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舌蘭科

龍舌蘭科

龍舌蘭科包括多種生長在沙漠或乾旱地帶的植物,有18個屬大約550-600種,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熱帶、亞熱帶和暖溫帶地區。不過最新的APG II 分類法根據分子生物學的研究,將朱蕉屬Cordyline和龍血樹屬Dracaena剔除單獨列為龍血樹科Dracaenaceae或合併入假葉樹科Ruscaceae,將Nolina,Beaucarnea和Dasylirion屬合併成酒瓶蘭科Nolinaceae後來又併到假葉樹科,另外又增加了許多原來屬於其他科的屬。單子葉植物,約20屬,670種,大部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中國原產的約2屬,6種,產南部,引入栽培的4屬,約10種,除供觀賞外,有些為很重要的纖維植物,如龍舌蘭屬。

基本信息

簡介

龍舌蘭科龍舌蘭科

龍舌蘭科

Agavaceea 龍舌蘭科,單子葉植物,約20屬,670種,大部分布於熱帶亞熱帶地區,我國原產的約2屬,6種,產南部,引入栽培的4屬,約10種,除供觀賞外,有些為很重要的纖維植物,如龍舌蘭屬Agave。植物有根莖;莖短或很發達;葉常聚生於莖的基部,狹,通常厚或肉質,邊全緣或有刺;花兩性或單性,輻射對稱或稍左右對稱,總狀花序式或圓錐花序式排列,分枝承托以苞片;花被管短或長,裂片近相等或不等;雄蕊6,著生於管上或裂片的基部,花絲絲狀至粗厚,分離,花葯線形,背著;子房上位或下位,3室,每室有胚珠多顆至1顆;果為一漿果或蒴果。本科的種屬在Engler系統中一部置於百合科內,一部置於石蒜科內,其分別點為性喜乾燥,外線形,有纖維,常聚生於莖的基部或頂部,花常排成極大的圓錐花序。
科號 恩格勒:296哈欽松:313

龍舌蘭科的植物一般都是從根中直接生長出葉子,葉脈平行,葉根木質化,葉長,尖端一般有硬刺。許多種類都有大而漂亮的花,有多種觀賞植物。有的龍舌蘭品種可以釀造龍舌蘭酒,許多品種可以用來生產植物纖維。

分布量

世界:20屬, 670種;中國:6屬,17種
引種狀況 非引種
所有屬 Agave L., Cordyline Comm. ex Juss, Dracaena Vand. ex L., Polianthes L., Sansevieria Thunb., Yucca L., 

百合目(Liliales)的一科。約22屬,至少720種,廣布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地區。植株基短,常木質化。葉通常成簇基生,窄披針形,常肉質,邊緣有鋸齒。多數種花簇大,花多數。果為蒴果或漿果。

龍舌蘭屬(Agave)的葉片含纖維,是重要的纖維作物。瓊麻取自劍麻(A. sisalana),為質量最優的硬纖維(葉纖維); 美洲劍麻(A. fourcroyoides)產赫納昆劍麻;坎塔拉龍舌蘭(A. cantala)產呂宋麻。

分類

一種克美蓮屬植物的花(Camassia cusickii)一種克美蓮屬植物的花(Camassia cusickii)

屬:龍舌蘭屬 Agave 知母屬 Anemarrhena Behnia Beschorneria 紅花月下香屬 Bravoa 克美蓮屬 Camassia 肥皂根屬 Chlorogalum 吊蘭屬 Chlorophytum Clistoyucca Eremocrinum 萬年蘭屬 Furcraea Herreria Hesperaloë Hesperocallis Hesperoyucca 玉簪屬 Hosta Littaea Manfreda 晚香玉屬 Polianthes Prochnyanthes Pseudobravoa Samuela 絲蘭屬 Yucca 有幾種龍舌蘭屬植物含汁液,經發酵可製成帶乳酪味的致醉飲料。

龍舌蘭(A. americana,世紀樹)原產北美西南部,廣泛栽培於室內外,葉緣具刺,長1.5∼1.8公尺(5∼6呎),花葶長7.5∼12公尺,均供觀賞;無莖,10∼15年後,抽出分枝的穗狀花序,花黃色,花後植株枯死,基部遺留多數幼株。絲蘭屬(Yucca)多數種具木質莖和帶刺的葉,常栽作觀賞花卉,諾蘭花屬(Nolina)和假絲蘭屬(Dasylirion)的部分種除花葶較高和葉較窄外,其它特徵與絲蘭屬相似,亦栽培供觀賞。

假絲蘭(D. acotrichum)具短基;彎序諾蘭花(N. recurvata)基部膨大,瓶狀;均為常見的觀賞花卉。熱帶種藍朱蕉(Cordyline indivisa)、巨朱蕉(C. australis)和鐵樹(C. terminalis)的紅葉和寬脈變種常用作溫室和室內盆栽植物。龍血樹屬(Dracaena)和虎尾蘭屬(Sansevieria)植物也是觀賞花卉。晚香玉(Polianthes tuberosa)花白色,排成穗狀花序,常栽培以提取揮髮油。

