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銀鱗蛛

武陵銀鱗蛛

武陵銀鱗蛛,屬蜘蛛目,肖蛸科,拉丁名為Leucauge wulingensis (Song & Zhu, 1992),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雲南,陝西。

基本信息

名稱

拉丁名:Leucauge wulingensis(Song & Zhu, 1992)

分類地位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蛛形綱 > 蜘蛛目 > 肖蛸科 > 銀鱗蛛屬

基本信息


編號:

3170

拉丁目名:

ARANEAE

中文目名:

蜘蛛目

拉丁亞目:

OPISTHOTHELAE

中文亞目:

後紡亞目

總科:

園蛛總科

superf:

Araneoidea

中文科名:

肖蛸科

拉丁科名:

Tetragnathidae

中文亞科:

銀鱗蛛亞科

拉丁亞科:

Leucauginae

中文屬名:

銀鱗蛛屬

拉丁屬名:

Leucauge

拉丁種名:

wulingensis

定名人:

Song et Zhu

年代:

1992

中文名:

武陵銀鱗蛛

原始文獻:

動物學集刊,(9): 114, figs.2A~B.

生境:

在山區灌木叢間結大型水平圓網。

國內分布:

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雲南,陝西。

資料來源:

中國動物志

識別特徵

雌蛛

體長8.10~11.60。—雌蛛體長11.60:頭胸部長4.23,寬2.88;腹部長8.46,寬4.50。背甲黃褐色,中窩之外的兩側面淺褐色,胸部具黑色細邊。每條刻紋的內側近基部各有一圓形深坑。

中窩的前方有一個三角形褐色斑。前眼列後凹,後眼列微後凹,並稍窄於前眼列。前中側眼間距大於前中眼間距(0.53:0.10);後中側眼間距大於後中眼間距(0.48:0.16);前、

後側眼相接。中眼域長0.48,前邊寬0.40,後邊寬0.48。前側眼=後中眼=後側眼>前中眼(0.16:0,16:0.16:0.15)。額高0.25。螯肢短粗,黃褐色,頂端黑褐色;前齒堤有3齒,後齒堤4齒,排列一般。下唇、顎葉和胸板均呈黑褐色。步足淺黑褐色,各節末端黑色。腿節I的前面具7根刺。腿節Ⅳ聽毛列的長度約占腿節長的1/2。脛節Ⅳ有瓶刷狀黑色長毛。步足測量:Ⅰ 24. 39(6.93+8.10十7.56+1.80), Ⅱ 19.44(5.76+6.30+5.85+1。53), Ⅲ10.17 (3.33+2.97十2.79+1.08),Ⅳ17.64(5.76+5.31+5,22+1.35)。

足式:1,2,4,3。腹部長卵形,銀白色。背面中央部位有3條在前、後端合併的黑褐色縱條紋,中間的一條在其中段具3對分支,兩側的條紋在前、後端加粗。腹部兩側面有兩條黑褐色的弧形縱條紋。腹面中央有一較窄的淺褐色縱帶,縱帶內有很多銀白色鱗斑。外雌器黑褐色,無兜,周緣具一卵圓形黑色框邊;中隔盾形,中部較前、後端窄;中隔前半部的兩側各有一弧形隆脊;插入孔位於中隔側緣近頂部的外側;納精囊第3室較大,連線管短,彎成一圓環狀。

雄蛛

體長4.92~5.85。一雄蛛體長5.85:頭胸部長2.52,寬1.89;腹部長3.78,寬1.53。背甲橙黃色。頸溝和放射溝明顯。中窩為一橫向凹陷,中央具一“八”字形褐色刻紋。

前眼列後凹,後眼列微後凹,兩眼列等長。前中側眼間距大於前中眼間距(0.28:0.10);後中側眼間距大於後中眼間距(0.26:0.08);前、後側眼相接。中眼域長0.34,前邊寬0.30,後邊寬0.34。後中眼>前側眼=後側眼>前中眼(0.13:0.11:0.11:0.10)。額高0.15。

螯肢橙黃色;前齒堤有3齒,第1齒與第2齒間隔較大,第2、3兩齒的間距明顯較小;後齒堤4齒。下唇橙黃色且稍帶紅色。顎葉和胸板橙黃色,胸板邊緣稍呈紅色。胸板盾形,長寬相等,前半部具兩列垂直著生的黑色長毛。步足黃褐色,各節的末端顏色略深,尤以各脛節顏色最深,呈黑褐色。各足有相對較長的褐色刺。脛節Ⅰ、Ⅱ的端半部和後跗節I、Ⅱ的前面各有一列齒狀短刺。腿節Ⅰ的前面具7根刺。腿節Ⅳ聽毛列的長度約占腿節長的1/2。觸肢和步足測量:觸肢3.24(1.77十0.34十0.45十0.68);步足Ⅰ25.65(6.66十8.46+8.55十1.98),Ⅱ18.18(5.22十5.85十5.67十1.44), Ⅲ8.46 (2.88十2.35十2.35十0.88), Ⅳ13.68 (4.41十3.96十4.23十1.08)。

足式同雌蛛。腹部長卵形,黃色。背面中央的兩側各有一銀白色縱條紋,腹部末端黑色。兩側面在背面銀白色縱條紋之下有一不十分明顯的黑色縱紋,後半部較前半部明顯。腹部腹面單一黃色,無斑紋。兩側緣近乎平行。背面、兩側面的下半部和腹面呈灰褐色,僅在背面末端中央的兩側具1對黑色短條紋。腹部側面的上半部呈銀白色。觸肢器的生殖球腹面觀呈卵圓形,跗舟背面基部的突起長而大。

鑑別特徵:本種的形態近似肩斑銀鱗蛛 L.blanda,但有如下不同:①腹部的肩部無隆起,側面觀末端向後上方抬起;②雌蛛脛節Ⅳ有瓶刷狀毛;③外雌器中隔的前半部的兩側具弧形隆脊,納精囊的第3室較大;④雄蛛引導器的腹側導片的端半部不膨大,其頂部的暗色導片呈鉤形。

地理分布

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雲南、陝西。

節肢動物門(枝角目、蜘蛛目)

肢動物門是動物界最大的一門,通稱節肢動物,包括人們熟知的蝦、蟹、蜘蛛、蚊、蠅、蜈蚣以及已絕滅的三葉蟲等。全世界約有110~120萬現存種,占整個現生物種數的75-80%。節肢動物生活環境極其廣泛,無論是海水、淡水、土壤、空中都有它們的蹤跡。有些種類還寄生在其他動物的體內或體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