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潭家廟

龍潭家廟

龍潭家廟是福建第二大家廟,僅次與上杭李氏大宗祠。詔安縣秀篆鄉姓王的和姓游的,共祀一座宗祠——龍潭家廟“盛衍堂”盛衍堂規模宏大,占地五畝多,三進大廳,依次遞高,兩旁護厝,排列有序,飛檐鴟吻,古樸典雅。祠堂前面有大埕,埕邊設門樓,門樓雕刻精美。“龍潭家廟”四個大字格外耀眼。進入家廟,大廳寬敞,屋宇相連,大小廳房72間,8個天井,氣派恢弘。大廳上供奉王游二姓列祖列宗。每逢盛大節日,家廟門前懸掛兩盞紅燈,燈籠上大書“王”、“游”二字。

基本信息

簡介

龍潭家廟 龍潭家廟

龍潭家廟(盛衍堂)位於詔安縣在秀篆鎮陳龍村。始建於明隆慶六年(1572年),清順治間重建,乾隆以後又多次重修並保存原建築規制。占地面積9986平方米,建築面積1330平方米,共99間,坐西北朝東南,由門樓、天井、兩廊、中廳、天井、兩廊、拜亭、大廳及東西廂房等組成。單檐懸山式建築。大廳面闊7間:1廳2明4暗,進深明、暗各2間,並各有樓;柱為圓形或方形石柱,均帶柱礎;梁架為穿插木構。中廳梁架為一斗三升式,面闊7間,進深4間門樓梁架為一斗三升式,面闊7間,柱為圓梭形石柱,帶柱礎。門樓匾書“龍潭家廟”。東西各五間廂房。祠前有大埕、半月形池塘。

祠的左前側另有外門樓,外門樓內側頂端鑲嵌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書刻

龍潭家廟 龍潭家廟

的建築規制碑,外牆間鑲嵌清乾隆十九年重修碑刻 。

王游聯親同宗祠

龍潭家廟 龍潭家廟

中國有句古話說“非其鬼而祀之,是為諂。”就是說,百家姓各建祠堂,祭祀其祖先,但是詔安縣秀篆鄉姓王的和姓游的,卻共祀一座宗祠——龍潭家廟“盛衍堂”,這是為什麼?

原來,遠在明朝永樂年間,王、游兩姓都是客家人來秀篆開基的。由於當時游姓人丁較少,王姓肇基始祖王念八就將其子王先益,過繼給游氏肇基始祖游念四之孫游信忠為嗣,後來王先益改姓游,子孫繁盛,這一脈後裔遂稱“王游派”。他們分居於龍潭、溪唇、北坑、安美、拱涯洋一帶。傳到第五代(其“骨”是王姓第四代),游氏裔孫四個健兒,追隨抗倭名將俞大猷,加入剿倭隊伍,消滅倭寇,保衛家鄉,立下殊功。俞將軍褒獎他們,賜給匾額,親筆大書“義勇奇勳”四個大字。游氏族人就在龍潭建起祠堂,命名“盛衍堂”,將這匾額掛在祠堂中堂。

明末清初,秀篆游姓很多人跟隨鄭成功部隊入台建基立業,分布在台北、宜蘭、桃園等地,人丁興旺。但是,秀篆的王氏,從王先益過繼給游姓後,一直發展不順,人丁不旺。於是,在台灣的游氏第十三世裔孫游祖送,於清乾隆年間從台灣返回秀篆龍潭,過繼給王姓為嗣,改姓王。後來由王祖送傳衍的一脈王姓,人丁興旺起來,也以龍潭家廟盛衍堂為宗祠。從此,王、游兩姓不分彼此,同祀一座祖廟了。

王祖送當年從台灣帶回的茶樹、柳樹和羅漢松,種植在龍潭家廟附近,二百多年來,王、遊子孫把這些樹當作祖宗產業,悉心保護。後來秀篆的王姓子孫也跟游姓子孫過台灣去發展,閩台兩地王游兩姓子孫們交往中,血濃於水,愈加親密了。龍潭“盛衍堂”祖祠,每年元宵佳節都舉行燈會,王遊子孫家家戶戶都製作花燈送到祖祠展覽,閩台兩家親,一年一度大聚會,祖祠中許多碑記,銘刻下兩姓血脈親情,兩姓子孫珍惜保管,永存紀念。

