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燈魚

黑燈魚

黑燈魚又名黑蓮燈魚、黑霓虹燈魚、雙線電燈魚。黑燈魚身體嬌小玲瓏,只有4 ~ 5厘米長,其主要特點是從頭到尾部有金黃和黑色條紋各一條,眼睛的虹膜能反射出紅色及黑色的光澤-。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黑燈魚黑燈魚

黑燈魚又名黑蓮燈魚、黑霓虹燈魚、雙線電燈魚。黑燈魚身體嬌小玲瓏,只有4~5厘米長,其主要特點是從頭到尾部有金黃和黑色條紋各一條,眼睛的虹膜能反射出紅色及黑色的光澤-。其胸、腹鰭無色透明或略呈黃色,背鰭黃中泛紅,臀鰭和尾鰭尖端呈淡黃色。這種魚若配以適當燈光照明,會發出各種神秘的光澤,給人以淡雅寧靜之感。

簡單介紹

黑燈魚性情溫和而膽小,容易受驚,可以與其他要求相同的小型熱帶魚混養。它喜歡弱酸性軟水,適宜水溫24~26℃,在18℃以上的水中也能正常生活。缸水套用清澈的老水,不宜多換水,每次換水量1/4以保持水質穩定,飼水要過濾。飼養密度不應過大。黑燈魚為中層魚,喜歡在魚缸中層水域遊動,以細小活餌為食。魚缸中應多植闊葉水草以便其藏身、休息。
黑燈魚6月齡性成熟。為草上卵生魚類。產卵缸的布置、配對、產卵、孵化、育幼均與寶蓮燈魚相同。繁殖缸也要以紙或布遮光至幼魚開始覓食。雌魚產卵量200粒左右。一年可繁殖多次。

產地分布

黑燈魚的學名為異紋䰾脂鯉(Hyphessobryconheterorhabdus),隸屬於脂鯉科(Characidae)原分布於南美洲巴西亞馬遜河下游沿岸熱帶原始森林間的水域中。
在此魚的體側,從蓋後緣直貫尾鰭基部有3條縱向條紋,上面一條紅色,中間一條淡黃色,下面一條深黑色,似身披綬帶一般,十分璀璨醒目,故有三帶魚之稱。因這三條色線距離很近,而且上、中兩線比下面的黑線要細,若粗略一瞥,會只看到一條比較粗的黑色條紋。因該魚屬燈魚類,所以稱為黑燈魚或黑蓮燈魚。它的中文名有:新光電管魚、光電管魚、雙線電燈魚、雙線燈魚、綬帶魚、黑霓虹、雙線脂鯉、黑霓虹燈魚橢魚等。其英文名有:Blackneontetra、Flagtetra、Blackstripedtetra、Belgianflagtetra、Heterorhabdusflagtetra和Falsetetra。
黑蓮燈魚色彩艷麗、晶瑩剔透、小巧玲瓏,與其他燈魚同箱飼養,該魚顯得格調高雅,出類拔萃,受人鍾愛。

形態特徵

黑燈魚體稍側扁,與同屬的其他種相比,體較短,全長僅3~4cm。頭較大,略尖。口亞上位,口裂弧形,吻圓。眼大,位於頭側。背鰭位於身體背部中央,略呈高聳向身後傾斜的三角形,共有9~10根鰭條,其起點與吻端的距離小於至尾基的距離;尾柄上還有一個無鰭條的小脂。胸鰭較小呈長圓形,有10~12根鰭條,起點前部稍隆起,其起點至吻端的距離小於至尾基的距離。臀鰭很長,起點位於背鰭末端下方,臀鰭前端與背鰭上下對應,向後延長直至尾柄末梢,由23~24根鰭條組成。腹鰭位於腹部,接近臀鰭,由8根鰭條組成。側線鱗37片。尾鰭呈叉形。身體的基色為淺黃褐色,背部呈紅褐色且發亮,腹部為橄欖綠色,至邊緣則呈銀白色。體側中部有紅、黃、黑三條縱帶。各(背、胸、、尾鰭)均呈無色透明狀或淺黃色。眼上半部有紅色斑塊,下半部為白色,在光線照射下,隨著魚的不停遊動發出燦爛耀眼的光輝,猶如一盞小彩燈

飼養方法

黑燈魚黑燈魚

黑燈魚生性活潑、溫和,容易飼養,適合於在水族箱中群居,可與其它對環境要求相近的小型熱帶魚,特別是與紅綠燈魚、寶蓮燈魚一起混養,也可單養。該魚喜在水體的中層遊動,對水質要求較高,喜生活在pH5.6~6.2、硬度為2~3的弱酸性軟水中。飼養水應清澈,但不宜多換水,以保持水質的相對穩定。飼養水要有過濾裝置,水溫保持在22~28℃,最適水溫為24~26℃。該魚體型小,單養時最好用小水族箱;群養時水族箱的容積以30cm×25cm×30cm,或者更大一些為好。該魚膽小,易受驚,水族箱里不要鋪石子,應種植些闊葉水草,以利其棲息和隱蔽。它喜食活餌料,如水、水蚯蚓等,也可適當加餵一些乾飼料、顆粒飼料。黑燈魚有一奇特的生理現象,當兩尾雄魚打架時,其黑色霓虹縱帶會延伸到整個尾部,乃至達到部分臀鰭。

