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手術五問

鼻息肉手術五問

鼻息肉nasal polyp,耳鼻喉科疾病,發生於鼻腔內的贅生物。中醫稱鼻痔。鼻息肉多因平素嗜食辛辣炙煿厚味,蘊生濕熱;上蒸於肺,結滯鼻竅;或風熱邪毒侵襲肺經,肺氣不得宣暢,積聚鼻竅所引起。主要表現為鼻竅內有一個或多個贅生物,表面光滑,色淡白或淡紅,觸之柔軟而不痛,伴有持續性鼻塞,嗅覺減退,鼻涕增多,頭痛,頭昏等。治療以外治為主,可用硇砂散、明礬散等,以水或香油調勻,敷於息肉根部。內治宜清熱瀉濕,宣肺散結,方用辛荑清肺飲等。

鼻息肉摘除術是耳鼻喉科的常用手術。但在診治過程中,患者會在術前、術後提出不少問題,歸納起來不外以下五個方面。
一、鼻息肉摘除術後為何又復發?
這個問題提得好,具有普遍性。可以說幾乎每位病員術前都會提出同樣的疑問。原因有三:(1)鼻息肉好發於鼻腔中鼻道、篩泡、鼻頂部與上頷竇及篩竇,並非都局限於鼻腔,因此僅僅用圈套器摘除鼻腔所見息肉及其蒂部顯然是不徹底的。加上鼻腔鄰近複雜的解剖部位,術者亦難以“徹底”手術,以免發生併發症。(2)鼻息肉發生的原因,常見的是炎症刺激黏膜逐漸形成,也有因變態反應引起的。手術時摘除息肉,僅起到改善鼻通氣促進竇腔分泌物的引流,其致病原因依然存在。因此在術後要隨訪,結合 鼻竇炎 或 過敏 性 鼻炎 的治療是很重要的,即病因治療。(3)手術殘留。有的在術後不久即見一個個完整的息肉,有些學者認為這不能當做“復發”,因為手術摘除息肉的根部應該結痂上皮化呈 疤痕 ,而所見的完整息肉不是復發而是因摘除了外部息肉,生長在竇腔(尤其是篩竇內)息肉跌落下來,宛如打擂台一樣,前者跌落後者跟上。故鼻息肉摘除術不是一種徹底的根治性手術
二、為何摘除下來的“息肉”,經切片檢查報告不是息肉?
鼻息肉為一團狀高度水腫的疏鬆結締組織。在鼻腔水腫樣組織並非少見,但貌似息肉。如中鼻甲息肉樣改變、內翻性乳頭狀瘤、無色素性黑色素瘤、成人的腦膜瘤或腦膨出甚至癌腫。中鼻甲息肉樣改變指中鼻甲黏膜息肉樣改變,其內中除有堅硬的中鼻甲骨外,其餘這些腫物都有一個特性:沒有如新鮮荔枝肉樣的表面光滑的球狀物,無蒂柄,較脆,易出血。筆者曾遇過一位病人,他在外地已行息肉摘除並送病理檢查為息肉,但來滬再次手術病理報告為內翻性乳頭狀瘤。此腫瘤雖屬良性,但有惡變可能。因此在手術時對反覆“復發”的表面不夠光滑、脆而易出血的息肉狀物必須做病理檢查。應把鼻息肉術後送病理切片列為常規,就可避免漏診或誤診。
三、用雷射手術能根治鼻息肉嗎?
用圈套器摘除鼻息肉是沿用多年的傳統手術方法。術後進行鼻腔填塞止血,痛苦不堪。雷射是利用高溫將所見到的病變組織氣化、炭化。如果鼻腔單個息肉或者它的蒂柄清晰可見,則利用雷射手術可體現出雷射治療的特點,如出血少、術後不需做鼻腔填塞。若是滿腔息肉,一般先採用圈套器摘除息肉待後再輔以雷射手術。因此鼻息肉雷射手術也不是根治性手術。
四、鼻內窺鏡手術的效果怎樣?
鼻內窺鏡手術是近年發展起來的新手術方法。它採用冷光源配有不同角度的視角鏡,使鼻腔內各部位的照明度和可見度增強。手術主要是去除鼻腔外側壁的所謂鼻道竇口複合體處的阻塞,使各鼻竇的通氣和引流得以恢復,而竇內黏膜可以保留。有些部位如上頷竇限於角度的關係,內下方的病變組織無法去除,所以它同樣亦屬於一種功能性手術。手術的療效與手術病例的選擇、手術者技術操作熟練程度與術後處理有關。所以在術前需做鼻竇CT掃描,了解各竇病變的嚴重程度,掌握既往手術的情況尤其是篩竇與鼻息肉手術史,鼻腔檢查有無鼻中隔偏曲,再結合各地開展此手術的技術設備條件綜合考慮決定。
五、患有鼻息肉,該怎么辦?
首先要弄清楚三個問題:(1)病因是變態反應還是炎症;(2)既往鼻息肉手術史;(3)鼻息肉是多發抑或單發,是否影響鼻竇引流。其次再考慮怎樣處理。現提出一些意見供患者參考:(1)因變態反應所致的鼻息肉,以傳統方法摘除,術畢局部噴霧含丙酸仿氯鬆氣霧劑或用雷射手術加術後病因治療;(2)由於鼻竇炎症引起的多發性小息肉而竇腔病變不嚴重者,則以鼻內窺鏡手術為主加術後抗炎治療;(3)由於炎症所致的單發性息肉且蒂柄可見者,以雷射手術加術後抗炎治療;若是多發性且已多次手術摘除,或竇腔病變嚴重者以鼻竇根治術加鼻息肉摘除術加術後抗炎治療為主。不管採用何種方法去除息肉,術後病因治療極為重要。再者對術後反覆復發的一側性息肉,年齡在40歲以上者,檢查或手術時易於出血、組織脆,或有潰瘍壞死者,應及時做病理檢查除外惡性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