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齶裂

先天齶裂

唇裂又名唇齶裂,先天齶裂又名狼咽,是顏面部常見的先天性畸形,根據國內外統計,約每千個新生嬰兒中有一個患有唇裂或先天齶裂,男多於女,左測多於右側。唇裂和齶裂常在一個家族中個別出現,可伴有身體其他部分的畸形。

基本信息

概述

一般認為,唇裂的發生是由於中鼻突下端的球狀突與上頜突未能按時(在胎兒第7周時)融合的結果。而先天齶裂乃是由於兩側齶突未能按時(在胎兒第10周時)相互並與鼻中隔融合所致。至於引起未能融合的因素,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可能與遺傳、營養、內分泌或感染、創傷等有關。治療必須施行修復手術。唇裂手術的主要目的是整形,而先天齶裂手術是恢復進食和言語的機能,手術必須在適當的年齡進行,對手術後的遠期效果有決定性意義。一般在1~3歲進行,常需數次手術才能完成,術後應進行語音訓練。

病因

(一)胚胎髮育與先天齶裂的發生 胎兒發育到第3周時,頭端原始口腔的周圍形成五個突起,上方正中為不成對的額鼻突,其下方兩側為二個上頜突,在上頜突的下方兩側為二個下頜突。胎兒發育至第5周時,下頜突在中央部融合而構成下唇及下頜骨。同時,額鼻突伸展至左右上頜突之間,其下端分成一個中鼻突和兩側二個側鼻突。中鼻突在胎兒第6周時又繼續向下伸展,其下端又分成二個球狀突。球狀突與側鼻突間有一凹溝,即為鼻窩;鼻窩將來發育成鼻孔。胎兒發育至第7周時,二個球狀突在中線相互融合,構成上唇的中1/3(唇人中)、鼻小柱及前頜。同時,上頜突已向中線伸展,在上方與側鼻突融合,構成鼻側部及頰部;在下方與球狀突融合,構成上唇兩側的1/3及鼻孔底。中鼻突和上頜突亦同時向口內伸展;中鼻突垂直向後而構成鼻中隔,上頜突在水平方向、向中線而構成兩側齶突。齶突在胎兒第7周時已與前頜融合;至第10周時,左右兩側齶突在中線相互、並與鼻中隔相融合。這時,口腔與左右鼻腔已完全分開。一般認為,唇裂的發生是由於中鼻突下端的球狀突與上頜突未能按時(在胎兒第7周時)融合的結果,而先天齶裂乃是由於兩側齶突未能按時(在胎兒第10周時)相互、並與鼻中隔融合所致。至於引起未能融合的因素,至今尚不確知,可能與遺傳、營養、內分泌或感染、創傷等有關。

(二)孕婦缺乏維生素A和B 可導致新生兒先天齶裂

專家指出,吸菸、酗酒等壞習慣,以及食物中缺乏人體必須的葉酸(屬於維生素B族,用於治療營養性貧血症和口炎性腹瀉)和維生素A和B可導致新生兒先天性唇裂、先天齶裂等頭頸部畸形。

葉酸是維生素B的一種,它是細胞製造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營養素。服用適量葉酸對預防先天性唇先天齶裂可以有一定作用,但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三)遺傳因素

母親若有唇齶裂,其子女的發病率高達15%;若父親有唇齶裂,其子女的發病率為5%。據研究證明,如果已生育一個嚴重唇齶裂的嬰孩,那么出現第二個唇齶裂嬰兒的機率為5%;若唇齶裂情況不嚴重,出現第二個唇齶裂嬰兒為3%。近親結婚者的子女發病率更高。

(四)孕婦在懷孕期間所受不良影響

1.患病所致:從一些臨床病例統計證明,婦女妊娠其所患的某些疾病是造成先天性唇齶裂的主要原因。如感冒,尤其是孕期的頭3個月,因為胚胎髮育的第4周開始形成顏面部,第5周齶部開始發育,第12周時各部份齶完全融合,此時母親患病則可能造成胎兒齶部發育缺陷。 2.用藥不當:各種藥物的副作用是導致胎兒畸形的重要因素,已證實妊娠早期服用羊癲症藥物,孕期大量服用維生素A,都可引起先天性唇先天齶裂。

3.不良的嗜好:懷孕期間抽菸、飲酒或服用含酒精的飲品、酗酒,也使一部份胎兒無辜受害。

4.環境污染:懷孕初期密切接觸化學藥物如施農藥,或有毒物質,過多接觸放射線或長時間從事計算機操作,容易造成胎兒先天性唇先天齶裂。因此,一些專家建議懷孕期間應避免長時間在電腦前工作。

