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痕舌

齒痕舌

齒痕舌即舌的邊緣見牙齒的痕跡,多因舌胖,即舌體較正常者稍肥大而受齒緣所壓而致,多屬脾虛。舌的邊緣見牙齒的痕跡。多因舌胖,即舌體較正常者稍肥大而受齒緣所壓而致,多屬脾虛。若舌質淡白而濕潤,多為脾虛而寒濕壅盛。齒痕舌:舌體的邊緣見牙齒的痕跡,即為齒痕舌。

基本信息

病理


成因

齒痕舌多因舌體胖大而受齒緣壓迫所致,故齒痕舌常與胖大舌同見,多屬脾虛,主虛證。若舌質淡白而濕潤,所為脾虛而寒濕壅盛。
圖
齒痕舌的成因,多由於脾虛不能運化水濕,濕阻於舌而舌體胖大,受齒列擠壓而形成齒痕,故齒痕常與胖嫩舌同見,一方面由於舌體水腫,屬脾之陽虛而濕盛,另一方面由於舌體肌肉鬆弛,張口不足,屬脾之氣虛。

主病

——淡白濕潤而有齒印,屬寒濕壅盛;——淡紅而有齒痕,屬脾虛或氣虛;——紅而腫脹滿口,邊有齒痕,多屬濕熱痰濁壅滯;總之可分成氣虛與陽虛兩型:⑴氣虛型:脾氣虛弱,主證:舌質淺談,舌苔薄白,舌體胖嫩,舌邊齒痕,面色恍白或痿黃,氣短懶言,頭重身腫,倦怠乏力,自汗,飲食減少,食後腹脹,泛惡欲吐,大便溏瀉,脈細弱無力。治則:補中益氣。⑵陽虛型:主怔:舌質談白,舌面濕潤多津,或舌面水滑,舌體圓大胖嫩,邊有齒痕。面色蒼白或青黑,神疲乏力,倦怠喜臥,口淡不渴,納呆食少,腹中冷痛,得溫方舒,胃寒肢冷,尿清便塘,或見浮腫,脈沉微。治則:辛溫補陽。

概述

齒痕舌,指舌體邊緣見牙齒的痕跡,又名齒印舌,多因舌體胖大而受齒緣壓迫所致,是異常舌形的一種,其對臨床辨證論治有很大的指導意義。同時,它在舌診中容易辨識,並且受外來因素(如食物、藥劑等)的影響較少。祖國醫學認為齒痕舌多由氣虛、脾虛或陽虛所致,由於脾虛不能運化水濕,致舌體胖大,故齒痕舌主脾虛和濕盛。若淡白而濕潤,則屬寒濕壅盛;淡紅而有齒痕,多是脾虛或氣虛[1]。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及先進儀器、設備的廣泛套用,齒痕舌的研究正逐步向微觀研究和定量檢測等方面深入。本文僅就近年來有關齒痕舌的現代化研究作一概述。

齒痕舌的微循環改變

微循環研究錢心如等用舌蕈狀乳頭計數和舌尖微循環方法研究齒痕舌凹陷區與凸出區的血供與營養狀況,並與正常淡紅舌加以比較,發現齒痕舌的微循環改變有以下幾個方面:⑴供血障礙。蕈狀乳頭的微血管叢減少,毛細血管動脈臂比靜脈臂纖細,這兩種表現尤其在齒痕舌的凸出部更為明顯。異形微血管叢的量較正常增加。⑵局部缺氧及營養不足。舌蕈狀乳頭的數量與血供成正相關性,齒痕舌蕈狀乳頭數量較正常人低。⑶組織水腫。齒痕舌蕈狀乳頭直徑較正常明顯增大,是由於乳頭內部的固有層組織中水液瀦留所致[2]。喻方亭用微循環顯微鏡觀察尿毒症腎陽虛患者同一次血透前後的舌尖微循環,透析前125例患者中舌胖大有齒痕者108例,透析後舌胖和齒痕程度稍有減輕。舌尖微循環可見舌乳頭內微血管管袢模糊和滲出,血液透析超濾(脫水)後管袢較清晰,滲出減少,所以舌微血管管袢的滲出是舌胖大有齒痕的形成原因之一[3]。

