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隱洞

龍隱洞

龍隱洞,位於廣西桂林宜州市南五里許月牙山的西北麓,高8-12米,寬8-20米,長64米,面積645平方米,其中有一條碩大、蜿蜒、矯勁石槽通貫洞頂,傳為老龍隱此留下的痕跡。是聞名的旅遊景點。

概述

龍隱洞,位於廣西桂林宜州市南五里許月牙山的西北麓,高8-12米,寬8-20米,長64米,面積645平方米,其中有一條碩大、蜿蜒、矯勁石槽通貫洞頂,傳為老龍隱此留下的痕跡。洞軒敞如屋,中有時龍呈岸首之勢。碧間現鱗甲之痕,龍身若隱若現,似有乘雲隱去只狀,故名“龍隱”。

景點

龍隱洞又名“集真洞”,前有三門,岩道上下層疊,縱橫交錯,互為貫通,全長1公里許,均可從後三門出。由左穿壁而過,即為雙門洞、桄榔岩。下有深潭潛通地下河,石乳羅列,光怪陸離,令人目不暇接。

歷史記載

江西詩派始祖黃山谷游後在其《乙酉家乘》記上“蛇行一里許,秉燭上下,處處鍾乳締結,皆成物象。時有洞壑,行步差危”。明代慶遠知府林庭杓贊此洞為“鬼斧鑿成珠玉界,仙人指點珊瑚洲”。地理學家徐霞客於崇禎十一年(公元1638年)考察至此,為探此處奇奧,特抱被宿於龍隱洞,在其遊記中記述特祥

景色

洞外茂林修竹,清泉曲徑,景致清幽。宋時建有山谷祠、三賢祠、春意庵等,為人們景仰先賢之處。又曾建有御書閣,珍藏宋真宗御筆十六軸。歷代建有廣化寺(又名“南山寺”),殿宇宏偉,佛像數十,享譽桂西北。寺前夕陽樓為清末添建,是避暑勝地,遊人至此小憩,頓覺心曠神怡。送將軍黃忱於崇年元年(公元1102年)出兵安化回師慶遠時,慕此處林泉之勝,特結伴來游,飛觴奏樂,流連忘返。益州刺史張自明稱此處為“紫華福地”,曾賦詩讚嘆“百尺岩錢絕地,刀刃先我著毛庵”。

地域風情

每當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這裡遊人如織,活品茶論古,活縱情抒懷;或秉燭游洞,或瀏覽古蹟。更有山歌對唱,此起彼伏,歡聲笑語迴旋山巒。如今雖然廣化寺卟復存在,丹奇岩完整,古蹟猶存,其清幽、奇特之姿不減當年。洞前廣坪寬達數畝,綠草如茵;嘩嘩清流繞山而過,更添韻味。新修的公路可通達洞前,交通異常方便。南山龍隱洞正以其絢麗多彩的特有魅力和時代薪姿吸引四方遊客。

參考文獻

http://hi.baidu.com/tjz828/blog/item/41662b01ab2a13087bec2ccf.htm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