雌雄鑑別

在外表、色彩上雌雄魚很相似,不易區分。若仔細觀察,可發現體形上有所區別,雄魚體型較窄且瘦小,背、臀兩鰭較大,鰭略彎,末端成尖狀,顏色較深;雌魚體型較寬且肥壯,背稍短小,臀鰭末端圓渾,邊緣形成直線,繁殖時期腹部膨大。

繁殖方法

黑燈魚黑燈魚

1、親魚的選擇和培育
選用全長4cm的成魚作為親魚。先挑選一尾腹部膨大的雌魚和一尾色彩鮮艷的雄魚分開飼養一周,親魚培育期間要餵給它們足量的活水,並保持水質清新。
2、繁殖前的準備
用規格40cm×30cm×30cm的水族箱作為產卵箱。將水族箱清洗乾淨,箱底不宜鋪沙,但可鋪一層小卵石,或種一些金絲草、狐尾藻,也可將水草用玻璃棒固定後沉入水底作產卵時的卵子附著物。要求產卵箱中水的pH值在5.6~7,硬度2.5~3,靜置兩周;也可在箱內注入三分之二蒸餾水和三分之一乾淨的老水。水溫以保持在25~27℃為宜,加入半勺食鹽以殺滅水中的菌類
3、產卵
產卵箱周圍保持安靜,有利於增加雌魚產卵的可能。產卵箱要放在陽光不能直接照射到的地方,箱的三面用紙遮好,避免光線射入。在強光下黑蓮燈魚的受精卵發育不良。通常於晚間將仔細挑選過的親魚按雌∶雄=1∶1投入產卵箱。親魚入箱前一天停止投餌,讓它們將排泄物排乾淨,以免爾後污染產卵箱水質,臨入箱前再把親魚餵飽。一般於次日清晨或隔1~2d的清晨產卵。在產卵前,雄魚圍繞著雌魚遊動,似作求愛狀,然後雙雙進入濃密的水草叢間,互相挨緊,隨後雌魚開始產卵於金絲草上,雄魚靠在雌魚體旁射精。受精卵微帶粘性,粘附於水草上或沉落在產卵箱底,產卵持續時間約1.5~2h。黑蓮燈魚有產卵後自己吞食魚卵的習性,故親魚產卵後應立即將其撈出另行餵養。一對親魚每次繁殖可產卵50~200粒左右,但其中有一部分卵未能受精。有時放進產卵箱的雌魚不發情,不接受雄魚的追求,不讓雄魚親近。遇到此種情況,應將雌、雄魚暫時分養,並餵以活餌,過幾天(約7~8d)再將其重新投入產卵箱,並增添1~2尾雄魚,使雌、雄魚之比為1∶2~3。經這樣處理後,一般第2~3d即可開始產卵繁殖。
4、育苗
黑蓮燈魚的受精卵對光十分敏感,若不採取遮光措施,孵化率和幼魚成活率都將受到影響,因此要讓受精卵在黑暗中孵化。受精卵在水溫25~26℃的條件下,約經24~36h出膜。剛孵出的仔魚身體極細小,呈透明狀,吸附在水草或箱壁上。此時仍應注意遮光,因為仔魚尚未攝食,體能很有限,若有強光刺激,竄動幾下即告死亡。但此時可揭開部分黑紙,僅讓少量光線透進產卵箱。在光線強度勉強能看得見物體的情況下,將白色死卵全部消除掉,否則會敗壞水質,使剛孵

黑燈魚黑燈魚
出的仔魚在3~4d內全部死亡。孵出的仔魚第一天臥在箱底;第二天以後陸續粘附在箱壁上,頭上尾下作懸掛狀;到第4~5d仔魚的卵黃囊消失,開始水平遊動,並從外界尋找食物。此時,逐步撤除遮光的黑紙,讓微弱的散射光透進產卵箱,並開始投餌。由於仔魚遊動能力弱,食料必須到嘴邊才能吞進,因此開口飼料要用細篩濾取的“洄水”或人工培養的纖毛蟲、輪蟲和浮遊動物的幼體等。每天投餵4~5次,每次投飼量要少,以免殘餌多而敗壞水質。以後可隨魚體長大,逐漸添加個體較大的活餌料,如小型枝角類、草履蟲、豐年蟲無節幼體,但絕不可投餵劍水等,否則會傷魚。仔魚孵出一周后,可把產卵箱逐漸向明亮的地方移動,並注意保持水質清新(經常用橡皮管吸除沉積於箱底的殘餌和混濁水),再用放置多天的水通過細孔噴壺替換部分水溫相同的飼養水,以保持水質清潔。
5、日常管理
黑蓮燈魚的幼體呈銀灰色,在起初的2周齡內不愛活動,多數時間停留在水草的莖葉間。3周齡時開始變色,體側有金屬光澤,眼睛上出現黑色條紋。到1個半月齡時,幼魚的色彩已定型,和成年魚完全一樣,此時可將它們從產卵箱中移至寬敞的水族箱進行正常飼養。6~8月齡的魚可達性成熟,繁殖周期為60d左右,一年可繁殖多次。
飼養期間,如果水質不潔幼魚容易受細菌感染,症狀是從黑色霓虹縱帶部分開始發炎,進而擴散至發光的金色縱帶部分,甚至全身失去光澤,最後死去。這種病有傳染性,發現病魚應立即撈出消滅,並注意觀察其它魚的情況。治療方法是在水中加入土黴素1~2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