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望舌診病

圖解望舌診病

《圖解望舌診病》是2008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家旭,劉曉明。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圖解望舌診病

舌象是健康的一面鏡子,舌通過終絡直接或間接地與心、肝、脾、腎等許多臟腑相聯繫,因此,人體很多疾病在舌象上均有反映。中醫說望而知藝謂藝神,望舌則是望診中最一重要的內容。 本書是筆者在學習古前賢醫籍和有關資料,並結合多年臨床實踐的基礎上,用最基本的知識、最明了的方法編撰成的。全書主要向你介紹了舌診的有關概念,正常舌象和異常舌象等內容。本書既介紹了舌部出現異常的診斷法,又介紹了簡單的治療方法。

目錄

第一章 舌診概述

一、舌象

二、舌象與舌的組織結構

三、舌與經絡、臟腑的關係

1.舌與經脈臟腑的聯繫

2.舌與五臟的對應關係

3.舌與三焦的對應關係

四、舌診的套用

1.判斷邪正盛衰

2.區別病邪性質

3.分析病位和病勢

4.估計病情預後

5.幫助辨識體質

五、舌診的方法

1.舌苔或舌質單方面異常

2.舌質和舌苔均出現異常

六、舌診與現代醫學的聯繫

1.舌象變化與現代醫學的相關性

2.舌象對現代醫學的提示作用

第二章 正常舌象

1.年齡因素

2.體質、稟賦因素

3.性別因素

4.氣候、環境因素

5.染苔

第三章 異常舌象

一、舌體異常的舌象

1.老舌

2.嫩舌

3.胖大舌

4.齒痕舌

5.瘦薄舌

6.點刺舌

7.裂紋舌

二、舌色異常的舌象

1.淡白舌

2.紅舌

3.絳舌

4. 青紫舌

5.瘀點舌

三、舌動態異常的舌象

1.痿軟舌

2.強硬舌

3.歪斜舌

4.短縮舌

5.其他舌動態異常

四、舌下絡脈異常

1.觀察方法

2.異常舌下絡脈及其臨床意義

五、舌苔異常的舌象

(一)苔質異常

1.薄苔

2.厚苔

3.滑苔

4.燥苔

5.膩苔

6.腐苔

7.剝苔

(二)苔色異常

1.白苔

2.黃苔

3.灰黑苔

附:危重舌象的診法

附錄:中醫名詞解釋

試讀部分章節

第一章 舌診概述

一、舌象

舌象是健康的一面鏡子.舌通過經絡直接或間接地與心、肝、脾、腎等許多臟腑相聯繫,因此。人體很多疾病在舌象上均有反映。中醫的四診是“望、聞、問、切”,望舌是望診中很重要的內容。正如清·楊雲峰的《臨證驗舌法》中指出: “內外雜證,無一不呈其形,著其色於舌。”舌象的變化能較客觀地反映人體氣血的盛衰、病邪的性質、病位的深淺、病情的進退,幫助判斷疾病的轉歸與預後。故舌象是觀察人體健康狀況的“溫度表”。

“象”,在中國傳統醫學裡有著深刻的內涵。 “象”是指表現於外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現象,如藏象。舌象即是人體的生理和病理變化在舌上的反映。舌象主要由舌體、舌色、舌苔等方面組成。

舌象常在疾病早期就有所變化,因此人們通過經常觀察舌象,發現舌象的異常,及早調治或去醫院檢查,可早期發現疾病,並將疾病消滅在萌芽狀態。據統計,目前亞健康人群的比例高達70%,然而亞健康人群的很多檢查指標都是在正常的範圍內,患者有主觀感受,但客觀指標較少,因此不易診斷。而舌象的變化往往早於生化指標的改變,並且對亞健康的分型有提示作用。因此經常觀察舌象,可以更及時準確地把握自己的健康狀況。

已經患病的人經常觀察舌象,也可以對自己疾病的進退有所把握。例如舌苔剝脫的患者,如在剝落處長出新苔,說明疾病好轉:剝落增多,說明疾病惡化等。

舌象易於觀察,簡單易行,而且通常反映疾病的本質,中國古代有“脈有假脈,舌無假舌”的論述,舌象不像脈象有寒熱真假之分,舌診也不像脈診需要長期的經驗積累,難以掌握,因此,學習舌診更具有現實意義。

二、舌象與舌的組織結構

舌位於口腔底部,是口腔中主要器官之一,它由各種方向的橫紋肌組成,呈扁平而長形。舌的游離部分稱為舌體,是中醫望舌的主要部分。舌體的上面稱舌背,下面稱舌底。舌背後部有人字形溝界稱為人字溝,舌背的正中有一條縱行溝紋,稱為舌正中溝。舌體的前端稱為舌尖,舌體的中部稱為舌中,舌體的後部、人字形界溝之前稱為舌根,舌兩邊稱為舌邊。舌底正中為舌系帶,兩側有淺紫色的舌靜脈稱為舌下絡脈,簡稱舌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