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福壽碑

龍虎福壽碑

范縣濮城鎮《龍虎福壽碑》被譽為翰墨奇品,它以其高超奇妙書法藝術,幾百年被人們所珍愛。此碑共由四塊刻石組成,每塊高170厘米,寬85厘米,下字上詩。大字為拳書,小字為指書。龍、虎、福、壽四個大字,是字又是畫,“龍”蟠、“虎”踞、“福”圖、“壽”星,極盡象形之妙,不惟字奇,題詩亦佳,如此詩、書、畫並美之作,實屬難得,無怪當時薈萃於濮州(今濮城鎮)的文人墨客,盡為擱筆嘆服,後世摹拓傳賞不已。

概述

龍虎福壽碑 龍虎福壽碑

歷史

明末,濮州商賈雲集,十分繁華。山西來濮經營謀生之士、商、工、藝等人甚多,他們在組織的“同鄉會”中,為突出一個“義”字來維護團結,除在濮州建立山西會館外,還集資修建關帝廟。當時山西鳳台縣(今晉城市)來濮經商的曹炳(字炎烈,一字燠遠),資產較薄,無多銀錢可捐,但他卻有詩書畫絕藝在身,因書寫鐫刻成“龍虎福壽”四塊石碑以獻,使關帝廟大為增色。

“龍虎福壽”四塊石刻為誰而立,為誰而頌,歷來傳說不一。當地專家考證,此碑為關帝廟而立,為關羽而頌。詩中曰“豪俠三結義,功名百戰場”,只有三國關羽堪稱此言,還有誰“始克當”呢?“雲仍千里庶,爵祿萬年長”。“雲”、“長”二字嵌於詩句之中,這不是明明點出了關羽的名字嘛!關羽,字雲長,河東(山西)解縣人,因義殺人,避罪亡涿,結識劉備、張飛,在一個桃園中結為兄弟,情同手足,史稱“桃園三結義”。後隨劉備轉戰南北,屢立戰功,人稱:“熊虎之將”、“萬人之敵”。特別在斬顏良解白馬之圍、單刀赴會、大戰襄樊諸戰中,表現了他那豪氣凜然,威震華夏的英雄氣概。死後千古敬仰,配享祀祠,真是福壽齊天。所以“龍虎福壽”都是對關羽而頌,舍此莫能屬者。

濮城關帝廟,抗日戰爭時期毀於兵燹(xiƒn顯),人們珍愛這四塊石刻,把它埋藏起來。建國後,濮城修建文化館時,又把它扒出來,嵌於樓下展室,保存十分完好。可惜“文革”初期竟遭鐵錘之劫,西施面變成了麻姑臉。所幸者,碑身完好,大部字跡尚可辨認。現四塊石碑仍存放在濮城文化館內。

題詩

此碑所題詩,因系草書寫成,不易辨認,為饗讀者,今釋文如下:

龍:海門初出浪如山,霹靂橫空頃刻間。怒目一聲鱗甲動,半天煙雨電光寒。

虎:霧隱南山草木寒,忽聞老去盡成斑。未易林下安生息,好與君王鎮九關。

福:福字虔誠獻,惟公始克當,雲仍千里庶,爵祿萬年長。豪俠三結義,功名百戰場。早知累代後,日月與爭光。

壽:壽字虔誠獻,惟公稱此言。禴(yuˆ躍)祠彰大節,遺像肅忠魂。歌舞晨昏接,燕當遠近繁。也知千載後,生氣凜然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