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絳唇·有懷蘇州

《點絳唇·有懷蘇州》是宋代詞人吳文英晚年創作的一首詞。此詞描述作者對第二故鄉蘇州的刻骨眷戀以及對蘇州去妾的深切懷念之情。

作品原文

點絳唇·有懷蘇州
明月茫茫,夜來應照南橋路。夢遊熟處。一枕啼秋雨。
可惜人生,不向吳城住。心期誤。雁將秋去。天遠青山暮。

創作背景

吳文英自公元1232年(南宋理宗紹定五年)至蘇州為倉台幕僚,直到公元1245年(淳祐五年)離開蘇州,居住了十三、四年之久。他對蘇州的園林山水、吳地的風物節序都曾有詞志感述懷,可考的就達五十餘首。所以他對這個第二故鄉——蘇州,實是懷有深深的眷戀之情。
此詞乃吳文英垂老之作,“懷蘇州”,也是懷念蘇州去妾,可見詞人對她的思戀,至老不變。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點絳唇·有懷蘇州》是宋代詞人吳文英晚年創作的一首詞。此詞描述作者對第二故鄉蘇州的刻骨眷戀以及對蘇州去妾的深切懷念之情。

“明月”四句,上片描述詞人對第二故鄉——蘇州的思念不已之情。題曰“有懷蘇州”,所以詞人就“夢遊熟處”。此言“明月茫茫”,有“千里共嬋娟”之意。這天上的明月,不但照映著詞人目前的居所,也一定照耀著詞人非常留戀難忘的蘇州城中的南橋路(“南橋”即今蘇州皋橋,在盤門外。吳文英曾在那裡居住過)。因為南橋路上有著從前詞人與蘇妾相愛時的許多美好的回憶存在著,所以詞人不但醒時對月凝望思念,就是在睡夢中也不時魂歸蘇州。正因為他日思夜想,醒後卻不見夢中境、意中人,所以禁不住淚飛如秋雨,啼濕了睡枕。“一枕”句,化用李清照詞《採桑子·芭蕉》“傷心枕上三更雨”句意,既言夢境之短,又見淚水之多。 
“可惜”兩句,寫希望難成。對客居十餘年的蘇州,詞人懷著刻骨的眷戀之情。所以他多么希望能長住蘇州度過自己的餘生。但是現實中卻是他被生計所逼,身不由己,奔走江湖,所以他發出了哀傷的可惜聲。“心期誤”三句,寫希望破滅。一“秋”字回應上片之“秋雨”,又有自然之秋與心中之秋的雙層意蘊。此言詞人心中期望:一與蘇妾重聚;二是長住蘇州。雖然現在心中憧景已化作泡影,然而他見到大雁因秋深而飛去,還是非常盼望雁兒能夠停下來,為他送去懷念之情的。只見暮色蒼茫中,青山隱約,遠在天際,而那蘇州更在這青山之外。因此,詞人不但見不到這熟悉的第二故鄉,而且與心中思戀的蘇妾也是隔山隔水,再難相見。結句“天遠青山暮”,化用歐陽修詞《踏莎行·候館梅殘》:“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的句意。詞人另有《點絳唇·推枕南窗》詞有“山色天涯遠”,又《探芳信·為春瘦》詞結句也有“幾多愁、雨點天涯遠岫”,都可為此結句作注。下片表述自己對蘇州、蘇妾的懷念不已的感嘆。 
此詞如一幅蕭疏的水墨畫,讓人一目了然又回味無窮,顯示了夢窗小令的另一種風格。

歷史評價

《海綃說詞》:詞中句句是懷人,且至於夢,至於啼。又曰“可惜人生”,曰“心期誤”,淒咽如此,決非徒為吳吟可知。當與“楊柳閶門”(即《鷓鴣天·化度寺作》)參看。

作者簡介

吳文英(約1212—約1272),宋代詞人。字君特,號夢窗,晚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後出嗣吳氏。一生未第,游幕終身。紹定(宋理宗年號,1228—1233)中入蘇州倉幕。曾任吳濳浙東安撫使幕僚,復為榮王府門客。出入賈似道、史宅之(史彌遠之子)之門。知音律,能自度曲。詞名極重,以綿麗為尚,思深語麗,多從李賀詩中來。有《夢窗甲乙丙丁稿》傳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