(五)其它因素

孕期營養不良、精神緊張、不愉快等。

症狀

唇裂和先天齶裂是顏面部常見的先天性畸形。根據國內外統計,約每千個新生嬰兒中有一個患有唇裂或先天齶裂;男多於女,左側較右側為多。唇裂和先天齶裂常在一個家屬系統中個別出現,還可伴有身體其他部分的畸形。有先天性唇裂和先天齶裂畸形。

治療

必須行修復手術。唇齶裂手術的主要目的是整形,而在先天齶裂是恢復飲食和言語的功能。手術必須在適當的年齡施行,這對手術後的遠期效果具有決定性意義。 (一)唇裂的修復 早期手術,效果良好。多數認為嬰兒在出生2-3個月較宜,如果哺乳情況滿意,嬰兒生理性黃疽已消失,體重也恢復到出生時,嬰兒對手術耐受能力有所增強,即可施行修復手術。雙側唇裂手術宜推遲到6個月後施行。尚應顧及患兒健康、營養狀況及氣候條件等。總之,應爭取在1歲以內完成唇裂修復手術。 唇裂修復術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有三角瓣手術和鏇轉推進手術,其操作原則都相同,僅切口的設計各異。一般先在缺裂的兩側選定不同的基點,並根據這些基點作切口,將缺裂的邊緣組織切除。然後將上唇翻起,在缺裂兩側的齦唇溝處作鬆弛性切口,並將鼻小柱、鼻翼和整個上唇完全與上頒骨膜分離。這樣,縫合時沒有張力,可使移位的鼻小柱和唇人中回復到正中位置,也可使裂側變形的鼻翼(鼻孔)恢復其正常形狀。最後,根據基點將肌肉、皮膚、黏膜分層縫合。由於這類術式的縫合線成鋸齒形.可以避免因瘢痕攣縮而發生的唇紅上縮(缺口),遠較以往的直線形縫合為佳。 (二)先天齶裂的修復 手術年齡過早,可阻礙上顱骨的正常發育,使齶部狹窄並縮短.造成上下牙列的咬合發生障礙。相反,如果過遲,往往很難矯正患者的發音。既要恢復 正確發音,也不阻礙上頜骨的正常發育,一般而論: 1.對於懸雍垂裂、軟先天齶裂或輕度的軟硬先天齶裂,手術年齡在2-3歲。這些類型的先天齶裂多不阻礙上顱骨的正常發育。 2.對於嚴重的軟硬先天齶裂,尤其是完全(貫通性)先天齶裂,應先在患兒出生5-6個月後修復唇裂和裂側鼻孔底部,而將先天齶裂手術推遲到4-5歲時,這時,上頜骨已發育到很大程度,手術後不會引起嚴重的齶部變形,而在患兒入學前(足7歲)還有足夠的時間來矯正其發音。 先天齶裂手術可分為兩種類型。第一種是利用前後帶蒂的“雙蒂”粘-骨膜瓣。先在齶兩側近牙齦邊緣作鬆弛性切口。並在其後方鑿斷蝶骨的翼鉤,以減輕膊帆張肌(軟齶)的張力。再削開缺裂兩側邊緣,將口側粘-骨膜完全白骨面分離,形成雙蒂粘-骨膜瓣。繼將鼻側黏膜自骨面分離,並橫行剪斷附著在齶骨後緣的腱膜,而使軟膊鬆弛地移向中線。然後,分層縫合鼻側黏膜、肌肉和口側黏膜。利用雙蒂粘-骨膜瓣修復先天齶裂的缺點,是軟膊長度和活動度不夠,以致軟齶在發音時不能將鼻咽部完全封閉,患兒的發音仍帶有開放性鼻音。第二種手術類型是利用兩塊或四塊“單蒂”的枯—骨膜瓣,這樣縫合後能將軟齶向後椎移,而獲得長而活動的軟齶。 先天齶裂修復後,應即進行長期耐心的發音和語言訓練。用吹氣、吹管樂器等方法練習軟膊和咽部的肌肉活動,有效地完成齶咽閉合功能。然後按漢語拼音進行發音訓練。

預防勝於治療

近幾年由於整形手術的飛躍發展,唇齶裂患兒可以早期進行矯治,並取得很好療效。但早期的預防更為重要。隨著超生檢查的普及和精確度的提高,出生前明確診斷胎兒是否為唇齶裂的願望已成為現實。據報導,使用高解析度的探頭可以在妊娠15周時,清晰地分辨出胎兒的唇和鼻,而在3個月胎齡時唇齶裂可以被首次發現。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