王游一家親

在福建漳州的詔安縣,至今流傳著一個真實的故事。明末清初時,一隊人馬走過"龍潭家廟"有人說"剛才那個祖廟是王姓人家的"。"不,是游姓人家的"。於是爭論不休,乾脆返回來看看,結果他們都沒說錯。"龍潭家廟"每到年節時,就掛上燈籠,一面寫王,另一面寫游,400多年過去了,今天還是這樣。用現在鎮長的話說很簡單。

漳州市詔安縣秀篆鎮 楊宗華:原來,王(氏)跟游(氏)兩個人是結拜兄弟。

王游氏的後人說得就詳細多了。

龍潭家廟 王游氏18代裔孫 王(游)象:我們(王氏)祖公是打鐵為生,(明朝永樂年間)娶了老婆,是姜氏,生了一個孩子,才一周歲,我祖公、祖母都死掉了,由姓游的祖公撫養他結拜兄弟的骨肉,游姓祖公沒有孩子,從二世起,就改為兩姓香火,叫王游(氏)。

王姓和游姓在我國都屬望族。尤其是王姓,他主要來源有周文王的後代,有虞舜的子孫,有殷商比干的後裔等等。人說天下王姓出太原,漳州詔安縣的王(游)姓的祖先,據說就是從太原遷到琅琊(今山東)一帶,後有一支遷到了福建漳州詔安縣秀篆鄉定居下來。

那么游氏的起源是春秋時代的鄭國,是鄭穆公之子,子游的後裔,於是就姓了游,這個家族在歷史上成名很早,在《春秋》、《左傳》中都有記載,可見游氏的先人,早在兩三千年以前,就主持一國之政。

在漳州詔安縣的這個村里,5000多人都姓王,人人稱自己是王游氏。幾百年前,還有生王死游的提法。

早在明末清初,康熙甲寅年間(1674),王游氏的祖先就隨鄭成功的隊伍開到了台灣。分布在台北、宜蘭、桃園、高雄等地。

王游氏18代裔孫 王(游)象:台灣從這邊秀篆鄉開過去,單單清游的十多萬人王游的十多萬人,當時去台灣都是帶族譜去,族譜裡面把游字分為(兩種),我們三點水是才字游,加上人和子,叫三才人子游。清游的,三方人子游、王、游、清游都是一家。

這座建於明朝隆慶年間的王游姓祖廟,是海峽兩岸王游氏共同奉祀的一座宗祠。"盛衍堂"金匾高掛堂上,與台灣赫赫有名的"王游"一脈,血肉相連。

這個都是他們捐資的,這些名字都是台灣人,都是我們宗親台灣人,他們這些人都回來過嗎?都有回來。

龍潭家廟 王游氏18代裔孫 王(游)啟泰:從1990年兩岸文化交流以來,我們台灣的王游宗親,總的回來70多批,總人數1700多人,他們每次回來時都到祖廟進香,不僅進香,還要殺豬、殺羊,在這邊拜呀,很隆重的儀式,很隆重。

離祖廟不遠有一塊寫有"羅漢松"的石碑,據說旁邊的這棵樹,是祖上的台灣鄉親當年帶回來的,非常珍貴。

漳州市詔安縣 許柏柱:鄉親們都管它叫什麼?叫它作"台灣樹"。

雖然這邊的鄉親們姓王,台灣島上的鄉親們姓游,可他們絲毫不否認,兩地王、游氏,同拜一座祖廟,共有一個祖先,世世代代親如一家。

提示:

王姓和游姓在我國都屬望族

王游氏是王姓和游姓兩姓氏的合姓

王游氏是福建和台灣兩岸之間獨特的姓氏

王游氏來歷

台灣《游氏大族譜》(民國五十九年歲次庚戌仲春版)