病理變化

病理學研究錢氏還用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觀察方法,對照檢查了齒痕舌凸出部、凹陷部以及正常舌邊的組織及細胞形態學表現,認為齒痕舌的主要病理變化有:⑴上皮層變薄。上皮層在正常舌最厚,凹陷部次之,凸出部最薄,這可能與局部營養狀況有關;⑵粗面內質網的改變。在基底層和棘細胞層,粗面內質網減少、擴張、核糖體丟失,這些表現提示粗面內質網合成蛋白功能障礙,是細胞損害的表現之一;⑶張力絲減少。齒痕舌張力絲減少,棘細胞和基底層的細胞間隙增大,呈稀疏的網孔狀,指狀乳突橋粒減少,說明齒痕舌的細胞連線不良;⑷細胞組織的水腫。主要是局部缺乏營養致細胞膜通透性增加,水液溢出血管,滲入細胞。另一方面淋巴回流不暢,不能帶走多餘的水分;⑸彈力纖維缺乏。該纖維的缺乏致對牽拉作用的耐受力降低,故受牙齒的壓迫而成鋸齒狀[4]。

病種

目前國內學者對齒痕舌與證的關係報導不多。張氏將77例氣虛證患者以臟腑氣虛偏勝按三焦劃分為心肺氣虛組、脾胃氣虛組、腎氣虛組。觀察結果表明:氣虛證在舌體上的特點是胖大、有齒痕,約占氣虛病人的2 3以上,其中心肺氣虛證者分別占5.65%和10.0%,不但與對照組比較有高度統計學意義,而且也高於脾胃、腎氣虛證者[9]。錢氏調查25例齒痕舌患者,以氣虛證最多,共285例[5]。齒痕舌與病的研究臨床研究表明,齒痕舌可見於多種疾病。范德榮等對照觀察了168例胃癌患者及200名健康人群的舌象,結果胃癌組齒痕舌占23.2%,與健康人群相比差異顯著[10]。徐文均等對326例癌症患者舌象分析,發現舌體以胖大兼齒痕者的例數為高,而該舌體較高的依次為肺癌、胃癌、食管賁門癌、肝癌、乳腺癌、宮頸癌、鼻咽癌、腸癌[11]。中國抗癌協會對19例癌症患者胖大舌、瘦小舌、齒痕舌的研究也表明:癌症患者以胖大舌、齒痕舌居多[12]。陳偉民等調查204例慢性胃炎患者,發現淡胖有齒痕舌以合併潰瘍者較多見,占43.48%[13]。仇維榮等對300例患有上消化道不同疾病的病例進行總結分析,發現在炎性病變中淺表-萎縮性胃炎與萎縮性胃炎的淡舌和淡胖齒痕舌分別為41 4%、36 7%,而淺表性胃炎的淡舌和淡胖齒痕舌為22.2%,兩者比較有顯著差異(P<0 01)。在消化性潰瘍病中,十二指腸球部潰瘍以舌質淡和淡胖齒痕為多,占6.8%[14]。孟智宏對137例再生障礙性貧血病人舌象臨床觀察表明,再障病人胖大舌(16 .79%)、齒痕舌(29.93%)顯著高於對照組[15]。另外,費海琪對01例高血壓病患者舌邊齒痕觀察,結果高血壓組齒痕發生率高達42.29%,與對照組(20.5%)相比差異顯著(P<0.001)[16]。這與國外一些學者認為齒痕舌多見於低血壓者似有矛盾之處,尚須進一步驗證。錢心如調查分析425例齒痕舌患者,歸納出齒痕舌出現率較高的病種為:⑴體液pH值降低,如腎小管酸中毒、腎結石;⑵腎功能障礙,水鈉瀦留,如腎移植、腎小球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他如腎結石引起的積水也能影響腎功能;⑶免疫功能失調使球蛋白增高的疾病,如腎移植、系統性紅斑狼瘡、甲狀腺疾病、腎小球疾病、肝病、心肌疾病、心包和胸膜病等;⑷貧血性疾病,如缺鐵性貧血、妊娠及產後、婦科疾病;⑸免疫功能降低的疾病,如白血病、腫瘤等[6]。日本學者村松睦則認為齒痕舌者主要是慢性胃炎、糖尿病、低血壓症、花粉病、慢性肝炎、膝關節水腫、更年期障礙等所謂成人的慢性疾患[7]。

