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螯額角蛛

齒螯額角蛛

雌蛛體長2.60-3.40毫米。雄蛛體長1.50-2.60毫米。分布於湖北、湖南、江蘇、浙江、四川、廣東、安徽、江西、福建、山西、河北、河南、甘肅、吉林、內蒙古、北京、青海、寧夏。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功能類別:捕食性天敵
寄主昆蟲:0
寄主危害作物:水稻、棉花

形態特徵

雌蛛:體長2.60-3.40毫米。頭胸部呈亮桔紅色,頸溝、放射溝不明顯,眼區後方略微隆起,眼面向前傾斜並逐漸伸展。前眼列微後曲,前中眼小;後眼列端直,後中眼間距大於後中側眼間距。唇基向後傾斜,並生一根中央剛毛。螯肢前齒堤5齒。第1、Ⅱ對步足脛節有2刺;第1、Ⅳ步足脛節具1刺,第Ⅳ步足脛節有1根聽毛。腹部長橢圓形。紡器周圍黑色。腹部腹面中央邊緣有1對縱行黑斑。
雄蛛:體長1.50-2.60毫米。頭端背中線有一列長毛,周圍有短毛。螯肢前側有較強大隆起,其上有許多帶毛的小瘤突。腹部背面後半部有1對較大的縱向黑斑。腹部腹面中部邊緣有1對縱行黑色斑點。觸肢腿節的長度等於第1對步足腿節的1/2。膝節凹向腹面並逐漸向端部增粗,為第1對步足跗節的1/2,端部有1小突起。脛節頂端呈漏斗形,並有1黑色長的背側棘突,其末端向內彎曲呈鉤狀,棘突內緣近基部有1個三角形小齒.觸肢器之插入器細長,沿著一片半圓形薄膜彎曲。
卵袋:圓形,白色或微黃色。卵袋錶面的絲較薄,可見內面卵粒團,直徑4毫米左右。每個卵袋含卵20粒左右。

生物學特性

齒螯額角蛛,在長江流域棉區,以靠近湖邊棉田內的種群數量大。多在地面活動,亦可爬到棉株上,可結不規則小網,但大部時間過遊獵生活。

地理分布

湖北、湖南、江蘇、浙江、四川、廣東、安徽、江西、福建、山西、河北、河南、甘肅、吉林、內蒙古、北京、青海、寧夏

節肢動物門(枝角目、蜘蛛目)

肢動物門是動物界最大的一門,通稱節肢動物,包括人們熟知的蝦、蟹、蜘蛛、蚊、蠅、蜈蚣以及已絕滅的三葉蟲等。全世界約有110~120萬現存種,占整個現生物種數的75-80%。節肢動物生活環境極其廣泛,無論是海水、淡水、土壤、空中都有它們的蹤跡。有些種類還寄生在其他動物的體內或體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