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沙鄉

龍沙鄉

龍沙鄉位於縣城東南25公里。總面積33平方公里,轄17個行政村,人口1.3萬。地處海濱丘陵,三面環山,東面臨海,境內山高嶺峻。

基本信息

鄉鎮介紹

(圖)龍沙鄉龍沙鄉

龍沙鄉位於蒼南縣城東南端25公里,大漁灣腹地,東臨東海,南連中墩鄉赤溪鎮,西靠昌禪鄉藻溪鎮,北接括山鄉大漁鎮。全鄉78%以上為丘陵山地,水田占7%,海岸線長11.7公里,淺海灘涂面積0.8萬畝。下轄六個行政村,65個自然村,總面積35平方公里,共有耕地面積9000畝,總人口1.45人,2006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685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4581元。

龍沙鄉為蒼南縣轄鄉。1958年成立龍沙管理區,1961年建公社,1984年設鄉。位於縣境南部,東臨大漁灣,距縣城19.5公里。面積33平方公里,人口1.3萬。金鄉至赤溪公路沿海岸繞經境東。轄沙坡、嶺頭坪、吊壁燈、李家埠、蔡家山、石塘、下宅、龍山腰、嶺門山、坑內、拋網山、百步嶺、安峰、沙灣、煙墩、下半山、玉沙17個村委會。企業有造紙、電力、鞭炮等,農業以種植番薯、水稻為主,山地栽種松、杉、油桐及茶、柑橘楊梅、柿等作物,漁業從事海上捕撈和灘涂養殖縊蟶、泥蛤。

漁業是龍沙經濟的重頭戲,通過大力發展淺海灘涂養殖,已逐步形成了紫菜、蟶子、青蟹、彈塗魚等一批特色養殖基地,另外還有沙坡、下門兩村的楊梅基地,安峰村的蘑菇基地,吊壁燈的獺兔基地以及全鄉的山羊飼養基地均都已初具規模,這些都是龍沙的主要產業之一。

龍沙鄉境內生態環境良好,自然資源豐富,境內有國家級生態公益林20000畝,森林覆蓋率達70%,水資源豐富,人文與自然景觀、鄉風與自然山水共美。且龍沙地處環海黃金旅遊線上,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沿海風光秀美,石塘的五彩鵝卵石灘和文保單位通福橋以及吊壁燈村的大青山生態谷和楓樹群均被列入蒼南縣濱海旅遊總體規劃十大景點之一。

經濟發展

(圖)海產品養殖海產品養殖

龍沙鄉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經濟,努力走體現現代經濟發展要求和自身特點的經濟發展新路子。充分挖掘利用現有的生態資源,發展效益農業、漁業,農村經濟取得了一定的發展。2005年龍沙鄉國民生產總值6605萬元;實現工農業總產值6225萬元,其中工業產值380萬元,漁業產值4100萬元;第三產業產值38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2190元,年末總人口14435人,人口自然增長率7.75‰。

漁業作為龍沙經濟的重頭戲,提出“主攻養殖,最佳化捕撈,深化加二,搞活流通”發展思路,大力發展淺海、灘涂養殖業,形式以紫菜、蟶子、彈塗魚青蟹、梭子蟹為主的養殖基地;與此同時,充分利用優越的氣候和自然條件,在下門村發展野菜、楊梅種植與山羊養殖,在吊壁燈村形成獺兔為特色的養殖業。龍沙鄉增加投入,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把潛在的山地優勢轉變為現實的經濟優勢,加大“科技興農”力度,開展農民素質培訓工程,受訓農民達350多人次。龍沙鄉堅持農業產業化方向,紮實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利用科技三下鄉活動和養殖技術培訓班。為漁民提供病害防治、生產技術等方面的諮詢,科技興漁,加快龍沙現代水產示範園區建設步伐。利用海塗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海產品養殖和深加工業,新扶持了紫菜加工廠13個,紫菜加工產值可達1000萬元。

龍沙鄉禁止農田拋荒,糧食播種面積保持在7000畝以上。農業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逐步擴大,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開發新型農業產業,引導農民走“合作社+農戶”、“基地+農戶”的形式,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業產業。龍沙鄉成立了安峰青蟹養殖合作社、玉溪山羊合作社、果林合作社、龍山水產養殖合作社等4家合作社,一家龍頭企業——龍庫獺兔場。其中安峰青蟹養殖已被評為省級無公害水產品。2006年末,全年水產品加工產值可達2600萬元。龍沙鄉加快建設安峰現代水產養殖園區步伐,改善人民民眾生產生活條件,不斷增加發展後勁。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保持了效益農業良好的發展態勢。農產品種植面積大幅度上升,沙坡下門等村的水果、蔬菜基地蓬勃發展,“龍頭型”農業企業已具雛形。

