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絳唇·一種蛾眉

點絳唇·一種蛾眉

這是清代詞人納蘭容若在靜夜靜月之下思人之作,空寂淒涼幽怨,誦之於唇,傷之於心,輕吟間惆悵滿懷。容若,千古第一傷心人的容若,獨對冷月如勾,思及亡人,滄然而涕零。這彎彎的一種娥眉中,又容得下容若幾分難以抒遣的繾懷呢。

基本信息

慨況

【作品名稱】點絳唇·一種蛾眉

【創作年代】清代

【作者姓名】納蘭性德

【作品體裁】詞

原文

一種蛾眉①,下弦不似初弦好。庾郎未老②,何事傷心早? 

素壁斜輝,竹影橫窗掃。空房悄,烏啼欲曉,又下西樓了。

注釋

①一種二句:蛾眉,指蛾眉月,謂同樣的蛾眉月,但下弦之月不如上弦月好。又,下弦,下弦月,即農曆每月二十三日前後之月亮。初弦,即上弦月,謂農曆每月初七、初八日之月亮。古人以蛾眉代指女人的眉毛,又以上弦、下弦之月代指女人的眉毛下垂或上彎。故此處是說那下垂的眉毛不如上彎的眉毛好,即愁苦之時的眉毛不如歡樂時的好,意思是說此時的離懷愁緒不如歡聚之快樂。此解亦通。

②庾郎二句:庾郎,指南朝梁詩人庚信。信出使西魏,值梁為西魏所滅,遂留異鄉。後仕北周,常愁思故國。作《哀江南賦》等以抒愁愁情。宋周密《秋霽》:“愁損庾郎,霜點鬢華白。”此二句雲,庾郎未老,卻過早地傷心了。這裡是借庾信而自指,謂客居異地而起鄉情,以至傷心惆悵,難以排遺。

題解

此篇汪刻本有副題《對月》。從詞中所抒寫之情景看確是一首對月傷懷、淒涼幽怨之作。開頭以“蛾眉”、“下弦”、“初弦”等形象隱喻所思之人的情貌,清新而婉曲。下片皆以景語出之,化情思為景句,又含蘊要眇之至。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58),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正黃旗滿州人,大學士明珠長子,生長在北京。幼好學,經史百家無所不窺,諳悉傳統學術文化,尤好填詞。公元1676年(康熙15年)進士,授乾清門三等侍衛,後循遷至一等。隨扈出巡南北,並曾出使梭龍(黑龍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擾東北情況。1685年(康熙24年)患急病去世,年僅31歲。納蘭性德去世後,被埋葬在北京海淀區上莊皂甲屯。

賞析

詞從“一種蛾眉”寫起,一語雙關,既是言月,也是言人。從月解,蛾眉,自然指蛾眉月。“下弦不似初弦好”說的是下弦月不若上弦月出現在滿月之前,它出現在滿月之後,故而殘缺,雖同是蛾眉,卻是寄了無限的哀傷;另下弦夜半後現,自是詞人傷心難寐,輾轉反側思舊人的時分。從人解,古人以蛾眉代指女人的眉毛,又以上弦、下弦之月代指女人的眉毛下垂或上彎。故此處是說那下垂的眉毛不如上彎的眉毛好,即愁苦之時的眉毛不如歡樂時的好,意思是說此時的離懷愁緒不如歡聚之快樂。納蘭如此作法,可謂清新而婉曲。“庾郎未老,何事傷心早?”庾郎即庾信,南北朝後周人,駢文寫得尤好,著有《傷心賦》,傷其女兒與外孫相繼而去時的悲傷,而容若此處以庾信自比,二十三喪妻,故問“何事傷心早?”

詞至下闋,轉以景語出之,化情思為景句,又含蘊要眇之至。“素壁斜輝,竹影橫窗掃”這一句,物象並沒有任何的感情色彩,卻帶出了深長而清µ¬的意境:冷冷清輝,清清素壁,窗前竹影橫斜,深淺搖曳,似人有無盡心事。納蘭性德似乎一輩子都為心愛之人委婉繾綣,盧氏嫁給他僅三年,但是很快去世。“空房悄”不正是追思么?“烏啼欲曉,又下西樓了。”又是一個不眠之夜,聽烏啼,看殘月西沉,空對素壁,孑然影吊。想蛾眉何在,下弦月殘獨憑弔,哪如上弦月時,共剪窗燭呢?然而房空人去,只有嘆息:“庾郎未老,何事傷心早?”了。此句應為通篇詞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