密切聯繫

齒痕舌的流行病學研究灰本元對318例齒痕患者的飲食、生活習慣、症狀等進行了問卷調查,發現喜歡吃鹹的食物者,齒痕舌的發生率低。經常喝日本茶具有容易出現齒痕舌的傾向。而倦怠乏力、自汗、納差等與氣虛有關的症狀均未出現統計學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的症狀主要有噯氣、胃有沉重感、腸鳴。由此他認為,齒痕舌與氣虛證的關係不明確,但齒痕舌與濕邪的關係比較密切。

參考文獻

[1]鄧鐵濤.中醫診斷學,第5版,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34.[2]錢心如,陳依萍,胡慶福,等.齒印舌的舌蕈狀乳頭計數及舌尖微循環觀察[J].天津中醫,1990,7⑶:34-35.[3]喻方亭,崔志英,林躍萍,等.125例腎陽虛患者舌象與血透前後舌、甲皺微循環觀察[J].第一軍醫大學學報,1990,10⑷:325-328.[4]錢心如,陳澤霖,戴豪良,等.齒印舌的病理形態學研究[J].中西醫結合雜誌,1990,10⑹:337-339.[5]錢心如,陳依萍,陳澤霖.齒印舌患者臨床調查分析[J].中醫雜誌,1991,32⑴:33-35.[6]王新奉,劉濟躍.462例老年前期者與老年人舌邊齒痕觀察[J].山東中醫雜誌,1991,10⑸:17

診斷學

▪診法 ▪四診 ▪症狀 ▪內證 ▪外證
▪四診合參 ▪司外揣內 ▪審症求因 ▪平人 ▪望診
▪望神 ▪得神 ▪失神 ▪假神 ▪煩躁
▪但欲寐 ▪昏厥 ▪神昏 ▪望色 ▪五色
▪色澤 ▪常色 ▪主色 ▪客色 ▪病色
▪善色 ▪惡色 ▪五色主病 ▪面色 ▪面色萎黃
▪身目俱黃 ▪顴紅 ▪面色紅 ▪泛紅如妝 ▪面色青
▪面色白 ▪面色蒼白 ▪面色淡白 ▪面色黧黑 ▪面色晦暗
▪面垢 ▪口唇青紫 ▪口唇紅腫 ▪口唇淡白 ▪真髒色
▪病色相剋 ▪鬚髮早白 ▪望形態 ▪肥胖

