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灘珍珠李

龍灘珍珠李

龍灘珍珠李,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天峨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龍灘珍珠李是從天峨縣野生李中選育出的新品種,被譽為“李族皇后”,系廣西第一個自行選育的李果新品種,該品種具有特晚熟(八月上中旬成熟)、自花結實、豐產穩產、抗逆性強、品質優異等特性,被評為廣西果樹優良單株和優良果樹品種,屬無公害和地理標誌產品。果實近圓形至扁圓形,果實大小適中,平均單果重21克;果面深紫紅色,外觀美;果肉淡黃至橙黃色,酸甜適中,肉質細嫩脆爽,果肉有香味,風味佳,口感好,維生素C含量4.17毫克/100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8%,總糖含量9.3克/100克,總酸含量0.73克/100毫升,可食率高達97.8%,完全離核;果皮稍厚,耐貯運,商品果率高。 2010年09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龍灘珍珠李”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信息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龍灘珍珠李 龍灘珍珠李

龍灘珍珠李名字的由來:因該品種果型小,果實呈圓形,果面紫紅色,著生枝條呈串狀外形似珍珠。同時,發現原母株系並選育該品種時期與亞州第二大水電站——天峨龍灘電站上馬建設是同期,故稱龍灘珍珠李。龍灘珍珠李在海拔500米以上的地方才能開花結果,每年3月為花期、4月為幼果膨大及新梢生長、5月為果實硬核及花芽分化始期、6月為果實硬核期、7月上中旬為果實膨大及著色期、7月下旬至8月中旬迎來最佳採摘期。

外在感官

龍灘珍珠李果實近圓形,縫合線明顯;果實整齊度較好,平均單果重20克左右;果皮深紫紅色,有光澤,無苦澀味;果粉厚,灰白色。果肉淡黃至橙黃色,肉質爽脆、較細膩,果肉清甜,品質上等,可食率97.1%,種子黃色,種腔小,完全離核。

內在品質

龍灘珍珠李維生素C含量4.12—4.18單位/100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9—13.8%,總糖含量8.9—9.3克/100克,總酸含量0.69—0.75克/100毫升,果實硬度13—16千克力/平方厘米,水分83—85%。

產地環境

地理位置

天峨縣地處北緯24°36′—25°28′,東經106°34′—107°19′,海拔400—900米;東鄰南丹縣,東南接東蘭縣,南連鳳山縣,西倚樂業、凌雲縣,北與貴州省羅甸縣隔河相望;邊界線總長429千米,東西橫距76千米,南北縱距94千米。

土壤地貌

天峨縣龍灘珍珠李種植於雲貴高原與廣西丘陵的過渡地帶,屬鳳凰山脈和東鳳嶺山脈交錯區,境內山清水秀,山巒疊嶂,地形地貌錯綜複雜,形成重疊交錯,延綿陡峭的蝶形窪地、槽谷地等不同地表形態,海拔205—1419米,龍灘珍珠李最適生長高度為海拔600—1200米左右。產區的成土母質為砂頁岩和石灰岩,土壤類型主要有黃紅壤、黃壤、石灰土。pH值在5.5-7.5,有機質含量在2-3%之間,土層深厚,活土層在50厘米以上,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

水文情況

天峨縣龍灘珍珠李種植區屬珠江流域西江段水系,幹流紅水河由西北沿黔桂邊界流入,向東南貫穿縣域境內,全長112千米,年平均流量為1580立方米/秒,年徑流量達499.1億立方米,全縣大小河流58條,集雨面積2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42條,平均河網密度為0.22千米/平方千米。地表水系分布於沙頁岩地區,西南、中南部石灰岩峰叢地帶則以地下暗河為主,水源豐富,沒有人為和工業污染,對龍灘珍珠李生產十分有利。

氣候情況

龍灘珍珠李 龍灘珍珠李

天峨縣龍灘珍珠李產區位於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具有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溫和濕潤,冬短夏長,乾濕季節明顯等特點。龍灘珍珠李種植區年平均氣溫在19℃以下,平均相對濕度75%以上,年平均降雨量1300毫米以上,無霜期平均300天以上,年平均日照時數在1280小時以上。

