齶裂修復

兩側齶部組織瓣均已切開分離,並充分鬆弛後,分別將鼻咽黏膜、肌肉及口腔黏膜分層縫合。 在軟齶裂或裂隙不深時,可不必游離前方的兩塊組織瓣,即為二瓣術。

手術方法

齶裂的手術方法、切口方式繁多,今舉其基本操作如下:
1.體位 仰臥位,肩部墊高,頭後仰,頭兩側以沙袋固定,置張口器,張開口腔。
2.作兩側齶部鬆弛切口 先在硬齶兩側距齒齦緣約5mm處切開,自尖牙部位向後繞過磨牙直至上頜結節處。切口須切透整層粘骨膜,直達骨質,以便形成粘骨膜瓣,術中注意避免損傷齶大動脈()。
3.分離粘骨膜組織 用骨膜分離器自切口中插入,在粘骨膜下緊貼骨質徐徐推動,使整個組織瓣與骨面分離,直達齶裂邊緣。再向後分離,直至硬齶後緣,在齶大動脈部位,將血管周圍作輕輕分離,慎勿損傷或割斷此動脈及伴行的神經,分離直至上頜結節部位,並確定鉤突的位置()。
4.鑿斷鉤突 在確定鉤突的位置後,用小骨鑿插入,頂住鉤突的頸部予以鑿斷。這樣齶帆張肌的緊張力即可減輕。用剝離器插入創口邊分離,邊將軟齶組織推向中央,直至軟齶部已鬆弛為止,如仍有若干組織拉緊,可再進行鈍性分離。軟組織滲血,可用浸有1∶1000腎上腺素液的沙條壓迫止血。   5.剖開裂齶邊緣 用小縫針將懸雍垂穿過細絲線一針,作牽引用。繼以尖頭刀將齶裂邊緣剖開,自硬齶直到懸雍垂頂端,切口力求整齊。
6.剪斷齶腱膜 軟齶前緣由齶腱膜附著於齶骨後緣,切斷此腱膜就可以進一步將軟齶組織鬆弛。除在裂隙寬大的病例中,須同時切斷鼻黏膜以便於縫合外,一般不必切斷鼻黏膜。
7.縫合 兩側齶部組織瓣均已切開分離,並充分鬆弛後,分別將鼻咽黏膜、肌肉及口腔黏膜分層縫合。
8.填塞 於兩側鬆弛切口及上頜結節部的空隙中,用碘仿紗條填塞,以達到壓迫止血及減輕張力的雙重目的。

適用人群

先天性齶裂的患者

注意事項

1.齶裂修復術不是一項簡便的手術,萬勿掉以輕心,事先需考慮患兒的全身情況、術中的安全措施,上頜骨的發育,根據齶裂的程度而選擇手術方法。
2.齶裂修復術的切口視齶裂的程度而不同,如二瓣術、四瓣術、後推術、咽後瓣術等。其中不完全齶裂適用四瓣術或二瓣術。四瓣術的做法是在兩側各作一斜切口,自軟硬齶交界處開始,向前外方伸延而與起自上頜結節朝前的側切口相遇於尖牙附近,注意勿過於向前而傷及鼻齶動脈。這樣可形成四塊粘骨膜瓣。繼而鑿斷鉤突和剪斷齶腱膜。齶大動脈應予保留。鼻黏膜亦與齶骨作充分剝開。然後將前面兩個組織瓣向內移,使相遇到中間。後面的兩塊組織瓣向後推,並向內移,而與前方兩塊連線,並於中線會合,縫合。縫合前充分止血。
在軟齶裂或裂隙不深時,可不必游離前方的兩塊組織瓣,即為二瓣術。
3.切口務必完全鬆弛,使裂口呈自然閉合狀,縫合時無張力,這是手術成功的關鍵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