其他科技名詞

▪消瘦 ▪破NFDA5脫肉 ▪脫形 ▪咳逆倚息 ▪肩息
▪半身不遂 ▪痙厥 ▪癱瘓 ▪身振搖 ▪手足蠕動
▪抽搐 ▪頭搖 ▪項強 ▪循衣摸床 ▪角弓反張
▪腰背僂俯 ▪四肢強直 ▪肢體痿廢 ▪關節紅腫 ▪關節變形
▪轉筋 ▪手顫 ▪足顫 ▪腹露青筋 ▪單腹脹大
▪囟門下陷 ▪囟門高突 ▪囟門不合 ▪望五官 ▪望眼神
▪望人中 ▪目赤 ▪抱輪紅赤 ▪眼瞼浮腫 ▪目下陷
▪眼瞼下垂 ▪顏面浮腫 ▪鼻衄 ▪鼻煽 ▪耳郭枯槁
▪耳內流膿 ▪口噤 ▪撮口 ▪口中生瘡 ▪口瘡
▪口糜 ▪口唇顫動 ▪口唇焦裂 ▪唇反 ▪齒衄
▪牙齦潰爛 ▪牙齦萎縮 ▪牙齒焦黑 ▪望絡脈 ▪望皮膚
▪毛悴色夭 ▪浮腫 ▪肌膚甲錯 ▪癍 ▪疹
▪紫癍 ▪丘疹 ▪皰疹 ▪白NFDA9 ▪風團
▪息肉 ▪潰瘍 ▪漏 ▪瘺管 ▪竇道
▪毛髮脫落 ▪枕禿 ▪硃砂掌 ▪望排出物 ▪咯血
▪咳血 ▪吐血 ▪唾血 ▪衄血 ▪便血
▪遠血 ▪近血 ▪尿血 ▪尿膿 ▪尿中砂石
▪小便渾濁 ▪小便黃赤 ▪小便清長 ▪血精 ▪白濁
▪惡露 ▪望經血 ▪白帶 ▪帶下 ▪黃帶
▪赤白帶 ▪小兒指紋 ▪虎口三關 ▪風關 ▪氣關
▪命關 ▪透關射甲 ▪舌診 ▪舌象 ▪正常舌象
▪舌質 ▪舌色 ▪淡白舌 ▪淡紅舌 ▪紅舌
▪絳舌 ▪紫舌 ▪青舌 ▪舌神 ▪榮枯老嫩
▪榮舌 ▪枯舌 ▪老舌 ▪嫩舌 ▪舌形
▪胖大舌 齒痕舌 ▪腫脹舌 ▪瘦薄舌 ▪芒刺舌
▪裂紋舌 ▪地圖舌 ▪鏡面舌 ▪舌乾 ▪舌潤
▪舌衄 ▪舌生瘀斑 ▪舌瘡 ▪重舌 ▪舌態
▪舌痿 ▪舌強 ▪舌卷 ▪舌短縮 ▪絆舌
▪舌縱 ▪舌歪 ▪舌顫 ▪吐舌 ▪弄舌
▪齧舌 ▪舌下絡脈 ▪舌苔 ▪苔質 ▪無根苔
▪有根苔 ▪厚苔 ▪薄苔 ▪潤苔 ▪腐苔
▪膩苔 ▪黏膩苔 ▪滑苔 ▪燥苔 ▪糙苔
▪燥裂苔 ▪剝苔 ▪苔色 ▪白苔 ▪積粉苔
▪黃苔 ▪灰苔 ▪黑苔 ▪綠苔 ▪霉醬苔
▪染苔 ▪聞診 ▪聽聲音 ▪語聲低微 ▪語聲重濁
▪語聲洪亮 ▪聲嗄 ▪失音 ▪鼻鼾 ▪譫語
▪鄭聲 ▪重言 ▪錯語 ▪獨語 ▪狂言
▪語言謇澀 ▪呵欠 ▪短氣 ▪喘 ▪哮鳴
▪喉中痰鳴 ▪咳嗽 ▪咳痰 ▪乾咳 ▪乾嘔
▪呃逆 ▪噯氣 ▪太息 ▪口臭 ▪汗臭
▪尿臭 ▪矢氣 ▪問診 ▪十問 ▪惡寒
▪發熱 ▪惡寒發熱 ▪惡風 ▪畏寒 ▪但寒不熱
