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龍潭大峽谷風景區

洛陽龍潭大峽谷風景區

龍潭大峽谷是洛陽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的核心景區,是一條以典型的紅岩嶂谷群地質地貌景觀為主的峽谷景區。 龍潭大峽穀穀的第一道景觀是由赤壁丹岩、五龍瀑布和五龍潭組成的山水畫。 四、千變萬化的波紋石在龍潭大峽谷長達4公里的紅石峽谷內,分布著大量的崩塌片石。

龍潭大峽谷簡介:

龍潭大峽谷是洛陽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的核心景區,是一條以典型的紅岩嶂谷群地質地貌景觀為主的峽谷景區。谷內關峽相望,潭瀑聯珠,壁立萬仞,峽秀谷幽,經過十二億年的地質沉積和260萬年的水流切割旋蝕所形成的高峽瓮谷、山崩地裂奇觀,堪稱世界一絕,人間少有。

龍潭大峽谷標誌龍潭大峽谷標誌
享有“中國嶂谷第一峽”、“古海洋天然博物館”、“峽谷絕品”和“黃河山水畫廊”等美名。
2009年龍潭大峽谷正式更名為“龍潭大峽谷”
龍潭大峽谷是一條由紫紅色石英砂岩經流水追蹤下切形成的U型峽谷,全長12公里,谷內嶂谷、隘谷呈串珠狀分布,雲蒸霞蔚,激流飛濺,紅壁綠蔭,懸崖絕壁,不同時期的流水切割、旋蝕,磨痕十分清晰,巨型崩塌岩塊形成的波痕大絕壁國內外罕見。門票信息

景區門票:4月1日至10月31日為旺季門票價格為70元;每年11月1日至3月31日為淡季,門票價格為50元。
景區停車場收費:轎車(9座以下)每輛每次5元;10-20座為每輛每次10元;20座以上大轎車每輛每次15元。
導遊講解費:每次50元。遊覽車票 20.0元

六大自然謎團:

水往高處流、佛光羅漢崖、巨人指紋、石上天書、蝴蝶泉、仙人足跡;七大幽潭瀑布:
五龍潭、龍涎潭、青龍潭、黑龍潭、臥龍潭、陰陽潭、蘆葦潭;

八大自然奇觀:

絕世天碑、石上春秋、陰陽潭瓮谷、五代波紋石、天崩地裂、通靈巷谷、喜鵲迎賓、銀鏈掛天;
令人驚嘆不已,流連忘返。紅岩絕壁,飛瀑幽潭,狹溝深谷,奇石綠蔭,組成世界上罕見的山水畫廊。

榮譽

2006年8月18日,龍潭大峽谷接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評審專家的驗收,被庫穆博士盛讚為“世界上最美的峽谷”;
9月18日被正式命名為“世界地質公園”;
2006年9月29日,龍潭大峽谷景區順利通過了“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三項國際性標準管理體系認證;
2006年11月又被評選為“洛陽市新八大景”之一。
2007年9月28日順利通過國家旅遊局AAAA級景區驗收。
2009年公司積極申報5A級景區。

洛陽龍潭大峽谷看點

洛陽黛眉山國家地質公園分龍潭大峽谷、荊紫山、黛眉山、青要山、萬山湖5個景區,總面積328平方公里,是一座以沉積構造遺蹟和地質地貌景觀為主,與地質災害遺蹟、典型礦產和水體、植被等景觀相宜相成的綜合型地質公園。公園內所擁有的國內罕見的紅岩嶂谷群,與碧波萬頃的黃河萬山湖互為映襯,紅石韻,黃河魂,山光水色,兩相輝映,構成了萬里黃河上一簇具有特殊科學意義和美學價值的璀璨明珠。
龍潭大峽穀穀就是這黛眉山峽谷群地質公園中的典型代表。

