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藏寺

龍藏寺

龍藏寺原名慈惠庵,始建於唐貞觀三年(629年)。宋大中祥符年間擴大為寺,更名為龍藏寺,元末毀,明洪武初和清康熙初先後再建。經清初高僧大朗和晚清詩僧雪堂主持,敬賢重才,招致文人薈萃。詩人書法家輩出,建龍藏寺碑林,樹大朗和尚築堰治水功德碑。

基本信息

概況

簡介

龍藏寺龍藏寺

新繁鎮“龍藏寺”原名慈惠庵,始建於唐貞觀三年(629年),宋大中祥符年間擴大為寺,更名為龍藏寺,元末毀,明洪武初和清康熙初先後再建。經清初高僧大朗和晚清詩僧雪堂主持,敬賢重才,招致文人薈萃,詩人書法家輩出,建龍藏寺碑林,樹大朗和尚築堰治水功德碑。著名詩人、書法家顧處長初晚年居家龍藏寺,卒後與繼室范雒娟同葬寺側。

布局

龍藏寺龍藏寺
龍藏寺為最典型的“一半子孫廟、一半叢林”性質的寺院。此寺建於唐太宗貞觀三年(629年),歷代規模宏大。清初,大朗禪師住錫於此。大朗屬破山海明禪師下傳宗派,但不是臨院濟正宗,而屬於臨濟岔派。寺內住持自大朗以後,都是師徒代代相傳。此寺的“本家”寺院有什加慧劍寺、彭縣中正寺等,彼此關係十分密切。寺外還有腳廟(即下屬寺廟)十座,田地千畝以上。寺內也部分接待雲水僧掛單,1940年還傳過一次戒。此寺齋堂前掛的梆(木魚),不像子孫廟魚尾向山門,也不像叢林魚頭向山門,而是魚頭向齋堂外,與大殿平行橫掛的。

規模

龍藏寺龍藏寺
龍藏寺,占地300餘畝,寺內風景秀麗,古樹眾多,珍藏著9幅精美的明代壁畫,它薈萃了蘇軾、黃庭堅、文徵明、王守仁、董其昌、石濤、劉墉、梁同書、王文治、何紹基等古今著名書法家的200餘座碑林。其中,大殿里氣勢恢弘、繪畫精美的壁畫更是被視為藝術精品,被稱作“天龍八部”。(如今80%的碑刻近100通被移至新都升罨桂湖,改稱桂湖碑林)。

旅遊指南

龍藏寺龍藏寺
龍藏寺是一個價值非常大的文物單位,先不說壁畫和碑林,光是建築就很獨特,它採用的園林式風格與其它寺廟的宗教式風格就很不相同;其次,它屬一半“子孫廟”一半叢林的性質,很有研究價值。另外,它在清朝就創建了佛學院,並是古蜀琴文化的中心。

適宜季節: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門票價格:免費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新繁鎮榮軍路86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