龍沙鄉安豐村安豐青蟹養殖專業合作社是於2005年8月由鄉政府牽頭,村“兩委”班子共10人共同出資5萬元成立的,並得到浙江省特派科技指導員的技術指導。合作社成立以來,已有122人加入,養殖從當初270多畝現已發展到550多畝,2006年收入達1090多萬元,純利潤達470多萬元。現在,村固定資產已達600多萬元,解決本村勞動力200多人就業。安豐村擁有的海域面積1300多畝,現已經全部開發利用養殖青蟹、梭子蟹、泥蛤、彈塗魚等水產品,2006年9月經省地市海洋漁業局的領導、專家、技術員鑑定,將其確認為浙江省無公害養殖基地。

社會事業

(圖)龍沙鄉龍沙鄉

龍沙鄉按照“政府引導,農民自願”的原則,抓好偏遠山區生產生活條件差,經濟相對落後自然村或行政村的整村搬遷工作。已搬遷的有嶺北坪42戶165人移至龍港下灣村移民點,正在計畫實施移民的有李家埠、煙墩貢、吊壁燈3個自然村。龍沙鄉積極鼓勵他們自找門路,到靈溪、龍港、金鄉等地聯繫跨區域移民;積極為他們鋪路搭橋,穿針引線,為他們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服務。沙坡村有129間未建宅基地的農戶要求申請建房,石塘、安峰兩村的新村規劃,主要抓好手續審批工作。

龍沙鄉組織實施好“十村示範、百村整治”工程,“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龍沙大溪治理工程”等,改善農村環境。龍沙鄉完成了石塘、沙坡、安峰、玉溪4個村的“百村整治、十村示範”工程。投入資金110萬元,建設了全長為405米的龍沙大溪一期治理工程。整理土地850畝,建成標準農田2300畝、排灌水溝渠55公里。康莊工程建設投入500萬元,完成了龍魁線到下門村和嶺頭坪到吊壁燈村兩條水泥公路。新建橋樑3座,完成通村公路2條。投資110萬元修復沙坡海堤工程,農村面貌發生顯著變化。

龍沙鄉實施“科教興鄉”戰略,科技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不斷提高;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龍沙中心輔導學校宿舍樓建成投入使用;教育水平有了新提升,2005年有三名學生考進蒼南中學重點班。龍沙鄉開展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民眾文化生活,組織代表隊參加蒼南縣文化藝術節並取得佳績。 “民生工程”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開展了幫困扶貧獻愛心大行動,發放社會救濟優撫款35萬元,最低生活保障金32萬元;做到五保戶集中供養和低保對象應保盡保。並建立了特困家庭一對一幫扶制度,使71多戶家庭的生活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改善。龍沙鄉有效控制了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計畫生育率達到85.7%。公共衛生防護體系更加健全,村級醫療服務水平有了新提高,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達到75%。

城鎮建設

(圖)石塘水庫石塘水庫

龍沙鄉現有在建康莊工程公路有兩條,龍魁線到下門村全線長11.87公里總投資422萬元,已全面進入水泥路面澆灌階段,已完成10公里水泥路面,嶺頭坪到吊壁燈全長2.1公里,總投資78萬元,已完成土方工作。督促指導,確保質量和進度,按契約要求保質保量完成。龍沙大溪一期治理工程。全長405米,總投資110萬,11月已經全面進入施工階段。村莊整治。

龍沙鄉在完成石塘村整治的基礎上,啟動了玉溪、沙波、安峰三村的整治工作,各村已全部完成方案,進入整治階段。鄉政府成立了專門整治指導小組,並考慮到各村的實際,在鄉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各補2萬元的整治經費,以確保整治的完成。龍沙停車場建設。為了改變龍沙鄉沒有停車場的歷史,消除安全隱患,改變無序停放的混亂局面,鄉政府補助4萬元新建龍沙停車場,已完成了土地政策處理和工程預算。千庫保全工程。石塘村龍尾水庫已有30年的歷史,被列入浙江省“千庫保全”工程。已完成了庫底測量工作,上坎公路、主體工程已進入施工階段。安峰現代水產養殖園區。總面積1080畝,堤坎總投資315萬元(不包括園區規劃、整治),已完成設計會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