▪寒戰 ▪惡熱 ▪但熱不寒 ▪壯熱 ▪潮熱
▪午後潮熱 ▪日晡潮熱 ▪身熱不揚 ▪五心煩熱 ▪骨蒸
▪身熱夜甚 ▪夜熱早涼 ▪微熱 ▪寒熱往來 ▪寒熱如瘧
▪寒熱起伏 ▪問汗 ▪無汗 ▪有汗 ▪自汗
▪盜汗 ▪大汗 ▪多汗 ▪絕汗 ▪脫汗
▪油汗 ▪黃汗 ▪紅汗 ▪冷汗 ▪戰汗
▪頭汗 ▪胸汗 ▪半身汗出 ▪半身無汗 ▪手足汗出
▪手足心汗 ▪腋汗 ▪陰汗 ▪麻木 ▪頭痛
▪頭項強痛 ▪偏頭痛 ▪耳痛 ▪牙痛 ▪舌痛
▪牙齦腫痛 ▪咽喉腫痛 ▪身痛 ▪背痛 ▪骨痛
▪胸痛 ▪虛里疼痛 ▪脅痛 ▪肩痛 ▪臂痛
▪關節疼痛 ▪胃痛 ▪腹痛 ▪臍腹痛 ▪小腹痛
▪少腹痛 ▪腰痛 ▪尾閭痛 ▪股陰痛 ▪四肢疼痛
▪膝腫痛 ▪足痛 ▪足跟痛 ▪乳房疼痛 ▪脹痛
▪悶痛 ▪刺痛 ▪竄痛 ▪痛無定處 ▪痛有定處
▪冷痛 ▪灼痛 ▪劇痛 ▪絞痛 ▪隱痛
▪重痛 ▪掣痛 ▪空痛 ▪酸痛 ▪持續痛
▪陣發痛 ▪腦鳴 ▪首如裹 ▪頭重 ▪頭暈
▪頭昏 ▪頭脹 ▪頭皮麻木 ▪鼻塞 ▪不聞香臭
▪牙齒酸弱 ▪牙齒浮動 ▪腮腫 ▪背冷 ▪背熱
▪胸悶 ▪憋氣 ▪胸脅苦滿 ▪痞滿 ▪心悸
▪心下悸 ▪心慌 ▪心中憺憺大動 ▪心下痞 ▪心下支結
▪氣上衝心 ▪嘈雜 ▪臍下悸動 ▪少腹急結 ▪身重
▪身癢 ▪陰癢 ▪神疲 ▪乏力 ▪腰酸
▪腰重 ▪腰冷 ▪腰膝酸軟 ▪項背拘急 ▪四肢拘急
▪手指攣急 ▪耳鳴 ▪耳聾 ▪耳癢 ▪重聽
▪目癢 ▪畏光 ▪目痛 ▪眼胞瘀痛 ▪目眩
▪視歧 ▪目昏 ▪目澀 ▪不寐 ▪多夢
▪夢遊 ▪口渴 ▪渴不欲飲 ▪口乾 ▪飲水則嗆
▪流涎 ▪多唾 ▪口味 ▪口淡 ▪口苦
▪口甜 ▪口酸 ▪口鹹 ▪口黏膩 ▪泛酸
▪吞酸 ▪吐酸 ▪口麻 ▪口中和 ▪舌麻
▪舌不知味 ▪納呆 ▪厭食 ▪納谷不香 ▪飢不欲食
▪噁心 ▪嘔吐 ▪反胃 ▪食已則吐 ▪暮食朝吐
▪朝食暮吐 ▪吐蛔 ▪消谷善飢 ▪吞食梗塞 ▪喜食異物
▪腸鳴 ▪大便秘結 ▪大便艱難 ▪熱結旁流 ▪腹瀉
▪便溏 ▪自利清水 ▪完谷不化 ▪瀉下不爽 ▪便膿血
▪腸垢 ▪里急 ▪里急後重 ▪大便滑脫 ▪小便頻數
▪小便澀痛 ▪小便不利 ▪小便不通 ▪小便夾精 ▪小便失禁
▪尿後餘瀝 ▪夜尿多 ▪遺尿 ▪房事淡漠 ▪陰冷
▪遺精 ▪夢遺 ▪滑精 ▪陽痿 ▪夢交