一、國內罕見的地質奇觀

地球的年齡約為46億年。大約在距今12億年前後的中元古界,我國華北一帶是一片古海洋,由於地殼運動的作用,海底沉積層上抬出裸地面,在新安北部黃河南岸形成820餘米厚的紫紅色石英砂岩,構成了這一帶山的主體。
後來在地殼新構造運動(大約從240萬年前開始直到現在)背景下,原先出露地表的海底沉積層——紫紅色石英砂岩,又經過上隆下降、崩裂塌陷和長期的水衝浪旋、風剝雨蝕,最終形成這裡的紅岩嶂谷群,呈現出高峽長谷、山嶂岩洞的地貌特徵。
這種地貌特徵,既體現了這個地區的地質演化歷史,也是研究黃河演化貫通曆程的有力佐證。這裡顯現的古海底沉積構造遺蹟種類多達數百種,成為反映華北古海洋沉積層特徵的天然博物館。龍潭大峽穀穀顯現的古海底沉積遺蹟種類主要有:高峽瓮谷、岩洞石龕、波紋片石、天書石、象形石等。這些地質遺蹟與峽底水系互為表里,相得益彰,構成為完整和諧的自然景觀。

二、雄奇秀美的高峽麗水

國內現存的石英砂岩峽谷多是一面崖牆陡立,另一面則呈現較為平緩的坡狀形態;而龍潭大峽穀穀卻是高峽連綿、雙壁對峙,在國內獨具特色,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在科學上具備稀有性、典型性和特殊性的特點。峽谷內一脈瘦水,潭聯瀑接,蜿蜒曲折,與獨具特色的高峽長谷相互輝映,形成一道奇麗的高峽水系圖,具備很高的觀賞價值、研究價值和科普價值。
龍潭大峽穀穀的第一道景觀是由赤壁丹岩、五龍瀑布和五龍潭組成的山水畫。五龍瀑布從高過百米的赤壁丹崖的懸溝口處跌下,轟然作響,猶如龍吟虎嘯,聲震山谷;下面是經人工堵截而成的五龍潭,潭面長300米,寬50~150米,潭內碧水瀲灩,可以蕩舟行船。
走進峽谷,穿過草盛林密的黃龍峪,就進入全峽谷最具代表性的景觀亮點——接連不斷的雄關險峽群。最具典型性是青龍峽、黑龍峽、飛龍峽,均為中元古界石英砂岩在新構造運動背景下發育成的垂直節理,經流水沿節理密集部位強烈下切,最後形成的兩側峭壁直立對峙的峽谷。青龍峽全長60米,高30米,寬不過5米,兩側石壁立陡,崖牆上布滿四季海棠,倒映水中,綠色溢滿水面,在天氣晴好的中午時分,由於太陽光的折射,崖壁上似有青龍遊動,故以“青龍”名之;黑龍峽全長20米,高過50米,而寬僅1~3米,兩側立壁欲傾,仰視高空,僅露天光一線,深谷內光暗水黑,故以“黑龍”名之;飛龍峽蜿蜒曲折數百米,崖牆高低參差,峽谷寬窄不一,走勢若飛引龍,故有此名。
與諸段峽谷相應的是青龍潭、青龍瀑、黑龍潭、黑龍瀑、飛龍潭、飛龍瀑、陰陽潭、串珠潭、一線瀑等一系列水體景觀。潭深在五六米上下,瀑高在十數米之間;潭前有關峽,潭後有飛瀑,關峽相望,潭泊聯珠,飛瀑連疊,白練懸空,令人望而卻步,真可謂樁樁迷景逗客佇,步步險象著人驚。特別是黑龍峽,溝深谷狹,酷似夾縫,瀑布從15米高的斷崖上跌下,銀花四濺,嘩嘩作響;高峽之內,暗中有亮,靜中有聲,幽光明滅,奇幻無窮,置身其中,恍恍然如臨夢境,冥冥中如在世外,不禁令人毛骨悚然。

三、別具特色的瓮谷洞龕

在龍潭大峽穀穀有不少天然洞穴。它們有的是由石英砂岩崩塌而形成的,如龍潭大峽穀穀口西側岩壁上的五龍洞和白龍灣的無頭冤神洞。有的則是在大自然的風化演變過程中,流水(雨水)沿白雲質灰岩裂隙溶蝕,最終形成的天然洞穴,如龍潭大峽穀穀口外青河川

