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山[四川成都市龍門山]

龍門山[四川成都市龍門山]

龍門山位於四川省彭州市市區西北16公里處湔江西畔。又稱丹景山,屬龍門山山前單斜低山,呈南北走向,面積1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150米,登臨山頂望鄉台,可俯瞰岷、湔二水,五代前蜀國君王衍、明代學者楊慎游此留有詩文。明代東嶽殿華表、石獸、石碑、塔林、牡丹坪、鴨綠橋等古蹟猶存。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圖)龍門山[四川]龍門山[四川]

位於四川省四川盆地西北邊緣,廣元市、都江堰市之間。東北-西南走向。包括龍門茶坪、九頂等山。東北接摩天嶺,西南止岷江邊。綿延200多千米。海拔1000~1500米。龍門山最高峰海拔2345米,海拔由盆地邊緣2000米向西逐漸升高到3000米以上,主峰九頂山海拔高達4984米,氣象萬千。 由於所處構造位置的特殊性,形成了獨特的地質奇觀,具有較高的科研和觀賞價值。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的面積約 1900平方公里,包括了彭州什邡綿竹三個縣市的部分地區。其中彭州園區為葛仙山———關口———蓮花洞一線以上 780平方公里的低山和高山區,在彭州境內有九峰山風景名勝區、白水河自然保護區、白鹿森林公園、銀廠溝、丹景山、回龍溝、葛仙山、塘壩子等主要景區。

自然資源

龍門山鎮資源豐富。境內處於龍門山脈的過渡地帶,雨量充足,物產豐富,林木茂密。森林覆蓋率達56%,木材蓄積量21萬立方米,盛產名貴中藥材和山珍植物,還有國寶大熊貓等珍奇動物。礦藏有銅、鎳、鐵、磷、沙金、石棉、石墨、滑石、石灰石、蛇紋石、石英石、花崗石、無煙煤等。

景觀特色

(圖)龍門山[四川]龍門山[四川]

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的特色就是“飛來峰”,園區內“飛來峰”集中分布在彭州市境內。“飛來峰”為地質術語,意即外來岩塊,最早於 19世紀 80年代發現於歐洲的阿爾卑斯山。我國地質學家於上世紀 20年代末首次在彭州發現“飛來峰”,經眾多中外地質學家研究確認,並錄入地質教科書中。

配套地質景觀在彭州市境內主要與“飛來峰”相伴出現的溶蝕窪地、溶洞石林等地質景觀,其景觀優美,自然生態環境良好,對於地質科研和大眾旅遊都具有很大的開發利用價值。

自然景觀由於龍門山地質環境和地理環境的特殊性,孕育出了十分豐富的自然景觀,有原始森林、溪流、瀑布雲海、日出、佛光、湖泊、杜鵑花山等,珍稀動物有國寶大熊貓、小熊貓、牛羚、金絲猴及珍稀珙桐、水杉、銀杏三大植物活化石。

人文景觀彭州境內的人文景觀十分豐富,道教、佛教、天主教在歷史上都有過較為繁盛的時期,其中有我國道教發源地陽平觀、享譽東南亞的佛教寶地龍興寺、建於1902年的上書院天主教堂以及其人人文景觀等。

除此之外,地質公園內還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保存完好的生態系統,區位條件優越,是極具優勢的休閒度假、遊覽勝地。

景點景觀

銀廠溝

龍門山龍門山

國家級旅遊區銀廠溝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彭州西北的龍門山風景名勝區內,是龍門山風景名勝區旅遊的主要景區之一,距成都公里的彭州市龍門山鎮。因明朝崇禎皇帝的天宮劉宇亮在此開銀礦而得名。銀廠溝的海拔高度在米左右,氣溫比成都低4℃左右,夏季最高氣溫不超過24℃,晚間更覺體涼心靜,是距成都最近而海拔相對最高的避暑休閒、清心養身的天然勝地。

銀廠溝內奇峰疊峙,雲蒸霞蔚。峽谷低處,古木蔽天。湍急的河流,在密林山崖中忽隱忽現,為峽谷增添了一種莫名的神秘與肅穆。景區四季景色各異,春日杜鵑似海,冬日素裹銀裝,盛夏金秋則林森蔥鬱,清流急湍,飛漱其間。是蜀山蜀水的經典代表。

銀廠溝所在的龍門山是國家首批公布的國家地質公園。景區內有馳名中外的龍門山推覆構造代,其地層發育豐富。分布眾多的飛來峰、古冰川遺蹟、典型地層剖面的地質遺蹟,被稱為地質博物公園銀廠溝是龍門山大峽谷景區的精華,高峻的峰巒峭立雲天,幽深的峽谷縱橫交錯。激流奔騰,峭壁如削,以懸橋棧道,峽谷怪石、飛瀑彩虹著稱。

九峰山

龍門山龍門山

九峰山,海拔3315米。神聖奧妙之區,道佛共享之地。古之朝山者言,凡心不誠者,往往遇風雨雷電,不得生還或不得善終。

九峰之名,依九座山峰而得。清嘉慶《彭縣誌》載:“在西北百六十里,至此奇峰地依天,聳然峙列者九,實為彭邑諸山之冠,故名。”九峰形態如何?嘉慶志里說:“九峰東北白清龍、朱雀、火焰、天牙,中日背光,西南曰仙人、黃龍、元武、白虎諸峰,迤邐蜿蜒。”

