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苴鎮

龍苴鎮

江蘇省連雲港市灌雲縣龍苴鎮,是蘇北五市歷史最悠久的名城古鎮。楚漢戰爭中漢將韓信攻取齊地,西楚霸王項羽派遺大將司馬龍苴在此築城迎敵,因而得名——龍苴。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的東魏武定七年,還在龍苴建立了第一個海州府,成為轄六郡十九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龍苴城成了名垂千古的海州故城。龍苴鎮面積64.08平方公里,下轄15個村1個居委會,153個村(居)民小組,1.26萬農(居)戶,4.86萬人口。鎮內實現村村通公路,與相距1公里的寧連高速公路和相距10公里的“204”國道接交連網,西北距連雲港民航機場僅60公里,距新浦火車站僅45公里,距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連雲港只有60公里。2005年,龍苴鎮被市委、市政府授予“2005年度經濟成長二十優鄉鎮”。

基本信息

經濟發展

龍苴鎮龍苴鎮

龍苴鎮緊緊圍繞“實現兩個進位,奮力崛起蘇北”的奮鬥目標,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龍苴鎮近幾年來,緊緊圍繞“實現兩個進位,奮力崛起蘇北”的奮鬥目標,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鎮實現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2007年地區生產總值22515萬元,比上年增長24%;財政收入1294萬元,比上年增長87.81%;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21500萬元,比上年增長123.03%;農民人均純收入5160元,比上年增17.3%。被市委市政府授予“2007年度經濟成長二十優鄉鎮”。實現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2007年地區生產總值22515萬元,比上年增長24%;財政收入1294萬元,比上年增長87.81%;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21500萬元,比上年增長123.03%;農民人均純收入5160元,比上年增17.3%。被市委市政府授予“2007年度經濟成長二十優鄉鎮”。

龍苴鎮通過“大招商,招大商”全力推進工業項目建設。共引進各類規模工業項目29項,其中浙江台州客商投資2400萬元的愛斯特沐浴設備俄羅斯客商投資400萬美元的西標金屬製品2個項目,在縣工業園區一投產就受到歐洲、中亞、南非等國家和地區的青睞,呈現出產銷兩旺的格局。在縣工業開發區的骨幹工業項目還有投資2100萬元新建的江蘇惠豐製衣等項目。總投資均為500萬元的惠豐肥料吉雲木業裕豐禽業等3個項目形成了循環經濟“黃金鍊”,成為典型的效益型農業龍頭企業。

農業經濟

龍苴鎮從做優糧食產業、做強蛋雞產業、做大林木產業、做特西紅柿產業、做精畜牧產業入手,調優產業結構,打造特色農業。2005年,麥稻單產分別突破360公斤和600公斤,創歷史新高。蛋雞產業已成為淮安市鄉鎮一級最大的蛋雞養殖基地。龍苴鎮以范莊為中心的667公頃經濟林,被定為市“三八”綠色示範基地。2003年,被省農林廳評為“植樹造林工作先進單位”。大力抓好農村勞動力轉移,龍苴鎮在外從事三產為主的勞務人員達8920人,農民人均純收入3848元,2004年被縣委、縣政府授予“農民培訓與勞務輸出先進單位”。

灌雲縣龍苴鎮把加快高效設施農業示範園建設,作為加速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突破口,高起點規劃,快速度啟動,結合實施縣委縣政府制定的萬畝日光溫室大棚集聚群建設戰略規劃,在東南片建成了石門、青墩和楊范等三個各具特色的基地化高效設施農業示範園,成功打造了龍苴鎮崗嶺區域三村連片的高效設施農業“金三角”。

自然資源

龍苴鎮龍苴鎮

龍苴鎮轄區內的前埠後埠范莊一帶200公頃地下擁有0.5—1.5米或5米至25米深不等的紅土礦床,總蘊藏量達1.25億噸,經科研單位專家鑑定,此紅土屬於棕紅色瓷土,是燒制彩色陶瓷製品的理想原料。

龍苴鎮域內東有6000多年歷史的馬莊新石器遺址,南有文學家許喬林、數學家許桂林“二許”的墓葬和72座漢墓群,西南有聞名方圓幾百里的“娘娘廟緊靠美人橋”,北有楚漢大戰中韓信攻齊時,西楚霸王項羽派遣的大將司馬龍苴首建的漢古城遺址,同時又是連雲港市文物保護單位,均有旅遊開發價值。

特色產業

龍苴鎮鎮黨委、政府始終把做大蛋雞產業,創新雞蛋品牌,作為實現富民強鎮的主抓手,蛋雞養殖逐步向規模化、基地化、市場化方向發展,已成為促進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2005年龍苴鎮蛋雞養殖戶已發展到9108戶,其中1000羽以上養殖戶發展到420戶,飼養總量發展到92萬羽,僅蛋雞養殖一項,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588元,2006年6月成立了連雲港裕豐禽業有限公司,註冊經營的“金冠”、加等系列營養蛋通過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和江蘇省農林廳無公害農產品認證。