歷史淵源

天峨農民自古以來就有栽培李樹的習慣。據龍灘珍珠李原發源地天峨縣八臘鄉五福村常里屯一位83歲高齡的楊桂榮介紹,她小時候(8歲左右)跟祖輩、父輩們上山經常可以在山林里找到野生李果吃,當時她的爺爺(68歲)跟她講:他爺爺的祖輩小時候到山林中就有這些野生李果,都是單株生長的,自生自滅。

解放初期的《凌雲縣誌》在“果類植物”中就記載有“李”分為“栽秧李”、“紅心李”、“麥李”三種。

1994年,《天峨縣誌》第八章第七節林副產品的“水果、乾果”中記載有1952—1993年間天峨縣“李”果的生產情況。由於當地野生李品種的遺傳變異和不斷發展,在天峨境內形成了20多個李品種,品種資源十分豐富。龍灘珍珠李就是從當地野生李中選育出的一個新品種。

1998年,農民技術員崔德軍在天峨縣八臘鄉五福村常里屯偏岩腳山林中發現了1株特晚熟(8月上中旬成熟)李實生樹,樹齡約40年左右,樹高3.8米,其果形美觀,品質優良。該單株四周500米範圍內沒有其它李品種及群體。

經過1999年至2001年連續三年時間觀察,該株系表現出豐產、抗病、品質優等特性。

2001年9月,崔德軍用該單株接穗在自家門口五株兩年生毛桃樹上進行高接換種試驗,2002年開始結果,株產達1.5千克,並表現出與母株一致的品質優異等特性。其後,天峨縣水果局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水果生產技術指導總站聯合對該單株開展觀察和研究,並指導崔德軍從第一代株繫上采穗繁育了300多株第二代苗木。

2003年3月,在崔得軍兄弟兩戶果園作果樹栽培試驗,定植5畝共300株。2004年開始結果,產果500千克。經2004—2008年連續觀察,第二代株系表現出與第一代株系一致的優異特性。

2005年,開始在廣西天峨縣的三匹林場、坡結鄉的堯山村、八臘鄉的五福村、納礙村、下老鄉的羅宜村、向陽鎮的林潭村、納直鄉納直村等地進行該品種第三代株系區域性栽培試驗,該株系仍表現出與第一代株系一致的優異特性。

2006—2008年,由廣西壯族自治區水果生產技術指導總站連續三年組織專家對該單株進行了綜合鑒評,並通過了初選、複選和決選,被評為廣西果樹優良單株。

2009年5月通過廣西品種委員會專家評審,確認龍灘珍珠李為廣西優良果樹品種,審定編號:桂審果2009006號。

生產情況

2010年,龍灘珍珠李產地面積2500公頃,年總產量7.5萬噸。

2017年,天峨縣龍灘珍珠李種植面積達11.6萬畝,投產面積2.8萬畝,產量1.8萬噸,產值達2億元。

龍灘珍珠李 龍灘珍珠李

2018年,天峨縣龍灘珍珠李種植面積已達12.3萬畝,投產面積4.8萬畝,預計產量2.5萬噸,產值3億元。

產品榮譽

2008年,龍灘珍珠李通過無公害水果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

2010年09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龍灘珍珠李”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2011年,龍灘珍珠李被中國優質農產品協會評選為“100個2011消費者最喜愛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2012年,龍灘珍珠李被評選為“2012最具影響力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2015年,龍灘珍珠李被評為“2015最受消費者喜愛的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2015年11月,天峨縣被中國特產協會授予“中國龍灘珍珠李之鄉”稱號。

2018年7月,經專家評審,天峨縣龍灘珍珠李廣西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創建項目被自治區農業廳推薦為2018年第二批廣西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創建項目。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廣西天峨縣境內六排鎮、向陽鎮、岜暮鄉、八臘鄉、納直鄉、更新鄉、下老鄉、坡結鄉、三堡鄉等9個鄉鎮。東經106°34′—107°19′,北緯24°36′—25°28′。

質量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與特殊內容規定:應選擇空氣清新,晝夜溫差大,有良好植被的優良生態環境,海拔在600米—1200米的山區,土壤疏鬆、土層深厚的緩坡地或丘陵山地建園,外界隔離條件好。土壤質地以壤土為好,pH值在5.6-7.5微酸性為宜,有機質含量最好≥10克/千克,地下水位在1.0米以下,產地環境質量必須符合《NY5013-2006無公害食品林果類產品產地環境條件》要求。