▪切診 ▪脈診 ▪脈象 ▪平息 ▪布指
▪舉按尋 ▪推尋 ▪單按 ▪總按 ▪五十動
▪平脈 ▪脈靜 ▪胃神根 ▪胃 ▪神
▪根 ▪脈應四時 ▪脈逆四時 ▪病脈 ▪色脈合參
▪脈症合參 ▪舍脈從症 ▪舍症從脈 ▪寸口 ▪寸關尺
▪三部九候 ▪人迎 ▪跗陽 ▪反關脈 ▪斜飛脈
▪浮脈 ▪散脈 ▪芤脈 ▪沉脈 ▪伏脈
▪牢脈 ▪遲脈 ▪緩脈 ▪數脈 ▪疾脈
▪洪脈 ▪細脈 ▪長脈 ▪短脈 ▪虛脈
▪弱脈 ▪微脈 ▪實脈 ▪滑脈 ▪動脈
▪澀脈 ▪弦脈 ▪緊脈 ▪革脈 ▪濡脈
▪歇止脈 ▪結脈 ▪促脈 ▪代脈 ▪相兼脈
▪真髒脈 ▪怪脈 ▪離經脈 ▪按診 ▪診尺膚
▪診虛里 ▪手足心熱 ▪手背熱 ▪手足厥逆 ▪腧穴壓痛
▪腹診 ▪腹痛拒按 ▪腹中痞塊 ▪腹部硬滿 ▪辨證
▪證 ▪證候 ▪證候相兼 ▪證候錯雜 ▪證候真假
▪順證 ▪逆證 ▪辨病論治 ▪八綱辨證 ▪八綱
▪陰陽辨證 ▪表里辨證 ▪虛實辨證 ▪病因辨證 ▪臟腑辨證
▪臟腑兼病辨證 ▪肺及大腸辨證 ▪心及小腸辨證 ▪脾胃辨證 ▪肝膽辨證
▪腎及膀胱辨證 ▪六經辨證 ▪變證 ▪壞病 ▪衛氣營血辨證
▪三焦辨證 ▪經絡辨證 ▪陰證 ▪陽證 ▪陽虛證
▪陽氣暴脫證 ▪陽虛氣滯證 ▪陽虛寒凝證 ▪陽虛痰凝證 ▪陽虛水泛證
▪陽虛血瘀證 ▪陽虛外感證 ▪陰虛證 ▪陰虛內熱證 ▪陰虛火旺證
▪陰虛陽亢證 ▪陰虛外感證 ▪陰虛濕熱證 ▪陰虛血瘀證 ▪陰虛血熱證
▪陰虛血燥證 ▪陰虛動血證 ▪陰虛動風證 ▪陰虛津虧證 ▪熱毒傷陰證
▪亡陰證 ▪亡陽證 ▪陰陽兩虛證 ▪陰盛陽衰證 ▪陰損及陽證
▪陽損及陰證 ▪陰竭陽脫證 ▪陽亡陰竭證 ▪表證 ▪表虛證
▪表實證 ▪里證 ▪里寒證 ▪里熱證 ▪表寒里熱證
▪表熱里寒證 ▪表里俱寒證 ▪表里俱熱證 ▪寒證 ▪實寒證
▪熱證 ▪實熱證 ▪寒熱錯雜證 ▪真寒假熱證 ▪真熱假寒證
▪上寒下熱證 ▪上熱下寒證 ▪[里]虛證 ▪[里]實證 ▪真虛假實證
▪真實假虛證 ▪上盛下虛證 ▪虛實夾雜證 ▪正虛邪戀證 ▪風證
▪外風證 ▪風寒束表證 ▪風寒化熱證 ▪風熱襲表證 ▪風濕挾毒證
▪風濕化熱證 ▪風水相搏證 ▪寒凝證 ▪寒濕證 ▪暑[熱]證
▪暑熱動風證 ▪暑傷津氣證 ▪暑濕[內蘊]證 ▪暑濕襲表證 ▪濕阻證
▪濕熱[蘊結]證 ▪濕重於熱證 ▪熱重於濕證 ▪濕熱壅滯證 ▪濕熱浸淫證