石龕石龕
右首崖腳下的惠風洞。其洞體含有泥質白雲質灰層,裂隙比較發育,洞體寬窄不同,洞深莫測,洞口有風流動,盛夏森森然冷氣爽人,隆冬季節則暖風融融,似有盎然春意,無論三伏數九,總是清風宜人,招人駐足流連,所以人們稱它為惠風洞。
在龍潭大峽穀穀兩側紅崖絕壁的底部,有很多呈內弧曲面的類乎半球形石龕,這是古海洋沉積石英砂岩經過長期流水沖刷旋蝕而形成的地質現象。到了飛龍峽,這種類乎半球形石龕從山崖底部被抬升到崖牆中間,使整段峽谷呈曲面對峙、口小肚大之狀,仰視若置身瓮中,這便是地質學上的奇觀——瓮谷。瓮谷中的半球形石龕是在地殼運動中被抬升到崖牆中間的,這種現象在研究本地區新構造運動的特徵以及地殼抬升速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飛龍峽中有兩處瓮谷:第一個瓮谷最為典型,直徑達20 米,弧度270°;第二個瓮谷是經流水的切割,最後貫通成為嶂谷。四、千變萬化的波紋石

在龍潭大峽谷長達4公里的紅石峽谷內,分布著大量的崩塌片石。這些片石大小不一,大者平面達數十平方米,小者僅有幾十公分見方。在這些一平若砥的片石層面上,可以看到上百種不同類型的波痕,是國內罕見的天然波痕博物館。石

波紋石波紋石
面上的這些波痕,是在地球進化過程中,原生地質沉積物在水或風的作用下,發生物理變異而形成的,其形態包括層理構造、波痕構造、帳篷構造、球狀構造等,我們統稱其為波紋石。這種波紋石,有的呈羽狀或“人”字形,被稱為羽狀交錯層理波紋石;有的呈棋盤格式狀,被稱為棋盤格式節理波紋石;有的呈人的指紋狀,被稱為指紋石;有的柱狀節理構造呈竹節狀,被稱為竹節石;有的呈日、月、星辰圖案,被稱為天象石。……
峽谷內還有一塊比較特殊的波紋石,共有五層不同形狀的紋理結構組成,表明它是經過五個不同時期的沉積而形成的,我們叫它五代波紋石。其科學價值在於:它體現了地質沉積岩層理構造的演化過程。五、神秘莫辨的天書石

這種片石是由於差異風化所形成的一種景觀。在中厚層石英砂岩的層面上常常會有薄層狀的泥質砂岩或泥質粉砂岩,它們在崩塌暴露地表後,由於差異風化的作用,一部分風化流失,一部分則殘留石面上。這種殘留遺蹟形成各種不同類型的圖案。一些典型圖案看似文字,有的清晰可辨,如“一人一石”;多數則無法辨認,人們稱其為天書石。

六、惟妙惟肖的象形石

龍潭大峽穀穀中有很多柱狀立石,它們有的是地層岩體崩塌留下的殘存物,有的是由白雲質灰層岩沿裂隙溶蝕而成的地表剩餘物,因其形狀類人類物,被稱為象形石。有狀如人者,如將軍石;有狀如物者,如鎮山虎、降龍棒、雙塔石等。龍潭大峽穀穀尾部白雲灣有一塊直立的巨型片石,高達50米,側看成刀,正看成碑,穩插地下,直刺雲天,大有凌空遏雲之勢,人稱刀碑石,這是一塊典型的象形石——由於崩塌時岩塊發生位移,原來近於水平的岩層一變而呈直立狀態,巍然聳立在峽谷一側。這塊象形石高大雄偉,氣勢恢弘,一景多變,步移景換,從不同角度仰望,或蒼鷹、或飛鳥、或飛魚、或大刀、或天碑,大自然賦予其無限的美感令人叫絕。

