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岡書院

宜春龍岡書院

龍岡書院是江西省宜春市萬載縣株潭中學的前身,文化革命成功後改名為株潭中學。 株潭中學座落於萬載縣西域的株潭鎮龍岡山。其前身為龍岡書院,1827年由當地居民集資創辦,其間幾經變革,校名更迭。1991年經原宜春地區行署批准,正式列為地區重點中學。學校占地面積35000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13500平方米。現有教職工128人,教學班34個,在校學生2100多人。 株潭中學曾榮獲省政府“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先進集體”獎盃,《株潭中學校風好》專題片在省電視台播放;省教育廳授予“文明學校”稱號;地委、行署授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先進黨支部”和“文明單位”稱號;縣委、縣政府授予“先進黨支部”、“文明學校”和“先進單位”稱號。近年來,學校在秉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求真務實、積極探索、大膽改革,取得了顯著效果。

貴陽龍岡書院

貴陽龍岡書院位於貴州省貴陽市修文縣龍岡山。
明正德六年(公元1508年),王陽明因敢言觸怒宦官而被謫為龍場(今修文縣城地)驛丞,居於龍岡山東洞,世人稱陽明洞。洞口有參天古柏兩棵,相傳是王陽明親手所植。龍岡山地勢不高,總面積約7萬平方米。現存王文成公祠、何陋軒、君子亭、賓陽堂等建築,分別坐落在茂林巨石間。在陽明洞居住近3年期間,他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創立“知行合一”學說,形成以“致良知”為核心的陽明心學,形成了“致良知”的思想雛形,還創辦了“龍岡書院”。遂將東洞更名為“陽明小洞天”,世稱“陽明洞”。陽明洞也因此被視為王學聖地。
陽明洞在明、清、民國期間就是王學研究者和文人學士經常拜謁遊覽的佳地,也是現代進行國際文化交流、歷史文化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好場所。龍岡山上除有陽明洞外,還有王陽明所建龍岡書院、何陋軒、君子亭、賓陽堂和後來為紀念他而建的王文成公祠等建築,還有後人瞻仰陽明洞書刻的許多摩崖碑刻。
王陽明一生中辦過三個書院,最早的便是龍岡書院,在這裡傳習了第一批王學弟子,在他的《鎮遠旅邸書扎》中提到陳宗魯、湯伯元等16人。王陽明的教育思想,實際上也是在龍岡形成的,開山之作就是《龍場生問答》與《教條示龍場諸生》。王陽明思想的傳播,主要是通過書院,貴州的龍岡書院、江西的濂溪書院和浙江的稽山書院,便構成了王學傳播的主要路線。

邢台龍岡書院

順德府知府在北長街(今縣招待所)創建龍崗書院。明代大學者歸有光曾經在龍崗書院傳道授業,邢台籍在朝為官者數不勝數,宰相就有好幾位。書院學生以儒學為本,講究修身治國,從政後,為官正直清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