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岡三色景區

中央蘇區紅一方面軍反第一次大“圍剿”陳列館,座落在龍岡街的西側,1976年11月建成。 位於君埠小別,海拔424.7米,其嶺半山腰的茶館,為紅一方面軍第一次反“圍剿”龍岡戰鬥指揮所舊址。 1969年,在指揮所右後的高坪上,建造了一座紀念碑。

龍岡 位於縣境南端,南接興國,北鄰上固,東聯君埠,西界潭頭鄉、吉安縣。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是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紅一方面軍粉碎國民黨政府軍向中央蘇區發動的第一次大“圍剿”的主戰場。境內有較多的革命舊址及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舊居。
萬功山 位於龍岡鄉城功村西南,海拔350米。1930年12月30日下午,向紅一方面軍發動第一次“圍剿”的國民黨政府陸軍18師9000餘人在山下的毛家坪全部被殲,在半山腰的水洗洞裡活捉18師師長張輝瓚,繳獲武器9000餘件,無線電台1部,從此紅一方面軍開始有了無線電台。1969年,縣裡在山頂建造了一座紀念碑。該碑為紅旗造型,北西面東,寬3米,高約3.5米。站在此處望去,只見連綿起伏的萬功山巔的萬綠叢中樹立著一面紅旗,紅光耀目,使人浮想聯翩。
“反圍剿”陳列館 中央蘇區紅一方面軍反第一次大“圍剿”陳列館,座落在龍岡街的西側,1976年11月建成。館含展廳、花圃、宿舍三部分,建築面積825平方米,磚木結構,水洗砂粉紅色門面。展廳圖文並茂,且陳列了多種實物,展出了反“圍剿”的戰鬥經過,即從羅坊會議到東韶戰鬥,特別是龍岡戰鬥的歷程,是廣大幹部、民眾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好課堂。
烈士紀念塔、亭 位於龍岡圩北的秤砣寨頂,山南有水泥階梯上通山頂。塔身為青條石結構,塔四周為青石地面,圍有鋼筋水泥欄桿。塔呈正方形,邊寬2.1米,通高12.5米,座高5.1米。塔南鐫刻有“英勇犧牲的烈士們千古”十個大字,北面鐫刻有“革命烈士紀念塔”七個大字。
離塔50米許的南山腰,建有樓閣式紀念亭1座,正門(南)楣有“浩氣長存”四字,北門楣有“繼往開來”四字。
塔、亭於1958年建,1963年和1973年先後兩次修葺,1980年重建,1983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黃竹嶺 位於君埠小別,海拔424.7米,其嶺半山腰的茶館,為紅一方面軍第一次反“圍剿”龍岡戰鬥指揮所舊址。1930年12月30日凌晨,紅三軍、紅四軍、紅十軍、紅三軍團奉命向龍岡方面移動,毛澤東、朱德和總部參謀處長郭化若等來到這裡,指揮了震驚中外的第一次反“圍剿”的龍岡戰鬥。1969年,在指揮所右後的高坪上,建造了一座紀念碑。碑體正面刻有毛澤東詩詞《漁家傲販吹諞淮巍按笪Ы恕薄?SPAN>
黃竹嶺茶館於1987年12月核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金牛洞書院 位於龍岡畲族鄉茅坪村。明成化年間,羅倫(字正彝,號水心,瑤田水心人,明成化二年狀元,曾任翰林院修撰)於明成化十一年在金牛洞結茅數間,創辦金牛書院,四方從學者以千計。說洞不是洞,其實是山澗,外小里大,像一個布袋,站在遠山看,確實像一個洞,山澗的正對面山上聚集七塊石頭,名日:七星寶石,後面的山像齒輪狀,中間突出一小山,並且高出一截山包,活像盤坐蓮花台觀音,故人們稱其為“觀音坐蓮”;左邊一山像伏地的耕牛,稱為“金牛俯地”,右邊的山像一隻昂首而立的丹頂鶴,故稱“白鶴沖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