七、琳琅滿目的芳草嘉樹

龍潭大峽穀穀處地偏僻,受人類生活干擾較少,生物物種豐富,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空氣清新,水質潔淨,生態環境優美。
主要花草有野生海棠、鱗毛蕨、蒲扇卷柏、地丁、厚朴、天麻、百合等,林林宗宗,翠色慾滴;主要由天然次生林有櫟樹林、雜木林、側柏林、刺槐林等,主要風景樹,有青檀、白蠟、三葉槭和黃櫨等。形成特殊景觀的有幽谷海棠、千年古檀和天然盆景園等。
幽谷海棠:在黃龍峪和青龍峽,有一種草本植物特別茂盛,那就是城市居民家裡陽台上、書案上喜歡擺放的四季海棠。它厚厚的桃形葉子,有嬰兒巴掌大小,葉面嫩綠,葉背泛白,葉邊和葉脈淡紫,開著粉紅色的花,在或直立或掛伏的肥嫩莖上,婀娜多姿,顯得特別精神。尤其在高峽內立陡的石壁上,幾乎不見水土,它也能生長得那么旺盛,更顯得這看似柔弱的小草有著頑強的生命力。
千年古檀:在龍潭大峽穀穀口外,有一棵千年古檀,傍崖而立,高約30米,冠幅約40米,樹冠碩大,枝葉茂密;樹幹由底部分四枝,集簇向上,胸圍6.5米;樹根裸露抓伏在岩石上,縱橫交錯,如盤龍臥虬,僅靠吸收白雲質灰岩和石英砂岩之間的水份生長。它頑強求生的錚錚鐵骨給人以深刻啟迪。
天然盆景園:在白龍灣,有一處天然盆景園,幾塊大石頭上長著一叢綠樹,而且枝葉繁茂,青翠欲滴;尤其是那棵高高的青檀樹,傲然生長在光亮亮的巨石上,瀟灑臨風,卓然不群,不禁令人肅然起敬。“青青石上檀,貧居寒苦岩;虬虬頑固根,傲立萬古年。”它的精神品格,足可為人楷模。

景點介紹

五龍潭
五龍潭五龍潭
它因周圍有五條山脈環繞猶如五條巨龍環抱著一泓清水而得名。傳說盤古開天闢地時,有黑、白、青、黃、赤五條龍因造設山河有功,被玉皇大帝封到黃河岸邊荊紫山下一處極其幽靜的山林里休養。天長日久,它們化作五條山脈,圍清潭而臥,於是這裡便有了“五龍潭”之說。其實它是第四紀深切峽谷經人工堵截而成的水體景觀。潭面長300m,寬50~150m,南側為高百餘米,長達150m的赤壁丹崖,龍潭河水在此跌落而下,形成五龍瀑和懸溝,赤壁丹崖之上有兩座孤峰,其造型酷似兩隻猩猩在俯瞰瀑布,名曰雙猩觀瀑。
請大家隨著我的手勢看,可以看到潭中央有一塊石頭浮出水面,看起來就像一隻烏龜在潭中渙游,因此得名“靈龜巡潭”。五龍潭右側上方的亭子為龍亭,左側的為鳳亭。龍亭的後方有一處裸露的石塊猶如一尊佛像,名為石佛。五龍瀑

對面赤壁丹崖上的瀑布叫五龍瀑。龍潭大峽穀穀的河水從五龍潭後的絕壁懸溝口處跌落而下,轟然作響,猶如虎嘯龍吟,聲震山谷,形成一條壯觀的瀑布,人們稱之為“五龍瀑”。

地質博物館

博物館建成於2008年。占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由管理中心、信息中心、展覽中心和服務中心四部分組成,其中展覽中心展示面積1275平方米,是博物館的核心部分。
地質博物館外面矗立著國家地質公園標誌碑和世界地質公園標誌碑。

石上天書

石上天書是由於差異風化所形成的一種景觀。在中厚層石英砂岩的層面上,常常會有薄層狀的泥質砂岩或泥質粉砂岩,崩塌暴露地表,在差異風化作用下,一部分風化流失,一部分殘留下來形成各種不同類型的圖案。“一人一石”是其中最為典型的圖案。

佛光羅漢崖

龍潭大峽谷景區巷谷的標誌景點。
巷谷中的崖壁是由質地緻密的中厚層石英岩狀砂岩和質地鬆散的薄層狀泥質砂岩互層組成的。
中厚層的石英岩狀砂岩層內柱狀節理十分的發育,形成了垂直岩層的一根根石柱;砂岩的球狀風化作用,使石柱好像羅漢造型。
在光線的折射作用下,使數百個發出閃閃金光的羅漢分四層整齊地排列在崖壁之上,形成這一處罕見的自然奇觀。