龍門山龍門山

九峰雲霧繚繞,高入雲天。古蜀人在尚未認識日地關係的時候,還以為高峻挺拔的九峰擋住了日月運行的去路,稱九峰之間的峽谷為“日所入”的“蒙谷”(太陽休眠之所)。有研究《山海經》的人說,九峰山就《大荒西經》中所指的“靈山”。巫彭、巫威、巫即、巫股、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等十個巫師從這裡上天下地。各種各樣的藥物都生長在這裡,他們上天下地的時候,也要順便採擷一些來為人們治病。所以,此山又有“天梯”、“神仙路”、“人間仙境”之稱。並說此山是“登之乃靈”、“登之乃神”、“登之能不死”、“登之能使風雨”,“產不死之藥”的山。

眾山峰中,火焰峰尤為奇特。其間峽谷幽深,飛瀑成群,流泉清澈,山島成韻原始森林異彩繽紛,雲海佛光變幻莫測;春時杜鵑怒放,燦若朝霞,冬時紅裝素裹,分外妖嬈。道佛兩家爭相占領。北宋時期已是“樓閣亭軒、隱然樹竹間的”川西勝地。火焰峰成了九峰山的代稱。後人所說的九峰山已不是指九座山峰,而是指火焰山峰了。

歷史上許多神僧、先賢莫不駐足於此。宋元明清以來一直流傳著九峰祖師的故事。九峰山過去使官民敬畏,似乎誠心朝山求事,則捍民消災,祈雨求子等無有不靈。其廟宇材料也不同一般,山中廟宇過多用鐵瓦巨木。

地質地貌

地質

龍門山龍門山

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位於四川省彭州市、什邡市、綿竹市境內,總占地面積1900平方公里,主要地質遺蹟類型為推覆構造(飛來峰)或“冰川漂礫”、地貌、地層剖面。岩性多樣,從古生代的片岩、板岩、千枚岩、石灰岩到中生代的紅色砂泥岩、櫟岩都有分布。此外有花崗岩,為四川省各時代地層發育最全的山脈,也是中國泥盆系地層沉積的典型地區。山體東陡西緩,東坡多以斷崖與盆地底部相接。龍門山是四川強烈地震帶之一。自公元1169年以來,共發生破壞性地震25次,其中芮氏6級以上地震18次。龍門山東部迎風坡雨澤充沛,是四川著名的鹿頭山暴雨區所在地。西部背風坡岷江河穀雨水稀少,氣候十分乾燥。龍門山東、西坡民族也不同,東坡是漢族分布區,西坡為羌族聚居地。龍門山也為大熊貓和多種珍稀動物產地,已建有北川小寨子溝自然保護區,面積不足1萬公頃,保護對象為大熊貓、金絲猴和綠尾虹雉等。龍門山的煤、鐵、銅、硫鐵礦、磷、石棉、水泥用灰岩也很豐富。

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是馳名中外的龍門山推覆構造帶的縮影,其地層發育豐富,分布眾多的飛來峰與歐洲阿爾卑斯山飛來峰齊名,具有典型地學意義。公園內還分布有古冰川遺蹟、典型地層剖面等地質遺蹟,被地質科學家稱為“地質科學迷宮”。

地貌

龍門山龍門山

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坐落在龍門山中段,主要分布於彭州和什邡境內。此地岩層上古生界地質現象發育,厚度大,層層展現地球上古老地質的演變過程,為地球地質演化過程的活檔案。經同位素測定,此地閃長岩年齡為20.43億年,花崗岩年齡為10.27億年,雜岩為6.54億年——7.67億年,奧陶系大理岩不整合地覆蓋其表面上,在岩體邊緣有白雲母偉晶岩出露,晉寧中期花崗岩入侵於前震旦系變質岩中,是世界上極為罕見的地質大觀園。2002年,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在彭州九隴鎮正式掛牌。

龍門山是四川強烈地震帶之一。自公元1169年以來,共發生破壞性地震26次,其中芮氏6級以上地震20次。公元2008年5月12日,由於印度板塊向亞洲板塊俯衝,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高原物質向東緩慢流動,在高原東緣沿龍門山構造帶向東擠壓,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剛性地塊的頑強阻擋,造成構造應力能量的長期積累,最終在龍門山北川——映秀地區突然釋放,發生芮氏8.0級地震(汶川地震)。

龍門山東部迎風坡雨澤充沛,是四川著名的鹿頭山暴雨區所在地。西部背風311坡岷江河穀雨水稀少,氣候十分乾燥。龍門山東、西坡民族也不同,東坡是漢族分布區,西坡為羌族聚居地。龍門山也為大熊貓和多種珍稀動物產地,已建有北川小寨子溝自然保護區,面積不足1萬公頃,保護對象為大熊貓、金絲猴和綠尾虹雉等。龍門山的煤、鐵、銅、硫鐵礦、磷、石棉、水泥用灰岩也很豐富。

現狀

2008年5月12日,龍門山全境遭受2008年汶川大地震襲擊,損失慘重。龍門山風景名勝區/地質公園的銀廠溝景區/園區多處自然景觀中的精華景點,如大、小龍潭等已經永遠消失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