▪濕熱瘀阻證 ▪濕熱下注證 ▪燥證 ▪外燥證 ▪內燥證
▪溫燥證 ▪涼燥證 ▪火證 ▪熱擾胸膈證 ▪餘熱未清證
▪虛火上炎證 ▪風毒證 ▪風火熱毒證 ▪火毒證 ▪毒入營血證
▪熱毒內陷證 ▪濕毒蘊結證 ▪疫毒侵襲證 ▪疫毒內閉證 ▪瘟毒下注證
▪邪伏膜原證 ▪餘毒未清證 ▪胎毒蘊熱證 ▪痰證 ▪風痰證
▪寒痰證 ▪濕痰證 ▪燥痰證 ▪熱痰證 ▪痰蒙清竅證
▪痰熱內擾證 ▪痰熱內閉證 ▪痰熱動風證 ▪痰熱結胸證 ▪痰火閉竅證
▪風痰上擾證 ▪痰氣互結證 ▪痰瘀互結證 ▪痰食互結證 ▪飲證
▪飲停胸脅證 ▪飲溢四肢證 ▪飲留胃腸證 ▪水濕內停證 ▪肺氣虛證
▪肺氣陰兩虛證 ▪肺陰虛證 ▪陰虛肺燥證 ▪風寒襲肺證 ▪風熱犯肺證
▪寒飲停肺證 ▪肺熱熾盛證 ▪肺熱陰虛證 ▪肺熱血瘀證 ▪熱傷肺絡證
▪暑傷肺絡證 ▪燥邪犯肺證 ▪痰熱壅肺證 ▪痰濁阻肺證 ▪痰瘀阻肺證
▪寒痰阻肺證 ▪熱毒閉肺證 ▪肺熱腸燥證 ▪大腸熱結證 ▪大腸濕熱證
▪血虛腸燥證 ▪陰虛腸燥證 ▪血熱腸燥證 ▪心氣虛證 ▪心氣血兩虛證
▪心氣虛血瘀證 ▪心氣陰兩虛證 ▪心陽虛證 ▪心陽暴脫證 ▪心陽虛血瘀證
▪心血虛證 ▪心陰虛證 ▪心陰陽兩虛證 ▪心火熾盛證 ▪心火上炎證
▪痰阻心脈證 ▪心脈痹阻證 ▪水氣凌心證 ▪熱擾心神證 ▪痰火擾神證
▪痰蒙心竅證 ▪瘀阻腦絡證 ▪小腸實熱證 ▪蟲積小腸證 ▪脾虛證
▪脾氣虛證 ▪脾虛氣陷證 ▪脾不統血證 ▪脾虛不固證 ▪脾虛水泛證
▪脾虛濕困證 ▪脾虛濕熱證 ▪脾虛痰濕證 ▪脾虛食積證 ▪脾陽虛證
▪脾陽虛水泛證 ▪脾陰虛證 ▪濕熱蘊脾證 ▪寒濕困脾證 ▪脾胃氣虛證
▪脾胃虛寒證 ▪脾胃陰虛證 ▪脾胃濕熱證 ▪脾胃不和證 ▪胃氣虛證
▪胃陰虛證 ▪胃燥津傷證 ▪胃氣上逆證 ▪胃火熾盛證 ▪寒邪犯胃證
▪食滯胃腸證 ▪瘀阻胃絡證 ▪肝陰虛證 ▪肝血虛證 ▪肝氣虛證
▪肝陽虛證 ▪肝陽上亢證 ▪肝陰虛陽亢證 ▪肝氣鬱結證 ▪肝鬱血虛證
▪肝鬱血瘀證 ▪肝火熾盛證 ▪肝火上炎證 ▪肝經濕熱證 ▪寒滯肝脈證
▪肝風內動證 ▪肝陽化風證 ▪膽郁痰擾證 ▪膽經鬱熱證 ▪肝膽濕熱證
▪腎氣虛證 ▪腎氣不固證 ▪腎陽虛證 ▪命門火衰證 ▪腎陽虛水泛證
▪腎陰虛證 ▪腎陰虛火旺證 ▪相火妄動證 ▪腎陰陽兩虛證 ▪腎精虧虛證