巨人指紋

請大家伸出手指看一下我們的指紋,然後我們再看一下這塊石頭上的紋理,兩者相比紋理造型很相似,但我們的指紋非常細小,石頭上的紋理卻很粗大,恐怕只有巨人才能留下這么大的指紋,所以稱這塊石頭為“巨人指紋”。
這裡的波紋屬於一處典型的平涉波痕,岩石表面的沉積物在水或風的作用下,發生遷移,留下遺蹟附著在層面上,形狀極似水的波痕。在龍潭大峽谷長達3?的紅石峽谷內,分布了大量的崩塌巨石,在這些巨石的層面上,可以看到上面有各種不同類型的波痕,是國內罕見的“天然波痕博物館”。

線路行程

龍潭峽一日游

遊覽:五龍潭、五龍瀑、花瓶峽、一尺瀑、耳潭、一線瀑,以及五大自然謎團(水往高處流、佛光羅漢崖、巨人指紋、石上天書、仙人足跡),八大自然景觀(絕壁天碑、石人春秋、陰陽潭瓮谷、五代波紋石、天崩地裂、巷谷、神女出浴、五虎登天)等景觀。

到龍潭大峽谷景區線路

1、洛陽(連霍高速或310國道)新安高速出站口(北京路)向北沿S246省道(新峪公路)前行45公里到龍潭大峽谷景區。
2、鄭州(經連霍高速)新安,下高速後出收費站50米向北沿S246省道(新峪公路)前行45公里到龍潭大峽谷景區。
3、三門峽(經連霍高速或310國道)新安高速出站口(北京路)向北沿S246省道(新峪公路)前行45公里到龍潭大峽谷景區。
4、漯河 (洛界高速) 洛陽( 連霍高速)新安,下高速後出收費站50米向北沿S246省道(新峪公路)前行45公里到龍潭大峽谷景區。
5、許昌——登封(鄭少洛高速)洛陽(連霍高速)新安,下高速後出收費站50米向北沿S246省道(新峪公路)前行45公里到龍潭大峽谷景區。
6、平頂山(洛界高速)洛陽( 連霍高速)新安,下高速後出收費站50米向北沿S246省道(新峪公路)前行45公里至龍潭大峽谷景區。
7、焦作(洛溫高速)洛陽(連霍高速)新安,在新安下高速後出收費站50米向北沿S246省道(新峪公路)前行45公里到龍潭大峽谷景區。
8、新鄉(京珠高速)鄭州(連霍高速)新安縣下高速。
新鄉——至焦作——洛陽——新安,下高速後出收費站50米向北沿新峪公路(S246省道)前行45公里到龍潭大峽谷景區。

故事傳說

五龍的傳說

傳說上古時代,茫茫宇宙本是混沌一團。自盤古開天闢地之後,清淡為氣者冉冉升騰,慢慢聚成藍天、白雲、日月星辰;渾濁為物者沉沉下落,慢慢凝成大地,叢生萬物。
有黑、白、青、黃、赤五龍,在大地形成之初,因布設山河功業卓著,被玉皇大帝封於黃河岸邊、荊紫山下一處極其幽靜的山間休養。
天長日久,它們化作五條山脈,圍清潭而臥,於是這裡便有了五龍潭、五龍廟、五龍洞之說。

龍潭峽谷的來由

五龍廟內黑、白、青、黃、赤五位龍爺中,惟有赤龍(就是人們常說的火龍)脾氣最為暴躁,一天兄弟間因點小事發生口角,赤龍一賭氣,騰身躍起,一直飛到青要山南畛河上游擇地另居,獨自生活去了。
現在那裡還有座火龍廟,就是它的家。赤龍騰身飛走後,在它原來臥伏的身下,留下了一條蜿蜒曲折的深溝,就是我們今天的龍潭峽谷。