王姓改游氏之由來,遠在永樂(公元1403至1424年)年間,王念八公偕兄王念七公,由汀州府寧化縣南門王家巷,移入漳州府漳浦縣,王念七公居於詔南所,王念八公單身,遷入漳州府詔安縣二都秀篆埔坪弁頭村定居,勤工鑄鐵營生,娶妻江氏八娘,單生一男王先益。經未幾歲月,王念八公不幸卒於年輕,遣下孀室幼子無依。

時有遠祖游信忠公,娶妻謝氏大娘無子,夫妻居於崩田,與王念八公,生前有莫逆之交,還將先益公撫養為嗣子,即改姓統入游籍繼承二姓香火,得嗣業遺產,坐址在孟坑塘尾,因其地非久居之所,遂賣於黃姓。

先益公娶妻陳氏二娘,生有三男,長子宗亮,次於宗武,三於宗晚,三大房皆是盤石房統祖也,其昆仲皆有熾品之勢,共同創立祖祠奉祀祖先,築於漳溪壩頭 ,俾後子孫奠居厥處另二房宗武公之第三代孫瑞清,字前溪公,於萬曆元年己酉年間,由盤石分居遷移龍潭開基,龍潭開基始祖也。

輩續

詔安縣秀篆龍潭房王游姓輩份歌:

惟寶先宗福,

開家瑞有基,

王廷一學士,

世德永垂貽。

景象輝騰日,

勛名駿發時,

書傳榮業紹,

上國慶來儀 。

王游氏傳人

主要代表人物

明清主要科舉功名

游瑞清 平寇亂有功,正千戶,皇恩賜謚忠義大夫.《漳州府志》、《南靖縣誌》等有載。

游氏四健兒 抗倭立下殊功,俞大猷將軍賜匾“義勇奇勳”。

游有禎 初授哨官,征廣東前帽山有功,升授把總。

游有章 恩賜邑賓

游丹岑 崇禎十年授冠帶鄉賓

游廷揚 崇禎三年進本縣儒學庠生,崇禎六年(癸酉·1633)入京聖旨選於普寧縣正堂.後在饒平儒學二汲

游一海 冠帶鄉賓。

游合璧 舉人、翰林院檢討。

游凌雲 舉人、進士、壽州守備、壽春遊擊.

游達山 舉人

游達川 舉人

游見龍 舉人

游肇基 舉人

註:歷代尚有文武庠91名

王怡漢 少將。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院副院長、教授。

游大江 (王子正)原全國供銷總社計畫處長。

遊子光 (1883-1951)中國同盟會會員,資助孫中山革命活動,參加過孫中山總統就職儀式。孫中山總統與之合影並贈墨寶“三民主義”手書

王流溪 泰國中華總商會會董,泰國福建會館副館長、泰國王氏宗親總會副理事長、泰國王源興印色罐嗶廠董事長,曾獲得“泰皇一級白象勳章”,曾受時任福建省委書記的賈慶林、陳光毅的會見併合影留念。

王友朋 福建漳州發展股份公司董事、總經理、漳龍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王輝騰 原武漢空軍部隊上校軍醫,主任醫師。

王 瑛 留英博士後

王廷秀 留美數學博士,1958年出生於秀篆,美籍秀篆頂坑人。1986年留學美國南伊利諾大學讀研究生,1991年獲得數學博士學位。現任美國密蘇里西部州立大學計算機物理數學系主任、教授。

王群勇 清華大學研究生,福建省委辦公廳文政處長。

王群謀 福州大學研究生,福建省糧食廳飼料工業公司副總經理(正處級)

主要涉台代表人物,~

在台人數約十二萬人,分布於宜蘭縣的羅東、礁溪番割田,北角鄉北六村、莊溪、竹溪、桃園縣大園南聖角、桃園市、彰化縣員林、台北市中和和台南縣鳳山,基隆市三貂嶺以及台中市,高雄市等地。

游東山 隨族人300餘位渡海赴台繁衍.

游一深 入台繁衍

游一滌 入台繁衍

游士火營 入台繁衍

游士火冬 入台繁衍

游錫堃 宜蘭縣縣長 ,2002任台灣“行政院長”,2006年1月15日任台灣民進黨主席職位。

游彌堅 原台北市市長,為族譜題字“承前啟後,繼往開來”

游明財 原台灣立委

游景美 原台灣軍隊陸軍中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