輝煌的橫匾,上面陰刻著“龍王廟”三個大字。廟內,香菸裊裊,陰風習習,身置其中,頓覺心驚肉跳,煞是可敬可畏。“龍王爺”正面端坐在殿堂中央,兩旁站立著一對童男玉女,繪聲繪色,威勢奪人。“雨師、風伯、電母、雷公”四大護神壁面也已按歷史原貌修復。更讓人耐心尋味的是一副對聯:“喚雨呼風永駐人間降福祉,鎮魔除惡長蔭黎庶保平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