社會事業

龍苴鎮龍苴鎮

龍苴鎮新建鎮村公路50公里,共新建和改建20000多平方米教學樓,改善了教學條件。龍苴中學通過市常規管理達標校的驗收,龍苴中心國小通過了市實驗國小的驗收。積極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龍苴鎮參合人口數達2.4萬人。廣電事業有了突破性進展,五年新發展有線電視用戶568戶,2003年龍苴廣電站被省廣播電視局授予“優秀鄉鎮廣播電視站”。全面落實上級扶貧政策,五年共改造草危房11.77萬平方米,救濟災民和困難民眾1.44萬人次。被連雲港市命名為首批市級新型小城鎮,農民人均住房24平方米。

2006年龍苴鎮的發展思路為:“搶項目,實現工業強鎮;抓環境,提升古鎮形象;做產業,打造蛋雞龍苴”。奮鬥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1.8億元,財政收入6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000元,固定資產投入2億元,增長67%,其中工業投入1.5億元,增長80%;新上工業項目1000——3000萬元的2個,3000——5000萬元的工業2個,5000萬元以上的1個,新辦外資企業2個,引進外資150萬美元。

和諧社會

龍苴鎮把加強和諧社會建設,最佳化發展環境,作為推進富民強鎮的關鍵措施。一是堅持制度化開展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教育。2006年鎮黨委被市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二是堅持制度化開展文明創建活動。全面實施公民道德教育“五進”工程。該鎮范莊村2006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村”,被省民主與法制建設領導小組授予“民主與法制”建設示範村。三是堅持制度化開展平安龍苴建設。充分發揮公安、司法綜治辦信訪辦、調解委等五個職能部門作用,抓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維護社會穩定,嚴肅查處各類損害經濟發展軟環境的人和事,投資環境不斷最佳化,對外吸引力明顯增強。2005年、2006年連續兩年被市政府授予“社會治安安全鄉鎮”。

特色社區

龍苴鎮龍苴鎮

灌雲縣龍苴鎮龍苴社區地處鎮政府所在地,鎮中心集鎮,擁有耕地面積287.9公頃,9個居民小組,2759戶,7411口人,是灌雲縣有名的蛋雞養殖特色區。全社區共有700戶從事蛋雞養殖,其中3000羽以上蛋雞養殖重點戶60戶,10000羽以上養殖大戶18戶,全社區蛋雞飼養量已達50萬羽,年產3500噸以上鮮蛋,2006年人均純農收入達到4500元。被農業部和省農林廳認定為“無公害產品”和“無公害產地”。龍苴社區蛋雞養殖主要從如下三個方面彰顯特色。

大戶領頭創特色。該區的青年農民周朝青從1992年承包原龍苴村廢墳場5.5畝白手起家,創辦起萬羽蛋雞養雞場,開始不懂技術花高薪聘請2名專業技術員作指導,經過15年的奮力拚搏,養殖規模由1萬羽發展到7.5萬羽,占地面積由5.5畝,發展到11畝,由1個地地道道養殖“門外漢”,成長為養殖、配料,防疫的“土專家”,通過周朝青領頭帶動全村全社區農戶發展起蛋雞養殖。使全社區很快掀起了“養殖熱”。全社區的養殖大戶由1戶發展到60戶,就連搞客運的劉金林都改行辦起了2萬羽蛋雞養殖場。

合作聯營創特色。在鎮政府倡導、周朝青組織下,該社區於2004年5月18日,成立了自我組織、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發展,聯合經營的合作經濟組織“龍苴鎮蛋雞合作社”,首批發展社員56人,合作社制定了章程,明確了活動宗旨、服務方向,合作社內設“科普、購銷、配料、防疫”等四個服務組,合作社主要吸納養殖重點大戶為社員,主要聯營合作的方式整合養殖戶之間的技術資金、信息資源優勢,改單兵作戰為團體作戰,共同抵禦市場和疫情的風險,現在合作社社員已發展到110人。

拉長產業創特色。在加強農民經濟合作組織蛋雞合作社建設的基礎上,又相繼創建了“連雲港裕豐禽業有限公司”和“連雲港惠豐肥料有限公司”,拉長了蛋雞養殖的產業鏈,組成了蛋雞養殖循環經濟產業鏈。明確發揮蛋雞合作社的“四自一聯”作用,不斷發展全社區養殖規模;發揮“裕豐禽業”鮮蛋專營優勢,搞活市場,徹底解決養殖戶蛋雞養殖銷售難問題;發揮“惠豐肥料”的服務優勢(利用雞糞為原料,搞好有機顆粒肥料加工),及時解決雞糞帶來的污染問題,又提高了經濟效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