▪腎虛髓虧證 ▪腎虛寒濕證 ▪膀胱濕熱證 ▪膀胱虛寒證 ▪寒凝胞宮證
▪痰凝胞宮證 ▪瘀阻胞宮證 ▪胞宮虛寒證 ▪胞宮濕熱證 ▪熱入血室證
▪瘀阻胞脈證 ▪沖任不調證 ▪沖任不固證 ▪心腎陰虛證 ▪心腎不交證
▪心腎陽虛證 ▪心肺氣虛證 ▪心脾兩虛證 ▪心虛膽怯證 ▪肝腎陰虛證
▪肝鬱脾虛證 ▪肝胃不和證 ▪肝火犯肺證 ▪脾肺氣虛證 ▪脾腎陽虛證
▪肺腎陰虛證 ▪肺腎氣虛證 ▪氣虛證 ▪氣陷證 ▪氣脫證
▪氣陰兩虛證 ▪氣虛外感證 ▪氣虛發熱證 ▪氣滯證 ▪氣閉證
▪氣逆證 ▪氣滯濕阻證 ▪氣鬱化火證 ▪血虛證 ▪血虛風燥證
▪血虛寒凝證 ▪血虛津虧證 ▪血虛動風證 ▪血脫證 ▪血瘀證
▪血寒證 ▪氣血兩虛證 ▪氣不攝血證 ▪氣虛血瘀證 ▪氣滯血瘀證
▪血瘀氣滯證 ▪津液虧虛證 ▪熱盛傷津證 ▪津氣虧虛證 ▪津虧熱結證
▪液脫證 ▪精氣虧虛證 ▪髓虧證 ▪太陽病證 ▪太陽傷寒證
▪太陽中風證 ▪蓄水證 ▪蓄血證 ▪陽明病證 ▪陽明經證
▪陽明腑證 ▪少陽病證 ▪太陰病證 ▪少陰病證 ▪少陰熱化證
▪少陰寒化證 ▪厥陰病證 ▪厥陰寒厥證 ▪厥陰熱厥證 ▪厥陰蛔厥證
▪衛分證 ▪氣分證 ▪衛氣同病證 ▪氣分濕熱證 ▪營分證
▪氣營兩燔證 ▪血分證 ▪氣血兩燔證 ▪熱盛動血證 ▪熱盛動風證
▪血熱動風證 ▪熱陷心包證 ▪濕熱瀰漫三焦證 ▪上焦濕熱證 ▪中焦濕熱證
▪中焦實熱證 ▪熱入下焦證 ▪下焦濕熱證 ▪風中經絡證 ▪風痰入絡證
▪風熱阻絡證 ▪風毒入絡證 ▪濕熱阻絡證 ▪寒濕阻絡證 ▪痰濕阻絡證
▪瘀熱入絡證 ▪瘀血阻絡證 ▪絡傷出血證 ▪寒滯經脈證 ▪風熱犯頭證
▪風寒犯頭證 ▪風濕犯頭證 ▪熱毒壅聚頭面證 ▪風熱犯目證 ▪風濕凌目證
▪風熱侵[咽]喉證 ▪熱毒攻喉證 ▪瘀阻咽喉證 ▪氣滯痰凝咽喉證 ▪陰虛咽喉失濡證
▪風寒襲鼻證 ▪風熱犯鼻證 ▪燥傷鼻竅證 ▪濕壅鼻竅證 ▪痰熱犯鼻證
▪濕熱蒸舌證 ▪熱毒攻舌證 ▪血瘀舌下證 ▪風火犯齒證 ▪胃火燔齦證
▪陰虛齒燥證 ▪虛火灼齦證 ▪風熱犯耳證 ▪濕熱犯耳證 ▪毒火犯耳證
▪肝火燔耳證 ▪痰濕泛耳證 ▪氣滯耳竅證 ▪血瘀耳竅證
以上科技名詞按拼音字母排序,排名不分先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