栽培方法與技術

龍舌蘭植物一般都是分株繁殖或是播種繁殖,由於種子購買極其的不容易,所以我們一般都是購買小苗或者直接購買成株,由於很多品種的成株價格很高,一般以購買小苗為主。

龍舌蘭科植物大多數都栽培比較簡單,可以在我們新昌進行廣泛的進行栽培,龍舌蘭科植物大多數土壤沒有什麼特別的要求。以龍舌蘭屬和酒瓶蘭屬為主的一類美洲產龍舌蘭科植物只要普通的山土就可以應付,對肥料的要求不是很高。而虎尾蘭一類產於非洲的品種則要求土壤中的營養相對豐富一些。我們可以把沙土、黃土、黏土、等一些可以很方便的拿到手的土壤進行簡單地混合調配用來種植龍舌蘭,在這些土壤中再添加一些腐葉土、營養土、沙子、動物糞便等含有一定肥力的這些土壤就能夠使你的龍舌蘭生長旺盛。具體情況可以以你的土壤的狀況自己決定,但是有一點,像糞便異類的費土不要加太多,占盆土總量的5—10%足夠。配置好的土壤可以放在陽光底下暴曬幾天,這樣就能把土壤里病菌殺死。

龍舌蘭植物對盆的要求不是很嚴格,首先,最好是選用紫砂盆,這樣既美觀又有相對適度的保水透氣性,紫砂又分粗紫砂和細紫砂,我們一般還是先選擇粗紫砂為好。其次是瓦盆或者陶盆,這類盆的透氣性和透水性很好,就是外觀不是很漂亮,但是可以在盆子的外面再套一個比較漂亮的盆子。最後是瓷盆和塑膠盆,這類盆子一般不作為直接栽培用盆,大多數是用來作套盆用,如果你的土壤透氣和透水性很好的話,那也是可以選擇使用的。
肥料
因為龍舌蘭科植物基本上是觀葉的,所以我們在給它補充肥料的時候可以適當的以氮肥為主,在植株生長的季節以千分之五濃度尿素溶液澆灌植株,半個月一次就可以了,要是你的土壤肥力不錯的話,可以適當的延長澆灌的間隔時間。磷鉀肥的補充一般在配置培養土的時候就已經完成,也就是說在你的培養土中只要添加進草木灰的話磷鉀肥就不需要再補充。鈣肥的補充也是在前期配置培養土的時候添加一些骨粉和貝殼粉,這樣能促進龍舌蘭屬植物的刺的生長。適量的肥料可以使你的龍舌蘭植株生長健壯葉色鮮亮,花紋明顯,葉片肥厚。龍舌蘭植物的葉片上因為有一層蠟質,所以一般龍舌蘭植物的施肥都是進行土壤施肥,並不進行葉面施肥。
光照
龍舌蘭植物大多數原產於熱帶乾旱的地區,當地陽光充足,所以龍舌蘭植物大多是喜歡充足的陽光的,但是對於我們這裡的緯度和我實際的種植經驗來看,我們這裡種植龍舌蘭科的龍舌蘭屬這類植物的時候要注意適當的遮光,遮光並不是完全遮擋陽光,而是用農用塑膠大棚膜進行適當的覆蓋遮擋陽光,使龍舌蘭免於遭受我們這裡陽光的灼傷,沒天的光照時間應該3小時以上。而虎尾蘭屬的植物喜歡散射光線比較多的環境,只要中午的烈日不去曬一般是沒事的。光照的長短還要根據它們生長的時間、狀況而定,如在生長期間需要長時間的光照,在休眠期間半蔭的環境就可以了。
澆水
龍舌蘭科植物對於水質的要求不是很高,只要我們不直接把水澆在植株的中間就可以了,一般是見乾澆,不乾不澆,如果忘記澆水了也不要緊,即使你長時間個把月不澆水也不會死掉,最多是根系有些枯萎掉,對整體的植株影響不大。
換盆
龍舌蘭植物的習性強健、根系的生長量很大,一般2—3年就需要換盆。換盆一般在春季,在3月份天氣開始轉暖的時候將植株從花盆裡拿出來,把土球全部抖掉,把所有的根系都清理出來,保留主根,把所有的鬚根都剪除掉,再把植株放置在陰涼的地方幾天后再種植回原來的盆子裡,如果植株已經很大了,就再換一個大點的盆子。盆子換下來後清洗一下再暴曬幾天,這樣可以消滅病菌。更換用的泥土必須帶有一點水分,就是捏在手中能成團,鬆開手又會散掉這樣的程度就可以了,種植後不需要澆水,因為稍微有點水分的泥土更容易使龍舌蘭髮根。換好盆子後放置在陰涼的地方幾天,使龍舌蘭恢復一下。
繁殖
龍舌蘭植物我們一般採用分株繁殖的方法,需要大量繁殖的時候採用切頂的方法。在春季換盆的時候將自然萌生的小苗從母本上面採摘下來,在陰涼的地方放置幾天等傷口乾了就可以種植了,一般種植後放置陰涼的地方幾天就可以了曬太陽了而那時的陽光並不猛烈,所以可以不用擔心會被曬死。

百合亞綱

百合亞綱草本,稀木本。單葉互生,常全緣,線形或寬大。花常兩性,花序非肉穗花序狀,花被常3數2輪,全為花冠狀; 雄蕊常1、3和6;雌蕊常3心皮結合,中軸胎座或側膜胎座;具蜜腺;常無胚乳。
百合目田蔥科雨久花科血皮草科藍星科百合科鳶尾科翡若翠科蘆薈科龍舌蘭科刺葉樹科匍莖草科;蒟蒻薯科百部科菝葜科薯蕷科
蘭目地蜂草科水玉簪科腐草科蘭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