龍灘珍珠李 龍灘珍珠李

(2)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應選擇外觀艷麗,肉質脆爽、細膩,口感好,風味佳,抗壓耐貯,樹勢強健,成枝力強,以短果枝或花序狀枝結果為主,花粉多,自花結實率高,早結豐產、抗逆性強,具有龍灘珍珠李特性的品種。

(3)生產過程管理:龍灘珍珠李產品質量應達到無公害農產品標準要求,生產過程嚴格按照以下技術環節進行:

①苗木:選用野生毛桃作砧木的優質嫁接苗種植,品種純度≥95%,苗木高度≥80厘米,苗木粗度≥0.8厘米,整形帶內葉芽飽滿,枝幹無病蟲害。

②定植:冬季落葉後至次年春季萌芽前均可栽植。株行距為3米×4米或3米×3.5米,每畝種植密度56—62株。

③土肥水管理:果園實行深翻改土和樹盤覆蓋。幼樹定植成活後每月施水肥一次,全年6-8次。結果樹施好萌芽肥、壯果肥、采果肥和基肥。基肥以有機肥為主,一般是結合冬季擴穴和深耕改土時進行,株施腐熟有機肥10—30千克;萌芽肥一般在萌芽前(2月初)10天左右施入,以糞水、尿素為主;壯果肥一般在每年的6月中旬左右施入,以複合肥和糞水為主;采果肥是在采果後施入,以複合肥為主,對於結果多、樹勢弱的適當配施氮肥,有利於恢復樹勢。果苗種植後,遇天旱及時淋水,確保果苗成活。果樹進入結果期後,要保持土壤的濕度,一般土壤含水量60%以下時要及時淋水,6—7月份開好果園排水溝,防止積水。

④疏花疏果:通過整形修剪、疏花疏果等措施調節產量,一般每畝在2000千克-3000千克。疏花在大蕾期進行;疏果從落花後兩周到硬核期前進行。具體步驟先里後外,先上後下;疏果首先疏除小果、雙果、畸形果、病蟲果;其次是朝天果、無葉果枝上的果。選留部位以果枝兩側、向下生長的果為好。

⑤整形修剪:採用開心形和主幹分層形。主枝或主枝延長枝約50厘米處短截,剪口處留外芽然後再選留第一副主枝,第二副主枝。對主幹不正、方位不好,垂直角度不理想的,用吊、拉撐等方法予以調整,將其培養成自然開心形或分層。

⑥病蟲害防治:堅持以加強植株管理,適當增施磷、鉀肥,強樹勢提高抗病力等農業防治為主,採用藥劑防治和無害化技術進行綜合防治。

炭疽病:及時剪除病部,移出果園並燒毀,早春發芽前全園噴5度石流合劑。謝花後、幼果彭大期和每次新梢抽發後用50%退菌持700—1000倍或咪鮮胺錳鋅1500—2000倍噴霧,每隔7天噴1次,每個時期連續用藥1—2次。

龍灘珍珠李 龍灘珍珠李

流膠病:在果園作業時,要注意防止機械傷。在高溫乾旱季節要及時灌水防旱,雨季注意排水防澇。對已感病樹先刮除病部流膠後用800倍代森銨或800倍甲基托布津噴謝病部,然後用波爾多液(硫酸銅0.5千克、生石灰0.5千克、水5千克)或用一份純鹼沖4份水塗抹病部。

白粉病:用800倍三唑酮或粉銹寧噴灑。

吸果夜蛾:安裝振頻式殺蟲燈,每5畝安裝一盞殺蟲燈。

果蠅:在成蟲羽化期在樹盤灑藥;6月初用性誘劑和蠅必粘昆蟲粘板等誘殺,每畝掛性誘劑瓶3—5個,每畝掛板2—3張。

蚜蟲:掛黃板誘殺,每畝掛黃板20張。

(4)產品收穫:在8月上旬,果皮呈深紫紅色,著色面積>90%,有果粉,呈灰白色,離核,果實大小基本定型,即可採收。一果一摘,採摘時用手工採摘,採收時輕拿輕放,避免碰傷,採收所用工具要清潔、衛生、無污染。採收後,人工清除明顯缺陷果及等外果,用無害化方法除去果面污物。

(5)生產記錄:生產過程要建立生產檔案,每塊種植地全程記錄苗木的來源和投入品(水、肥料、農藥等)名稱、使用時間、次數、用量、使用方法,收穫日期等,全面記載並妥善保存三年以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