小白龍的故事

五龍廟五位龍爺中數白龍最小,大家都叫它小白龍。它生性活潑,喜歡異想天開,弄奇作怪。
一日,它在五龍潭戲耍,突發奇想,一躍而跳上懸崖,搖身化作一個英俊少年,自稱“龍娃”,連蹦帶跳地走進龍潭峽谷里。
他左瞅瞅,右看看,突然發現:滿溝的海棠花鮮艷奪目,而峽谷兩邊的石壁上卻是光溜溜的,沒有一絲綠意。於是他就把地上的海棠輕輕拔下,趁著根上帶的那一點點泥土,一棵一棵地沾在峽谷的石壁上。
不知是他龍的神力,還是峽谷里石頭有靈氣,這海棠一沾上石壁就活了,而且活得那么旺盛,那么有精神,原來光溜溜的石峽,一下變成了錦峽繡谷,充滿了生機。龍娃一看,覺得自己為人間辦了一樁好事,心裡非常高興。
龍娃在峽谷內一路走過青龍峽、黑龍峽和飛龍峽,如同身在畫中游,心裡好不自在。
當它走進一段窄若胡同,長約百米,寬不過10米,岩壁陡峭,谷底平直的巷谷之中,忽然碰到一群游方和尚,就急忙上前打話,問:“各位師傅不在佛堂念經,來到這深山峽谷乾什麼?”
和尚答道:“我們週遊四方,是為了廣布佛事,圓滿功德。”
龍娃說:“既然這樣,這裡風景多好,你們為什麼不在這裡打坐,為百姓做點功德呢?”
和尚指指峽谷上方道:“那裡一片佛光,我們正打算呢。”
龍娃仰臉看看,窄窄的胡同,暗淡無光,便說:“黑洞洞的,哪來的佛光?”
和尚道:“誠心佛事的人,往那裡一站,佛光就顯現了。”
龍娃搖搖頭不信。和尚看他小孩子好玩兒,便逗趣說:“敢打賭么?”
龍娃一想,順手指指腳下的河水說:“你能在這胡同里發出佛光,我就叫這河水往高處流!”
誰料龍娃的話音剛落,只見這群和尚一躍而上,整整齊齊地站在了高崖上,霎那間金光閃閃,一片輝煌。龍娃愣了一下,拔腿就跑。他順著巷谷往裡跑了好一陣,剛要停下來喘口氣,就聽到後面遠遠傳來和尚的聲音:“小孩童,你跑什麼?”
龍娃說:“師傅,是我一時唐突,我哪能叫水往高處流呢!”
那和尚的聲音又道:“你不是也在這裡做好事么,凡事只要誠心,說出去的話就一 定能變成現實。你現在就往你的腳下看看……”
龍娃往腳下一看,果然河水涌涌,卻是從低處往高處流的……。
於是這巷谷之內便有了佛光羅漢像和水往高處流的離奇景觀。
龍娃走出巷谷,見林茂草盛,陽光明媚,心裡特別高興,就隨手摺下一些樹枝插在石頭上。
令人稱奇的是,像移栽“幽谷海棠”那樣,那些樹枝霎那間就變成了一叢綠樹,而且枝葉繁茂,青翠欲滴;尤其是那棵高高的青檀樹,傲然生長在光亮亮的巨石上,瀟灑臨風,卓然不群。龍娃有意無意又給我們創造了一個石上春秋。
傳說,當年龍娃在龍潭峽谷,任興致所至,隨手創造了幽谷海棠紅、佛光羅漢崖、水往高處流、青檀盆景園等離奇景觀,受到事事成功的鼓舞,最後竟然冒險到天上為人間偷來了“天書”,因此觸怒了玉皇大帝,惹下大禍。
玉皇大帝派二郎神來抓他歸案,他手拿“天書”和二郎神奮力相爭,把天書抖落了一地。二郎神一怒之下殺了小白龍,棄刀於地,把散落的天書收拾起來,提著小白龍的頭回天庭復命去了。這塊天書石,是二郎神疏忽大意,遺落在人間的。
後來,造人聖母媧皇到各地視察她的子民,來到龍潭峽谷,聽說小白龍冒死為她的子民殉難,大為感動。於是,就收了龍娃的無頭冤屍,喚回他的冤魂,封它為“無頭冤神”,把他安放在山崖下的石洞中。
從此,不忘小白龍恩德的人們,常來為他燒香上供,深情懷念地稱這個石洞為無頭冤神洞。
聖母媧皇為了給小白龍淨身洗冤,特意從黃河岸邊引來一脈地水,從高崖上泄下,如一條飄逸的飛練,人們叫它洗冤一線瀑。
聖母媧皇在安置了小白龍神位之後,又把二郎神殺害小白龍後丟下的大刀豎在無頭冤神洞的對面,刀背對著無頭冤神洞,成為紀念小白龍的無字碑,人們稱其為擎天天碑石。
小白龍的故事未必真有,但多少年來人們一直頌揚的小白龍精神卻是難能可貴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